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时尚体系对服装设计过程的影响—服装设计过程的概念框架

2016-11-08 02:20JaYoungHwangEulandaSandersMaryLynnDamhorst张慧琴武俊敏
艺术设计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参与者时尚服装

Ja Young Hwang Eulanda Sanders Mary Lynn Damhorst/张慧琴 武俊敏 译

文化和时尚体系对服装设计过程的影响—服装设计过程的概念框架

Ja Young Hwang Eulanda Sanders Mary Lynn Damhorst/张慧琴 武俊敏 译

在这项研究中,通过创建一个框架,以便理解在设计过程中,时尚体系和文化对设计师的认知、心理和思考过程的影响及其之间的关系,旨在于填补文献方面的空白。通过目的性和滚雪球抽样法,选取12名年龄在26岁至50岁之间的韩国设计师,他们每人至少都拥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在12周里,采取一对一、深层次、半结构化的定性方法逐一对他们进行采访。通过数据对比分析,编码器的可靠性达到了93.94%。需要指出的是,该系统内所有的心理和身体活动的界定都是基于间接或直接的文化影响。时尚体系作为外部因素,对韩国时装设计师的影响巨大,并最终影响到其创造力。事实上,韩国时尚体系与世界其他各国的时尚体系之间差异很大。韩国时尚体系基于设计师与服装店或百货商店之间的销售佣金协议。销售设计师服装的商店能得到30% 到90%的手续费,而未售出的商品则会退回给设计师。本项研究基于现有文献和相关知识体系,剖析了时尚体系、文化背景、个人经历、社会价值观、设计师的灵感,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对时尚设计过程产生影响,其研究结论中所提出的概念模式,将会对那些对设计师感兴趣的人,特别是那些关注韩国设计师的人,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文化;时尚体系;设计师;韩国;设计过程

一、引言

尽管时装设计历史悠久,但是对于服装、纺织品设计过程的研究却处于起步阶段。一些研究者认为时尚属于多元学科,因为它“汇集了不同概念框架和学科方法,包括人类学、艺术史、文化研究、设计研究、经济学、历史、文学、符号学、社会学、视觉文化和商业研究等诸多领域”①。时尚设计随时间、地点不断变化,受文化、历史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劳森(Lawson)通过比较建筑学和时尚设计实践,得出的结论是:时尚设计相比于其他设计领域,如建筑或工业设计,似乎更具有想象力、更具有不可预知性和自发性。同时,时装设计师也受到不同文化因素的影响,包括美术、历史、音乐和表演艺术②。金姆(Kim)和哈(Ha)指出,“时装设计不仅仅是对文化的表达,也体现时代风貌或个体、集体外观,而且把价值观涵盖其中,把产业作为一个整体,并考虑社会环境、企业环境和设计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

先前的研究表明将文化融入到产品设计的重要性,但是并未解释说明个体文化价值观究竟如何影响设计过程。国际工业设计协会(ICSID)认为文化是产品设计的重要组成,并将该理念进一步提升为“设计师应该依照国际设计原则和标准,在汲取其精华要素的同时,努力传承,并推动传播本国社会文化传统。③”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IDSA)把工业设计定义为“创造专业化服务、发展和规范专业服务理念,优化功能、价值、产品外观和系统,使用户和制造商共同受益的体系”④。

设计师创造的成品受其文化背景的影响,而这种影响贯穿于设计的初始阶段和概念研发阶段的始终。文化则通过在展示框架中所扮演的角色,将其意义和用户连接起来⑤。此外,时尚产业作为全球商业中鲜明的个案,其别致而赋有创意的设计,助推时尚产业进入国际市场⑥。因此,对于时尚设计师自身文化如何影响他们创意性工作的理解,在今天则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文化和时尚体系对时尚设计过程的影响。在研究中,我们通过理解时尚系统和文化对于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的认知、心理和思考过程的影响,旨在完善其理论研究。服装和时装设计师这两个专业词汇将在文中交替使用,而时装设计师实际包括了服装和时尚设计师二者。本文研究围绕以下问题展开,文化在时装设计过程中如何影响时尚体系?时尚系统如何影响时装设计过程?

二、文献综述

1、文化

文化学习在设计的各个领域都很重要⑦⑧。“文化”一词在日常生活和学术工作中被广泛使用。人们把文化定义为社区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和共享的行为模式⑨⑩,是成员之间对于其内部形式和规范的象征意义相互协商的产物。文化定义了一个人身处异国时对于自身的认同,包括我是谁、我怎么样⑪。

文化为个体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提供了一个“参照体系或观察视角”⑦。文化作为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是“对环境中人为因素的主观感知”⑫,具体包括个体体验的社会激发、联系、信仰、态度、固有模式、规范、价值观和角色⑬。埃雷兹(Erez)和米里亚姆(Miriam)引用穆罕默德(2011,42页)的话:“文化的普遍观点认为文化是特定集体中成员所共享的一系列特点⑭”。

