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派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刍议

2016-11-07 01:29王月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教育思想评价

王月

【摘 要】 醒狮派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具有重大影响的一种教育思潮。面对内忧外患的国内局势,醒狮派的书生集团主张教育救国,要求国家管理教育—收回教育权,重视精神教育,重视师范教育。今天在对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负面影响具有清醒认识的同时,也应对其中的合理之处加以吸收利用。

【关键词】 醒狮派;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形成;基本主张;评价

一、醒狮派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

醒狮派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是培养国民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为目的的教育救国主张。其教育思想的形成绝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厚的社会根源。

陈启天曾说过:“今日中国危乱之征有二:一曰国内之政治、社会以及思想之状况,无一不由混乱而入于恐怖;二曰外来之政治、经济、宗教以及教育文化之势力,无一不由侵略而至于垄断。”的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列强召开了一系列的国际会议讨论利益分配问题,中国在名义上是战胜国而实际上依然是列强刀俎下的鱼肉。而国内,北洋军阀统治着中国,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五四运动时期,各种新思潮不断传入中国,由于受国内外多种因素的驱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空前活跃。醒狮派信奉的国家主义也随之形成了一股政治思潮,同时也作为一种教育思潮流行一时。

醒狮派的代表人物大都经历了新式学校教育和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对当下的问题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思考,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观念。醒狮派的代表人物曾琦、李璜、余家菊等人相继赴欧留学,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直接了解、吸收西方教育思想的机会。特别是余家菊,在赴英求学期间先后主修心理学和哲学,回国后他发表了大量关于国家主义教育的文章和著作。另外,少年中国学会分化后,曾琦、李璜、左舜生、余家菊、陈启天、等由爱国主义者发展成为国家主义派,从此致力于国家主义运动。同时,把国家主义思想运用于教育领域,醒狮派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应运而生。

二、醒狮派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

针对中国社会当时所处的国情,醒狮派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1、国家管理教育—收回教育权

醒狮派认为教育是立国之本,会使国家昌盛繁荣。那么,教育权必须要掌握在国家手里。余家菊在《国家主义的教育》中说到:“留心中国命运的人,若能不为一时的内乱现象所迷惑,而注意探索中国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的问题,当无不明了外人在中国办教育对于中国前途之危险”。上述可以看出醒狮派十分担忧中国的教育问题。国家管理教育这里主要围绕收回教育权问题进行论述。

醒狮派主张把教育权收回国家手中,主要是出于对国家的安全、国民性格的培养、民族独立等方面考虑。首先,醒狮派的代表人物以《醒狮周报》、《中华教育界》、《国家与教育》为主要学术阵地,在教育界上形成了颇具影响的教育派别—国家主义教育派。还成立了收回教育权的教育团体—国家教育协会。另外,《中华教育界》还出版了“收回教育权运动号”,刊载了许多关于收回教育权的文章。其次,国家主义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与教会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展开论战。并且醒狮派成员在文章中有力地批判了教会教育,提出教育应该交给国人自办,教育应与宗教相分离。最后,醒狮派代表人物还为收回教育权运动提出一些具体主张如:“请教育部于教会学校请求立案时采取严格态度,并制定教会学校立案法”,醒狮派认为在教育部尚未被教会势力所把持的时候,应提早确立根本大法,保障我们的权力。

2、重视精神教育

醒狮派还特别注重国民的精神教育,一个民族的精神先进与落后,对这个国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醒狮派认为国家精神领域的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军事教育精神。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直受到列强的欺凌,而我们只是消极抵抗。李璜曾说:“军事教育不只在有兵式操,有军事学,可以得着军国民的能力与知识,而尤在学生日常起居有一种精神的训练。”醒狮派认为,军事教育不应该单单在操场上、讲堂上下功夫,还要在平常的一举一动上注意,不只在身的训练还在心的修养。陈启天也曾说:“实行军事训练第一要从初等教育着手,再从根本上说,先要从师范教育着手。”因为全体国民尤以受初等教育为最多,并且要实行军事训练先要造就出实行军事训练的人才。余家菊还提出了实施军事训练的具体办法:小学高年级应实施体操步法以及野餐露宿等基本训练;中学应该实行军队组织,注重战斗技术以及军事战略。同时设定国防日回合各校举行阅兵式和大会操,甚至可以举行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军事演习用以比较观摩,

二是爱国主义精神。醒狮派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宗旨就是希望通过教育把每个公民培养成为合格的“国民”,以实现教育救国的宏伟目标。一方面倡导“史地教育”。通过学习历史知道本国文化的由来和演进,还可以养成国民的爱国心,并且历史应“着重本国史”。有关于国耻的内容,应尽量编入史地教科书来激励国民的爱国情怀。另一方面,倡导“国文教育”。中国现在的学校有一种畸形的趋向,就是忽略对于国文的学习,而对于外国文却非常注重。例如“国文教师上课,学生不是看英文就是看数学。教师吩咐学生读一篇国文,不是说要考试就是说没时间。对于英文教师呢,则为命是从。”

三是伦理道德精神。国家主义者在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丧失忧心忡忡时,对中国社会伦理道德的缺失也深为忧虑。人民不忠实无纪律。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个人要牺牲一部分私利以为他人、社会和国家。同时,学校也要普及伦理课。陈启天也屡次强调教育应“力戒徒重知识技能的修养,而忘却人格气节的修养,只成功所谓职业教育”李璜认为初中的公民学课程太偏于理智,“太不足以引动学生的志愿与感情”,是因为所学的课程如生物、法律、经济、社会等更加注重实践而不是去引动他们去爱护家庭与国家。而高中的人生哲学则更不像伦理课,“於学课的本意既含混不清,於学程的次序也先后倒置”。

