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垃圾治理工作对策浅析

2016-11-15 05:19尹朋建
环境卫生工程 2016年1期
关键词:垃圾场填埋场存量

尹朋建

(北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28)

存量垃圾治理工作对策浅析

尹朋建

(北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28)

对存量垃圾概念进行界定;介绍了对我国存量垃圾进行调查的背景、方法和调查内容;通过对存量垃圾污染风险评价及选择恰当的治理技术并加以相关的政策支持,提出了我国存量垃圾治理工作的思路和建议。

存量垃圾;垃圾调查;风险评价;技术选择;政策支持

多部委联合发布《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关于开展存量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通知》(建城〔2012〕128号),明确了我国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控制垃圾产生、提升垃圾处理能力和水平、加强监管以及加大政策支持等内容,该文件将用来指导我国未来20 a的垃圾处理工作。

1  存量垃圾概念

存量垃圾场在我国被定义为: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和不达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从文字上看,只要是在未运行中的垃圾填埋场(垃圾堆)中填埋或堆放的生活垃圾,都属于存量生活垃圾。存量垃圾填埋场没有防渗措施和覆盖导气系统,存在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污染隐患,亟待治理。

2  存量垃圾填埋场调查

2.1调查方式和内容

由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各级垃圾主管部门负责,以现场走访调查和卫星遥感排查为主要的调查方式,对辖区内所有存量垃圾填埋场进行调查统计,并建立台账,对每处非正规填埋场进行惟一性编号编制工作,调查内容包括:位置及点位图、面积、填埋量、垃圾主要成分、陈腐程度、填埋年限、场地目前使用情况和经纬度坐标、污染治理现状及周边环境状况、是否属于环境敏感区、是否处于全国性政治和经济战略地区,并留存现场照片或视频等影像资料。

2.2调查方法

存量垃圾调查方法可分为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球化学调查及垃圾污染调查。调查方法所要达到的目的都是获得存量垃圾场自身及对周围环境影响现状情况。上述调查方法互相补充又相对独立。具体调查时则应根据现有资料的情况酌情安排每种调查方法的工作量。

3  污染风险评价

3.1风险评价技术路线

根据现场调查与测量、勘察、检测与试验结果,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垃圾危害因子和环境风险因子进行分层评价,确定存量垃圾场垃圾危害特性和所在场地环境地质特性,评价填埋场垃圾危害性风险等级和地下水污染风险等级,进行综合污染风险评价。评价结果为决定垃圾场治理的先后次序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依据风险评价结果、垃圾危害性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技术方案。

3.2垃圾危害等级划分

3.2.1危害影响因素分级

根据各影响因素的危害程度,对影响因素分级及打分见表1。

表1  环境污染危害程度影响因素分级

表5  山区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

3.2.2影响因素权重分析

影响因素权重分析见表2。

表2  环境危害程度影响因素权重

3.4综合风险分级

根据各存量垃圾场环境风险和污染危害程度划分出存量垃圾场治理A、B、C三级,见表6。

3.2.3环境危害程度划分

存量垃圾场环境危害程度划分为:高度危害、中度危害和低度危害3个级别,其各级别分值范围见表3。分值计算根据影响因素按下列公式计算得出:

其中:r为权重系数;x为影响因素分值。

表6  存量垃圾场风险危害分区情况

表3  存量垃圾场环境危害程度级别划分

1)高度危害型:存量垃圾场内的填埋物一般生活垃圾比例超过50%;垃圾中有机物质的含量在20%以上;填埋场容量超过50 000 m3,封场时间不超过3 a或仍在使用。

2)中度危害型:存量垃圾场内的填埋物一般生活垃圾比例低于50%高于30%,填埋场容量低于50 000 m3高于5 000 m3;封场时间大于3 a。

3)低度危害型:存量垃圾场内的填埋物生活垃圾比例低于20%;垃圾中有机物质的含量在10%以下;填埋场容量低于5 000 m3;填埋场底部距离地面5 m以上。

3.3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

存量垃圾地下水污染风险定义为垃圾体下伏第一含水层地下水遭受存量垃圾场渗沥液污染的可能性与地下水污染后果严重性的乘积,用R=P×C表示。因此,平原区和山区地下水污染风险可按表4和表5分级。

表4  平原区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

治理A级:包括风险大危害高、风险中危害高、风险大危害中3种综合分类的存量垃圾场。治理方法应主要考虑采用全封闭或强制消化降解的治理方法,必要时应同时采用减轻污染的辅助治理方法。应建立长期环境监测机制,定期对填埋场周围环境实施监测。

治理B级:包括风险中危害中、风险大危害低、风险小危害高3种综合分类的存量垃圾场。治理方法应主要考虑采用填埋场顶部密闭处理、辅助抽取垃圾渗沥液外运等污染控制方法。

治理C级:包括风险小危害中、风险中危害低、风险小危害低3种综合分类的存量垃圾场。治理方法应主要考虑覆盖导流绿化的治理方法。

4  治理技术选择

4.1减量搬迁技术

4.1.1技术简介

减量搬迁技术是根据垃圾中不同成分的粒径,利用网状筛将其分别分离并处理,筛分后产物大致可分为筛上轻质物、筛上骨料和筛下腐殖土3类。

4.1.2技术优势

该技术污染治理较彻底,筛上轻质物可进行回收或焚烧处理,筛上骨料可原位回填或破碎后进一步加工再利用,筛下腐殖土可作为绿化营养土使用,通过筛分垃圾减量资源化程度可达75%以上,达到了垃圾搬迁减量化和释放土地的目的。