当代文化是复杂的,包含多个国家不同个体日常生活的集合⑮。现代文化作为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媒体和信息技术反映出来并加以固化。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媒体和文化的转移。媒体的形式包括电视、报纸、电影、广告、流行音乐、杂志和互联网,它们的出现影响了性别角色规范、理想化身体形象、生活方式、流行趋势、娱乐形式,以及个体的身份。媒体文化表现出的意识形态,吸引观众相信他们所看到的是真实的、有价值的⑯。例如,电视广告如同时尚杂志中的广告和其他媒体(例如社交网站、时尚博客)一样,对年轻女性的自我形象可能产生较大影响⑰。因此,文化通过通讯的各种形式进行广泛传递,包括绘画、歌剧、新闻、CD、DVD、网络文化和虚拟性实体等⑮。

2、韩国时尚体系

韩国文化变化速度快、波及面广,并且在过去的40年中,已经完成了现代化历程。此外,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在各个领域中都取得了惊人的快速增长,尤其是纺织品和服装行业,对韩国经济的增长发挥了关键作用⑱。从1962到1982年之间,韩国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以平均每年8.4%的水平持续增长⑲。在20世纪70年代,纺织和服装行业占其出口总额的41%。到了20世纪80年代,则达到30%⑱⑳㉑。韩国如同其他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NICs)一样,诸如香港、新加坡和台湾,其经济的增长归因于人为因素⑲。因为NICs缺少先进的技术,其大多数国家起初凭借制造业与全球其他国家竞争,其中以服装行业为甚。其原因是该行业的工人不需具备专业技能,无需经过专业训练,而且大多数服装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薪资较低㉒。

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更不发达国家的工资优势,韩国在全球经济中失去了竞争力。面对现状,国家的议程却只专注经济增长,致使韩国占世界纺织品和服装行业的出口量下跌,相比20世纪80年代的30%,目前下降到2.1%⑱⑳㉑(韩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韩国服装行业已经失去了其在世界制造业的竞争力㉓㉔。此外,出口限额以及与美国的自由贸易协定(FTA)也极大地挫伤了2000年韩国服装行业的发展(韩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研究者金和月亮调查了韩国服装产业的优势,并就其在国际市场中确保持续增长给出了一些建议⑱。为了推进以波特的钻石模型(1998)为基础的服装产业,他们确定了韩国服装行业所需的四个因素。即韩国若想在该行业取得成功,则应当在与对手竞争中考虑“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最后是“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⑱㉑。

研究者金和月亮建议,韩国服装产业将创意设计师的培训作为其行业地位可能提升的方式之一⑱。因为接受教育是大多数韩国人的首要任务,并且韩国在培训创造性设计师方面颇具优势。设计师西蒙(Simon ·Throgood)曾提到,如何使教育接受更多的“互惠互利的工作模式”,以及“文化迁徙,探索与跨界互动”㉕。他表示,“艺校毕业的新一代更具有创造性,而不仅仅是雕刻家、艺术家或是时装设计师”㉕。总地来说,金和月亮建议

(1)设计师应该刻苦学习,以获得国际认可;

(2)韩国公司可以聘请国外创意设计师;

(3)韩国设计师可以和国外创意设计师合作,共同研发设计产品⑱。

最近,韩国时装设计师逐渐受到全球关注,并在巴黎和纽约展出自己的设计作品。例如,享誉国内外的韩国知名设计师李相奉(Lie Sang Bong)和杨荷萌(Younghee Moon)。其中的李相奉被称作“韩国麦昆”㉖。他于2002年在巴黎发布上展出的成衣系列作品“丢失的回忆录”,成为他的首场时装发布会,也使他赢得了国际声誉。从那时起,他每季的发布会都在巴黎举行。李相奉以在服装中融入韩国图案而闻名,例如在西方风格的衣服中融入韩国字母和旧油画㉖。另一位韩国设计师杨荷萌(Younghee Moon),在1996年至今的16年中,其设计作品在巴黎成衣时装秀上累计展出32次。她是第一位被法国联邦协会认可的韩国设计师,也是2008年第一位获得法国国家装饰奖(L’Ordre National Du Merite)的韩国服装设计师。

韩国全球服装行业的第二大竞争要素是需求条件⑱。据波特(1998)所说,由越来越细化的买家建立起来的需求条件,决定了国内市场的大小。就是说,如果该国消费者要求苛刻,那么公司就会在产品质量和独特性方面迎合消费者的高标准⑱。众所周知,韩国消费者非常关注他们自身的外在形象。大部分韩国人相信,如果他们在公共场合穿着不当,就会很没面子。如果所穿的服装不合适,将有可能在韩国社交场合中被嘲笑。因此,韩国消费者在关注服装公司标定的服装价格的同时,也非常注重服装的质量和独特的式样⑱。举例来说,“一位在韩国跨国公司工作的经理曾说,如果我们的产品能够满足韩国消费者,那么我们在其他国家也会取得成功⑱。

如今,某种文化中的产品设计被推向市场并在其他文化中得到应用,成为平常之事。在巴黎的日本设计师,应用他们的传统文化作为强有力的“杀手锏”㉗而取得成功。同样,作为韩国最大的服装公司之一,衣恋(E-Land Kids)于1999年在美国创立了分公司。时至今日,它在美国已经扩展到500家分店,包括像萨克斯第五大道那样高端的百货商店,甚至加州贝弗利山那样的时尚街区,也都有衣恋的分店⑱。

