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问 高效课堂

2016-11-04 22:28徐爱华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问题链有效课堂

徐爱华

摘要:本文以“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为例,浅析如何通过设计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问题链 生态系统的结构 有效课堂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被点燃的火把”.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提出符合教学要求的分步骤、有层次的“问题链”,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在自主、合作、交流中探究知识,培养思维,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构建.问题可以开启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池塘生态系统结构示意图” ,设计出逻辑性强、价值高的问题,让学生快速进入生物情境,参与问题探讨,主动获取知识.学生围绕问题链展开讨论:池塘中除了生物之外,还有哪些成分?作为自养型的生物有哪些?作为异养型的生物有哪些?池塘中各种动植物的尸体粪便、残枝败叶到哪儿了?第一问,学生结合示意图容易得到答案;第二和第三问,部分学生因对高一所学知识“什么是自养型生物和异养型生物”的遗忘,遇到障碍,但是通过同学间相互协作和教师及时点拨,问题也迎刃而解;第四问,由于学生具有初中生物相关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回答并不困难,并且感到学起来轻松愉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兴趣浓厚、发言积极,既有意料之中的,也有意料之外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变化的、动态生成的过程.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经历、心理特点有较大的差别,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随着前置问题的解决,学生很快发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属于异养型的生物;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而分解者主要是微生物.学生不禁要问:还有哪些生物是生产者?所有的植物都属于生产者吗?还有哪些生物是消费者?所有的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吗?还有哪些生物是分解者?

所有的微生物都属于分解者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产生新的问题.在达成预期学习目标的同时,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在一种思考的状态.在教学中,教师要留有余地,让学生在利用想象填补空白的过程中追求启发思维的艺术效果,使学生在设问和答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 这是教学难点.教师设置问题链:“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能用今天所学生物知识,解释其内涵吗?生态系统中四种组成成分各扮演什么角色?各成分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呢? 学生一时无法得出答案,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当学生对教师的提问不能立刻回答时,教师常会不断重复问题,或者另外提出一些问题来弥补这个“冷场”.其实,这是干扰学生的思考,“冷场”往往是学生正在思考,表面冷静,实际上思维活动却很活跃.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生物的价值和魅力.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啃泥巴(主要浮游植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设置学生自认为毫无问题的问题:请写出以上两个谚语所表达的食物链?学生常会在描述谚语时出错:蝉→螳螂→黄雀.允许学生犯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教师用故错法,让学生在笑过之后再反思其中的乖谬.在释疑中,学生总结出捕食链特点:捕食链起点总是生产者,一定是第一营养级,食物链上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这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学习埋下伏笔.

2.食物网.教师可以利用“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直接将问题摆到学生面前:食物网中共有几条食物链?青蛙属于几级消费者?哪些生物占有四个营养级?青蛙和蜘蛛之间是什么关系?若由于某种原因植被被大量破坏,短期内蛇数量将如何变化?若由于某种原因吃虫的鸟大量减少,短期内蜘蛛数量将如何变化?猫头鹰数量将如何变化?在这浓郁的问题情境中,教师不要轻易肯定或否定他们的回答,而是要让学生讨论.当学生心愤求通、口悱难达,急需教师启示开导时,适时而教,便如“时雨化之”,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在讨论和解答问题中学会区分“属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与“占有四个营养级的生物”,了解一种消费者可以在同一食物网的不同食物链中占据多个营养级,知道在食物网中种间不仅有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理解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生物种类.

三、教学反思

问题的有效设置,不仅能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还能检验课堂的有效性.例如,在一个光照和水肥充足的小岛上,各种植物生长茂盛;有栖息树上的小型益鸟、猫头鹰,有鼠、蛇及蛙等动物在活动;还有许多昆虫、真菌和腐烂的动植物尸体.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生态系统的结构吗?学生完美答案的呈现说明,巧设问,不仅能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而且能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问题教学法的优势已日渐凸显.它是革除传统教学弊端的手段之一,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源泉.“以问题为中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知识、新方法、新思想的种子,是创造性学习、创新思维的源泉.组织学生合作探讨问题,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与同伴的合作学习中,不仅寻求到问题的答案,而且提高自身的合作意识,培养自身的合作能力.

心理学家罗斯科夫和柏克认为,问题前置可将学生的注意局限在与问题密切有关的内容上,对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束缚.在偶然学习(测量与所提问题无关的内容)方面,问题后置的成绩显著高于问题前置.在教学中,教师一般是把教学内容精炼为几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回答.若能让学生先通读教材,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和对课程的兴趣,然后由教师精炼问题,组织大家讨论,则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只起组织、点拨作用,才是问题设计的精髓.当然,学生主动学习以后会提出哪些问题、发表哪些观点是不能完全预测的,学生之间的讨论会在哪些方面发生争执,产生困惑,是否会冒出教师没有想到却有意义的建议,同样不能完全预测,这就使课堂教学变得相对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教师要有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修养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才能巧妙地设计问题和调节引导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总之,困惑与好奇是学生特有的财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效课堂的保证.

参考文献

朱正威,赵占良等.生物3稳态与环境.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王洪奎.生物学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的探索.生物学教学, 2014,39(1).

猜你喜欢
问题链有效课堂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解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链的设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