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京津冀粮油产业协同发展

2016-11-14 08:21吴维吉谢智勇
中国粮食经济 2016年1期
关键词:粮油京津冀粮食

文/吴维吉 谢智勇

促进京津冀粮油产业协同发展

文/吴维吉 谢智勇

抓住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机遇,构建统一的粮油产业协调机制,促进京津冀粮油大产业链的形成,对于提升京津冀三省市粮油产业发展速度和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京津冀三地共有人口1.1亿,面积21.6万平方公里,含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近年来,由于该区域经济发展快速,城市化进程迅猛,面临耕地资源减少、水资源严重不足、农业生产要素严重流失等问题,人口、土地、粮食矛盾尖锐,而且由于三地发展不均衡,中心城市难以发挥对整个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和整合作用。搞好京津冀粮油产业协同发展,对于本区域粮食供求平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一、概况及对比

1.京津冀粮油产业概况

(1)北京市

全市纳入粮油加工统计的企业95个。其中:国有企业13个,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2个,民营企业70个,分别占企业总数的13.7%、12.7%和73.6%。在这些企业中,大米加工企业19个,小麦粉加工企业12个,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5个,玉米加工企业1个,粮食食品加工企业22个,饲料生产企业35个,杂粮及薯类加工企业1个。日加工规模在1000吨以上的小麦和大米加工企业不到10%。北京粮食集团是北京国有粮食龙头企业,年粮油加工能力420万吨。

(2)天津市

全市纳入粮油加工统计的企业100个。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3个,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21个,民营企业60个,分别占企业总数的13.0%、21.0%和60.0%。在这些企业中,大米加工企业13个,年生产能力65.5万吨;小麦粉加工企业21个,年生产能力107.3万吨;粮食食品加工企业22个,年生产能力32.4万吨;饲料加工企业27个,年生产能力166.2万吨;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15个,年处理油料能力742万吨,年精炼能力337.6万吨。日加工能力1000吨以上的企业10个,占10.0%。天津市粮油集团是天津国有粮食龙头企业,年产销面粉50万吨,天津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食用油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滨海新区,那里有我国举足轻重的食用油加工产业集群。

(3)河北省

全省纳入粮油加工统计的企业677家。其中:小麦粉加工企业232家,占41.7%,年加工能力1486.9万吨;大米加工企业34家,占6.1%,年加工能力107.7万吨;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37家,占6.6%,年压榨能力563.6万吨,精炼能力146.9万吨;玉米加工企业56家,占10.1%,年加工能力671.3万吨;粮食食品加工企业23家,占4.1%,年加工能力127.2万吨;饲料加工企业138家,年加工能力740.1万吨。日加工能力1000吨以上企业21个,占3.2%。五得利面粉集团是河北省大型民营企业,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日加工小麦能力2.6万吨。

2.三地主要数据对比

(1)粮油产量

粮油产量测算表(单位:万吨)

(2)市场容量

粮油市场容量测算表

(3)企业数量

入统粮油加工企业数量表(单位:个)

(4)产能及利用率

米面油产能及利用率对比表

(5)经济效益

粮食产业经济效益对比表(单位:亿元)

3.简要分析

(1)粮油自给率低且差异很大

京津冀三地除河北省粮食总体自足外,京津两市粮食严重不足,粮食自给率分别不到7%和30%,食用油自给率分别不到1%和7%。京津冀三地口粮品种稻谷(含大米)主要从东北采购,京津两市小麦(含面粉)部分来自河北省;京津冀三地食用油主要依赖国外进口大豆压榨,天津加工的食用油部分销往北京和河北。据有关数据,北京市粮食产量占区域比重由1994年的11.5%降至2013年的1.0%;天津市粮食产量占区域比重由1994年的7.9%降至2013年的4.9%。因此,河北省成为京津冀区域的应急“粮仓”。

(2)粮食加工企业产能利用率低

粮食加工企业产能利用率相对较低,三地粮油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不容忽视。加工产能过剩问题,一方面带来加工行业的无序竞争,降低了行业总体利润水平;另一方面影响了企业向高端市场的拓展。产能利用率低也说明,在市场需求不断发生深刻变化的时候,粮油企业的应变能力较弱,没能以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生产结构。

(3)粮油加工企业规模较小

京津两市粮油加工企业分布相对平均,企业规模均衡;而河北省粮油加工企业则呈现数量多、规模小、产业分散的特点。北京市粮油产业以保首都粮食安全为首要任务,北京粮食集团一家独大,是首都粮油应急保障唯一执行主体。天津市粮油产业以食用油加工最为突出,形成了港口带动型的食用油产业集群,且深加工具有一定规模。河北省粮油产业群体大、规模小,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企业不多,且精深加工比例较低,高附加值产品和名牌产品较少。

