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杯里的风波

2016-11-07 17:02查日新
杂文月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暴君铅中毒古罗马

查日新

罗马帝国出了不少暴君,史书上赫赫有名的就有尼禄、卡利古拉、提比略等。暴君中的“王中王”恐怕非尼禄莫属。他与自己的亲生母亲乱伦后又杀死了她。他为了扩建皇宫,想了一个最快捷、最省钱的拆迁方式:唆使人放火把皇宫周围的民居乃至三分之一的罗马城烧成了废墟。尼禄还别出心裁迫害基督徒,把一些基督徒钉在十字架上,在他们身上涂满油脂,点燃“人体火炬”以取乐,或用木桩穿进腹腔把人竖起来,排列在通往罗马的驿道上,使受害者于极度痛苦中哀嚎而死。

似乎暴君们在历史上进行着一场另类的竞争,看谁的倒行逆施更出格,看谁的虐杀更“艺术”。他们罔顾人伦与政治伦理的基本准则,姿意妄为,滥权滥杀,不断地挑战人类的底线。作为一个历史上的现象,而且不是孤案,人们自然就想求得一个解答。各种视角和研究方法几乎都被尝试过了。有的着眼于个性品格,发现某帝王嗜杀成性一般有品格上的缺陷,刻薄寡恩、鲁莽冲动;有的关注于早年经历和残酷的宫廷政治对个人的影响,因耳闻目睹血腥残忍的权争、谋杀、父子反目、兄弟成仇造成了心理扭曲,坐上帝位后也把杀人当作皇权运作的“标配”。

有一种有趣的说法是,古罗马之所以暴君迭出,与皇帝好酒有关——不是说皇帝老儿醉酒杀人,而是因为酒里有“毒”。那么,“毒”从何来?原来古罗马皇帝盛酒用的酒壶、喝酒用的酒杯都是铅锡合金制作的。于是有人依此从现代科学角度给出了古罗马暴君的源头——酒杯。当铅锡合金的酒器与含酒精的液体接触就会产生化学反应,铅就会析出,溶解在酒中。生物化学研究表明,铅进入人体后,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使人变得暴躁、易怒。日积月累,罗马皇帝中毒了,顺理成章,罗马皇帝暴虐了,开始滥杀无辜了,结果不言而喻,有的皇帝丢了卿卿性命,有的造成政局动荡、社稷崩塌、黎民苦难。

就这样,酒杯—铅—神经受损—暴君产生了密切关联。这个说法看似有道理,而且还有科学实验作依据。但这里又有了一个疑问:如果铅中毒与古罗马皇帝嗜杀成性成了因果,那为什么这个规律只在皇帝身上应验,而在平民百性身上就不应验了呢?铅的溶点低、硬度低,延伸性好,易于加工,铅锡合金的容器是古罗马时期的日常器皿,皇帝、王公贵族、平民百姓皆用之。按理说,凡是喝了含铅的酒,都会产生中毒现象,应该是“铅中毒面前人人平等”才对啊。为什么皇帝“铅中毒”后可以任性胡来,随意杀人,而其他人不得不压制体内“铅中毒”的魔鬼?

看来,“铅中毒”在不同的人身上的影响还是不同的。只有万人之上的皇帝才可以“发铅毒疯”,因为他知道他不会受到惩罚,他知道谁也奈何不了他,他就是天,他就是法律,他手中握有绝对的权力。而其他“铅中毒”的人就不得不考虑“发铅毒疯”的后果,因为他们手中没有生杀予夺的权力,他们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即使“铅中毒”再深,恐怕也不敢把杀人的冲动变成行动。

若“铅中毒”与暴君有任何关联的话,那它至多也只是个引子。暴君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受约束的绝对权力。可以说,绝对的权力是比“铅中毒”更厉害的毒药,破坏人性中一切美好的东西。被权力掏走良知后的暴君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挑战人类的底线。故而,铅是有毒的,但铅也是无罪的。

有权就任性。不仅是古罗马皇帝,其他一切拥有不受约束之权力的大小王们都一个德性,有无“铅中毒”作祟并不是必要条件。换言之,铅中毒是不能直接和暴虐画等号的,在两者之间必然是由绝对的权力充当着链接的。所以,失去约束的权力才是最历害的“毒药”,而不是酒杯里的“铅毒”。

【小黑孩/图】

猜你喜欢
暴君铅中毒古罗马
古罗马艺术从何而来?
铅中毒的诊断及治疗
白马千岁
隆力奇遇见古罗马
古罗马最负盛名的统帅——凯撒
铅和罗马帝国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