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根给年轻编剧的书单:阅读《哈姆雷特》,一遍一遍地读

2016-11-14 08:36程瑶
电影 2016年10期
关键词:飞行家莱昂纳多休斯

文/程瑶

罗根给年轻编剧的书单:阅读《哈姆雷特》,一遍一遍地读

文/程瑶

编剧约翰·罗根

编剧约翰·罗根,曾经执笔《007:天幕危机》、《理发师陶德》、《雨果》、《飞行家》、《角斗士》等等,都是或狂揽票房、或在影史上留下赫赫大名的影片。

今年夏天,他改编了一部小成本电影《天才捕手》,讲述了上世纪思科瑞普钠出版公司主编马克思·铂金斯发现托小说家托马斯·沃尔夫的故事,虽然仅仅收获了不到三百万美金的票房成绩,但却是两位奥斯卡影帝裘德·洛和科林·费斯主演。

这样一位“大咖”,为什么会在二十几年前就买下《马克思·铂金斯:天才编辑》这部小说的永久改编权?可能要从他热爱的《哈姆雷特》讲起。

如果你愿意想出十个电影的点子,或许有签约的机会。

生于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市,罗根从小就被这里浓郁的文化氛围浸润着,“我在读诗歌的环境中长大”,罗根在采访中说,“诗歌感动我、激励我、振奋我,当然,一样的还有电影。”浸润在诗歌和电影中的罗根喜欢看劳伦斯·奥利弗主演的《蝴蝶梦》,而当他看到奥利弗自导自演的《哈姆雷特》时,却被彻底震撼了,他开始读莎士比亚的历史悲剧。考上了西北大学后,在发现自己表演天赋有限后,转而开始尝试戏剧写作。

人们说,天才总会有一个蛰伏期,毕业后的罗根留在西北大学成了图书管理员,住在一个转身就能碰到墙的小开间里写剧本。在他坚持写作的第十个年头,他接到HBO打来的电话,一个叫布莱恩·斯贝莱尔的年轻人问他,是否有兴趣把他一部剧本的版权卖给HBO翻拍成电影。罗根兴奋异常,然而不久,斯贝莱尔却告诉罗根,你的电影拍不成了,我要跳去CAA,虽然我不能直接签你,因为你没有任何有名的作品,但是,如果你愿意想出十个电影的点子,或许有签约的机会。

于是,罗根一个关于橄榄球题材的想法被斯贝莱尔看上,他用了四个月写出完整的剧本,这也是他第一部电影剧本。一天,他接到了斯贝莱尔的电话,“奥利弗·斯通五分钟以内会给你打电话。”第二天,罗根坐上飞往东京的头等舱,在东京最好的酒店见到了这位拍出《华尔街》、《水门事件》的超级大导。几年后,他编剧的第一电影《挑战星期天》上映,正是这部电影,为他赢得不久后另一部电影共同撰写的机会——《角斗士》。斯贝莱尔则成为罗根第一位,也是至今为止唯一一位经纪人。

“小李”同罗根讨论《飞行家》每一版剧本

“莱昂纳多有一天打电话给导演迈克尔·曼,“哎,我看了一本关于霍华德·休斯的书,特有意思,我们怎么不做一部关于他的电影!”迈克尔·曼转身就给罗根打了个电话,“哎,我们给莱昂纳多量身定做一部关于霍华德·休斯的电影怎么样!”

我可以拍《飞行家》,但要把剧本修改成“马氏风格”

莱昂纳多有一天打电话给导演迈克尔·曼,“哎,我看了一本关于霍华德·休斯的书,特有意思,我们怎么不做一部关于他的电影!”迈克尔·曼转身就给罗根打了个电话,“哎,我们给莱昂纳多量身定做一部关于霍华德·休斯的电影怎么样!”

“我当时就知道我必须做这部电影,我了解霍华德·休斯的故事,这个人物身上有特别多的戏可以写。”罗根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谈到,他看了所有关于霍华德·休斯的资料,而一个词汇重复出现在他的脑海中——“飞行”。“当所有(我看过的资料)都汇聚在一起的时候,我发现这部电影应该关于飞机、关于飞行。对我来说,休斯不是电影导演、不是陷入爱情的男人、不是他以往为人所知的偏执狂或者是避世者,他是一个想要飞行的工程师。但是,他的病菌恐惧症让他不得不留在陆地,而我认为这里有非常矛盾的人物个性,这个人被自己相互冲突的个性撕成了两半,非常有戏剧空间可以创作。”

