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奥运军团

2016-11-09 01:04
全体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体操竞技金牌

国歌响起的荣耀时刻,体育精神与爱国热情融合激荡。这一刻,属于每一位中国人。

中国突破

中国不缺各种“突破”,中国不缺光怪陆离的体育现象,中国更不会缺此时都在上演的体坛励志大片。

奥运赛场上,国歌响起的荣耀时刻,体育精神与爱国热情融合激荡,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无比高涨。这一刻,属于每一位中国人。

里约15天,中国队始终保持在金牌榜前三位。基本数据为:3人1队5次创5项世界纪录,9人1队13次创12项奥运会纪录。虽然金牌数较上一届奥运会有所下降,但在一些项目上取得了令人惊喜的突破,如自行车,男子跆拳道,均为历史上首次获得奥运会金牌。

中国传统项目仍具优势,也是中国奥运代表团争金夺银的主项,比如跳水和乒乓球,独占鳖头,引领世界最高水准。乒乓球项目包揽4金,单打项目各有2人参赛并包揽金银牌;跳水项目,对于国人来讲,总是最具心理优势的可观赏性比赛,场上选手和观众一般,内心淡定,稳稳地在观赏别国花絮的谈笑间,将金牌拿下,8项获得7金、2银、1铜。另外,举重项目实力不俗,随然最开场的比赛未能所愿争金,但后发制人,夺得5金2银,有3人创造4项世界纪录。

而这届里约,“中国突破”在创造历史的同时,刷新着人们对于新兴项目的强烈关注度。在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道上,中国队接连打破奥运会纪录和世界纪录并夺冠,实现了中国自行车项目的奥运金牌零突破。人们也迅速从激烈的比赛场面,转而赞美选手的“中国风”头盔,留下的竞技画面如此之美妙,甚至超越了体育竞技的残酷现实。

一匹“黑马”横空出世,在男子跆拳道58公斤级的比赛中,21岁的赵帅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第一次就世人瞩目之下夺得金牌。他改写的是男子跆拳道奥运无金的历史。

田径大项也是异彩纷呈,男子、女子包揽20公里竞走金牌,虽然男子4*100米接力未能冲得一枚奖牌,但第4名的成绩,同样刷新了该项目的历史最佳纪录。田径的2金2银2铜,其势可待东京能有更多的突破。

下一届东京奥运会,中国军团是否还能保持奖牌榜第二名的位置,日本代表团蓄力待发,占据主场之优,再加之今年在游泳,田径,体操等项目上的不断提升,将会是我们最大的奖牌榜竞争对手。

四年之后的东京,我们期待着小将们更州自信而矫健的身影,他们是为中国军团夺得首金的张梦雪,为男子跆拳道实现奥运金牌零突破的赵帅,年仅15岁的跳水小将任茜,崭露头角的游泳队的年轻选手徐嘉余、汪顺,还有珥呈升起之势、前路辉煌的女排姑娘们……下一届奥运会,将是他们的天下。

在挑战面前,老将顽强拼搏,激战到底的气势荡气回肠,新手崭露头角,亦不惧大赛激烈的竞赛氛围,令人眼前一亮。

今天,我们有着更多样化地对待体育精神的理解,在欣赏竞技体育之美的同时,更加坦然、健康而又投入地去为奥运选手欢呼为争金夺银的一刻呐喊,为精神至上的感动而庆幸。

梦之队梦未醒

里约之后,回顾、总结,来自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的中国里约奥运代表团的总结中提及:里约之行,暴露四点问题。第一,对奥运会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困难估计不足;第二,中国队对世界竞技体育的迅猛发展。训练管理的新潮流研判和学习还不够,训练理念和方法创新不足;第三,许多项目规则发生重大改变,中国队的把握和应对没完全到位,部分项目临场指挥应变存在失误:第四,大多数项目进行新老交替之后,对年轻队员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唐练不足,致使一些选手在激烈的竞争中没能充分赛出气势,发挥正常竞技水平。

中国六大梦之队有三支在里约失利。如果说跳水和乒乓球圆满完成任务,那射击,体操和羽毛球无疑是给梦之队拖了后腿。这三个项目总共才拿到7金,举重军团贡献了5金,依然是中国军团的夺金大户。

这几大优势项目成绩下滑的原因各不相同,如果说举重军团是临场出错,射击军团是选手在新规则下还未能练就强大的内心,体操和羽毛球遭遇滑铁卢更是人才青黄不接以及实力的真实体现,四年后的东京之旅,体操和羽毛球能否走出低谷,也是一个很大未知数。

其中,最糟糕的当属中国体操队。夺金大户的他们,只获得了区区两块铜牌,32年奥运史上的最差战绩。是否真是如广大宽厚的媒体所云“青黄不接”,以及裁判的成见在内?目光落后,传统意识落后,而且一个事实却严峻地摆在国人面前:昔日中国体操队的辉煌已去,地位已失,可能,再也回不到过去的地位了。无须借口,有网友挑明真理:如果真的是所谓的裁判问题,那也不过是我们在为过往曾经发生过的历史埋单。

