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校园公共交流景观空间的吸引力

2016-11-03 00:18张敏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10期

张敏

摘   要:随着大学以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战略目标的推进,学习教学的形式也更加的多元化,不再局限于课堂之内,而是蔓延到整个校园。大学校园公共开放景观空间是师生们互相交流和休憩的重要场所,也是学校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供人们随意交流谈话的环境的同时,能够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共享资源,激发学生更多的好奇心以及学习兴趣,在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校园公共景观空间的设计如何在教学的转型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创造出多样化并具有人文与时尚特色的公共开放景观空间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公共交流景观空间;吸引性;空间形式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0-0191-01

在景观设计中,往往存在这样一种思维——景观与人之间的联系比景观本身更重要。那么,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校园环境?未来的校园环境应该是怎样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决定了未来校园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

日本著名建筑大师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的设计》一书中表达了对外部空间的见解。芦原义信认为:“外部空间是自然当中有框框所划定的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空间,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所以在书中他对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的定义是:外部空间是由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组合而成的。校园外部空间是教学生活建筑以外的具有公开性和开放性的活动空间,此空间多为需改造的消极空间,它符合“外部空间”中对此的限定:(1)外部空间是人为创造的、有目的的人工环境;(2)它是建筑实体以外的,城市环境(或者说人工环境)中的一种普遍物质形态。有关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单纯空间可以被赋予不同的功能,但其适应性会受到一定限制。长期在单调的环境中生活,可能造成思维缓慢,智力下降。相反,多样化的户外景观空间环境,信息量大,有更大的吸引力,有利于使用者稳定情绪和身心健康。因此,在校园开放景观空间设计中,我们应该打破现代主义的形式教条,大胆借鉴与融合古今中外优秀的造园手法,强化环境的印象能力,从而接近大众审美情趣,得到广大师生的接受和欢迎。

校园开放空间景观设计是指校园公共外部空间,包括公共开放绿地、水体空间、广场空间、院落空间等。近年来随着开放式校园概念的深入,这些空间所组成的校园开放空间体系对人们认识大学校园起着先入为主的重要作用。比如,哈佛大学的泰纳喷泉景观,是由美国著名景观建筑师皮特沃克在1984年设计的,位于美国剑桥的哈佛大学校园内科学中心前的交叉路口,是由159块天然石块排列而成的一个直径1828.8cm的圆形石阵以及中心的雾喷泉组成。 他利用草地、沥青和混凝土路面在圆的不同点上相互交错,不断改变场所的肌理与色彩,让人们参与其中。让人们在感受石头湿润与干燥之间形成对比,在阳光中与迷雾中产生的彩虹中与同行者观察和交谈,试图给予人们一种特别的相互交流以及与世界交流的方式,同时也有空间划分的作用,使此场地具有一定的私密,形态美中更增加了实用性。

俞孔坚曾说“约五千年的农业文明,近两千年的科举制度,极其有限的耕地,无比稠密的人口,使庄稼和农田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被寄于复杂的情感,当农田和庄稼因为耕种者生存的需要而存在时,它所唤起的是艰辛和卑微的关联情感,于是,离开它、背弃它便是世代中国人的普遍价值取向,唯有那少数通过科举而衣锦还乡的幸运者,或者那些春风得意的文人雅士,才用审美的态度来关照庄稼和田园,并象征性地把它们引入城市园林”。因此,在沈阳建筑大学的景观中运用了大量的水稻庄稼作物和当地的野草,通过了当地材料和旧材料的再利用,对作物、校园做一个新的认识,意在倡导人与自然地和谐共生,人与稻米的息息相关。

大学校园承载着大学的人文历史,典雅、庄重、朴素、自然应该是其本质特征。成功的校园设计不仅是为了使用者心情轻松愉快,更主要的是促进学生们良好品质的形成。历史性、文化性是校园建设的重要特征,增强校园的历史和文化建设是增加校园交往空间吸引力的有效手段。

当高校交往空间被设计出来,所有这些场所进行归纳起来,似乎都有以下几大物质特点:它们是最实用的,而且能满足多种功用目的。它们是最经济的,就地取材,应自然地势和气候条件,用最少的劳动和能量投入来构筑和管理。它们是方便宜人的,适合人的尺度和比例。所有这些都构成了这个空间的美。美不是形式的,它是体验、是生活、是交流,包括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流。

优美的环境能够塑造人的性格,环境与人的相互联系比环境本身更为重要。不同的环境能形成人的某种直觉,经过反复作用于人心,演变成一种思维定势,从而塑造个人品质和性格。人性化的校园空间能够激发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又能为学生之间随意交流提供良好的环境,它所营造出的校园气氛是最现实的。因此,设计出真正能被人认可并且使人感到舒服、愉悦的景观,创造一种优秀的校园景观设计的意义是深远的。

参考文献:

[1]艾志刚.论大学校园开放空间的多样化[J].建筑学报,2005(06).

[2]焦婧.教育理念与校园设计[J].山西建筑,2005(04).

[3]杨·盖尔(丹麦).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4]霍光,霍维国.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新趋势[J].华中建筑,199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