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思考

2016-11-14 05:14苏达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21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苏达

摘 要 现代企业需要有责任、有能力、有素质、能思考、忠诚度高的人,而目前许多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与企业用人要求普遍存在差距。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已成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必须更加注重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职业素养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创设职业素养教育的人文环境,建立科学的职业素养教育考核评价机制。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职业院校学生 职业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1-0020-03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国家十三五年规划纲要》强调:“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如何适应时代要求,根据现代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是我们每个职教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认清当前职业院校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现状

(一)职业素养教育认识存在偏差。是能力首位还是素养首位,一直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明确的问题。近年来,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的助推下,有些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上过于强调技能训练,重技能、轻素养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一是没有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教学上缺乏统筹安排;二是没有列入必修课程,多数停留在第二课堂活动层面;三是没有教与学的考核评价,实施的深度和力度不够。

(二)职业素养教育课程开设缺乏统一规范。一是课程内容单一,一些仅将教育部规定的德育课程作为职业素养教育内容;二是德育课程开设不齐,教育部规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四门中职德育必修课,大多数学校只开前两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开课不足;三是开课内容不尽一致,在心理健康、礼仪修养、企业文化、艺术修养等课程中,各校只选择开设其中的一些课程。

(三)职业素养教育的师资良莠不齐。从整体上看,职业院校职业素养教育师资少、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尚不能完全满足职业素养教育工作的需要。目前在开设职业素养教育课程的职业学校中,从事职业素养教育的教师一般为三类,一类是德育和职业指导课教师,一类是音体美等艺体课教师,一类是语文等文化课教师,这三类老师不但缺乏企业工作经历,更缺乏职业素养实践经历,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单一,或是照本宣科或是纸上谈兵,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无法激发学生的职业素养热情。

(四)职业素养教育人文环境建设滞后。从目前职业院校建设来看,除少数企业行业办学的职业院校比较注重人文环境建设外,其他职业学校人文环境建设相对滞后,校园文化建设远不能与行业、企业接轨。表现在:一是有校园无文化的现象十分普遍,一味追求建筑物的高大上,环境育人的意识不强,缺少文化内涵;二是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没有将专业文化、企业文化和创业文化有效地融入学校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三是形式简单,品位不高。

(五)职业素养教育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当前职业院学校职业素养评价滞后,实施职业素养教育的广度、深度、力度不够。一是考核方式单一,仅有湘潭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抽考;二是评价的主体单一,仅限教育内部,没有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参与。

二、明确现代企业对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需求

(一)正确理解职业素养的基本内涵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

(二)全面认识职业素养的基本构成

根据“冰山理论”,职校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可以看成是一座冰山:冰山浮在水面上的1/8,它代表学生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方面,是人们看得见的、显性的职业素养。而冰山隐藏在水面以下的7/8,它代表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态度等方面,是人们看不见的、隐性的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共同构成了职业素养的全部。由此可见,占职业素养绝大部分的隐性职业素养决定和支撑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因此,职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以显性职业素养为基础,重点培养隐性职业素养。

(三)了解现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

目前一些毕业生职校学生就业稳定率不高,有的是因无法适应企业的要求而离职,有的则不能吃苦而频频跳槽,造成学校、家庭、企业三方面资源的浪费。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企业用人要求普遍存在较大差距。那么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养有什么要求呢?

世界著名首富沃伦·巴菲特先生说:“在寻找可以雇用的人时,你要寻找这三种品质:诚实、智慧和精力”。蒙牛集团的用人原则很经典:“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著名的职业化培训师陈馨贤女士在企业用人方面也很有研究:一个具有职业化素养的员工,一定是一个有敬业精神,有责任感,有学习观念,有团队合作意识,有坚定执行力,能积极主动、自动自发做事,对待本职工作充满无比热忱的人。综上所述,现代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是有责任、有能力、有素质、能思考、忠诚度高的人。

