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

2016-11-04 00:19宋恺吴琳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开放教育课程改革

宋恺 吴琳

摘要:根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以及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进行改革,更好的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为适应今后岗位需求培养专业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

关键词:开放教育;课程改革;工厂供配电技术

项目名称:辽宁省成人教育学会2015年度成人高等教育专项科研立项课题 课题编号:LC1536

中图分类号:G712;TM727.3-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8.070

《工厂供配电技术》是该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等专业必修课。主要包括工厂供配电方案设计、电力设备维护与检修、工厂电气照明等内容。这是一门融合物理学、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拖动等多学科的一门综合性实用性极强课程,同时,作为一名电气技术人员,学好本门课程是保障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是教学中的重点,同时又存在极大的难度,是日常教学中学习效果较差的学科。

1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1.1重新分配教材内容

将教材原有内容分布打破重组,便于学生理解。以往教材内容分布,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连贯性与兴趣的培养,现采用项目教学法将教材内容分为7个项目、16个任务,如表1。通过改进项目的分布,使学生更好的具备电力系统识图、变配电容量估算、高低压用电安全知识、电力线路的安装与排故、电气设备的操作与维护、供电系统及设备的故障分析等技能。

1.2增设企业现场教学环节

本门课程实践性很强,单纯依靠校内条件学习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充分理解,特别是高压配电装置和元件,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见到,不利于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立体的思维,引入企业现场教学尤为必要。为了使学生对供电系统和配电装置的有直观认知,教师事先与校外实训基地沟通,专门预留一些设备,以备我们参观,同时还会预留一些企业工人为学生们现场演示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每次观摩过后,学生都表示受益匪浅,更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以及对行业动态的了解。

1.3评价考核

评价采用实验考核和期末考核两种方式结合进行。其中实验考核在平时的实验课上进行,占总成绩的50%;期末考核为开卷笔试,占总成绩的50%。

实验考核的重点为器材的辨识,系统设计等,教师在实验课上随堂打分。期末考核采用的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计算题4种题型。重点为文字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分析方法和操作方法。

2因材施教

实行学情分级制度,按照电工基础课程的期末得分,进行初步分级,分为基础班与高级班。定期进行测验,可掌握学生最新学期情况,让学生在基础班与高级班之间随学习情况调整。基础班适当增加电工基础的知识,高级班直接讲授工厂供配电技术知识。这样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基础,实现因材施教。

3建设配套学习资源库

要求任课教师必须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设备运行原理。能提高课堂效率,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将授课计划、教案、课件、习题等教学资源上传至校园网,供师生下载浏览,使学生充分了解本门课程。

在校园网建立视频学习专区。将理论、实践教学视频、企业设备运行演示等视频内容上传至校园网;学生通过自己的学号进行登录,即可在PC、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进行浏览学习,使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解决了课堂教学空间上的局限性。

建立网上练习专区,加强模拟教学工作力度,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习的知识,课后在网上也能进行练习,特别是对实践教学的模拟,能够改善当前相对薄弱的实践教学局面。

4 结语

此次对 《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扭转了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的现状,使本门课程的教学逐步走向科学有序、与时俱进的良性轨道。使学生不仅实现认知目标,同时也实现了相应的技能目标与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情感目标,形成较强的生产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刘介才.工厂供电[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刘雁高.项目式教学在高职设计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2,(02).

[3]戴士弘.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宋恺,硕士,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工厂供配电技术的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吴琳,硕士,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电子技术的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开放教育课程改革
基层电大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教学质量分析
国家开放大学学生“休眠”初探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电大开放教育学生流失原因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