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不良教学行为例析与对策

2016-11-10 06:07黄清钿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偶函数奇函数奇偶性

黄清钿

(大田县第五中学,福建大田366100)

高中数学课堂不良教学行为例析与对策

黄清钿

(大田县第五中学,福建大田366100)

良好的教学行为能激发学生听课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而不良的教学行为,如没有准备的教学、主题不集中的教学、只顾自己讲的教学、没有激情的教学,则让学生失去听讲兴趣,分析不良教学行为并提出对策,可以让教师更加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纠正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不良教学行为;对策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成效有很大影响。良好的教学行为能激发学生听课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而不良的教学行为则让学生失去听讲兴趣,在日常教学中存在不良的教学行为在所难免,重要的是要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良教学行为并加以纠正。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谈几种常见的不良教学行为及对策,仅供参考。

一、课前无准备教学无目标

一节课只有40或45分钟,要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某些知识,目标要十分明确,学情要十分清楚,方法要十分有效,否则就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明确目标,认真备课是很重要的。而课堂教学常见的不良教学行为是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课前准备不充分或没有准备,上课时翻开书,胡乱讲一些内容,或者由学生说讲哪里就讲哪里,这种毫无目标的教学,很难收到好的效果。如果是水平很高的教师,在无准备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需要有侧重地讲解,学生可能也有一定的收获,但因没有事先准备,时间很难掌控,或者拖课或者剩余不少时间,这同有准备、有目标的一堂课比,其质量和课堂效果相差很大;如果是水平一般的教师,在无准备的情况下上课,学生听课容易听得“一头雾水”,因为教师没有准备,要么讲学生会的,要么讲练习,这里讲一点,那里讲一点,不得要领,课堂质量低下,有时被学生问一个较难的问题,教师一时答不上来,或答一半发现不对又要从头开始,在慌乱中答错。可见教师上课准备不充分,教学无确定的目标,是很难上好一堂课的。

对策:就像打仗一样,部队不打无准备之仗,作为教师也应该不上无准备的课。凡是上课都应作充分准备,这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学生负责。准备时要先确定教学目标,即下面这节课要让学生得到什么,此前学生已经学会了什么,要教给学生的这些内容要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一节课里学生能否实现这些目标,要怎么指导学生实现这些目标。这些问题弄清楚后,再来写教学设计,即教案,重点写清怎么指导学生实现学习目标。例如,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的第三节中的“奇偶性”可用一课时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懂得函数主要有三类:奇函数、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懂得这三类函数的定义和奇、偶函数图象的特点,能对一个函数作出奇偶性的判断。此前学生已学会二次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因此备课的主要任务是设计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本节课可用“三阶式题组”引导学生实现这些目标。

题组一

1.分别画出函数f(x)=x2,f(x)=2-|x|的图象并观察自变量x取一对相反数时,相应的两个函数值有怎样的关系,请用式子表示,用语言叙述这类函数的特点,且给这类函数下一个定义。

题组二

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2.判断一个函数的奇偶性主要看哪两个条件?

题组三

1.设定义在[-2,2]上的偶函数f(x)在区间[0,2]上单调递减,若f(1-m)<f(m),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已知函数f(x)是奇函数,且当x>0时,f(x)=x3+2x2-1,求f(x)在R上的表达式。

3.设函数y=f(x)(x R且x≠0)对任意非零实数x1、x2满足f(x1·x2)=f(x1)+f(x2),求证f(x)是偶函数。

题组一让学生通过画函数图象、观察图象特点,归纳形成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题组二让学生通过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练习总结归纳判断一个函数的奇偶性主要应找的两个条件;题组三是对函数奇偶性应用的提升练习。通过这三个题组的练习、讲评引导学生实现所确定的学习目标。

二、主题不集中形式淡无味

低效课堂有一种常见的表现是教师讲课的主题不集中,或者说重点不突出。有的是按课本编排的顺序一项一项讲下来,如同“照本宣科”;有的是先讲评昨天的作业讲了半节课后再匆忙来上新课,结果新课上不完,原定的教学计划无法完成,或者草率教完新课或放下一节课重讲,这样这节课要布置今天的课后作业就很难布置了,即使布置了也“文不对题”;有的是东拉西扯,犹如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到哪,学生听起来似津津有味,但问他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却说不出一二。上课主题不集中的教师主要原因是对一节课的教学没有计划,不重视课堂教学结构,教学不专一,或想一口吃下一个大胖子,或者行如小猫钓鱼。课堂教学的主题不集中与课堂教学不重视授课形式有关,因为讲授者没有考虑用什么形式授课,自然就不会关注授课的内容。一节课东拉西扯是不会考虑形式要为内容服务的,既然不考虑形式,上课就是自由式的,爱怎么上就怎么上,没有约束,当然也没有集中的主题。由于主题不集中,学生不知道这节课真正应掌握什么,且授课的形式单一或随意,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会学得很辛苦,课堂效率低下。

对策:上课应根据教学目标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利用好课堂每一分钟,与本节课中心无关的内容不讲,也不要让学生做,师生一心一意围绕中心逐步落实教学目标。作为教师上课不能贪多求全,一节课能教多少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而定,特别是对基础薄弱生更需要量少且简,不能觉得这个知识点重要,那个知识点也重要,总想把课文里的相关内容全部讲完。如果这样做就是一种推卸责任的行为,因为当学生某一问题不会时,教师就说这个内容课堂己经讲过了。实际上教师讲课没有详略,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很难正真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所以教师上课主题要集中,详略要得当,重点要出突。同时要关注用什么形式来完成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安排学生动手、探究、练习、展示,选择较有效的形式落实教学目标。例如,教函数的奇偶性一节,关键在于围绕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与判断展开,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观察奇函数、偶函数的图象特点和取值特点,抓住这些关键点进行探究、应用,学生就能较好地掌握所学的内容。

