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句子层面浅析英汉语言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2016-11-09 07:18张凡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翻译

张凡

英汉两种语言本身存在着较大差别,同时还受到西方民族与汉民族诸多思维方式差异的影响。本文以整体性与分析性、客体与主体思维方式为例,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在形合与意合、末尾焦点与末尾着重、主语显著与主题显著、物称与人称、被动与主动等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句子;英汉语言差异;翻译

英语与汉语是两种差异较大的语言。从语言的亲属关系来看,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从语法结构来看,英语属于屈折语,汉语属于孤立语。同时,语言又深受思维方式的影响,英美民族的分析性、客观思维方式与汉民族整体性、主观思维方式对语言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在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与内容同时,还应注意两种语言的差异,这样才能使译文更加地道。

翻译过程中,在句子层面应注意以下差别:

1 形合与意合

受英美民族分析性思维与汉民族整体性思维的影响,英语注重形式而汉语注重整体。所以,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所谓形合是指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要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来连接,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汉语重意合是指汉语句子主要通过字词的意义连接起来,不用或很少使用连接词,其语法、逻辑关系主要是通过语意或语序间接地表达出来,并不追求形式上的完整,常常以神统形。

例1:《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Autumn Thoughts”: Over old trees wreathed with rotten vines fly evening crows; Under a small bridge near a cottage a stream flows; On ancient road in the west wind a lean horse goes. Westward declines the sun; Far, far from home is the heartbroken one.

马致远的这首词将汉语重意合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词只需意合,无需言传,想像有多远,意境就有多深。但翻译成英语时,则必须要添加连接词。

例2: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译: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同样,在汉译英中,雪莱《西风颂》中的这句名言在翻译时,英语中必不可少的关联词if,在注重意合的汉语中没有必要翻译。

例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译:Study hard, and make progress every day.

除诗歌外,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这句话,在翻译成重形合的英语时,两个分句之间就不能简单地进行并列,而需要关联词来连接。

2 末尾焦点与末尾着重

受英美民族分析性思维与汉民族整体性思维的影响,连淑能认为,英语是分析型语言,汉语是综合型语言。分析型语言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语序比较灵活,而作为综合型语言的汉语则语序相对固定,词语间的关系主要依靠词序和虚词体现,因此,汉语句子多以时间先后、逻辑事理为序,遵循末尾焦点的信息结构。末尾焦点是指把新信息安排在句子的后半部,新信息中最重要的部分则安排在句子的末端。而语序比较灵活的英语在传递信息时则是末尾焦点与末尾着重并存。末尾着重指的是在排列句子成分时,把长度较长或语法结构较复杂的成分置于接近句末的地方。

例4:It is dangerous to drive through this area.

译:驾车通过这一地区很危险。

这句话要表达的核心内容是“危险”,因此汉语遵循末尾焦点的原则,按照逻辑事理的顺序,先叙述原因,把结论放在了最后。而英语则遵循末尾着重的原则,把较“重”的句子成分“to drive through this area”放在了句末。

例5:a. 这对孪生子告诉了母亲他们所有的秘密。

b. 这对孪生子把他们所有的秘密都告诉了母亲。

译:a. The twins told their mother all their secrets.

b. The twins told all their secrets to their mother.

英语除了遵循末尾着重的原则外,也同样遵循末尾焦点这一基本信息结构原则。例5中,根据汉语末尾焦点的原则,a句的核心内容是“秘密”,b句的核心内容是“母亲”,因此在翻译时英语时也应当把末尾焦点体现出来。而在实际操练中,许多学生对此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用同一句英语翻译焦点不同两个汉语句子,显然是不合适的。

3 主语显著与主题显著

受英美民族分析性思维与汉民族整体性思维的影响,许余龙认为,形合的英语是主语显著的语言,其基本格式为“主语+谓语”,除省略句和祈使句外,英语句子都有主语、谓语,主题往往就是句子的主语;而意合的汉语是主题显著的语言,其基本格式为“主题+述题”,主题往往并非句子的主语。所以在翻译时,英语中的主语和谓语有些就没有必要翻译出来;相反,在汉译英时,则要给英语补充适当的主语和谓语。

例6:夏天很难保存食品。

译:Its difficult to preserve food in summer.

原文是典型的主题句,“夏天”是主题,后面是评述主题怎么样。在翻译时,首先要明确英语的主语是“保存食品”,然后依据末尾着重的原则,使用形式主语,汉语的主题在英语中只是一个时间状语。反之,在进行汉译英时,形式主语“it”和谓语“is”是没有必要翻译的,英语的“there be”句型也是如此。

4 物称与人称

受英美民族客体思维与汉民族主体思维的影响,讲英语的民族,更注重客观事物和现象对人的作用和影响,常用无生命的名词作为句子的主语,主语有物称化的倾向;而中国人的思维是以人为中心的,有“事在人为”的主体心态,表达时往往以人为中心来叙述事物。

例7:The sight of the mother filled the boy with excitement.

译:看到母亲出现,那孩子兴奋起来。

英语使用名词“sight”做主语,但翻译时,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一般用人做主语,所以首先要确定好汉语的主语,然后再按照汉语的习惯进行表述。

例8:他因为下雨来不了了。

译:The rain prevents him from coming.

例9:我忘记了他的名字。

译:His name escaped me.

几乎所有的学生在翻译例8时,都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翻译为He cant come, because of the rain. 但遵循英语用物作主语的习惯,用雨作主语更地道。例9同理。

5 被动与主动

受英美民族客体思维与汉民族主体思维的影响,西方民族强调“物我分立”,力求语言客观、公正、严密;中国古代哲学讲究“天人合一”,形成了以人为中心来思索一切事物的方法。因此,在语言上,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非常广泛,在不必说出、不愿说出或无法说出动作的执行者,间或便于连贯上下文或为了突出谈话的中心时,往往都会用到被动语态。汉语虽然也有“被”、“由”、“受”等词来表示被动,但使用频率远不及英语。

例10:如果不按时将书归还图书馆或到期前不续借,就得按规定罚款。

译:If books are not returned to the library on time or renew them before they are due, a fine must be paid.

译文中被动语态的使用使表达更趋于客观、公正,比主动语态的翻译“If you cant return books to the library on time or renew them before they are due, the library will fine you.”更易于读者接受。

此外,英语中常见的“It is said that..., It must be admitted that...,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at...”等这类句型,在翻译成中文时都应转化为主动语态。

梁实秋认为,应当彻底研究英汉语法的不同之处,并以此作为英语教学的准则,是最合理的英文学习方法。由此可见,认真梳理两种语言的差异,并以此指导翻译实践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曾剑平,何晓勤.大学英语写译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张辉.地理环境与英汉语言思维顺序差异考量[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100-104.

作者单位

西安文理学院人文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65

猜你喜欢
翻译
英语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探微
从意识形态角度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两译本的研究
计算机辅助翻译与教学设计探讨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望文生义现象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