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水稻机械化栽插技术问题与发展建议

2016-11-12 05:36李玉仙玉香桑李海燕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推广水稻建议

李玉仙 玉香桑 李海燕

摘要:西双版纳州水稻机插技术推广虽然起步早,但进展缓慢。通过考察先进地区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水稻;机插技术;推广;建议;西双版纳州

为加快推进西双版纳州水稻全程机械化,解决水稻机插这个“瓶颈”问题,更好地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西双版纳州农业局两次组织学习考察组,赴江浙农机发展先进地区学习考察。考察组先后到各农机专业合作社、农业部财政部在浙江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示范基地参观学习,了解当地水稻机械栽插技术项目实施与管理情况,听取当地农机部门领导、专家详细的介绍,并与当地农机合作组织进行了座谈交流。

一、江浙水稻机插技术推广的主要经验做法

1、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为认真做好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普及,专门成立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水稻机械育插秧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同时成立现场技术指导与维修服务队,配备现场抢修服务专用车全天候24小时为用户提供服务,确保每台插秧机都能正常工作。

2、机插稻商品化集中育供秧,助力机插稻推广普及

水稻机插以合作社为载体,实施机插稻商品化集中育供秧。水稻机插推广坚持“五替代”措施,即:硬盘替代软盘、基质替代营养土、机械化流水线播种替代手工播种、硬地育秧替代软土育秧、高速机栽插替代手扶机栽插。利用空闲的水泥场地、晒场、空置路面等硬地资源代替传统田间育秧,培育出符合机插要求的壮秧,使机插秧水稻育秧和管理过程转移到硬地上进行,使机插秧水稻育秧真正成为一件“可以穿着皮鞋完成”的事。

3、效益促动,市场运作

效益是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水稻机插秧推广过程中,两地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重点培育发展机插大户和以机插作业服务为主的农机服务组织。积极引导由单一的机插作业向机耕、机植保、机收等“一条龙”服务拓展。通过专业化服务和规模化经营,不断提高服务效益,提升产业化水平。

4、加强农机,农艺融合

把水稻机插秧贯穿于水稻高产创建整体推进活动中,把机插秧水平列入高产创建活动的主要指标,对各区、带、镇进行考核,对先进单位和个人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5、增加资金投入

在整合部、省相关项目资金的基础上,当地财政资金重点用于对水稻机插秧进行补助,支持水稻机插工作的开展。

6、专利产品“麻地膜”的使用

在水稻机插秧育秧时将麻地膜铺放在秧盘里,然后再放营养土,可防止营养土漏出,特别在流水线育秧时效果更为明显。将麻地膜浸泡壮秧剂可解决使用壮秧剂烧苗的大问题。使用麻地膜的秧苗根系发育良好,须根的数量增多,秧块盘根好,产量提高。

二、西双版纳州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存在的主要问题

西双版纳州自2003年就开始推广水稻机插技术。虽然起步早,但进展缓慢。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近年来尽管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使水稻栽培面积逐年下降而影响到机插技术的推广,但政策管理和技术上问题才是机插技术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难点问题。一是政策扶持政府投入不足,没有充分调动农民使用机械化的积极性。二是机插用苗育秧技术难题。水稻机插秧育秧看似简单,但不按标准要求进行操作,育出的秧苗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撒种不均匀造成缺塘漏插、秧块含水量不能满足机插要求、壮秧剂用法不当造成烧苗缺溏等。秧苗质量不好造成机插补秧工作量大,影响机插技术的推广。

三、西双版纳州发展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建议和意见

1、加强政策扶持

我们要学习江苏、浙江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在水稻机插推广中,首先要加强政府扶持力度,增加扶持投入经费,促进机械化插秧推广示范工作,保障机插秧项目的实施。

(1)对插秧机叠加补贴

西双版纳州要实现水稻栽插机械化,现有插秧机保有量明显不足(西双版纳州现有各种规格水稻插秧机185台,其中高性能插秧机仅有18台)。由于插秧机投入较大,利用率低,利润薄,因此插秧机的推广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政策扶持力度应进一步加大,插秧机补贴办法实行叠加补贴,即除了中央购机补贴的30%外,省、州再拿出资金进行叠加补贴,减少农民投入,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插秧机,拉动插秧机械保有量快速增长。

(2)把与机插配套的工程纳入政府补助范围

实施对水稻机插配套补贴,以奖代补,采取科技入户物化补贴、作业补贴等激励措施。除插秧机补贴外,工厂化育秧流水线、育秧营养基质、秧盘、机插作业等都实行补贴,有现金补贴,也有实物补贴。通过政府持续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带动社会资金参与,努力构建以政府补贴为引导,拉动农民投资为主体的投资机制。

2、集中育秧,统一供秧或农机一体化服务

考察的每一个地方,无论做法有什么不同,无一例外都不鼓励千家万户自己育秧。集中育秧、统一管理才是最主要的途径和最有效的做法。积极推行订单作业模式,通过签订作业合同,提供统一育秧、统一机插秧、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机械收获等农机一条龙作业服务,推动育插秧作业服务向规模化、专业化、一体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3、加强部门合作,促进农机农艺的结合

各级农业部门要把水稻机插工作作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在考虑全年工作计划时要把机插工作纳入考核目标,签订责任状。尤其是各级农机、农业部门从插秧机的选型、插秧技术的培训到品种的选择、育苗、植保、田间管理等,要全面合作、相互适应,共同推进机械化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

农机农艺结合,做好先进技术、方法试验示范推广。学习江浙“五替代”措施,推广使用“麻地膜”技术,麻地膜是一种以天然麻纤维(黄麻、苎麻等)为原料的地面覆盖材料,最显著的优点就是环保可降解,减少污染,透气保湿、减轻病害和促进增产。麻地膜的应用是农用薄膜使用中的一次革命,它不仅可以改变现有塑料薄膜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又扩大了麻的应用范围,能推动麻类产业的发展。

4、提高专业组织服务能力

要做到农机一体化服务,实现水稻机插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有机统一,促进土地、劳动力、资金、装备、技术、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推动农机农艺结合,加快农业科技应用,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提高专业组织服务能力。西双版纳州农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尚处于起步阶段,起点低、数量少、覆盖面小、服务领域和范围窄,还不能满足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全州各级农业(机)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农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

加大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造就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队伍,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二是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机械操作、维修等高技能人才和业务骨干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增强服务意识,提升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服务水平。

5、加大培训、宣传力度

成立机插秧专家小组,统一指导技术培训和试验示范工作。州级重点是抓好师资力量的培训,县(市、区)培训的重点是农民或机手,特别是各种农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和农机大户。同时要不断完善和总结各项技术规范及实践经验。

加强宣传工作,搞好示范区建设。要大力利用媒体,开展宣传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机械化插秧技术,让社会各界认识机插秧,接受机插秧,关心和支持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工作。大力宣传水稻生产机械化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解放生产力的重要意义。以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整村推进水稻生产栽插机械化,其示范性更好,有利于集中力量重点突击,确保示范一村带动一片。

参考文献

[1] 董学成.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推广中的难点[J]. 云南农业,2012(08).

[2] 吴小安. 赴苏、浙、赣三省四地学习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推广经验的考察报告[DB/OL]. 江西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猜你喜欢
推广水稻建议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
在医疗卫生单位推广运动处方的研究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