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改造规划

2016-11-16 12:22文,
湖南林业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桃源桃花源森林公园

杨 文, 陆 佳

(1.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 湖南 长沙 410007; 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04)

湖南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改造规划

杨 文1, 陆 佳2

(1.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 湖南 长沙 410007; 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04)

通过对湖南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植被及森林景观的现状分析,在剖析其设计理念与构思的基础上,结合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布局,采取补植、封育、更新、抚育、综合改造等具体植被改造措施,达到绿化、美化、多样化的森林景观的提质改造建设目标。

桃花源; 森林公园; 植被改造规划; 森林景观

湖南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是在原桃花源国有林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92年7月27日经原国家林业部林造批字〔1992〕106号文件,批准建立“湖南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景区景点成熟,旅游接待服务设施齐备,是人们开展赏花踏春休闲游(观赏桃花、领略春色)、古典文化探寻游(研究或欣赏古典园林艺术、古建筑艺术、古典诗词咏联艺术、碑刻书法艺术)、陶渊明《桃花源记》文化教育游(体验意境桃花源,感受世外桃源)、道教朝圣游,实现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理想地方。

桃花源举世闻名,但是关于桃花源的核心——桃花源森林公园的文章较少,关于其植被及森林景观改造规划的文章更少。在相关的森林公园或风景名胜区规划中,植被与森林景观规划一直是整个规划中的重点和难点。运用何种方式改造森林植被,进而提高森林景观的多样性、独特性和意境美[1-2],以及如何营造和维护这种森林景观,是一件系统工程。

1 森林公园概况

1.1区位条件

1.2自然地理条件

桃花源森林公园处于湘西山地向洞庭湖平原的过渡带上,为雪峰、武陵两大山系支脉夹持,形成三面环山,由南部向西北部山地向中部及东部倾斜,呈“C”字形不完整的山间丘陵盆地。森林公园背依雪峰山脉,面朝沅水。地形走势为东西高、中间低,属低山丘陵地貌。境内最高点为金刚岭,海拔197 m;最低点为浸水坡,海拔43.5 m,相对高差143.5 m[3]。

桃花源森林公园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森林公园的西面有湖南著名的四大水系之一的沅江流过,境内有1处水库和多处山塘,水库水面面积约4.4 hm2,水资源较充沛。森林公园内的土壤主要为红壤,成土母质主要是板页岩[3]。

1.3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结构

桃花源森林公园以千古名篇《桃花源记》为核心旅游产品,以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的自然风光为亮点,以诗词咏联、碑刻字画、古典园林、原始植被、宗教庙宇为主要景观特色,现有各类风景资源共计50余处。为突出各景区的优势与特色,力求景观资源合理利用与开发,使美学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4],按照《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Y/T2005-2012)的分区规则,将桃花源森林公园划分为核心景观区(桃花山景区)、一般游憩区(避秦谷景区、桃源山景区)和生态保育区(桃花山生态保育区)。

1.4植被现状

根据吴征镒教授的区划,桃花源森林公园植物区系属“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中植物区”[5]。据调查统计,森林公园境内生长有维管植物184科、663属、1190种。另外,森林公园内还种植有花桃品种28个,果桃品种6个。在如此规模的区域范围内生长有上千种维管植物,说明了该处植物种类的丰富性。该处的植物区系表现出物种组成的多样性、历史起源的古老性、区系成分的复杂性等特点。

桃花源森林公园位于中亚热带北缘湘鄂川山地植被区和江汉洞庭湖鄱阳湖平原植被区的过渡地带[6]。根据《湖南植被》植被分区系统,森林公园植被属于“武陵山山原山地丘陵植被小区”[7]。森林公园内林地面积226.8 hm2,其中森林面积224.1 hm2,森林覆盖率96.0%。现状植被以人工林为主,面积达131.8 hm2。天然次生林呈镶嵌状分布于人工林中,总面积92.3 hm2。森林公园境内植被类型共计2大类群(天然植被与人工植被)、5个植被型(针叶林、阔叶林、竹林、灌丛、人工林)、14个群系(丛)。

