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河源古井的建筑特点和保护利用

2016-11-05 06:19杜衍礼
客家文博 2016年2期
关键词:龙川县河源古井

杜衍礼

浅析河源古井的建筑特点和保护利用

杜衍礼

古井曾是与人民生活生产紧密相连的设施,是一个地区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广东省河源市留存的古井为研究个案,通过剖析古井的建筑特点、分析其文化内涵,提出保护利用建议。

河源 古井 建筑特点 文化内涵 保护利用

客家古邑河源,处于东江中上游,东接梅州,南接惠州,西接韶关,北接江西赣州。早在新石器时代,百越先民便在这里繁衍生息。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置龙川县后,两千多年来,河源人民在此辟地生根,开枝散叶,与人民生活生产紧密相连的泉井便在河源遍地开花。这些古井虽时间久远,形状不规,但大多保存完好,至今涌流不息,以其不同的建筑特点和独特的人文特征,为我们研究河源的人文历史、民俗民风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而如何盘活古井这一历史资源,留住我们的乡土记忆,也成为城市建设和文化部门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一、河源古井的建筑特点

在河源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以下简称“三普”),共发现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古井52处,均收录《河源市文化遗产普查汇编》。这些古井形式多样,分布较广,其建筑特色因地而异,凝结着当地群众的生活智慧和审美取向。

(一)造型丰富多样

河源古井的造型大多为圆形井,其次有方形井、六角井、菱形井、四眼井、圆形与扇形组合井等多种造型。

1、圆形井。古井井口呈圆形,井唇多用块数不等、雕成一定弧度的花岗岩石或麻石合围而成,也有用整块岩石打造而成,井口直径大小不一。如龙川县铁场镇梓江村黄江背圆形古井(图1)。其掘建于清代,井口为整块麻石雕成的圆形石圈,井壁青砖垒砌,井台用扇形麻石块拼接成圆形。

2、方形井。古井井口呈方形,如龙川县义都镇长兴村鹤山下方井,掘建于清代,井口用麻石和灰沙构成井圈,井壁、井坪用鹅卵石砌成,井前有三级水泥台阶。

3、六角井。如紫金县敬梓镇中联六角古井(图3)。始建于清,井沿由6条麻石条砌成,每边长1.2米,井壁用方形麻石。井台用麻石按六边形状砌筑,台面从井口向外逐渐降低,井底下为沙层,铺以石板。

4、四眼井。如龙川县佗城镇胜利村罗屋四眼井(图4)。掘于清代,为带盖圆形古井,砖石结构。该井以三块麻石构成圆形井盖,盖有四个圆洞(眼),圆洞边沿微凸外斜。

5、菱形井。如和平县林寨林屋井(图5)。建于明清时期,红砂岩砌筑,略呈菱形。

6、海螺形。如龙川县铁场镇葛州村海螺形古井(图6)。掘建于明代,井口用麻石条砌成,平面正方形。井台有一麻石质圆形水臼,井水流至水臼供人洗濯用。

7、组合形井。如东源县蓝口镇派头村邹氏宗祠水井(图7)。始掘于明朝天顺年间。该井地面由三合土铺就,井唇由花岗岩石条砌筑成圆形和扇形的组合形状。

(二)结构坚固实用

河源的古井大多坚固耐用,留存年代久,最早可追溯到南越王赵佗时期,也有部分建于明清时期。这些古井井壁多是直筒样式,用麻石、花岗岩或青砖错位砌筑而成,井唇、井坪也多用类似的耐用材料修建。井圈内一般留有脚踏空位,用于清理水井,也有井壁按方形直接采用红砂岩条石从底部垒砌而成。取水平台根据井口周边环境确定形状,尺寸大小不一。井口的井栏造型一般为直角,也有的雕刻成弧形。井栏外壁有些刻有井名、凿井时间,有些刻有花纹,如东源县蓝口镇培群村圣帝庙古井井侧修饰有灰塑莲花花瓣(图8)。也有些由于井水较深,为方便群众打水在井口两边建有麻石方柱的打水架,如紫金县临江桂林古井

二、河源古井的文化内涵

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故乡的象征,蕴含着乡土文化的情结。河源的古井文化内涵丰富,对研究本地历史文化、民俗民风等具有较高价值。

(一)命名有讲究

河源的古井大多就地安名,即在井前加上地名,如东源县柳城镇上坝村古井、蓝口镇车头山古井、紫金县柏埔镇东方村古井等;有的以家族姓氏命名,如紫金县柏埔镇周屋古井、和平县林寨镇林屋井、源城区源南镇陈屋古井;有的以井的形状命名,如紫金县敬梓镇中联六角古井;有的以井的独特组合得名,如龙川县佗城镇罗屋四眼井;有的以纪念名人安名,如龙川县佗城镇越王井;有的以特殊功能而得名,如和平县阳明镇活民井;有的以井所处环境得名,如东源县蓝口镇培群村圣帝庙古井、东源县船塘镇壁背井;有的以井的水面形状得名,如连平县忠信镇太平村的仙人照镜井。

