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2016-11-15 20:56葛亚萍
科技资讯 2016年18期
关键词:经济数学学生主体高职

葛亚萍

摘 要:文章从“学生主体”的教育模式出发,阐述了高职高专基于“学生主体”的《经济数学》改革的必要性,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改革考核方式等不同路径,重点提高学生对于《经济数学》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与其专业知识结合创造条件。

关键词:“学生主体” 高职 经济数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6(c)-0111-02

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就应该切实把握新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着重“学生主体”在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地位,让受教育者真正地学好经济数学,用好数学。

1 “学生主体”的必要性

所谓学生主体,是指改变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模式,转变成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完成“授之于渔”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产生思想碰撞,共同进步的过程。高职教育的本质是为社会提供高级的应用型人才,而《经济数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中开始的公共基础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必备的数学素质以及发散思维。

1.1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学习《经济数学》的目的“就意味着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经济问题”,解决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学生主体”方法就是帮助学生自己找到合适的解题技巧,通过自己主动研究探索,并在老师的指引下寻求解决方案。因此,“学生主体”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指引教学是职业教育的使命所系、职责所在,同时对于高职高专的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1.2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高考结束过后“几家欢喜几家愁”,高职学生在高考失利的情况下,往往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如果高职教育再次重复“被动”教育,就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思想。“学生主体”的教育使得学生参与教学,从而提高自信心和成就感。

总而言之,“学生主体”是《经济数学》学习和研究中解决问题的根本想法,是沟通基础知识、技能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数学结构中强有力的支柱,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精髓所在。

2 “学生主体”改革的初探

“学生主体”的目的在于学生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只有学生自己掌握了数学基本知识,才能学以致用贯穿经济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优化内因,转变思维品质。在高职《经济数学》课程中如何显现“学生主体”呢?笔者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谈几种改革方案。

2.1 “学生当老师”式教学

《经济数学》这门课程是在初中、高中的基础上设置的,第一章节函数,其实在学生的高中阶段已经有所涉猎,甚至理论性要更强,伴随着高考的选拔制度,高中的教材理论性较强,拓展题目也越来越难,有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是抵触数学的。但是函数的设置不仅仅是为后续数学课程提供基础,更是与《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及《应用统计学》联系紧密。所以第一章函数的介绍显得格外重要,不仅仅要消除学生抵触学习的心理阴影,更是建立新的自信心的起点。

在这个课程的设定上,笔者选用“学生当老师”式教学。所谓的“学生当老师”式教学要求学生自己整理高中素材,或者网路信息来重新认识函数,整理加工成简短的课堂活动设置的过程。整个过程由学生参与教学,教师作为听课者,实现“学”与“教”的反串。达到双赢局面。这同时也是高中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

2014年笔者在2014级会计一班做了第一次实验。由李园园、闫田田两人实验讲解,因为考虑到学生刚站在讲台会比较拘谨,所以选择两个关系较好的“闺蜜”学生共同完成。她们俩收集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从集合讲到函数的定义,磕磕碰碰,终于是把理论知识讲完了,刚开始底下的同学还很不在意,慢慢由于两人的紧张引起了很多笑话,同学慢慢跟着这两名同学的思路,翻起了《经济数学》的教材。虽然两个人准备了很多内容,但由于多方原因只坚持了10 min就匆匆结束了课程。

虽然学生当老师也有其弊端,对老师充满了挑战,但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是有很大提高的,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

2.2 “渗透”式教学

《经济数学》是《高等数学》的分支,已经打破了纯粹的数学理论,着重于实际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而言已然成了鸡肋,严重阻碍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最值”与“极值”在经济方面的应用尤为广泛。

此次实验笔者选择了人数较少的2015级市场营销专业。在前期的导数等基本知识讲解完毕以后,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我们的青春岁月》的800~1 000字的文章。拿到任务学生觉得奇怪,从小学到大学,语文课布置的作文怎么变成了《经济数学》的作业。在学生的质疑声中完成了一次特殊的数学作业。

师:“你们今天的作业完成的很好,不知道大家对此次作业有什么样的感触?”

学:“老师,你准备带大学语文课程了?”

师:“呵呵,我想请几位同学读一下他们的作文。”

学:“啊,老师,怎么又转变成小学优秀作文朗诵了?”

接下来几个同学朗读了他们的文章。

师:“同学们的青春真是丰富多彩,有对考试失利的懊恼,对没追到的女生的遗憾,同时也有竞选社团的喜悦等等,大家有没有发现其实这就好比我们的函数图像,有高有低,人生总有起伏,我们把它转入在直角坐标系中,那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极值”。

渗透式教学仍是一种“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这种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求对课本理论知识点的理解,更要求教师创造出学习情境,渗透式引导 “学生主体”教育。

2.3 “竞赛积分”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只能吸引1/3的学生参与课程,学生也只能走马观花式地被动跟着,很多学生习惯性地记录老师的板书或者课件,而对于内在的知识不能深入了解,甚至有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被课程有选择地淘汰。

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经济数学》的学习,笔者设置了“竞赛积分”式教学。众所周知,高职教育的考试成绩不单纯是卷面成绩,而是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的合成成绩。卷面成绩很好给出,可是平时成绩的判定各有千秋。

此次实验笔者选择了专业人数较多的2015级会计专业,此专业3个班级,正好适合“竞赛积分”式教学。选用内容是不定积分,先进行班级的竞赛,再综合成专业的竞赛。把每个班级分成6小组,设置了必答-抢答-机动回答-反弹回答等多个环节,从导数转变成不定积分,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竞赛环节中来,对各个排名给予一定的平时成绩。另外专业获胜组可以参与试题库更新的工作——即每人可以出一道题目录入试题库。学生们积极参与活动,整个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在回访过程中,学生们增强了团队意识,对不定积分的认识也得到了提高。

竞赛既是一种游戏,又是一种促进学习的好方法。但这种教学改革对在赛程中的题目提出了新高度,还有学生的成绩要均衡,否则“一言堂”就失去了竞赛本身的意义。

2.4 “绑定”式教学

总之,“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的改革,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需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的交叉分支的认识;另一方面,提升自身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自主学习”的改革浪潮中去。

参考文献

[1] 戴岚.高职校“学生当老师”教学方式初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5):64-65.

[2] 韦兰.例谈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式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15(6):80.

[3] 王佳一,李英,王淑艳,等.小组竞赛式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1):49-50.

猜你喜欢
经济数学学生主体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经济数学课程建设的探究
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浅谈高职高专经济数学投入产出分析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