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淡然故我在

2016-11-14 04:05作者周晓韬学校长沙市长郡中学
创作 2016年1期
关键词:先哲外物功名

作者:周晓韬学校:长沙市长郡中学



我淡然故我在

作者:周晓韬
学校:长沙市长郡中学

不玑于心,不固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题记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朱明盛长,敷与万物。一叶知秋。风高月白,孟冬寒至,雪花如席,四季的变化自有其规律。

正如诗人雪莱在《爱的哲学》中所写:“万物由于自然律,都必融汇于一”。世间万物如此,人生亦如是。生命的萌发有时,盛放有时,枯败有时,凋零有时,人生于其间更有富贵功名得失宠辱成败加身,乃举世而非而劝,也都各得其所,各循其是。

既然如此,生于世间,应有宠辱不惊之心,惯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闲待秋去春来,草枯又青。

杨绛先生曾说:“我什么都不和别人争,因为我

什么都不屑争。”先生这话中表现的一份淡然,一念豁达,可谓宠辱不惊,因其无争。这岂是常人所能达到的境界?这天地固无情,然四季仍反复,这世事无常,但只要保持一份淡然,便不会失了那信念,失了那人生的本真。

回望先哲们,他们之所以超越了时代,正是因为他们坚守着这份信念:“我淡然故我在”。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潜在看穿了官场的腐朽与黑暗而隐居田园的写照,能够舍弃官场带来的荣华富贵与实现政治抱负的机遇而选择归隐田园,这一份淡然便已是太多人追赶不上的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达到的似乎又是另一层境界,虽已看透人生的功利沉浮,但却不以之为惧,反而将自己置身其中,任凭功名拉扯,权益吹拂,始终抱守一颗淡然之心,笑看这人生潮起潮落;而老子所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以无忧。”所表现的不仅仅是一份淡然,更是洞悉万物之后的一份明达从容。“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宇宙无情,万物自有其运转规律,上天有好生之德,不过是不切实际的自我安慰,人定胜天,不过是不着边际的一纸空文,有这般冷静的观照,已是超脱于世俗,到了另一层境界了。

先哲们所拥有的一份淡然,正是他们超脱于时代的原因,纵使秋风萧瑟,寒风刺骨,我们始终要坚持这份信念,我淡然故我在。

然视之今日,形形色色的人们脸上千篇一律地写着那份利欲与戾气。暴露了心中太多放不下的执念,在当今的社会,人们成败利害感太强,大而化之,即“富贵”二字作祟。一为利,二为名,得不到便捶胸顿足,得到了便喜形于色,不可一世,内心的浮躁便是由外物的诱惑与心境的变化而至。

但是,追逐名利,真的如此重要吗?实则不然。人之“身”乃生理层次,人之“心”乃心理层次,追逐名利一方面是为了满足“身”,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心”,但需知身心之上仍有一“灵”的层次,即精神层次。私以为此处之“灵”在于不计成本利弊,在于摒除个人荣辱得失,而忽视外物与他人看法,保持一份淡然。

普希金曾说:“一切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消逝。”既然如此,何不放下那功名,放下那包袱,持着一份淡然,自在地存于世间呢?

朱赫老师点评:由四季的变化,引身到生命的萌发、盛放与枯败、凋零,引用先哲们对人生各自的诠释,逐层深入到“身心之上仍有一‘灵’的层次”,说理严谨、充分,加强了文章的思辨力。显然作者的阅读面很广,且思想深邃,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这很为不易。

猜你喜欢
先哲外物功名
“高处”与“低处”
明在“知不足”
春日偕诗友登文华阁
漫画家许先哲:梦想不远,“镖人”为证
剪纸大师齐秀芳
吟诗误功名的孟浩然
病后弃政从文
外物轻重
外物轻重
外物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