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龟兹踏青

2016-11-09 08:22谢家贵
雪莲 2016年19期
关键词:龟兹

谢家贵

杏花开时,踏青最美;旋风舞时,访古最佳。天山之南,大漠之滨,有古龟兹之地曰库车新和。塔里木大学与台湾静宜大学结为友好学校。我应邀参加庆典,又参加了《海峡两岸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研讨会》后,与台湾游客坐一辆面包车,踏青访古。讲丝绸之路不去龟兹故地是不行的。

一丛苍枝挤满了紫色的蝴蝶,春风一惊,落英缤纷,细看却是杏花;一袭美人头发,葱笼滋润,春风一掠,细看却是柳枝。清明时节,扬沙天气,春色迷蒙,如梦似幻。

今天的新疆人不记得龟兹,不熟知龟兹,实在遗憾。台湾客人久闻龟兹大名,却不知其地。他们看什么都新鲜好奇,指指画画,问个不停。

我特意携带《龟兹史料》,边走边看,算是按图索骥吧。我作为一个史学工作者,出于职业思维,看到的不仅是古龟兹的大漠春光,而且是丰富多彩的历史与生机盎然的叠影。眼中是库车新和,脑海中却是古代龟兹。我边走边把感受说给客人们听。

古龟兹人多情

在去库车、新和的路上,巍巍雪山,浩瀚大漠,纵目千里,柳色生烟。这一切使台湾游客激动兴奋。 我的故事开始了。

我翻开《龟兹史料》读着“龟兹国西去洛阳八千二百八十里,俗有城廓,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千所。人以田种畜牧为业,男女皆剪发垂项。王宫壮丽,焕若神居。”“土多孔雀,群飞山谷间,人取养而食之。”

游客惊问:此地曾有过孔雀?我答有,《晋书》《魏书》都有记载。今日不见孔雀,却见一群群鸽子在蓝天翱翔;新和的老百姓养鸽子成了习俗,不知是否古代孔雀遗风。今日不见王宫,却见一栋栋新楼崛起,令人追思古龟兹的辉煌。

《汉书》中的龟兹王是个情种。乌孙公主之女赴长安学鼓瑟,汉使护送她归国时路过龟兹。龟兹王竟留下她并向她求爱,并立即派人向乌孙求婚,终成美眷。随后,夫妇又赴长安学习一年。汉宣帝赐其公主号、车骑、歌吹数十人。龟兹王返回又多次来朝,风靡西域的龟兹歌舞传入内地,千年不衰,至唐朝成为高潮。

玄奘《大唐西域记》载:龟兹王狂热信佛,外出求经,命其弟监国。王弟立即交给他一个封密甚固的盒子,说等你回来才能打开。国王云游一年回来,有人密奏王弟“淫乱后宫”。国王大怒,欲究其罪。王弟沉着冷静地说,请打开临走时交给您的盒子。国王打开一看,里面竟是弟之阳具!国王大为惊讶。其弟说你出去云游四方,我知道会有人诬陷,“惧有谗祸,割势自明”。国王大为敬佩,让他可以随便出入后宫。看来当时佛教传入,人的本性难泯。好淫之风,王宫难免;以己之心,推测他人;庙堂之上,人人自危。故事的结尾是,王弟出城碰见五百头公牛,是赶去被骟的。王弟念及这群公牛将与自己一样“形亏”,突发善心,重金买了牛放生。不久,王弟阳具又“渐复其形”了!而且他自觉不去出入后宫了。

玄奘是严守戒律的高僧,记载这个传说显然是劝人相信因果报应。

一则正史,一则传说,两者相叠,使人顿悟,多情是古龟兹人的本性!

通古斯巴西:唐代的石河子

石河子是新中国屯垦戍边的战士们,在准噶尔沙漠南缘建设的一座新城,是新中国屯垦戍边的标志。她是周围二十多个小城镇的首领。唐代的石河子叫通古斯巴西,维吾尔语意为“九城之首”,也曾是历史上辉煌的屯垦大城。

汽车出新和县城向西南驶去。柏油路变成石子路,石子路变成土坑路。扬沙落尘,大漠苍凉,远山恍惚,红柳茂密。好端端的太阳变成生锈的银盘斜挂幔纱上。是啊,老天知道我们访古心诚,挂出了通古斯巴西古城的埋藏千年的太阳!