自1992年7月成立湖南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以来,通过20余年的造林绿化及封山育林,森林公园范围内绝大部分区域被茂密的森林植被所覆盖。曾经营造的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复羽叶栾树(Koelreuteriabipinnata)、樟树(Cinamomumcamphora)、杜英(Elaeocarpusdecipiens)等人工林已经郁闭成郁郁葱葱、林相整齐的乔木成熟林。昔日的灌木林、宜林地也封育演替成了树种组成多样、群落结构复杂的天然次生林。如今的森林公园内已经几乎没有宜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而是大面积的森林,林木葱郁,森林覆盖率达96.0%。在桃源山片的北部黄闻山、桃花山片的中东部嶂山等地遗存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面积约34 hm2,主要以壳斗科的栲属(Castanopsis)、青冈属(Cyclobalanopsis),樟科的樟属(Cinnamomum)、润楠属(Machilus)以及山茶科的厚皮香(Ternstroemiagymnanthera),杜英科的杜英(Elaeocarpusdecipiens)等常绿阔叶树种为优势种,具较强的原生性和观赏性,颇为典型。森林公园内以福建柏(Fokieniahodginsii、薄叶润楠(Machilusleptophylla)、伯乐树(Bretschneiderasinensis)、青冈栎(Cyclobalanopsisglauca)等为单优势种构成的几类天然分布的植被群落具较高的保护价值或观赏价值,在该区域很具典型性。

通过多年的努力,虽然森林公园现在已经实现了“绿化”,但是植被类型的“多样化”还不够,群落结构的“稳定性”还不强。例如,森林公园境内的局部区域,尤其是桃源山片的中部和西部,桃花山片的中部,杉木、枫香等几类人工纯林面积较大,境内天然林较少,表现出林相整体单一,季相变化少,四季景观单调,植物景观协调性差,人工痕迹明显,森林树冠线缺乏起伏波动的动感等特点;现状植被抵御雨雪冰冻灾害的能力不强,近年的雨雪冰冻损害了大量的森林植被,如杉木林受损多,顶部断梢较严重;森林防火能力较低,枫香、复羽叶栾树等落叶阔叶林分布面积较大,防火林带、防火树种较少,一旦起火,后果非常严重。

2 森林公园植被改造规划的原则

2.1坚持以“近自然”改造为理念的原则

森林景观改造遵循道法“自然”,以突出和开发森林自身的自然美为第一追求[8]。对于天然次生林要加强封禁与保护,促进其顺向演替;对于人工林,根据自然景观和森林生态的要求,结合森林景观的需要进行科学改造,增加阔叶树种和珍稀树种的比重,减少人工痕迹。

2.2保护与提高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结合片区、景区、景点的特色,适当引进一些观赏价值高的植物,在植物配置时充分考虑各种植物的色彩、质感、株高、冠型、花果期等要素,乔木、花灌木、草花和地被植物相结合,构成物种多样、复层结构的植被群落。

2.3有针对性的进行植物景观绿化的原则

植物景观布局要突出局部特色,结合景区、景点的特点选择优质和具有较好景观效果的乡土阔叶树种和珍贵观赏树种进行合理搭配,可适当采用纯林景观,重视特色植物景观的打造,突出视觉冲击和可识别性,做到与周边环境相协调[9]。

3 森林公园植被改造规划

3.1植被改造规划

针对森林公园内现状植被的特点与分布情况,植被规划的方针与任务是:以优化林分结构、改善林分质量、提高生物多样性、丰富森林植被景观多样性为目标,以提质改造为重点,不同的植被类型采用不同的改造措施,采取适宜的补植、封育、更新、抚育、综合改造等技术措施,不断增强森林植被的稳定性和观赏性,逐步构建一个集良好森林生态环境和优美森林景观于一体的“近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森林公园植被改造规划详见表1。