同时,他也仔细调研了休斯创立的“环球航空公司”和“泛美航空公司”之间的公堂之争,以及其中所有的戏剧冲突,累月时间才逐渐领悟了休斯之所以热爱飞行的初衷所在。“我必须明白我在寻找的是‘好剧情’,我不能以自己的兴趣为基准,我是职业编剧,每场戏都需要有‘目的’。所以,我看到的任何一个资料中的细节,我都要思考是否能够转化为一场戏、一句台词等等。”

莱昂纳多和迈克尔·曼同罗根一起开发了整个故事,尤其是莱昂纳多,他同罗根讨论每一版本的剧本,直到他们觉得剧本可以投入拍摄了。就在这个时候,迈克尔·曼由于刚刚拍摄完《拳王阿里》而不想再拍摄一部人物传记,转而成为这部电影的制片人的时候,他们找到了马丁·斯科塞斯,这个本时代最伟大的导演之一。

没想到老马一口答应了下来,当然,他要求罗根把剧本修改成“马氏风格”。在原本的剧本中休斯和别人打架后去洗手间洗手,当他想要握门把手的时候,病菌恐惧症发作,他很害怕把手上的病菌会让自己染病,因此被困在了洗手间,开始一个人自言自语起来。而老马介入以后却对这场戏提出了修改,“我认为这个时刻充满了内心矛盾,而任何台词都会毁了这种内心的声音。”罗根因此修改了剧本,把人物的台词变成了内心独白,“我需要从导演的角度去写戏,把他的想法反应在我的剧本当中”,罗根在做客座教授的时候谈到。

不停追赶雨果的瘸腿警官,原著中并不是反派

由于有了《飞行家》的合作,对好莱坞古典主义充满怀旧情怀的马丁·斯科塞斯找到了罗根,希望合作改编对默片时代充分致敬的畅销小说《雨果·卡布里特的冒险》,本着对原作者布莱恩·瑟兹尼克的热爱,罗根的意向也十分强烈。然而,对于这样的一个致敬电影,华纳兄弟制片厂认为不存在商机,项目险些被搁置,直到华纳的制片人格雷姆·金重新把这个搁置的项目提上议程,才促成了老马和罗根的又一次合作。

为了改编这部五百多页的小说,罗根必须选择删掉一些角色和情节,让整个故事的内容更符合一部电影的容量。“我不认为这部电影是一部集合3D和各种特效的大片,这是一部非常严肃的电影。”

而由于整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相对集中的环境——火车站,虽然是为了致敬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但这样较为单一的环境还是很难撑起一部电影的体量。因此,罗根也增加了一些他自己称为“小插画”的桥段,来让所有围绕着火车站这个场景的戏份变得更加“戏剧性”。尤其是火车站的那位瘸腿的警官,原著中的他并不是一位反派,为了增加整个剧情的跌宕起伏感,罗根把这个角色的反派性增加,让他不停地追赶男主角雨果,要把他送进孤儿院。

“小李”同罗根讨论《飞行家》每一版剧本

由于《雨果》是一部致敬电影历史、尤其是默片时期的法国早期电影历史的电影,罗根加入了大量的画外音、闪回、无声片段甚至动画等等手法,来反映默片时期的电影文化。然而,当写到这些桥段的时候,罗根谈到,他简直是切换了一个思维模式去写,“我好像是用大脑的两个部分去写,一个部分专门写描述,主要是依赖形容词,让电影观众感受到电影的动态;而另一个部分专门写对白,来表现每一个人物在每一场戏里表达故事进行到哪一步了。”

在撰写剧本的时候,罗根描写雨果回忆父亲的那一段戏遇到了问题,由于前面的叙事在电影中是“现代时”的状态,而突然跳到雨果的回忆中,会非常突兀。为了增加整个回忆部分的流畅感,罗根加入了雨果看到了父亲发明的“机器人”,通过这个机器人,开始回忆父亲发明机器人的过程,从而揭开雨果的身世。《雨果》上映那一年,他凭借这部电影,和另一部他创作的动画片《兰戈》,在同一届奥斯卡上,获得了两项最佳编剧的提名。

火车站的瘸腿警察在罗根笔下变成了反派,不停追赶雨果

罗根再也回不去当年,但是我们或许可以期待第二十五部007。

当罗根把007系列的《大破天幕危机》和《幽灵党》写得风生水起的时候,观众们津津乐道萨姆·门德斯将这个超级大IP系列故事中的邦德拍得有血有肉,罗根却干起了把莎士比亚经典悲剧搬上大银幕的活儿,只不过,这个改编有点“穿越”的味道。罗根曾经在采访中大谈特谈自己对莎士比亚悲剧《科里奥兰纳斯》的崇拜与热忱,而当他得知另一位英国大神级演员拉尔夫·费因斯,就是《哈利·波特》系列里面饰演伏地魔的那位,也对本剧大爱,并有改编的意愿,两人在罗根的经纪人斯贝莱尔的牵线搭桥下成功“配对”,开始了这场“经典大戏”的改编。