四是科学精神。所谓科学的教育,无论是从定学制、教学目标、编制课程、选取教材、运用教法、考查成绩以及处理学习事务等等皆应采取科学的态度,并且运用科学的方法。李璜在《我理想的中学生》一文中讲到各种科学的总精神在于:“(一)使我们能够去怀疑,(二)使我们能够除去偏见成见,(三)使我们遇事能够有条理。”中学生只要能够体会这种精神去到社会上,便可以成为社会中的表率。

三、重视师范教育

教师是各行各业建设人才的培养者,教师在教育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我国处在内忧外患的特殊时期,教师负有一种历史使命感。曹刍说:“理想的教师不仅为儿童及青年之导师,而且对于学校所在地之一切文化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等等活动应当居于领导地位”。余家菊也曾说:“所谓的良好的教育人才,是要能说能想的教员,是要能做能干的事务家”。总而言之,就是要做到专门科学与教育科学更好地结合。另外,对于师范生的培养,醒狮派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认识。例如全国师范教育政策须统一,应由国家经营,师范学校应该培养师范生树立健全的人生观和政治态度,培养各种职业人员的专业精神和专业道德。另外,特别强调师范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应注重教育学的学习,并且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能更好地授业解惑。

四、评价

醒狮派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提倡国家主义,该派的教育主张在20世纪20年代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对醒狮派的教育主张也是褒贬不一。

少年中国学会的成员常道直就非常拥护醒狮派的教育思想。他认为,“中国人最坏的一点是在于没有公德”,所以他提倡“德育”、“国耻教育”和“武化教育”,从改造国民性入手,振作国人独立自尊之精神,使国民团结起来。常道直一直相信:20年代的中国正在亟须国家主义的教育,同时中国的民族文化与社会组织各方面又极适于国家主义的阐扬,中国教育界若能如此,功效必然可期。

由于思想信仰不同而与醒狮派对立的共产党人对醒狮派的教育思想多有批判。共产党人恽代英针对《国家主义教育》一书提出,在尊重他们谋中国独立的前提下,认为他们有“唯心”的弊病。恽代英认为:“要用教育救中国,需先知中国究要如何才能得着经济独立”。也就是说,救国之道应该以经济独立来谋求国家的独立,并且以政治革命为先决的手段,而不是“专门说些提倡教育,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这都是二三十年来经许多人鼓吹而没有功效的话”。

总体说来,醒狮派过分尊重国家,忽视个人、社会在国家中应有的地位,主张教育应以国家为中心。它希望通过共同的民族意识、统一的民族精神,来对抗当时的列强文化侵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在反思了当时流行的社会思潮、教育思潮的同时,论述了醒狮派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在各个领域的见解。醒狮派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对克服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某些不足之处也大有裨益。但是它在教育上的某些可取性被其片面政治目的所掩盖。另外,它对瓦解学生运动,对一些学生埋头求学,不问政治的恶劣学风的形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醒狮派对西方列强文化侵略的批判,对爱国主义精神、振兴民族文化的弘扬自有其不可否认的积极意义。而现今,我们主张科教兴国战略,醒狮派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社会也有其现实意义。教师对一个国家的未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提出应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增加教育经费,提高教师待遇等等这些主张仍是我们现在努力的方向。在教育实践方面,它主张收回教育权,教育主权要掌握在国家手中。在对学生的培养方面,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促进了中国教育学的发展。所以,当代学者对于醒狮派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评价,不能简单的定位为“反共反马克思的教育亡国论”,不应该一棒子打死,而应该头脑清楚地客观看待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启天.中国教育宗旨问题[A].少年中国学会.国家主义论文集[C].北京:中华书局,1925.119-122.

[2] 余家菊.中国教育的统一与独立[A].余家菊,李璜.国家主义的教育[C].北京:中华书局,1923.35-36.

[3] 李璜.军事教育的精神[A].上海醒狮周报社编.国家主义讲演集第一集[C].上海:上海醒狮周报社,1926.58-60.

[4] 陈启天.国家主义与中国师范教育的改造[A].上海醒狮周报社编.国家主义讲演集第一集[C].上海:上海醒狮周报社,1926.25-40.

[5] 陈启天.国家主义与中国师范教育之改造[A].上海醒狮周报社编.国家主义讲演集第一集[C].上海:上海醒狮周报社,1926.04.25-40.

[6] 陈启天.醒狮运动发端[A].少年中国学会编.国家主义论文集[C].北京:中华书局,1925.95.

[7] 李璜.国家主义的教育与伦理教育[J].中华教育界,1923,1923(9)1-9.

[8] 李璜.我所理想的中学生[A].上海醒狮周报社编.国家主义讲演集第一集[C].上海醒狮周报社,1926.40-42.

[9] 曹刍,王文新.三年来之中国师范教育[J].江苏教育,1935,1935(1-2)73-80.

[10] 余家菊.我对于师范学校的希望[J].北京市高师教育从,1920,1920(3)1-8.

[11] 常道直.国家主义与德国教育之进展(一)[J].教育杂志,1925,1925(11)13-15.

【作者简介】

王 月(1991-)女,吉林四平人,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4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猜你喜欢
教育思想评价
论叶圣陶教育思想对列五中学的影响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4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