很多学者都对文化的概念有所研究,其中包括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此外,一些学者虽然对韩国时尚体系的历史进行了研究,却很少探讨与其相关的时装设计过程,尤其是文化和时尚体系对服装设计过程影响的途径。本文通过总结和归纳以上文献,指出该领域未来发展的方向。本文研究旨在探索文化与时尚体系在创造全过程中的具体关系。

三、方法

本项探索性研究采用了定性研究方法,具体体现为半结构化的一对一的深度访谈作为主要研究方法,该研究对文化价值观如何影响创新设计过程提供了深度解析。

这种定性研究基于构建主义的观点,“理解并对人们(包括调查者)最初所持的观点进行重建,以达成目标共识,但是随着对信息和对世界态度理解的不断深入,观念在不断更新”㉘。

深入而全面的访谈方法能够碰触到“个体的精神世界,从而观察他或她看待世界的分类和逻辑,同时将我们带入个体的生活世界,看到其日常生活的内容和模式”㉙。

通过目的性和滚雪球抽样法,选取12名年龄在26岁至50岁之间的韩国设计师,他们至少都拥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在这12周里,采取一对一、深层次、半结构化的定性方法进行采访。通过对比法分析数据,编码器的可靠性达到了93.94%。基于这个框架,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与以下五个类别相关:灵感、文化价值影响、创意设计过程、专业发展经验和工作模式。

在访谈开始之前,机构审查委员会对研究人员通过他们各自其所在大学进行了资格审查。参与者在参与访谈前知情并签署了信息同意书。此外,随着采访的进行,为进一步深化理解,每个采访者都被要求填写个人资料表,其中包括他们的出生、籍贯等自然信息和背景信息。

研究者最初采用的调查问题是专为英语国家的人群设计的,由三个翻译人员[(1)一个研究者;(2)一个专业翻译;(3)一个韩国大学的荣誉教授]将所有问题从英语翻译成韩语。考虑到没有办法保证完全正确的翻译,每个译者的翻译结果可能各不相同,三位译者尽量将翻译后的错误减少到最小。但是,所有采访都是用韩语交流,并在韩国完成。然后,文本由这三位译者中的母语为韩语者翻译成英语,并由母语为英语的人加以修改,以确保其可读性。

数据分析采用格拉泽和施特劳斯㉚引入的持续对比的定性方法。为分析数据,所有的采访记录都被转录成Microsoft Word文档。下一步就是由上述译者将韩语采访稿翻译成英文。研究者在这些数据中确定概念和类别,紧接着比较每个类别中的物体。下一阶段的分析是将初始类别进行压缩,并划分为不同的主题进行编码。通过主轴编码过程,研究人员观察采访数据中不同主题之间的模式和关系,将分析的类别和主题不断与现有文献进行对比,以执行“辩证附加”,这为以前的作品和文献提供了研究者的观点、解释、连接和主题模式。

四、结果与讨论

基于参与者的采访反馈,有三个主题得以显现,包括文化的影响、创意时装设计过程和时尚体系的作用。

1、文化的影响

这个主题解释了文化对时尚产品创造的影响。文化价值观的作用和背景可以被分为两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当物质文化对服装设计产生影响时,直接影响发挥作用。

(1)直接。很少参与者试图直接在他们的服装设计中引入韩国的物质文化。3号参与者是唯一一个希望通过韩国纸面料直接运用韩国物质文化的设计师,她借用韩服的细节部分,并将其应用到西方的婚纱设计中。因为韩服设计不切实际,3号参与者发现从韩服上借用一些细节进行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但是,她仍然继续进行研究,寻找最佳解决方案,将韩服元素嵌入西式婚纱中。

她说:“我已经尽力了,因为我的志向就是将韩服设计和传统相融合。韩服非常漂亮,但其实用性不强。我认为通过对服饰的不断研究,我们能设计出线条更优美的服装。我们正在努力改善一些包含有很多小细节的婚礼服。”

—3号参与者,30多岁

在过去,8号参与者也总是试图将韩国文化嵌入到他的设计中去。然而,他注意到,没有必要改变韩服的风格,使它看起来更带有西方装饰的味道。因为,他曾经试过,但是,他对于将韩服转化成西式服装不感兴趣。尽管有时候在他的设计中能发现一些让人联想到韩服的细节,比如无领夹克。很难说夹克细节的灵感源于韩国,因为在其他文化中也有这种细节,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文化。因此,他现在使用自己的知识来设计结合西方特点的服装,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设计风格。

(2)间接。当社会观念影响工作环境时,间接效应会对设计和发展过程产生间接影响。在这项研究中,参与者并没有意识到文化的间接性影响。大多数参与者[12人中的10人 (83.33%)]并没有考虑到或警惕到自己的文化。更有趣的是,7号和9号参与者都从外国买家那里听闻,他们的设计受到了亚洲文化的影响,因此有亚洲服饰的感觉。然而,他们谁都不能辨别其背后的原因。以下是关于参与者对文化和设计的评论。

“西方人说我的设计具有东方韵味,但我不确定。他们还说,一看到这些设计,他们立刻就知道这些设计是由东方设计师创作的。我并不知道他们为何这么说,因为我并没有打算设计这样的风格。”