三、只顾自己讲心中无学生

课堂教学需要因材施教,这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为学生服务,如果学生不爱听或学生不满意,教师的教学行为就是失败的。在日常教学中,一些教师忽略学生的存在,为完成教学任务只顾自己按教案进行讲课,师生互动少,不考虑学生是否听得懂。有的教师认为讲授过程如果提问学生或让学生做练习会影响讲课进度,因为学生答得快或做得快则不会影响到教师讲课,如果学生答得慢或做得慢,则会影响教师讲课,教师的这种观点是不对的,此教学行为实为一厢情愿,课堂效率低。有的教师对学生不放心,把教学活动交给学生怕一发不可收拾,会打乱自己的教学计划,于是尽量不让学生课内提问题,按自己设计的程序一项项讲下去不管学生有听懂还是没听懂。以上这些现象均为教师不良教学行为所造成,这种行为的根本原因是教师心中没有学生。心里没有学生的教学就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课内的疑问不能及时得到解决,长期下去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就没有兴趣,最后失去学习信心,这样班级的差生面就扩大了。

对策:教学必须为提高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服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不能完全由教师个人决定,而应根据学生当堂课的需要决定。一节课要怎么上,虽然教师事先已有计划,但在教学过程中会生成许多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按原计划授课,另一种则是根据学生的需要解决问题。一个心中装有学生的教师一定会选择后者,根据学生的课堂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因为学生是活的,而且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多种多样,在听讲过程或者因不理解而提问,或者因有新想法而提问,或者因有新要求而提问。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置之不理而是按自己的教学计划一厢情愿地讲课,那么学生肯定不爱听。所以抓住课堂学生生成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例如,在上函数的奇偶性一节时,在讲完奇函数、偶函数的概念及其判断方法后,让学生做人教版必修1课本P36后的两个练习题(如下图)。

叫学生上台板演,全对,其他学生也大部分做对,当教师准备讲评这些题目时,有学生根据第2题补图题提问。

生1:老师,从第2题可以看出,我们可以用函数的奇偶性画图象,那么是否可以根据函数的奇偶性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生2:我认为可以。从第2题的补图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对称的两边的图象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对称两边的图象有相反的单调性。

生3(冲着生2说):那你要举例说明。你的这个结论对所有的函数都适用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一下热闹起来,大家就生1提出的问题议论纷纷。教师此时改变了计划,对学生的两个练习只对一下答案,不再讲评了,而改为解决生1提出的问题并配了以下两道题让学生练习并讲评,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

1.设定义在[-2,2]上的偶函数f(x)在区间[0,2]上单调递减,若f(1-m)<f(m),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已知函数f(x)是奇函数,且当x>0时,f(x)= 2x2-x-1,画出函数f(x)的图象并求出函数在R上的表达式。

四、眼不看学生表情无笑意

课堂教学需要学生认真听课,而学生是否认真听讲与教师的讲课魅力有很大的关系。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师面向学生,表情丰富,声调此起彼伏,手势果断有力,学生听课似同看表演,是一种享受。但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却不是这样,他们的教学行为缺少感染力,学生听课没有积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眼无精神,教师的眼睛直接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当教师的眼睛无神或不看学生时,学生的注意力就不易集中,因为教师无精打采,学生听课就没劲,教师上课不看学生,学生走神或做小动作教师发现不了,就不能组织全体学生专心听课。二是声无变化,教师讲课的声音平淡无情,让人听了象催眠曲。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教师讲课的语调和音量没有变化,没有激情。这种课学生听得无味,听课效果自然不好。三是面无表情,死板的脸人人都不喜欢,有的教师上课很严肃,脸上没有一点笑容,要么学生看了害怕,要么学生看了讨厌,学生不喜欢这样的教师,他的课要让学生认真听也就难了。四是手无力度,手势可以辅助内容的表达,有的教师上课没有手势或手势无力,甚至将手放在口袋里,这样的课很难有激情,学生不爱听是很自然的。

对策:课堂需要有激情,教师应以饱满的精神,阳光的笑容,轻松的姿态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阳光有活力,学生也会阳光有活力。因此课前教师有必要对自己的精神、声音、表情、手势做一些准备。多数教师认为备课只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不需要备精神、表情、声音、手势等内容,这是没有认识到教师的课堂激情对学生听课效率的影响。事实上要让课堂教学充满激情,教师必须钻研教材,分析学情,讲究教法、学法,同时也要对自己在课堂的精神、声音、表情、手势进行一些准备,做到眼睛有神,并关注学生的听课参与情况;声音此起彼伏,关键处提高音调,铿锵有力,易错处降低音量提醒学生注意;表情丰富,面带笑容,随着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听课情况,同学生一起乐,一起笑,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掌握学习内容;用好手势,根据音调和教学内容配以必要的手势,动作有放有收,有高有低,放时轻松自然,收时干净有力,给学生一种振奋的力量。只有将音、色、形有机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课堂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

[1]陈勇.浅谈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的偏差与对策探微——从几则教学案例的分析与比较谈起[J].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2007(4).

[2]王雪芹.对数学教学中几个问题的看法[J].中学数学,2002(4).

[3]汪小萍,魏跃军.高中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案例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5(19).

(责任编辑:王钦敏)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农村高中数学基础薄弱生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项目编号:FJJK15-550)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偶函数奇函数奇偶性
函数的图象、单调性和奇偶性
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
函数的奇偶性常见形式及应用
例析函数奇偶性的应用
浅谈如何运用奇函数研究对称中心
创新思维竞赛(9)
偶函数的一组性质及其应用
定义在R的奇函数可以任性使用f(0)=0
换一些新思路去理解函数的奇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