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产业链:从麦田到餐桌的品质保证

2016-11-11 17:50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16年9期
关键词:兆丰河套面粉

目前,兆丰河套面业是“兆丰河套小麦产业化项目”实施主体,与他的星月集团下属内蒙古河套小麦产业化研究院、内蒙古星月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兆丰种业有限公司、内蒙古兆丰粮食有限公司、北京兆丰鸡鹿塞面坊有限公司,共同形成了研发创新、推广种植、保护收储、精深加工、面食厨房“五位一体”及差异化、智能化、规模化、高端化、品牌化、产业化“六化同步”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这意味着从育种到最终面食产品,兆丰全都涉及。这种企业集团架构,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品牌的统一性等,有积极意义,也符合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大方向。

集团的全产业链战略意图很明显:要真正掌控产品质量,就必须从源头把握。每个环节都不可或缺,但杨兆霖目前着手的重点却在两头:一手拉着科学家,另一只手,拉着农民。

今年 7月13日,“河套小麦品种改良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兆丰河套面业公司挂牌成立,主要研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赵振东院士是我国著名小麦育种专家,长期从事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工作。工作站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优质专用型小麦新品种和高产高抗广适型小麦新品种选育,从源头上保障河套小麦资源的可持续开发,达到改善品质、提高产量的目的。

杨兆霖清晰地看到,河套小麦已成稀缺资源,有机小麦更是稀缺,但农民却因为收益较低不愿意种植。据兆丰公司调查,2014年,河套地区一亩小麦的盈利400元,而玉米是700元,番茄是800元,葵花籽是900元。经济作物收入高,农民自然种植经济作物。目前,巴彦淖尔市1000万亩耕地中,小麦的种植面积每年不足100万亩。

农民不种小麦直接导致下游面粉加工企业原料断档。为解决原料不足的问题,同时也为了降低成本,大量面粉加工厂从外地收购软质小麦,打着“河套牌”面粉在市场上销售。于地区来讲,是对我们多年打造的河套面粉品牌的折损;于企业来讲,这是一种不顾质量的短视行为,于当地农民来讲,就是彻底放弃小麦种植。

问题往往就是商机。

杨兆霖认为,只有与农户建立新的合作关系,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农民才有种小麦的积极性。

目前,兆丰公司与农户建立新型利益联结模式,建成了共计近10万亩有机小麦和绿色、富硒小麦种植基地。公司通过统一种源,统一施肥,统一种植,统一收购,统一仓储,统一加工,实现有机小麦的全程可追溯,通过这种高投入、严管理的方式把小麦效益提升起来,分品种以质论价让农民得到比较高的收益,每公斤有机小麦收购价在8~16元之间。与农民签订订单,以每公斤4~5元的保护价收购农民种植的绿色、富硒小麦,远高于市场每公斤3元左右的收购价,充分调动了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农民也愿意把更多小麦卖给企业,不仅企业生产原料稳定、品质有保证,而且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杨兆霖坦言:“归根结底还是价格机制和新型合作机制发挥了作用,我们要做的就是与农民协作踏踏实实地做好产品,走差异化、智能化、规模化、高端化、品牌化、产业化的新路子。”

有一个好产品,有两项国家专利,有六个自主产权小麦新品种,有国家政策和当地政府支持,有科技研发产品创新,有农民积极响应原料保障,多年的努力和坚持,杨兆霖不仅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尝到了麦香味儿浓郁的河套石碾面粉,也让人们品出企业正在从重产量到重质量悄然转型的“新味道”,这种味道包涵着一位曾经沧海30年的企业家“必须要做好产品”的理想与情怀。

猜你喜欢
兆丰河套面粉
面粉大战
河套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
面粉多少吨
近代晋陕移民与“河套”内涵变迁
小灵通磨面粉
河套灌区:兴水利强基础 惠民生促和谐
河套灌区试用无人机获取作物需水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