(二)人文色彩重

在河源,不但很多古井都流传着带有神秘色彩的故事传说,一些古井还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如龙川县佗城镇的越王井(图10)。该井掘建于秦代,是龙川首位县令赵佗的汲水井,后赵佗为南越王,故称“越王井”。龙川第一进士、唐人韦昌明在重修越王井时记云:“(赵佗)凿井于治之东偏,曰越井。”越王井直接证明了赵佗所建秦城之位置,也为寻找赵佗生活旧迹提供了一个坐标。据史载,赵佗官署及故宅就在该井附近。有专家认为,越王井是岭南打井的最早记录。因此,它也是赵佗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当时尚处于刀耕火种的百越,催生了岭南文化的有力佐证。历史上,很多统治者和乡贡名绅都对越王井极为重视,曾多次进行维修,并作有井记传世,让后人能睹物思古,悬想千年。此外,也有一些古井成为重要历史事件的佐证,如和平县阳明镇活民井。据民国《和平县志》记载:“时筑城功甫毕,有贼首谢凤胜等犯城。城中无水者三日,兵夫渴甚,省祭陈震等率乡人于羊子埔祷而凿井,掘地丈余,清泉涌出,渴者得饮,立更名之曰活民井”。

古井因养民有常、不变始终的功效,在一些地方具有崇高的地位。一些古井的上方设置有神龛,供村民烧香、点烛、烧纸,虔诚祭祀,祈求井神保佑。如东源县叶潭镇陶塘古井、龙川县铁场镇海螺形古井、通衢镇华城村大夫第古井等。在一年里较重大的节日,当地群众会前往供奉井神,以不忘井水滋世润物的恩情。

而一些古井的井碑也成为鉴定古井年代、记录当地人文的重要依据。如和平县下车镇石含村攸宁围井东侧斗门内的墙上,镶嵌的一块高38厘米,宽81厘米青石碑刻(图11),详细记载了1830年凿井的经过、捐款芳名及数额。和平县林寨镇明远门水井石碑,记录了人们为保护井水清洁,专门制订了乡规民约。

(三)建造重环保

很多古井在建造之初就十分注重对水源的保护。绝大多数古井用耐磨损的麻石设置了高度不一的防污井栏。井台大都用鹅卵石掺石灰沙浆铺成,不仅使井身牢固,也避免污水渗入井内,更加环保。如龙川县铁场镇海螺形正方形古井,在古井旁建有一个麻石质圆形水臼,底下有暗道相通,井水流至水臼供人使用,取水和用水互不污染。龙川县义都镇鹤山下方井,井口外挖掘了导水沟与排水沟相通,引导使用过的井水流出,确保了井水的清洁卫生。

三、河源古井保护利用的几点建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的发展,自来水得到普及,古井的供水作用已逐渐弱化,越来越多的泉井干涸消逝、被污染,甚至有村民为扩大建筑面积对一些古井进行填埋,甚为可惜。想象当年人们在清晨或夜幕来临时,挑着水桶取水的热闹场面,及为完成每天挑水任务,兄弟姐妹自行分工挑水,更是一个抹不掉的乡愁记忆。

古井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河源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地方景观、建筑研究、文化传承上的价值不可替代。因此,应在保护优先、安全利用、分类管理的原则基础上,开展分类分级保护、修缮设施提升功能、多管齐下改善水质等系列工作,以保护恢复古井养民有常、润泽一方的功用及其独特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一)提高认识,增强保护的自觉性

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古井的作用和价值,强化民众的保护意识,留住这些扎根于乡土的“根的记忆”,将这些见证历史变迁的古井,融入现代文明,重现井边文化,为河源城乡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空间载体。要把古井作为河源水文化的一个单元,与城乡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有机结合,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水文化品牌。

(二)制定规划,分级管理

要利用“三普”成果,根据古井建成年代及所具有的历史、艺术、纪念、教育等保护价值,对现存古井划分等级、分类保护。对较为珍贵的古井,要制定保护、利用的总体规划,争取纳入地方文物保护体系,做到应保尽保,做好古井“四有”(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有保护组织)工作,如越王井、活民井等;对其它已登记的古井按照轻重缓急,制定保护要求、措施、经费等内容的专项保护方案,分年分项逐一实施;对尚未核定公布的古井,文物行政部门应尽快依法登记公布,动员各种力量,发动乡贤、社会人士捐赠维修资金,在保护好的前提下进行再利用。同时,建立珍贵古井防控巡查机制,大力开展安全巡查,避免古井遗存溃灭安全事件发生。

(三)防控结合,保证水质安全

对具有日常居民生活饮用水的古井,参照《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中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办法,划定古井水源一二级保护区范围。在保护区范围内,禁止实施影响地下水源环境和污染地下水的行为。同时,根据“属地原则”,古井所在地村民小组要配合当地国土规划环保等部门,严格控制古井周围的新建筑,规范牲畜圈养,并做好井面排水系统的疏通,增加井口周边植被,建设防护栏杆等,采用“清、治、用、管”相结合的办法改善水质,确保井水的清洁卫生。

(四)古为今用,提升功能

对古井的修缮保护,要将“井”和“市”重新紧密联系,提升古井的功能,避免古井修复保护后又慢慢被遗忘。因此,既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古井的保护整治,在“修旧如旧”的原则下,对井圈、井栏、井台以及周边环境进行维修和改善,让古井重新发挥功能,又要深挖古井的历史文化或艺术价值,与地方旅游和经济发展相结合。如越王井,可结合当地旅游区的开发,利用井水运营茶楼等水文化产业。

[1]陈建华主编.河源市文化遗产普查汇编[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

[2]章鹏华.苍南古井简述[J].温州文物,2015(1).

2015-7-23

杜衍礼,男,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人,河源市博物馆馆长。

猜你喜欢
龙川县河源古井
龙川县老促会
龙川县生态绿茶种植气候适宜性及灾害预防
山西岚河源省级湿地公园湿地恢复技术措施
粤赣古驿道河源段考古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
SL流量计在特殊河段的应用——以河源水文站为例
近期原创作品
古井里的青蛙爷爷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
越王古井今何在?
古井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