原本的莎翁版故事讲述了古罗马时期的一位大将军,因为拒绝用自己的伤疤获取民众的同情从而获得选票,而被当局者污蔑为叛徒,一气之下率领外邦军队准备攻打自己的家乡。最后,这位大将军受到母亲的劝说而放弃攻城,不幸成为了外邦中的叛徒而被处决。改编这样的悲情史诗,不像自己曾经最爱的劳伦斯·奥利弗那样原汁原味地改编《哈姆雷特》,罗根将《科里奥兰纳斯》的背景搬到了现代。然而也许这样的尝试并不成功,这部电影至今在IMDB上的评分仅为6.2分,甚至连“故事简介”都没有,可见看过的人之少。

然而罗根并没有放弃改编严肃文学的念头,他想起了当年自己还是新编剧的时候,买下的《马克思·铂金斯:天才编辑》小说影视改编版权。当年为了改编这部小说,罗根和小说的原作者A·史考特·伯格时常一起讨论小说,并因此成为了好友。在罗根买下这本小说永久改编版权之前,小说的电影改编权已然易手多次,而罗根在八十年代阅读这本小说的时候,就深深地认为,虽然这是一部关于马克思·铂金斯的小说,但纵观全篇故事,他和托马斯·沃尔夫之间的友情才最具戏剧性。小说作者伯格回忆当时的场景时这样说,“我记得罗根当时对我说,我不想只买几年小说的改编权,那样我们就要去找那些制片厂,让那些制片厂的高官们对这个项目指手画脚。”大概是罗根的坚定和真诚感动了伯格,他把小说的电影改编权永久地卖给了罗根。

外媒对这部《天才捕手》的评价并不友善

然而,这部被改编为《天才捕手》的电影,并没有在北美地区引起多大的轰动。作为小众文艺片在有限院线上映后,各大媒体的影评实在算不上友善:《综艺》评论,“虽然罗根的剧本有着非常多闪亮的台词,但是在裘德·洛饰演的沃尔夫说话的时候,你还是忍不住想让他闭嘴。”《纽约时报》更说,“很遗憾地看到这部电影让那些熠熠生辉的有趣角色变得乏味和老套……这部电影充满了关于艺术、生活、美好的讨论,但仅仅是讨论而已。”

显然,在票房和口碑上,这部罗根“真爱”的“严肃文学”电影,又一次没能达到他所预想的结果。也许,只有《纽约客》那篇先抑后扬的短评论中最后的那句“影片中简短的那几场在康涅狄格州的家庭戏份,隐约反映出了在看似老旧的剧本和导演沉闷的表达之后,藏着一部未被发现的好电影”,可以让罗根受伤的心灵稍稍安慰。

关于这位编剧,还有一点需要提及。罗根屡屡被诟病不尊重其他编剧的努力、创作上表现强势。早在拍摄《飞行家》的时候,罗根就被曝出要求在编剧署名上做唯一署名,而不承认老马团队的其他编剧的付出。然而无论事实到底如何,罗根用他的一颗“文学青年”之心做出来的商业电影,在人物的复杂性和故事的深刻性上都有着有趣而耐人寻味的思考。也许罗根再也回不去当年那个躲在小屋里写作的穷戏剧编剧的,但是我们或许可以开始期待第二十五部007了。

给年轻编剧的建议:熟读莎士比亚

罗根在一次大学公开课上给所有年轻的编剧们列了一张长长的书单,并且列出了相应的步骤:

◆ 阅读《哈姆雷特》,一遍一遍地读,直到你理解了这部戏剧里的每一个字眼。

◆ 然后,你需要阅读《李尔王》。

◆ 之后,也许给自己放个松,读读《特洛埃勒斯与克雷雪达》。

◆ 然后你需要回溯历史,开始读亚里士多德的诗歌,直到你可以对那些诗歌倒背如流地随便引用。

◆ 然后你就可以去阅读索福克勒斯的戏剧。

◆ 之后去读易卜生的戏剧。

◆ 再之后你要去读托尼·库什纳(《天使在美国》、《林肯》的编剧)的剧本。

◆ 再之后你去阅读契诃夫的小说。

猜你喜欢
飞行家莱昂纳多休斯
全新林肯飞行家Aviator
林肯在华“起飞”,“飞行家”开启美式豪华新高度
飞行家引领林肯最新设计方向
全新林肯飞行家Aviator
休斯的告诫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爱是陪伴彼此一生颠沛流离
哭脸:英国女演员凯特·温斯莱特
大生意和一张机票
宽恕那个伤害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