(4)粮油加工企业效益差距明显

经济效益方面,近年来天津滨海新区逐渐形成了国内有影响力的食用油加工集群,食用油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普遍开展,高附加值粮油加工企业数量相对较多,目前在京津冀已经处于优势地位。北京粮油加工企业除了北京粮食集团外规模不大,主要以高端粮油加工为主。河北省粮油加工企业多数为初级加工型,虽然企业数量多,但是盈利能力相对较差。在加工业微利格局下,部分企业无力、也无心进行技术研发和设备的改造升级,全行业节能低碳、提高副产物综合利用率等工作推进缓慢。

二、方向与思路

1.明确顶层设计和建立协调机制

推动京津冀粮食协同发展,必须以确保京津冀粮食安全为前提,认真制定京津冀粮食协同发展战略,坚持京津冀粮食行政首长定期沟通和协调。注重优势产业的培育,特别是龙头产业延长产业链。同时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在产业培育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京津冀粮油产业协同发展,应坚持区域优势互补原则,树立合作共赢理念,立足各自比较优势,根据现代产业分工要求,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合作重点,整体联动,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赢发展。

2.粮油产业协作的方向及重点

在确保粮食安全层面,京津冀要进一步完善粮食购销体系,在确保京津粮食加工原料供应上加深合作。三地粮食主管部门要签订有关合作协议,做到粮食生产、加工、销售信息共享,粮油购销统一规划协调,粮食物流高度畅通,粮食质量稳定可靠。

在粮油市场发展层面,京津除了发展具有优势的高新技术农业以外,应向生态、社会和文化功能为主的都市现代农业转型。河北则要适应京津居民消费结构不断提升的变化,大力发展绿色、高附加值的粮油产品及绿色高质的肉、蛋、禽、蔬菜和水产品等,建立与京津稳定的农产品购销关系,开通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渠道,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河北农业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竞争力。

3.构建京津冀粮油大产业链

京津冀粮食产业协同发展应构建一个具有外向竞争力的大粮油产业体系,强化产业的区域分工与合作。

首先要破除体制障碍,培育新的区域合作机制。从京津冀的区域整体优势出发,结合各地的资源基础和产业优势。河北省可耕地面积达600多万公顷,居全国第四位,农业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在农业生产及特色农业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可以为粮油产业提供强有力的原料支持。京津地区的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价格较高,在生产普通农产品方面已不具备比较优势,因此,两市的第一产业逐步向生态、社会和文化功能为主的都市现代型农业转型,弱化农业生产农产品的功能,发展以农业为载体的观光和休闲型都市农业,形成京津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优势互补、缺一不可的格局。

其次是明确定位,分享合作发展收益,促进要素流动。要整合三地资源,突出各地特色。北京继续强化“总部”功能,疏解部分生产功能,立足粮油保健食品的研究、开发和加工,拓展高端粮食市场,利用自身高校资源的科研支撑。天津进一步发挥滨海新区和港口的作用,增强粮油进口和加工基地功能,大力发展油脂、饲料及相关产业,强化食用油加工集群功能,带动开展外向型服务。河北省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加速发展特色、基础粮油产业,保证粮食产量及原料供应,大力发展基础粮油加工产业,同时做好粮油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延伸产品链,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三是加快区域粮油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在自愿、平等、互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粮油企业之间以及粮油企业与上下游生产加工企业之间的各种合作、协作、相互协调关系,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为依托,构建有影响力的粮油产业信息服务网络和统一的粮油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京津冀粮油企业从“原料采购-物流仓储-生产加工-终端销售”全流程一体化、智能化,从而最终实现共赢、发展。

三、建议与措施

1.开展京津冀粮油产业企业整合

在当地政府和京津冀一体化组织的推动下,依靠三地粮食行政管理机构的引导和行业组织的协调,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实现产业的合理分工与协作。区域内同构较大的粮油企业实行“强强联合”,朝着大产业集群化的方向发展。规模较小但有前途的企业朝着特色化方向发展,避免非理性竞争造成资源浪费。对于规模较小且产能落后的粮油加工企业要按照市场规律予以淘汰。

2.探讨“企业+基地+科研”的合作模式

充分利用北京的首都总部优势、天津的港口产业优势以及河北周边各市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建立“粮油企业+基地+科研机构”的合作模式,按比较优势进行产业链分工与合作。支持京津一些粮油、食品等企业在河北建立原材料生产种植加工基地,并鼓励以科技为纽带的联合体成为区域合作的新形式。以京津冀科研优势为支撑,努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粮油加工项目,增强京津冀粮油行业的竞争力。

3.发挥产业链引导和带动作用

在粮油产业链的构建方面,应继续以市场主导、政府推动、民间参与的形式,从区域整体上协调各方利益,充分利用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建立京津冀粮油大产业链。充分利用区域内国际物流、食用油产业以及粮油电子商务等多方面的优势,利用天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政策和自贸区政策,以及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构建,通过发挥粮油电子商务的产业链中枢作用和国内外两个市场需求导向,引导和带动京津冀粮油大产业链向着绿色环保、外向型、高端化方向发展,最终增强京津冀粮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作者单位:中国天津粮油批发交易市场)

猜你喜欢
粮油京津冀粮食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征稿简则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
我的粮食梦
推广优质稻 种出“好粮油”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