韩盛弼:在现实与表象的边界游走

2016-11-03 16:50玄惠渊
摄影世界 2016年9期
关键词:现实图像建筑

玄惠渊

1980至1990年代,“艺术如何再现现实”这个问题曾引起全球艺术界的广泛讨论。

很多艺术家用作品参与讨论“什么是再现?”“现实与再现的关系?”等命题。摄影师们开始思考照片是否如实反映真实世界?如果不是,那么摄影又有何意义?

在韩国,自1990年代,不少摄影师参与到这些命题的讨论中,并用作品表达他们的态度。有些人认为照片是混合现实元素的艺术品,有些人认为照片是对现实的模仿。于是,当时成长起来的年轻摄影师们在创作手法上出现了分化,甚至有些人会给照片起一个无意义的名字,来挑战读者的理解力。

在这样的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索摄影表达的空间。韩盛弼就是其中重要一员,他的作品对摄影和现实的关系提出种种疑问。总体而言,韩盛弼在全球各地拍摄的照片都在讨论两个主题:其一是城市空间及其中的建筑物如何塑造现实和表象的边界,2004年开始创作的《立面》系列(这个系列作品是摄影和装置艺术的结合)到最近的作品《记忆与痕迹》系列,其兴趣点都在于表现图像如何重塑人们对大都市的印象;其二是现代文明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大地和云》与《极地遗产》两部作品便着眼于此,环境是真实可见

的,而文明是一个虚构概念,图像则是中介。

《我梦想中的海》(My Sea I Dreamt,1998~2005)是韩盛弼第一部系列作品,在韩国境内完成。这部作品采用长时间曝光的方式,让大海具有了梦幻的色彩。对于韩盛弼来说,大海是记忆的容器。他自己说,15岁那年,他感受到海洋具有一种令人敬畏的神秘感,这种感受在之后的十几年中不断加强,并引领他在27岁时拍下它。韩盛弼看到的大海已不仅是海,而是这十几年日益积累的、关于海的回忆和想象。

在举办第一次个人展览后,韩盛弼远赴英国求学,这段经历成了他创作生涯的转折期。求学期间,他游历了欧洲多国,那里的城市景观和风情吸引了他的注意;求学后,他在法国、爱尔兰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艺术机构开展驻地艺术创作,不断扩大创作视野的同时,继续研究都市空间和都市图像的关系。渐渐地,他的创作思路变得清晰,创作风格得以确立。

城市立面

《立面》(Fa?ade,2004~至今)是韩盛弼最重要的系列作品,也是重新开启艺术家生涯之作。在伦敦读书时,一次站在圣保罗大教堂前的经历让他有了全新的视觉体验。当时,圣保罗大教堂正在进行翻修,教堂外面挂着巨大的防尘幕布,上面画着教堂翻修前的正面图像。韩盛弼看到这样的情景,感到这些和建筑物等高的画面其实也是教堂的一部分,已经很难说人们看到的是图像还是建筑本身,教堂画也在吸引游客前来,因为照片已经成为教堂的替代品。从那以后,他开始留意并拍摄其它大型建筑翻修改建时立在门口的图像幕布。

Fa?ade是一个法语词汇,意思是建筑物的正面。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一个建筑的正面便是这幢建筑的代表,而不会多留意建筑的侧面或者背面,因此对于那些人们见过但又不太熟悉的建筑,只有正面图像才能让人认出来。韩盛弼认为,这是现代视觉符号体系的一个特点。从这个系列开始,现实与再现的关系成为韩盛弼作品的主题之一。

从伦敦开始,韩盛弼到过巴黎、柏林、慕尼黑、马德里和伊斯坦布尔等城市,拍摄替代现实的图像。他经常在两个时间段拍照片,一是凌晨四点前后,二是太阳即将升起时,他称之为“魔法时刻”。在魔法时刻,自然光的色彩显得神秘,路灯照射着这些建筑及其正面的幕布照片,两种光线结合让画面有一种剧院舞台效果。在这样的光照环境里,观众对眼前看到的画面既熟悉又陌生。

每一幅幕布都有它的实际作用,即遮蔽建筑物的翻修过程。但与此同时,这些幕布又能够脱离这种功效而存在,成为城市的一处风景,为它们所在的城市增加“超现实”元素。

创造城市景观

《立面》系列的早期作品都是在描绘城市景观,但到2009年后,韩盛弼开始作为设计师来创造城市景观。这些作品同样属于《立面》系列,韩盛弼将他为建筑物拍摄的照片打印成大幅幕布。

《常春藤空间》(The Ivy Space,2009)是一件非常值得关注的作品,韩盛弼拍摄了建筑杂志《空间》(space)使用的办公楼室内空间,这个建筑是韩国知名建筑设计师金寿根Kim SooKeun的作品,在韩国很出名,红墙外有常春藤环绕,无论是外型还是内部结构都被赞誉有加。韩盛弼拍摄完建筑内部后,找来了1960年代的设计图纸,按照图纸将每一个单独拍摄的部分合成为一张照片。之后,他打印出这幅照片贴在建筑外外墙上。这件作品让来来往往的路人都很吃惊,他们似乎同时看到了建筑物的外观和内景,但又很快明白这只不过是视觉幻像。

