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群众

2016-11-11 13:38胡印斌
民生周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征途生计贫困地区

胡印斌

脱贫攻坚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发展的道路上不应该有哀哀的呼唤,中国梦的征途上也不能有一个掉队者。

今年全国脱贫攻坚战全面展开,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创历史新高,第一次超过1000亿元。

近年来,中国在扶贫上的巨量投入,取得了为世界瞩目的成效。从1978年到2014年,全国累计减贫逾7亿人。“中国式扶贫”之路取得的实际效果,有目共睹。而中央去年年底提出的“精准扶贫”,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更是吹响了向贫困宣战的新号角。

需要看到的是,在持续多年的扶贫努力之后,剩余的贫困问题都是“硬骨头”,解决起来会更为艰难。比如最近有媒体再次关注环首都“C”形贫困带。在张家口涿鹿县,媒体关注到,78岁的岳存宝老人和老伴。他俩的屋子有几块玻璃破了,用塑料袋堵着;老太太刮了刮中午吃剩的锅底玉米面,就算是将就了一顿;喝水,得到外面去挑……

类似这样的“尴尬”,在环首都“C”形贫困带的25个县份中,并不鲜见。这些与北京咫尺之遥的农村,很多老乡仍然挣扎在贫困线上,日日忙碌着最基本的糊口生计。他们的人均纯收入,还不足北京辖区周边县(区)的1/3。尽管因为旅游兴起,情况发生了一些改变,但总体而言,这种拉动仍十分有限。

这些人群贫困状态的难以改变,一方面,缘于生存环境的恶劣,以及资源禀赋的相对稀缺。另一方面,贫困也与这一人群的个体失能密不可分,或者说,也正是个体的竞争力缺乏加剧了他们的困顿。文化欠缺、身有残疾、疾病缠身、生养过多等等,均导致其日常生活雪上加霜。此前也不是没有政府救助,但往往会出现脱贫之后的返贫。

这表明,扶贫确实已进入攻坚阶段。以首都周边农村而言,扶贫工作队纷纷进驻,并从扶持产业、解决基本生活条件开始,逐步介入农民的生活。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扶贫都应该立足于当地农民多样化的人生,应该对当地农民分类指导、精准扶持,对于那些有余力,但缺乏资本、市场的农民,固然可以适用产业扶贫,但对于那些失能农民,仍需要公共财政的“兜底儿”。

在个体状况无法改变,生存环境又很难更替的情况下,政府的扶持责无旁贷。比如,环首都“C”形贫困带贫困农民的低保金水平能否切实提高?以目前每月50多元的标准而言,连生计都难以维持,更不要说更好的生活了。在实现了广覆盖之后,农村低保应该针对性地提高标准,多一些点对点的常态救助。

当下的扶贫还应该立足于构建农村与城市接轨的直通渠道,让农民的劳动力、农业产出、目标诉求与城市对接并实现互补,唯其如此,才有可能真正打通城乡的隔绝状态,让城市的繁华能够带动农村的星星之火,以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

脱贫攻坚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发展的道路上不应该有哀哀的呼唤,中国梦的征途上也不能有一个掉队者。

猜你喜欢
征途生计贫困地区
BY THE SEA
百年征途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以石为业四十年:一个端砚工匠村的生计之路
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