—7号参与者,30多岁

“当我开始发展自己的品牌时,我从没想过韩国文化元素及其环保性,但是人们告诉我说我的品牌有这些属性。我不知道为什么……当我们设计出一个图案时,我们会绘制出一个平面图案而不是3D图案。韩国传统服饰就是从平面图案做起,而不是3D图案。在欧洲或西方国家,他们在设计女装时都会使用3D图案。所以,我问自己,这是否就是我的品牌看起来有韩国文化元素的原因之一。”

—9号参与者,30多岁

在大多数情况下,参与者并不知道自己如何受到社会文化价值的影响。然而,10号参与者完全意识到她的家人,尤其是她的母亲,在设计过程中以及提升她的创造力方面,发挥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我妈妈是一名韩服设计师,所以我认为她对我有很大的影响。韩服的宽松轮廓以及漂亮颜色都为我提供了一些灵感。”

—10号参与者,30多岁

绝大多数[12位中的10位(82.33%)]参与者回答说,韩国当代文化、思想和生活方式等这些背景信息在设计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参与者认为,在设计发展过程中理解韩国人的体型和喜好的颜色极其重要。2号参与者提供了韩国文化的隐形影响。2号参与者最贴切地总结了韩国文化的间接影响:

“我不能辨别这个设计是否直接来自韩国文化,但我认为我在设计中融入了一些韩国惯例和文化。我想了很多关于韩国的习俗,包括着装方式、态度、喜欢的音乐和艺术品,这些都可以为设计提供灵感……许多韩国人想要使他们的体型看起来更像西方人,所以,我认为在设计服装时所有这些因素都很重要。”

—2号参与者,20多岁

2、创意时装设计过程

从数据得出的第二个主题是创意时装设计过程。从访谈中得到的设计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产品开发过程;

(2)一个迭代的过程;

(3)一个反思行动。

产品开发过程包括创建一件工艺品,如一件连衣裙。迭代过程和反思行动则展示了设计师创意的心理情况。决定设计过程是不可能的,因为在创意时装设计过程中这四个过程是同时发生的。

产品开发过程。这类设计过程解释了成衣的生产过程。也许每个公司都不一样,但是整体生产方式是相同的。成衣的生产过程可以分为9个子类别。生产过程包括:设计师参与选择服装质量、材料选择、绘制草图、设计、立体剪裁、样衣缝制、原型创意、服装放码、绘图技术平面草图、以及大规模生产制造过程。这描述了创意时装的生产过程。

在大多数情况下,成衣的生产过程都与迭代过程同时发生,尤其在综合过程。成衣设计的进一步生产过程通常都发生在创意过程的最后几个阶段,因为这些过程涉及到构建、创造和生产一件服装。2号参与者描述了她一周的工作安排。因为她是一个在公司内工作的设计师,所以生产过程有着严格的计划安排。当她在介绍生产过程时,采访者发现创意设计和迭代过程是同时发生的,以下是她的解释:

“在周一和周二做草图时,我需要在周一想好完整的设计方案,周二完成草图。周三,我需要去参加其他团队的原型会议。周一和周二是我做设计草图并选择颜色的日子,然后周三进行第一次试穿……周四根据试穿结果进一步完善草图、设计、颜色和面料设计,并修改成一个更佳的版本。周五,我们将完成整个设计。我利用周末时间来处理表面效果,用饰品、金属和腰带这样的必需品来强调设计,并提升设计的质量。”

—2号参与者,20多岁

(1) 一个迭代的过程。与先前的研究结果相一致(2007),设计师在创意设计中会经历认知过程的几个迭代阶段,创意设计发展的三个子类别包括“分析、综合和评价”,之后才能找到创意设计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还包括探索和分析各种想法,以发现想法和调查解决方案之间的联系,从而挖掘领先的解决方案。设计师“通过实验一系列可能的解决方案来探索、理解和解决问题”㉛。2号参与者将她通过设计表现品牌理念的过程描述如下:

“我们试图把设计原则和元素融入设计中……这一季我们使用了直线和大量的2D平面图案。虽然我们融合了直线和平面图案,但重点是让女性的体型看起来性感……通过探索不同的方案,我们想出了让女性身体看起来苗条而优美的解决方案,实现了在一个设计中用各种方法表达现代性和极简主义。”

—2号参与者,20多岁

每个子类别可以划分为三个编码。分析是:

①确定问题和机会;

②进行头脑风暴和绘制草图;

③进行调查和研究的过程。

合成包括:

①生成多个解决方案(或概念);

②作出最佳选择;

③想出一个解决方案;

④重新设计、修改和改进。

最后一步是修改,包括:

①建模和原型;

②测试和评估;

③重新设计、修改和改进。此外,评估同时发生在每一个阶段的过程中。

(2)分析。根据情境或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设计过程的步骤可以在不同类别中发生改变。一些设计师在开始探索机会之前,先对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还有一些设计师会把发现问题和机会的过程结合在一起。迭代过程也可以根据它是否基于客户分为两种方法。由于3号参与者是一位生态设计师,他设计过程的第一步是确定问题和机会。例如:

