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机遇

2016-11-11 04:53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园林处处长王香春
安徽园林 2016年3期
关键词:生态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园林处处长 王香春

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机遇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园林处处长王香春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生态问题。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对开展城市生态修复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本报告系统介绍了住房城乡建设部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工作的背景和目的、国内外已取得的典型经验和案例、已开展和拟开展的相关工作。旨在引导全国园林绿化行业积极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工作,努力改变当前我国城市普遍面临的山林河湖损毁严重,生态功能持续退化,生态空间不断缩小等现象,为创造优美人居环境贡献力量。

本文作者在风景园林学会年会上的学术报告

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

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一、城市生态修复的背景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求

1.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生态修复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现在,人民群众对城市宜居生活的期待很高,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要求“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使城市内部的水系,绿地同城市外围河湖、森林、耕地形成完整的生态网络。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

李克强总理强调“在有条件的地方,要修复被破坏的山体,被填埋的河道、被割断的城市绿地,保留和扩大自然生态空间。”。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

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作为基本方针。在生态建设与修复中,以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

构建平衡适宜的城乡建设空间体系,适当增加生活空间、生态用地,保护和扩大绿地、水域、湿地等生态空间。

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

(二)我国城市生态问题突出

城市自然山水格局破坏严重:开山取石、填湖造地、裁弯取直、硬质铺装,粗暴地对待自然地形地貌。

城市水系、绿地等生态空间被侵占:四分之一的城市未划定城市蓝线和绿线,城市水系、绿地被侵占。

社会经济结构和布局超出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

水资源承载能力难以支撑:全国有300多个城市长期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造成地下水资源过度开发,地下水位下降。(数据来源:中国水利统计年鉴2014)。

城市气候调节、污染物净化、固碳、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景观价值均在下降。

生物多样性水平降低:中科院对武汉市东湖的监测表明,东湖水生物从50年前的83种减少到14种,鱼类从71种减少到不到20种。(数据来源:曹文宣.第三届中国湖泊论坛)。

城市地下水位下降:全国城市地下水超采导致地面沉降严重。长三角地区目前地面累计沉降量大于200mm的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数据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年度报告2015)。

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北京近五年年平均热岛强度为1.12℃。(数据来源;刘勇洪等.北京城市热岛的定量监测及规划模拟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4,23(7):1156-1163.)。

水污染:近90%的城市水系受到严重污染,1669个地下水水源地中,不符合标准的占18%。

固体废弃物污染: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89.30%;全国城镇污泥无害化处理率44.3%。

城市空气污染: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好的个数仅占10.67%,差的城市占75.80%,极差的城市占13.52%。全国暴露于空气质量差的状况下的城市人口比重达58%。

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被碎片化。

二、城市生态修复发展历程和特征

(一)国内外城市生态修复理论演变

生态恢复的发展阶段——国际(起源背景:后工业化时代的生态环境治理)。

生态恢复的发展阶段——国内(起源背景:高速城镇化带来生态系统的破坏)。

(1)恢复生态学理论

恢复生态学是研究如何修复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原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动态损害的学科。其基础理论研究包括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稳定性等,应用技术研究主要包括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关键技术体系、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优化配置及调控技术等。

(2)基础生态学理论

生态恢复主要应用了基础生态学中的限制因子原理、生态系统的结构理论、生态适宜性原理和生态位理论、生物群落演替理论、生物多样性理论等。

(3)景观生态学理论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组成类型、空间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生态恢复中应用的景观生态学理论主要包括景观格局(斑块-廊道-基质理论)与景观异质性、干扰、尺度等方面。

(4)污染生态学理论

污染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受污染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和规律学科,环境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生态恢复利用了污染生态学中的整体优化原理、区域分异原理和循环再生原理。

(5)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恢复生态学作为生态系的重要分支,与生态系统健康、保护生物学、景观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环境生态系、胁迫生态学、干扰生态系、生态系统管理学、生态工程学、生态经济学等生态学的分支有密切关系。

生态恢复本身,涉及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土壤学、环境学等;生态恢复的外延,涉及社会学、经济学和资源学等,研究生态恢复需要跨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城市生态修复:是指合理保护城市自然资源的前提下,采取自然恢复、人工修复的方法,优化城市绿地系统等生态空间布局,修复城市中被破坏且不能自我恢复的山体、水体、植被等,修复和再利用城市废弃地,实现城市生态系统净化环境、调节气候与水文、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建设方式。

(二)城市生态修复的目标和原则

(1)城市生态修复是一项长期工程,应分阶段实现最终目标。

(2)城市生态修复的目标

在城市规划区内开展城市生态修复,让青山再现、碧水重流、绿带成网,建设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园林城市。各设市城市要抓紧开展城市生态评估,构建城市生态评估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制定生态修复总体方案,建立生态修复项目库,稳步开展各类生态修复工作,使城市被破坏的山体、水体、绿地等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修复。逐步形成健全的城市生态修复评价、考核、监管体系。

(1)保护优先,顺应自然

尊重自然规律,严格保护城市现有自然资源,采取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法,让自然做功,避免“边修复边破坏”和过分干预。

(2)因地制宜,有序推进

根据城市自然本底、生态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制定总体方案和行动计划,有序开展城市生态修复。

(3)统筹兼顾,系统修复

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山上山下、城市乡村,兼顾城市修补,系统实施各类城市生态修复项目,逐步修复城市生态功能。

(4)政府主导,公众参与

充分发挥城市政府的调控职能和主导作用,完善法规和规划,理顺体制机制,加大政策资金支持,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引导公众广泛参与。

(三)城市生态修复的特征(略)

三、城市生态修复的实施路径

(一)开展城市生态评估

(二)科学编制实施方案

(三)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完善城市绿地系统

宏观:构建绿道等生态廊道,统筹城市内外生态空间,形成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资源相融合的生态网络。

中观:保护城市现有绿地,优化城市绿地布局,按照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规划建绿、拆违增绿、破硬复绿、见缝插绿,建设各类城市绿地。推广立体绿化,竖向拓展绿色空间。加大老旧公园改造,推进文化建园,提升公园品质和功能。因地制宜建设湿地公园、雨水花园等,发挥绿地系统的海绵体功能。

微观:推行生态绿化方式,广植乡土、适生树种,保护古树名木,让乔灌草合理搭配,自然生长。

四、城市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略)

学会年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参观了广西南宁市的南湖公园综合改造工程,重点考察了亲水步道和相邻广场的透水材料性能等,建设海绵城市的举措。

猜你喜欢
生态
持之以恒抓实乡村生态振兴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大营镇生态鸡
生态之旅
高山生态扶贫搬迁
“知”与“信”:《逃逸行为》的生态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