4.1.3限制条件

该技术的利用场地需为封场时间较长,堆体已经稳定化,堆体中甲烷、臭气等有害气体的浓度相对较低时采用。该技术需解决搬迁过程中臭气、粉尘二次污染,过程中沼气的安全控制等问题,同时存在筛上轻质物和筛上骨料消纳地点选择、腐殖土安全利用等问题。

4.2输氧抽气技术

4.2.1技术简介

输氧抽气治理技术是一种在好氧条件下通过生物降解治理生活垃圾的一种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垃圾填埋场视同于一个大型生物反应器,通过使用高压风机,利用管道和注气井,向垃圾填埋场注入空气,堆体中将垃圾填埋场中原来的厌氧条件转变为好氧条件,使垃圾中的可降解有机物快速降解,从而使垃圾达到稳定状态。

4.2.2技术优势

该技术在垃圾场原地治理,节省了开挖、维护、转场等费用,可有效降低治理成本;不需要大型、重型设备,工艺操作简单,只需输送压缩空气和水的机器设备以及自动化的检测仪器;好氧降解可将堆体降解时间缩短为1~2 a,从而达到垃圾场无害化的目的。在治理过程中,垃圾好氧生物反应产生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垃圾渗沥液不外排,通过回灌直接消耗在垃圾填埋场中,对环境不产生危害,治理结束后,无污染环境的气体和渗沥液产生。

4.2.3限制条件

当可降解有机物的含量低于20%时,垃圾堆体自身没有足够的热能供嗜热菌繁殖,难以维持高温降解反应。堆体中物理成分若含有大量织物、橡胶、皮革、木头、树枝、杂物等成分会使降解速度极慢。对于好氧降解反应,含水率太低妨碍微生物的繁殖,使分解速度减慢,甚至导致分解反应停止。含水率过大则会导致垃圾内部空隙被水充满,使空气量减少,造成有机物供氧不足,形成厌氧状态。同时,堆体应具有良好的气体迁移条件,才能保证好氧降解反应的正常进行。

4.3防渗帷幕技术

4.3.1技术简介

地下防渗帷幕技术包括帷幕注浆技术和地下连续墙技术。此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帷幕注浆等技术,在垃圾堆体四周形成防渗连续墙,阻隔垃圾渗沥液从横向迁移,进入地下水。

4.3.2技术优势

采用特殊注浆技术,对不同地层条件的适应性强,帷幕深度可达30 m,可将堆体和周围地下水完全阻隔,避免堆体中有害物质污染地下水,该技术是目前惟一可行的全密封技术。

4.3.3限制条件

此技术适用的基本条件是,垃圾体底部下方埋深不大处应有稳定的隔水层。该治理技术工程应用中应配合实施的其他辅助技术有:按垃圾卫生填埋封场后运行规范,对垃圾堆体表面密封、沼气和渗沥液处理、场地绿化恢复。

5  政策支撑

5.1国内形势要求

2012年,多部委联合印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关于开展存量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区、市)要开展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和不达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排查和环境风险评估,并制定治理计划。要优先开展水源地等重点区域生活垃圾堆放场所的生态修复工作,加快对城乡结合部等卫生死角长期积存生活垃圾的清理,限期改造不达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5.2各地方政策支持

全国各省市地区要以政府为主导,明确城市人民政府责任,在加大公共财政对存量垃圾治理投入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支持政策,由各级政府负责编制相关的管理政策及财政政策,对存量垃圾填埋场污染治理项目的开展提供政策支撑和资金保障。

6  结论和建议

1)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垃圾管理部门应对所属区域内存量垃圾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并根据排查情况编制存量垃圾治理规划及存量垃圾风险评估报告,选择适合的垃圾处理技术,制订相应的垃圾治理计划,下达治理任务。存量垃圾主管部门要争取省、市、县各级补助资金,资金落实后需制订合理的工程进度计划。主管部门要组织项目实施并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管。

2) 各省市地区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较强的垃圾治理方法,实现存量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及无害化,同时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加大对治理项目的支持力度,保障治理工作的进行垃圾主管部门要加强后期管理工作,巩固治理成果,确保不出现环境反弹现象。

Strategy Analysis on the Treatment of Stocking Waste

Yin Pengjian
(Beijing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100028)

The concept of stocking waste was defined.The background,method and content of the investigation of stocking waste were introduced.Through risk assessment,treatment technology selection and policy support,the work ideasand suggestion were put forward.

stocking waste;waste investigation;risk assessment;technology selection;policy support

X705

A

1005-8206(2016)01-0033-03

尹朋建(1986—),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卫生课题方面的检测与研究工作。

E-mail:13910858617@139.com。

2015-08-17

猜你喜欢
垃圾场填埋场存量
世界最大垃圾场就在我们头顶?
多功能区固废填埋场建设案例分析
美有毒垃圾场附近居民平均少活0.25年
垃圾场战争
新型GCL复合垂直防渗技术及其在填埋场的应用
存量时代下,房企如何把握旧改成本?
Travels of 3 plastic bags
吉林存量收费公路的PPP改造
腐败存量
盘活存量与扩大增量齐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