“如果我们把一个问题看作是对解决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思考的结果,那么我们需要回顾过去做了什么,以及将会做些什么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通过选择那些可以自然分解,并比丝绸便宜的纤维材料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制作礼服的首选材料是淀粉,其次是韩国纸和牛奶。然后我们考虑如何在婚礼之后对礼服进行重新利用。所以我们解构服装,将它们做成日常鸡尾酒礼服。”

—3号参与者,30多岁

(3)综合。在识别问题之后,3号参与者试图用研究辅助数据和调查机会的方式来理解问题。调查和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她要设计的是服装,而不是创作艺术作品。她如此来强调设计的价值:

“设计作品的价值通过许多人的使用而增加,而艺术品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人们的使用。因此,我应该通过研究或者咨询我周围的人关于这个问题的看法,以确认我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是社会问题。”

—3号参与者,30多岁

她通过列举使用潜在面料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头脑风暴,并分析面料的使用频率和材料的使用数量。她写了一张纸条自问:“为什么婚纱礼服通常必须要是白色、沉重而冗长的呢?”她认为设计工作需要有系统的、善于分析的思维。

(4)修订。在进行分析和综合后,3号参与者进入修订过程,步骤为:

①建模和原型;

②测试和评估;

③重新设计、修改和改进。

对她来说,生产过程与评估过程同时进行,因为在她完成设计的构建后,婚纱礼服是定做的。3号参与者继续详细地解释说明她的设计过程:

“因为我们的礼服是定制的,所以我们会跟新娘进行交流,以了解她们想要的设计。然后我们分析她们的身材和举办婚礼的场地……在这之后,我们绘制婚礼服的草图,下一步是试穿。我们和新娘保持持续的沟通,并告知新娘可以随时改变款式。婚纱礼服在第一次试装阶段是可以修定的。”

—3号参与者,30多岁

(5)反思行动。这个类别生成的主题被形容为“开展表演、干预、观察变化和反思效果的过程”㉛。行动中的反思是由伊(2007)在研究一个建筑工作室的环境时给出定义的。尽管这是对一个建筑工作室环境的研究,但时装设计师在设计服装时经历了类似的过程。从采访中,我们得出结论,反思性实践在时尚行业中一样适用。反思的过程在项目完成后发生。

由于时尚界的工作时间短暂而严格,因此要求设计师对自己的设计或行动进行反思具有挑战性。大多数韩国设计师使用“快速反应系统”作为其业务的营销策略。4号参与者在韩国最大的时装公司工作,在接下来的叙述中,他将描述季度计划,以及“快速反应系统”在每季设计中的运作方式:

“我目前在F / W2013工作。跟往常一样,我们正在准备S / S和F / W系列。基于邻近规划,我们把原本的2季转变为4季的规划。如果把项目分成两个季度,一年亮相两次,那么我们的计划与现实商场中看到的结果会有落差。然而,这样的工作量让我很忙碌。因为我需要同时为F / W 2012做收尾工作,设计F / W 2013,并且要制作S / S 2013。这三个季度正在按照基本计划进行。”

—4号参与者,30多岁

无论是室内设计师还是独立设计师,行动中的反思过程在早春/夏或早秋/冬系列中都有反应。当前的时尚体系分为春/夏和秋/冬系列。早春/夏或早秋/冬系列的计划由预先销售的情况决定。设计公司通过识别下一个趋势或头脑风暴的设计思想,来启动创意设计过程。即使他们在年初根据上月的销售和记录,或改变的天气或季节来设置季节性的概念和设计系列,设计师仍需要设计所谓的“现货”项目。例如,下面参与者的评论详细地显示了行动中的反思过程。

“我想通过快速选择和全神贯注来做最畅销的衣服,不是通过概念或者是根据现状……如果一件产品卖得很好,我需要用批判性思维思考为什么这类物品如此畅销。然后我可以开始思考为什么这是我所设计的最畅销的产品。”

—5号参与者,30多岁

5号参与者通过对上季度畅销服装的反思,开始她的设计过程,选择继续创作,并专注于原始产品。换句话说,她从过去季度的样品中选择最畅销的商品,作出微小的改变,然后在市场上销售。她的设计方法有点与众不同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她为互联网购物和服装批发市场设计服装,这也是她与参加这个研究的其他设计师的不同之处。为网络购物中心和韩国服装批发市场设计服装的设计师,与在公司工作或独立工作的设计师大为不同,因为前者的研究工作通常是严格按照当前趋势和消费者偏好进行设计,关注点并不是品牌的概念和身份。最重要的是,在开始下个季度的设计前,她会关注上个季度的销售信息。她通过观察市场和客户的反应,然后依照过去的畅销品进行设计。

3、时尚体系的作用

来自于数据的第三个主题是时尚体系的作用。这个主题所说的是韩国时尚体系如何影响设计过程和创造力,以及设计师如何解释一个理想的时尚体系,而这个时尚体系将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工作能力。该体系在帮助设计师成名方面具有重大影响力。这个主题的两种类型分别是销售佣金协议和采购系统。