《和谐的哈瓦那》(Harmonious Havana,2015)也是这样

一件装置作品。2015年哈瓦那双年展期间,韩盛弼为双年展主展览“在观念与经验之间”(Between the Idea and Experience)创作并展示了这件作品。他拍摄了韩国第112号国宝——感恩寺旧址的三层石塔,然后打印成28×33米高的巨幅照片,把它挂在哈瓦那国会大厦广场上的Abril出版大楼外墙上。在这件作品中,韩国的传统建筑融合进古巴这个同时具有欧洲、非洲和南美洲特色的多元文化城市中。这个系列的装置作品还在继续创作,比如韩盛弼在首尔的几处历史景点都悬挂过巨幅照片,创造出新的城市景观。

《记忆与痕迹》(Memories and Traces,2011~至今)系列作品把镜头对准了城市里随时都能看到的建设场景和那些被废弃的建筑。

在韩国一些历史不长的城市里,一幢废弃的老居民楼不远处就是排排新建的高楼,是很常见的现象。因为城市发展,每天都有各类新建和改建的住宅项目,随之而来的是拆迁,一些老楼被拆掉。在这个过程中,老建筑所承载的生命记忆被定格在某一时刻,那些住在这里的家庭,其生活痕迹被抹去。这是城市化进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随着人们住所的迁移,留在他们心中的关于家的概念停留在记忆里。韩盛弼通过家庭住址变迁来反映社会发展过程,同时也提出一个问题:现实居住环境和历史居住痕迹两者中,哪一个才是我们心中家的模样?当我们再也看不到老房子时,它是回忆的一部分;当我们通过照片再看到老房子,这个影像会让记忆在现实中“显影”吗?2016年7月,韩盛弼在展出这个系列照片时,使用了“幻觉效应”(Fantasmagoria)这个名称。

自然与文明

前文提到,韩盛弼作品的另一个主题是现代文明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地面和云》(Ground Cloud,2005/2015)系列照片拍摄于法国小城塞纳河畔诺让(Nogent-sur-Seine),距离巴黎1小时车程,位于塞纳河上游。初看画面,好似是一幅幅蓝天白云下的田园风景照,不过当你注意到后景中的大烟囱,便会发现韩盛弼并不是在讴歌法国的自然景观。这些烟囱属于一座核电站,“白云”其实是冷却液冷却核反应堆后产生的蒸汽。

法国共有59个核反应堆,数量高于其他欧洲国家,全国近80%的电力由核电站提供,让法国的能源进口减少50%以上,也使法国成为欧洲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的国家之一。现代人认为,核电属于清洁能源,在运行平稳的情况下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但是随着全球核泄漏事故的一再发生,人们对核能源开始感到恐惧。这是一对矛盾,韩盛弼的照片便聚焦于此。照片上,塞纳河畔诺让风景宜人,但平静的表面下却潜藏着风险,虽然它并不一定发生,但让居民忧心忡忡。

韩盛弼要表达的是,人们在现实中看到的未必是现实真正的样子,就像蒸气组成的“白云”,美丽的风景也可能是工业的副产品。这在他的后两部作品中也得到了体现。

2013年到2014年,韩盛弼在南极和北极地区拍摄了《极地遗产》(Polar Heir)项目。冰川白雪覆盖的极地地区是地球上最纯净的区域,因为它很难接近。但韩盛弼的照片让我们对此产生怀疑,甚至有些照片并不像是在南极或北极拍摄的。一方面,我们能在照片中看到优美的极地风光,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面对照片中展现出的文明痕迹。这让我们想到,在北冰洋地区,为了开采煤和石油等资源,不少国家展开了激烈争夺战;在南极地区,也有不少企业为了利益长驱直入,捕杀鲸鱼和其他海洋生物,以生产医疗、化妆用品和食品。

在拍摄《极地遗产》作品的同时,韩盛弼想到另一处和极地地区相似的地方,那就是韩国京畿道最北部的城市涟川。涟川位于朝韩边境,人们一提起它,便会联想到战争和微妙的朝韩关系。涟川自然环境优美,但讽刺的是,这并不是人们真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结果,而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政治环境复杂,很多工业活动在这里是被禁止的。2016年,韩盛弼将他对此地的观察和思考表达在《清白》(Innocence)系列作品中。

2012年开始,韩盛弼还把目光投向了亚洲多个国家的“自由女神像”,拍摄了《自由雕像》(The Statue of Liberty,2012~至今)系列。“自由女神像”是法国在1876年赠送给美国的独立100周年礼物,已经成为美国“自由精神”的象征,也是美国梦的象征。如今,自由女神像的复制版在许多亚洲国家也可以见到,比如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等。

在韩国,不少公园、游乐场和酒店宾馆也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复制安放自由女神像甚至成了一种流行现象。不过,虽然这个雕像名为“自由女神”,却也是美国输出资自身资本主义价值观的载体,而输出过程也与近现代的后殖民主义不无关系。当“女神”离开自己的祖国(法国),离开原本的住地(美国),它代表了亚洲国家对资本市场的渴望。

韩盛弼提出这样的问题:自由女神像代表着自由、幸福和对移民美国后美好未来的憧憬,可是它的复制品代表什么呢?恐怕,复制品只能作为景观,因为它们并不是真的自由女神像。不过,韩盛弼也谈到,区分雕像的虚假和真实似乎没有什么意义,它们已经成为了新的文化符号。

从《立面》到《自由雕像》,不论拍摄人造景观还是自然风景,韩盛弼的作品都像是在现实与表象的边界游走,照片里的图像都是现实存在的,但我们又不得不思考这些存在是否真的能够代表现实。

猜你喜欢
现实图像建筑
改进的LapSRN遥感图像超分辨重建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有趣的图像诗
建筑的“芯”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现实的困惑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
遥感图像几何纠正中GCP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