红柳茁壮,尚未吐芽,满枝尘土,状若泥塑。人一碰,枝一弹,飞尘满面。一座残破的土城展现眼前。登上最高的一截残墙,遥望四野,立即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之感。残城东西长约250米,南北宽约230米,周长960米。瓮城、马面、垛墙,依稀之辩。1928年,著名考古学家黄文弼经详细考证,称之“为龟兹大城之一,为唐城无疑”。此城为九城之首,其他八城遗址已全部找到,在新和、沙雅荒漠中。

出土文物显示,这座城是一座唐代屯垦戍边的首领之城。城外有古渠遗址,城中有大型粮仓、屯兵之所、官衙。其他八座戍堡沿渭干河古河道首尾相接五十多公里。龟兹是唐安西都护府所在地,史载:“安西都护府镇兵二万四千人”。《唐六典》记载公元749年唐军屯田中“安西二十屯”,“大者五十顷,小者二十顷”。公元648年,唐将阿史那社尔击败突厥,唐将安西都护府从高昌移师龟兹,沿渭干河屯田。唐军一手仗剑,一手扶犁,有警杀敌,无警垦田,形成一支威镇西域的强大力量。不久,吐蕃犯河西走廊。龟兹唐军与中原唐军夹击,吐蕃败走。可惜“安史之乱”使唐朝元气大伤,河西陷吐蕃之手。不久,安西尽失。《资治通鉴·唐记》:吐蕃“西陷龟兹、疏勒等四镇,北抵突厥,地方万余里,诸胡之盛,莫与为此。”

台湾客人站在残墙上感慨万千:遥想当年,此城官兵出入,车水马龙,领命出征,旌旗蔽空。转瞬之间,百年宏业,毁于内乱。王朝强,屯垦兴,丝路通;王朝衰,屯垦亡,丝路断。一位台湾中年人大声吟诵“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我站在残墙上豪气顿生:我们创造了一个个“九城之首”;石河子是准噶尔盆地的“九城之首”;北屯是成吉思汗点将台下的“九城之首”;阿拉尔是塔里木河畔的“九城之首”;古龟兹尉头国的遗址上,我们建起了又一座“九城之首”——图木舒克市!陈毅元帅曾畅吟:“戈壁惊开新世界,天山常涌大波涛”!

我们高唱在西域回荡了二千多年的古韵长歌:屯垦戍边!

龟兹乐何曾亡隋兴唐

那天的民间歌舞表演安排在县城尤鲁都斯社区礼堂。维吾尔姑娘真美,小伙子真帅!主持人身材优美,气质高雅,汉语纯正。节目富于民间气息,属原生态歌舞。把台湾客人看得眉飞色舞,掌声如潮。

乐队有十多人。我喜欢手鼓,清脆响亮,点拨节奏,为乐队之魂。我也喜欢热瓦甫,音色浑厚,回音缭绕,动人心弦。我还喜欢唢呐,高昂激越,可喜可悲,情感直率。还有艾吉克,如鸟鸣空,轻柔明快。还有都它尔“大珠小珠落玉盘”。

《丰收麦西来甫》热情奔放,感染力强。小伙子、姑娘、老人,熙熙攘攘,笑脸映照,舞姿优雅。白须老者,舞步稳重;年轻巴朗,快捷刚健;姑娘旋转,长辫飞扬。观众激动,纷纷下场,身随乐曲,兴奋不已。《顶碗舞》头顶十几个碗,舒展大方,多姿多彩,曲终倒水,全场惊叹。

看着看着,我又走神儿:古人看到的龟兹乐是否如此美妙?白居易有“手应弦,心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这不正是《刀朗麦西来甫》的开场动作!“或踊、或指、或跃、乍动、乍息、跷脚、弹指、撼头、弄目,情发于中不能自止”,这简直是维吾尔现代舞蹈动作教程了!

台湾客人们第一次看到了原生态的龟兹乐!

我对客人说,古人也有“极左思潮”讨伐龟兹乐。《文献通考卷一百二十九》声讨胡乐“奢淫躁竟、举止轻飚”,而且作为封建礼制的标志之一的服饰,也受到冲击:“非唯人情感动,衣服也随之变。长衫、戆帽、阔带、小靴,自号惊紧,争入时代。妇女衣髻,亦尚危侧,俱仓宽缓”,作者惊呼“形貌如此,心亦随之,亡国之音,亦由浮竞。”

隋炀帝酷爱胡乐,下江南时令乐队随行。当时有一精通音律的大师叫王令言,他的儿子是皇家乐队琵琶演奏员。他一听儿子在窗户外练习演奏胡乐,大吃一惊,说此曲必然风行一时,但告诫儿子:“此曲宫声,往而不返宫,君也。”隋炀帝果然被杀于江都。把隋亡的原因归于胡乐,未免太浅薄了。大唐强盛,朝气蓬勃。唐太宗时风靡一时的《破阵乐》“皆擂大鼓,杂以龟兹乐,声振百里,动荡山谷”。这是何等气魄!何等慷慨豪迈!同样是胡乐,一个朝代骄奢淫逸,走向败亡;另一个朝代英气勃勃,走向胜利!有趣的是女皇武则天不但喜欢《六部乐》,而且听了鹦鹉喊万岁,叫人据此创作了《长寿乐》。当然,唐玄宗晚年政治腐败,引发“安史之乱”。又有人归咎他沉溺于《霓裳羽衣舞》。又是音乐惹的祸?