(1)销售佣金协议。这类协议将韩国时尚体系描述为“寄售体系”,该体系是基于设计师和服装店或百货商店之间的销售佣金协议。设计公司或设计师必须在销售之前支付产品生产的费用。然后时装设计师将服装销售给百货商店或时装店。每个百货公司或时装店在销售一个设计师的衣服或品牌衣服时可以收获30%到90%的销售佣金。如果衣服在展厅没有售出,那么未售出的物品将返回给设计师,或者归还到他自己的库存。这种类型的寄售系统在世界上许多主要的时尚城市并不存在,包括巴黎、纽约、伦敦、米兰、东京。相反,在这些城市运行的主要时装销售系统是一种被称为“购买体系”的时尚体系。遵循销售佣金协议的韩国时尚设计师这样描述:

“如你所知,韩国时尚体系是在销售佣金协议下运营的。商店在每一笔销售中获得近90%的佣金。如果我没有启动资金用于启动服装生意,那我不能生产任何衣服。我必须提前生产50到100件衣服在门店进行销售。”

—6号参与者,30多岁

9号参与者通过解释自己与一个商店承包商的经历,详细讲述了韩国时尚体系的运作过程:

“大规模的复合品牌时尚店为小品牌打开市场之门提供了方便,根本不需要经销商(MDs)的介入。店主不会问设计师这些问题,如‘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货品,所以你能多供应这些货品吗?’因为他们不直接从设计师那里购买商品。如果特定品牌设计的产品不受欢迎,他们只是要求设计师把入驻在他们商店的商品撤走。此外,时装店通常拥有许多分支,设计师必须为每个分支提供商品,如果商品并不受欢迎,设计师需要为所有库存承担责任。这就是韩国大多数选择在商店和时装店工作的人员的想法—他们把所有的责任都转移给设计师。”

—9号参与者,30多岁

大多数设计师[12位中的7位(58.3%)]回答说,他们在维系业务、设计识别和创造力的过程中,销售寄售体系是最消极的因素。为什么设计师认为这对韩国设计师的创作过程和创造力有负面影响?在维系业务的过程中,利润返回的压力是关键因素,设计师需要生产受市场欢迎的产品才能获得利润。这使得设计师难以表现他们的创造力。下面这段话总结了10号参与者希望在设计中展现其创意,却又不得不放弃这一做法的具体原因:

“在韩国除了寄售体系没有其他购买体系,我们总是关心佣金和库存。如果一个设计师用其设计作品或作品颜色来表达他或她自己的感受,那么这些服装很难在韩国销售。我认为,我的设计动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不同的背景和环境。”

—10号参与者,30多岁

(2) 购买体系。在这里,参与者描述了一个能够加强时装设计师创造力和设计作品理想化的时尚体系。它通过给设计师概述自己想法的机会来提高创造力。什么是购买体系?当设计师在时装秀上或秀场中展示其时装时,买家会选择并订购理想产品,然后在百货商场或服装店推出这些服装,此时,购买体系已经开始运转。这种购买实践被认为是以商务为导向。在韩国以外的其他地方,服装设计系列中的买家也在不断增多。例如,英国时装买手“对产品设计有着巨大的影响”㉜。

图表1: 韩国时尚设计师的设计过程概念框架图

因此,购买体系实际上鼓励年轻设计师想出创造性的设计,来促进自己的发展和企业的运行。如果时装设计师专注于创意设计,他们将有足够的机会将设计卖给买家。在川村(Kawamura )之前的一项研究中指出,理想时尚体系的构建最有利于培养著名时装设计师㉗。6号参与者提到,“设计师工作的最佳环境是,60%的衣服卖给买家,如果真的是这样,我坚信,这将帮助我们成长。”此外,8号参与者认为,正是时尚体系打造了著名设计师:

“我认为韩国时尚体系为时装设计师的生存增加了难度。百货商场是服装企业中最大的经销商。我认为韩国是唯一给商店支付佣金的国家。在亚洲的其他国家,包括中国,是不需要支付这种费用的。在其他国家,买家以批发价格购买服装,然后在自己的商店出售。韩国有一种不同的体系。我必须先制作设计产品,然后等我找到一个好的陈列室或其他地方再销售它们。在制作服装时,我压力很大。我们需要资金进行设计和制造服装,所以我试着尽可能参加国外展会。我认为韩国国内市场现在受到一定的限制,年轻设计师和资深设计师们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些限制与困难。”

—8号参与者,30多岁

五、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时尚体系作为外在因素,对设计师的创作过程和时装设计过程有巨大的影响。这项研究验证了以往的研究结果,即组织结构会对设计师的成就和地位产生影响㉗。参与这项研究的时装设计师探讨了设计师的设计、设计过程与他们创造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发现与以前针对理想型时尚体系的研究结果一致,其原理就是转换设计过程并提升设计师声誉。韩国的时尚体系非常独特,它不同于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包括巴黎、美国、中国和日本的时尚体系。此外,该时尚体系还对韩国时尚设计师的创造力给以不同评价。

韩国创意时装设计过程的概念模型(图1)简要说明了三个主题之间的联系。

①韩国时尚体系;

②创意时装设计过程;