三、切实加强职业院校职业素养教育

“供给侧改革”要求职业院校坚定不移走内涵发展之路,确保人才的高质有效供给,不但要培养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更要重视人才的职业精神和综合素质培养。《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精准发力。

(一)找准素养教育短板,实现精准培养

1.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广大职业学校必须牢固树立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转变过于注重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等显性素养的培养,忽视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理想等深层次职业素养的功利化观念,高度重视职业素养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将职业素养教育列入教学计划,贯穿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要增强职业素养教育的责任感。德育课教师发挥要主力军作用,重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文化课、艺体课教师要着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专业课教师要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实习实训每一个环节,着力培养学生操作规范、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团队意识等。

3.要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针对职业院校教师自身对企业文化了解不深和实践运用甚少的现状,各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进一步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进企业实践制度。认真落实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和公共课教师社会实践计划,专业课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公共课教师每年有一定时间的社会实践,学校承担全部经费,推动教师教师实践和培训常态化。广大教师要主动争取到企业学习锻炼,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体验和领悟企业文化和职业规范要求,自觉提升职业素养教育基本功。

4.要加强课程资源建设。针对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公共文化基础课程科目广而泛,内容宽而散,专业课程以技能训练为主以及中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职业素养课时量难以保证的现状。建议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根据现代企业对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需求,整合心理健康、礼仪修养、企业文化、艺术修养等课程内容,组织开发集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于一体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素养教育读本》。

(二)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实现高质培养

1.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市级抽考统考制度。拓宽德育课考试范围,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部纳入考试内容,实行考试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及时反馈成绩,为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和改进德育教学提供科学指导。

2.进一步完善职业院校教学视导制度。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的“要坚持和完善巡课和听课制度,严格教学纪律和课堂纪律管理。”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视导制度,针对不同学校的实际,分校制订视导方案,提高视导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3.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建议省教育厅按照省级统筹、市州实施的原则,结合开展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省级抽查,尽快启动人文素质省级抽查,形成省、市、校三级质量监控体系。

(三)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实现高效培养

1.建设校企互融的人文校园。建设一批能够反映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文化内涵丰富、造型别致、做工精美的人文作品,如校训、校徽等;将学校主通道建成校企文化长廊,设立优秀企业家及名人名言宣传灯箱,摆置合作企业标识,展示企业理想追求,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对学校宣传窗进行统一规划,开设企业专栏,融入企业元素,进行校企文化对接成果展示,促进校企文化有效融合。

2.打造特色鲜明的专业文化。将各系部的“工作理念”“系部精神”“专业定位”呈现在教学楼上;将各专业名师、各系骨干教师的“导师寄语”呈现在走道两边;将一幅幅立志乐业的标语呈现在实训楼内。

3.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将基于“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为核心内容的企业先进的现场管理理念融入到学校食堂、学生宿舍、教室、实习实训车间以及办公场所中来,制订严格的工作纪律、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安全和卫生规范等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素养。

4.丰富社团文化活动。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个人爱好,同时对接全国中职“文明风采”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内容,成立若干兴趣小组。如:对接全国青年学生室内设计竞赛项目,成立以室内装饰设计专业学生为主体的室内设计兴趣小组;对接摄影类竞赛项目,成立以文化艺术专业学生为主体的摄影兴趣小组;对接“中华才艺”表演竞赛项目,成立以旅游服务类学生为主体的茶艺兴趣小组;对接动漫设计类竞赛项目,成立以信息技术类学生为主体的动漫设计兴趣小组;对接征文类和演讲竞赛项目,成立以文秘、幼儿、旅游专业学生为主体的文学兴趣小组等。

参考文献:

[1]郝永贞.职校生职业精神培育的生命意蕴及模式建构[J].职教论坛,2015,(20):19-22.

[2]诸玉富,由建勋.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与职业精神联动培养研究[J].职教论坛,2015,(20):23-26.

[3]崔景贵,姚 莹.职校生心理发展与积极职业教育的心理策略[J]. 职教论坛,2015,(01):04-08.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房地产去库存有何妙招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