中国女子体操队主力商春松的故事很具有代表性。三年回不了家,一年的花费在3000元,一人撑起全家,体操改变命运,再苦再难也要坚持等等的主题,十余年前会产生感人的效应,而今让人感觉过于沉重。那些女孩子们的经历,不再是一道振聋发聩的良剂,似乎已成发人深省的苦药,苦孩子们的将来,会怎样?一个国家体育体制之下的,牺牲品?“靠赤裸于世人面前的苦难,来博取世人同情以及关注“的做法,已让人心有不忍,不可忍。”

回溯。2008年,李宁在北京奥运会上,半空飞腾,环绕奥林匹克主体育场一周,并徐徐点燃火炬的一刻,也是中国体操队的辉煌历史和荣耀的一个缩影。

你是否还记得那些名字,以及以他们名字命名的技术动作?童非、楼云,李宁李小双,李小鹏,阳光大男孩,杨威陈一冰,哪一位不是品牌蜂拥而至的对象,社会认可他们的形象,他们是广告商的宠儿。

几年之后,中国体操之殇,伤在哪里?这恐怕是教练到管理层的决策制定者都应该好好思索的问题。

征战7届奥运会的功勋教头黄玉斌,总结关于这届奥运会上无金的原因是由于队员的心理状态年轻,不够强大,特别是在最后,都是奔着金牌去,反而压力越来越大,精神负担过重。多么希望在他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届奥运会体操项目上,能收获几枚沉甸甸的金牌,画上圆满的句号。然后,天不遂人愿,里约零金,终将成为老帅毕生的遗憾。从1985年执教樊迪开始,31年时光,5批奥运冠军,他总在为自己设置着一个又一个的目标。老一代重量级的“少帅”,纷纷在里约无功而返。令人心酸之余,更多地需要是思索。

竞技体育与全民体育,不能形成无法逾越的鸿沟。与残酷体操说再见,像杨威、邹凯一样大力推行“快乐体操”。像傅园慧,宁泽涛们一样活出自我风采、用率真去缓解奖牌任务的压力。像女排教练郎平一样,敢于为前人所不为,敢于改革,不畏挑战,抱有坚持到底的决心。

也许某天,我们从媒体的体操比赛转播中,更多听到的不是一个个技术动作枯燥无味的数字代码,而是带着观众,去领会体操的美,它的力量,它的勇气与智慧,那么,全民体操情怀的一天,不远了。

金牌态度

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在颠覆了很多人们对于奥运会前固有的观念的同时,也从比赛前后的观众关注点,看到了人们看待体育项目,看待竞技比赛的观念的转变。人们眼中,偶尔金牌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偶尔场外似乎比场上还要精彩。趋于享乐主义价值观的中产阶级,关乎身体方面的观点,是拥有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健身方式,不仅注重外在的健美,更加看重自身内在的健康。

我们习惯了媒体镜头对准奖牌选手,对准真金夺银选手赛后的“感恩国家”等激动的_一刻,甚至也习惯了当镜头前是比赛失利的选手“连连致歉”,而这届里约,每天都在制造着大不同,大惊艳!

当只获得“铜牌”的傅园慧,在预赛抛出“洪荒之力”一说,而火速成为新一代“网红”,而“小鲜肉”宁泽涛,从广告屏幕中走向真实赛场后落败,也坦然“实力如此”时,观众的情感世界在快速地适应并用最短的时间跟进了他们的感受——“说得漂亮!”“可爱到爆!”

这一代选手对竞赛和金牌的理解与表达,似乎走出了沉重,大不同于前人。

金牌至上,金牌决定一切,正在淡出主流思想。那么,何谓金牌至上。举全国之力,依靠体制支撑,一切向金牌看齐,不惜为了金牌牺牲部分群体或个体的利益。它让一枚小小的金牌承载了过于沉重的负荷,拿到金牌则矣,如若拿不到,那等着选手的将可能是辱骂、死亡威胁,甚至是来自社会的冷落,舆论的封杀,当时“中国奥运第一金”获得者许海峰一语道破关键,“拿金牌是适应当时的社会需要。”

时代变迁,奥运运动员们,不再是全民榜样和民族力量的一种符号。他们在赢得阵阵代表着敬意的掌声之外,可以是青春偶像,可以是搞怪达人,更可以是率真的自己。

举国体制下的“金牌至上”,往往沦为个人或者单位获取自身利益的挡箭牌。官办不分,财务不透明,监管不力,商业化进程迟迟无法推进。一连串反腐风暴中落马的体育高官,说明了一切。所以适时地尊重体育规律,启动体育改革,体育部门智能化,注重保障俱乐部和运动员的权益,以商业化为推动力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刚刚进入“后奥运”时期,国家体育总局即公布《竞技体育“十三五”规划》,并提出,为国争光仍然是竞技体育的发展目标,但同时竞技体育应带动群众体育发展,促进健康中国建设。竞技体育,展现给世人的拼搏精神,应该成为榜样的力量,成为励志的故事。让竞技体育指引大众体育,夯实大众体育基础,才能实现体育强国梦想。

猜你喜欢
体操竞技金牌
金牌搜笑王
电竞种植记
E生命力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有惊无险的金牌
花与竞技少女
头脑体操
金牌搭档主持养成记
金牌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