③文化的影响。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是对韩国创意时装设计过程概念模型的开发。以前关于服装设计过程模型研究的重点是过程的有效性和高效性㉝㉞,具有功能性、表现力、美学(FEA)与需求性㉟,设计过程演示了组织结构和行业客户的运行方式㊱。韩国创意时尚的概念设计过程模型,涉及时尚设计过程的功能性和产品开发过程。它还包括设计师在设计服装时的认知、心理和头脑活动过程。此外,模型还阐明了文化时装设计过程的直接与间接的影响。

产品开发是一个迭代过程,并且行动中的反思会在创意时尚设计过程中自发显现。除此之外,在设计的四个阶段中,设计师会直接考虑相关的想法,对行为和设计过程中的决策进行解释,同时寻找最佳解决方案来解决设计问题。此外,文化观与设计师的个人经历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创意时尚设计过程。

所有的心理和生理活动都会在直接或间接的文化影响下的系统内发生,时尚体系作为外部因素,对韩国时尚设计师的创意过程及其最终的创造力产生巨大影响。目前的研究似乎是第一个实证研究,尤其是在韩国时尚体系中,商业环境会影响设计和创作思考的过程。此外,就当代韩国时装设计师的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而言,特别是时尚体系内环境的影响对于儒家思想(Confucian ideology)和创造性提供了支持。而且,很难找到关于韩国时尚体系的调查研究,并解释时尚体系影响时装设计师创造力和创造过程的路径。这项研究强调韩国时尚体系(寄售体系)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时尚体系的原因。对于设计师的创造和创作过程,以及取得成功的著名设计师而言,寄售体系是最令人沮丧的要素之一。这项研究的所有参与者解释说:存在于其他国家的购买体系,包括法国、美国、中国,是可仿效的时尚体系,这种体系将会引导设计师进行有创造性的生产,最终使他们在时尚领域取得成功。

本研究也为该领域增加了可供参考的文献,具体包括相关设计方法、设计调研、创造力、韩国时尚设计师设计过程中的认知或影响。因为目前涉及韩国时尚设计师创造设计过程方面的文献寥寥无几,所以这项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延伸文化观念及个人经历与创作过程之间的关系。探索设计师的经历有助于理解其他文化因素对设计师灵感和创造来源的影响。在基于全球市场进行设计时,了解文化价值观对创意设计的影响,将促使设计师在一些方面进行自我反省,并且尽可能做出积极调整。此外,这项研究研发了一个创意设计过程的框架和概念,可以用来测试韩国或世界各地的其他设计师。同时,寄售体系也可能中断设计师的创作过程。采访结果阐释了韩国设计师每天面临的挑战:对失败的恐惧以及资金的问题。

注释:

① Skov,L., & Melchior, M. R. (2008). Research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dress and fashion. Creative Encounters Working Paper, 19, 1-18. Retrieved from http://openarchive.cbs.dk/bitstream/ handLe/10398/7766/Creativ e%20 Encounters%20 Working%20Papers%2019.pdf?sequence=1.

②Lawson, B. (1997). How designers think: The design process demystified (3rd ed.).London,UK: Architecture Press.

③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ociety of Industrial Design. (2001). ICSID code of professional ethics. Helsinki, Finland: Retrieved from www. icsid.org/smallbox4/file.php?sb4cab98bb91bad

④ The Industrial Designers Society of America.(2013). What is industrial design?. Retrieved from http://www.idsa.org/what-is-industrialdesign

⑤ Razzaghi, M., Ramirez, M., & Zehner, R.(2008). Cultural patterns in product design ideas: Comparison between Australian and Iranian student concepts. Design Studies, 30,438-461.

⑥ Aspers, P. (2009). Using design for upgrading in the fashion industry.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10, 189-207.

⑦ Khoza,L. S., & Workman,J. E. (2009). Effect of culture and training on perceptual Learning style and spatial tasks performance in apparel design. Clothing and Textile ResearchJournal,27(1), 62-79.

⑧ Westwood, R., &Low, D. R. (2003). The multicultural muse: Culture,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Cross Cultural Management, 3(2), 235-259.

⑨ Hoebel, E. A. (1958).Man in the primitive world: An introduction to anthropology (2nd ed.).New York:McGraw-Hill.

⑩ Useem,J., & Useem, R. (1963).Men in the middle of the third culture. Human Organizations, 22 (3), 169-179.

⑪ Mohammed, S. N. (2011). Communication and the globalization of culture: Beyond tradition and borders.London:Lexington Books.

⑫ Herskovits,M.J. (1955). Cultural anthropology. New York: Knopf.

⑬ Triandis, H. C. (2001).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and personality.Journal of Personality, 69(9), 907-924.

⑭ Erez,M., & Earley, P. C. (1993). Culture,self-identity and work.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⑮ Kellner, D.M., & Durham,M. G. (2006).Adventures in media and cultural studies:Introducing the keyworks. In M. G. Durham & D.M. Kellner (Eds.),Media and cultural studies (pp.viii-xxxviii).Malden,MA:Blackwell Publishing.

⑯ Gruber, E.,& Grube,J. W.(2000). Adolescent sexuality and the media. WesternJournal of Medicine,172(3), 210-214.

⑰ Aruna, N. K., & Shradha, S. (2008). Perception of adolescents regarding portrayal of women in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 on T.V.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17(2), 121-126.