音乐是人的感情的渲泄流露,舞蹈是“情发于中而形于外”。一个时代的流行音乐,是这个时代精神的反映。你看新和农民的麦西来甫:“我的热瓦甫琴声多么响亮,那是装上了金子作成的琴弦;我们的婚礼多么炽热,因为心中燃烧着爱情的火焰……”

衣着艳丽落落大方的维吾尔姑娘邀客人入场跳舞了。台湾客人虽然动作有点生疏,但热情奔放,纵情挥洒。

千佛洞 滴泪泉

我对台湾客人说,维吾尔人谚语,为了爱情,巴格达不嫌远;不论路途多么遥远、汽车多么颠簸,千佛洞值得一看;不论看过多少泉水、听过多少山涧叮咚,滴泪泉值得一听。因为那里有忠贞不渝流传千古的爱情!

一听“爱情”,台湾客人们笑了。心有灵犀一点通。

明屋达格山崖下,举目一望:绝壁断崖,一个个石窟层层相迭,鳞次栉比,如蜂巢,似豹斑,规模巨大,令人惊叹。扬尘天气,阳光迷朦,山崖仿佛颤抖,石窟似乎呐喊。一脉葱笼流过山下,柳枝青黄,鸽翔蓝天,春色盎然。

克孜尔千佛洞是我国四大石窟中最西的、也是佛教传入我国最早开凿的石窟。“克孜尔”意为红色。已清理石窟236个,记载了公元3世纪至13世纪的佛教、经济、民俗、文化、民族等珍贵资料,堪称古西域历史文化史的无价之宝。

我们跟着年轻的讲解员,拾阶而上。17号洞被誉为“故事画之冠”。站在石窟中听佛本生故事,别有一番感悟在心头。一个个菱形画从墙角一直排到顶上,每个画面都有一个生动故事。“杀象济囚”故事说,佛在荒无人烟的沙漠遇见一队快被渴死饿死的囚徒,就说你们往前走会遇到一头死了的大象,可以吃肉喝血,拯救你们。佛变成大象从山上摔下死去,救了囚徒。“猕猴王舍生救猴群”故事,画面生动,令人叫绝。佛前生是猴王,猴群遭遇猎人追杀,逃跑遇山涧。猎人引弓欲发,猴王两臂抓住两岸树木,以身为桥,引渡群猴,它身上有猴子奔跑,体力衰竭即将不支,却转脸焦急地顾盼稚弱的猴子。这幅画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猴王舍生忘死,关心猴群,活灵活现,破壁欲出。佛本生的故事是克孜尔千佛洞的精华,已清理出六、七十种,比敦煌、龙门、云岗加起来还多,为世界所罕见。

在这里历史学家看到西域千年变迁史,美术家临摹“天衣飞扬,满壁生动”的飞天,民族学家解读丝绸之路上走过的一个个民族,民俗学家盯住人的衣饰、神态、礼节、仪仗等,艺术家沉醉于歌舞、鼓吹、游戏、狩猎、杂技等,而佛教徒则受到佛祖的又一次心灵洗礼,禅心更纯。而我呢?我深深领悟了佛教的博大精深,深切感受到佛教对中华文化的巨大影响,也深为那些开凿石窟的佛教徒的坚韧不拔的毅力所震撼。而我们仅仅看到了这座巨大宝藏的一个小小的菱角,也许更加震撼人心的发现还在今后。

与石窟飞天为伴的是滴泪泉。小溪淙淙,绿草如茵,古木参天,小鸟啁啾。溯小溪而行,空气滋润,泌人肺腑。脚下泥泞,杂草丛生,拂开枝条,探幽神泉。山坳尽头,数十丈高的石崖挡住去路,三面石壁如削,头上蓝天一角,如置身井中。布满苔藓的悬崖上滴落的泉水,如玉珠断线,叮叮当当,回音缭绕,情趣盎然。“啊!拥抱你,滴泪泉!”一位年轻姑娘张开双臂留影,声音回荡仿佛有琴弦余韵。此情此景,我恍然大悟:我从佛祖那里来,又回到了人间,因为有笑有泪、有恨有爱!

一千多年前的古籍中,就有滴泪泉的记载。古人来此,“采缀其声以成曲调”。唐代宫廷乐伎演奏的西域名曲《耶婆瑟鸡》,就是泉水之声的艺术升华。曲名即滴泪泉所在山名。传说古龟兹国王有个女儿,与民间男青年相爱。国王故意刁难,要那男青年开凿一千个佛洞表示诚心,才把女儿嫁给他。男青年勇敢进山,开凿石窟,开凿到九百九十九个时,力竭而死。公主赶来,抱尸痛哭,泪竭而亡。顽石被人间真情感动,垂泪成泉,叮咚千年。千年以来,无数情侣来此掬泉盟誓:白头偕老,永不分离。

猜你喜欢
龟兹
丝绸之路上的龟兹
龟兹乐舞
三部龟兹乐考辨
从龟兹石窟寺探索西域信仰文化艺术的发展道路(上)
陆上丝绸之路的东西文化交流对古龟兹佛教石窟纹饰的影响
龟兹佛教造像制作工艺探析
龟兹古乐
汉龟二体五铢钱问题探究
龟兹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