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辽南丧葬服饰研究

2016-11-15 12:53牟晓红巨德辉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10期
关键词:逝者满族汉族

牟晓红 巨德辉

(大连大学美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当代辽南丧葬服饰研究

牟晓红 巨德辉

(大连大学美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提起传统丧葬文化,对于多数年轻人来说已不甚了解。传统丧葬文化作为一种特殊文化不该被遗忘,其中的传统丧葬服饰作为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不该被遗忘。中国地域广阔,多民族,传统丧葬文化因地域民族的不同而各异。辽南传统丧葬服饰有自己的文化特点。

丧葬服饰;辽南;传统

辽南,泛指大连;广义上覆盖大半个辽东半岛。传统上满族为原住民族,近代以山东汉族移民居多,所以当代辽南文化大部分是胶州半岛汉民族文化与满族文化交融后产生,又各自保留着本民族特点。

丧葬以祭祀、缅怀为感情基础,对逝者已逝的一种纪念形式。在提倡文明丧葬的现代社会,传统的丧葬文化已简化。在辽南的农村,仍保持着较完整的传统丧葬仪式。本文以正常衰老死亡为例,着重介绍逝者所着服饰,与子女所着服饰。一般情况下,儿女会视老人的身体状况提前准备寿衣,美其名曰“平安衣裳”。这些基本会选择在闰年的闰月来准备,俗话说是为了“脱罪”。“平安衣裳”累计为七件,必须是单数,包括:衬衣、衬裤、外衣、外裤、棉袄、棉裤、长外套,另外还有:两双布鞋、两双袜子、一顶帽子。据采访之老者说:正常情况下,是一个人去往极乐世界的,所以衣服是单数,但寿鞋和寿袜是两双,用来换穿。去世之人不能穿黑色裤子,黄泉路上会经过一座山,穿黑色裤子会被当成狗驱打;不能穿皮毛之物,会被当成驴驱打;有姐妹的人,不能穿花衣服,否则会把健在的姐妹魂魄召唤去。老人在停止呼吸之前,儿女要为其净面、净身,然后为其穿上寿衣、寿帽、寿鞋袜。一是为了身体没有完全僵硬之前做好一切,二是咽气之后再穿,逝者就“得不到”了。逝者的手中要握着“打狗棍”,所谓的“打狗棍”是用长子的一绺头发和面粉做成的椭圆形面球,寓意是:路上遇到狗的时候,用来打狗亦是喂狗的。当代辽南地区,逝者的服饰方面,汉族与满族基本一致,唯独汉族的长外套是棉长袍。

下面介绍一下孝子贤孙的着装。据老者说:如今很难再看到披麻,只戴孝。建国之前,逝者的孝子贤孙是真的要披麻衣。现在演化为:用红布条包住一小段麻绳,缝在帽子上,这是辽南地区汉族的传统,而辽南地区的满族不披麻,只戴孝。在这里要说明一下:披麻顾名思义披着麻布衣;孝,泛指白衣。

首先,辽南地区的汉族:孝衣俗称孝衫,据身高而定,尺寸分十三尺、十一尺、九尺,须单尺数,原因同逝者衣物同。腰间系孝带基本为五尺,帽子围度适当,鞋面装饰无尺寸要求。在辽南地区,一般不说缝孝衫,叫“撕孝衫”这种衣服缝制工艺简单,衣服比身高长出许多,宽出许多,穿着时须齐地,多余部分堆在腰间用孝带系上,鞋子不能提,走路需缓行,整体看来比较邋遢,如此更能表达其哀思之情。帽饰分为多种,不同的关系,有不同的款式。孝子,孝孙以及重孙等同姓直系男子戴圆顶帽如(图1、2);女婿,外甥等外姓直系男子戴三角顶帽如(图5);成年女子头顶孝耷(图3);未成年女孩头戴孝箍如(图4)。直系亲属的鞋前脸,需用白布缝上如(图6)。要注意的是:逝者的性别决定孝带的左右位置,另外,孝带下垂左右长短也根据男左女右的规则来系。还有孝耷,底边不齐,也是根据男左女右的规则来决定。

孙子、外孙以下的直系亲属、未过门的媳妇儿,孝衫分里外两层,里面红色外面白色,孝带、孝帽皆如此。虽同为辽南,但庄河地区,长子的圆顶帽子耳后两边还有两个白布做的圆球,寓意是:代表过世的父母对长子的叮嘱。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其次,辽南地区的满族:尺寸方面跟汉族一样,但满族男子不戴帽子;女子头上是一条长五尺的孝带,也是男左女右的规则来系。满族人的鞋上没有特殊要求。虽然帽子上不会缝红布包着的麻绳,但腰间系的孝带会系一条小红布,据老者说:这是受汉族影响的原因。汉族人有辟邪一说,最初的满族人不在意这些,但随着满汉相互通婚、文化交融等原因而变化。

孝子贤孙的孝衣会在第一时间有亲属邻里帮忙缝制好,孝子贤孙便会穿戴好。三日仪式中必须一直穿戴,第二日晚有“送盘缠”仪式,手上会多一个哭丧棒。第三日早上火化,出殡,安葬之后脱掉孝衣。之后第三日会有一个所谓“圆坟”的仪式,以及每一个七忌直系子孙都要穿孝衣,百日忌之时,要把孝衣脱下捆起在烧纸钱的火上过一下,俗称“过火”,算是彻底脱下孝衣。据老者说:也有安葬之日脱孝的,多数为居住遥远不方便回来祭祀的子孙。也有三周年忌才脱孝的。脱孝之前,不能穿艳丽衣服、不能剪头发。亦有不肖子孙为春节穿新衣,七七忌第四十九天便脱孝者。脱孝之前的平日,直系子女须佩戴黑色袖箍以表哀思,现在基本简化为黑色孝牌。高寿之人去世的孝衣,会给小孩子做被褥使用,意为祈祷孩子长寿。

以上为辽南地区传统丧葬服饰从规矩、制作、穿着以及后期处理的研究。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丧葬仪式已简化很多,丧葬服饰也随其简化。但仍保留着对已逝长者穿孝衣来缅怀的习俗,但小的细节方面,如:披麻、鞋脸的白布、小孩子头上的孝箍、以及百日忌之内的袖箍已很少见到。社会的进步应改良一些陋习,但作为特殊文化的丧葬文化也该得到记录。

K892.23

A

牟晓红(1982-),女,辽宁省大连人,研究生在读,在大连大学,设计学,研究方向:服装艺术设计;巨德辉,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大连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猜你喜欢
逝者满族汉族
传承满族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RANTES及其受体CCR5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在昆明汉族T2DM发生中的交互作用
纪念
爆炸一周后,贝鲁特停下来缅怀逝者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让逝者安息生者慰藉 无锡水警老许16年打捞百余尸体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不要乱叫“老家”了!中国姓氏分布图曝光,看看自己的根在哪
满族服饰元素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
汉族和维吾尔族心肌梗塞患者心肌酶活性测定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