⑱Jin, B., &Moon, H. C. (2006). The diamond approach to the competitiveness of Korea’s apparel industry:Michael Porter and beyond.Journal of Fashion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 10(2), 195-208.

⑲ Kim,S. U. (1988). The role of social values and competitiveness in economic growth: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Korea. In D. Sinha & H. S. R. Kao (Eds.), Social values and development:Asian perspectives (pp. 76-92). New Delhi,India: Sage Publication.

⑳ Dickerson, K. (1999). Textiles and apparel in the global economy (3rd ed.). New York,NY:Prentice-Hall.

㉑ Porter,M. E. (1998).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nations. New York, NY: The Free Press.

㉒ Lee,S. H., & Song, H. K. (1994). The Korean garment industry: From authoritarian patriarchism to industrial paternalism. In E. Bonacich, L. Cheng, N. Chinchilla, N. Hamilton & P. Ong (Eds.). Global production:The apparel industry in the Pacific Rim (pp. 147-161).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㉓ Lee,J. (1995).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manufacturing as determinant of industrialization: The Korean case. World Development, 23(7), 1195-1214.

㉔Jin,B.(2004).Apparel industry in East Asian newly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Competitive advantage, challenge and implications.Journal of Fashion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 8(2),230-244.

㉕ Bugg,J. (2009). Fashion at the interface:Designer-wearer-viewer.Fashion Practice, 1(1),9-32

㉖ Lie, S. B. (2012). Retrieved from http://www. fashionmodeldirectory.com/designers/liesangbong/

㉗ Kawamura, Y. (2004). TheJapanese revolution in Paris fashion. Oxford, UK: Berg.

㉘ Guba, E. G., & Lincoln, Y. S. (2004). Competing paradigms in qualitative research:Theories and issues. In S. N. Hesse-Biber & P. Leavy (Eds.), Approaches to qualitative research: A reader on theory and practice(pp.17-37). New York,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㉙ McCracken, G. (1988). The Long interview: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Newbury Park,CA:Sage Publication.

㉚ Glaser, B., & Strauss, A. L. (2009). 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 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 (4th ed.). New Brunswick and London: Aldine Transaction.

㉛ Yee,J. S. R. (2007). Connecting practice to research (and back to practice): Making the Leap from design practice to design research. Desig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An InternationalJournal, 1(1), 1-15.

㉜ Goworek, H. (2010). An investigation into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es for UK fashion retailers.Journal of Fashion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 14(4), 648-662.

㉝ Wickett,J. L., Gaskill, L. R., & Damhorst,M. L. (1999). Apparel retail product development:Model testing and expansion. Clothing and Textile ResearchJournal, 17(1),21-35.

㉞ Regan, C. L., Kincade, D. H., & Sheldon, G.(1997). Applicability of the engineering design process theory in the apparel design process. Clothing and Textile ResearchJournal, 16(1),36-46.

㉟ Lamb,J. M., & Kallal, M.J. (1992).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apparel design. Clothing and Textiles ResearchJournal, 10(2),42-47.

㊱ LaBat, K. L., & Sololowski, S. L. (1999). A three-stage design process applied to an industry-University textile product design project. Clothing and Textile ResearchJournal,17(1), 11-20.

原作者:Ja Young Hwang 肯特州立大学

Eulanda Sanders 肯特州立大学

Mary Lynn Damhorst 爱荷华州立大学

译者: 张慧琴 北京服装学院外语系 教授 博士

武俊敏 北京服装学院外语系艺术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THE EFFECTS OF CULTURE AND FASHION SYSTEM ON FASHION DESIGN PROCESS—A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FASHION DESIGN PROCESS

Ja Young Hwang Eulanda Sanders Mary Lynn Damhorst / Translator: Zhang Huiqin WuJunmin

In this study we aimed to fill the gap in Literature by developing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fashion system and culture influences on designer cognitive, psychological and mental processes during the fashion design process. A sample of 12 South Korean fashion designers, ranging in age from 26 to 50 years with a minimum of three years of experience, was recruited using purposive and snowball sampling. A qualitative approach of one-on-one, in-depth,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took place over a 12-week interval. A constant comparison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Inter-coder reliability was 93.94%. All of the mental and physical activities occur within a system bounded by indirect cultural effects and direct cultural effects. The external factor, the fashion system, has a huge impact on South Korean fashion designers' creative processes and ultimately their creativity. The South Korean fashion system is uniquely different from any other fashion system in the world. The South Korean fashion system is based on the sales commission agreement between a designer and a clothing or department store. The store that sells a designers' clothes receives 30 to 90 % commission, and unsold items are

to the designer's inventory. This study adds to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and knowledge related to the relationship of how the fashion system and cultural backdrop, along with personal experience, social values, and inspirations of the designer influence the fashion design process. This research and the proposed conceptual model will function as a foundation for others who are interested in studying fashion designers in South Korea and other countries.

Culture, fashion system, designers, South Korea, and Design process

J523.5

A

1674-7518(2016)02-0010-09

该译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BYY024)和北京市服装学院“服饰文化研究与传播”团队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参与者时尚服装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台胞陈浩翔:大陆繁荣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让人心碎的服装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环保很时尚
美妆fun时尚盛典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时尚首次触电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