表1 湖南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植被改造规划表Tab1 ThevegetationreconstructionplanningofHunanTaohuayuanNationalForestPark序号现状植被类型分布区域植被改造目标主要技术措施1天然常绿阔叶林桃源山片的北部黄闻山、桃花山片的中东部嶂山等地常绿阔叶林进行严格封禁与保护,适当更新、抚育,清除枯立木2天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桃花山片中部、南部,桃源山片北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封山育林,加大抚育力度,促进其顺向演替3人工常绿阔叶纯林(如樟树林、杜英林等)桃花山片中部,桃源山片中部近自然的常绿阔叶混交林补种栲树、青冈栎、红椆、红楠等常绿树种,改善林分质量,优化林分结构,形成复层群落4人工落叶阔叶纯林(如枫香林、复羽叶栾树林等)桃源山片中西部生态景观阔叶林或季相色彩阔叶混交林补植闽楠、沉水樟、红椆、榉木、红椿等珍贵阔叶树形成生态景观林分,部分区域补植檫木、漆树等彩叶树种,形成季相色彩林分5人工针叶林(如杉木林等)桃花山片西部、南部,桃源山片中东部、南部季相色彩针阔混交林补植枫香、檫木、漆树等彩叶树种,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林分质量及生长环境,形成针阔彩色混交林6经果林桃川宫右侧特色经果林新造桃、梅、李、板栗、杨梅、茶叶等7毛竹林桃花山片中南部、桃源山片东部竹阔混交林补植木荷、杜英、南酸枣、檫木等支撑乔木,部分区域砍伐毛竹,抑制毛竹林的扩张与蔓延8灌木林桃花山片南部天然次生林封山育林,补植部分珍贵阔叶树(樟树、闽楠、红椆、红椿、榉木等),加快其顺向演替

3.2植被改造规划后的森林景观类型

依据植被改造规划,结合森林公园的森林景观现状、分区规划、风景林建设等综合因素,分为五个森林景观目标类型。

(1) 生态景观林,主要包括森林公园境内大部分的天然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或落叶阔叶林、人工纯林,设计以突出森林景观为主题,提高森林防火、水土保持能力。

(2) 季相色彩林,主要包括桃源山片中西部的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及桃花山片西部、南部的部分针叶林,设计以突出热情奔放为主题,选择的树种以红叶或黄叶观赏性树种为主,使现有的单一林分逐渐演替成色彩艳丽、四季色彩变化的季相色彩森林景观。

(3) 观光休闲林,主要包括桃源山片东部、桃花山片中部,设计以亲近大自然为主题,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选择的树种要求树冠优美、形态各异、四季花香,观赏价值高,形成主题园。

(4) 特色经果林,主要包括桃川宫右侧,设计以清香、热情、采摘、体验为主题,选择果树或经济树种。种植可随机混交,可单植、群植,多种形式。

(5) 水源涵养林,主要包括桃花山片北部及南部的毛竹(Phyllostachysedulis)纯林和灌木林,设计以提高森林防火、水源涵养能力、增加森林景观为主要任务,使之逐步形成物种多样、防火能力强、生态功能等级高并具有一定森林景观的竹阔混交林或天然次生林。

植被改造后形成的森林景观类型详见表2。

表2 湖南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植被改造规划后的森林景观类型表Tab2 ThetypeofforestlandscapeaftervegetationreconstructionplanningofHunanTaohuayuanNationalForestPark序号景观类型改造工程量(hm2)改造对象改造方式新造或补植密度(株/hm2)树种配置380天然常绿阔叶林封禁、补植、更新300樟树、红楠、薄叶润楠、醉香含笑、深山含笑等1生态景观林200天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封山育林、补植、更新、间伐300栲树、红椆、青冈栎、红翅枫、深山含笑等500人工纯林(樟树林、杜英林、杉木林、马尾松林等)补植、间伐300红楠、闽楠、红椆、红椿、青冈栎、灯台树、薄叶润楠等2季相色彩林200落叶阔叶林(枫香林、复羽叶栾树林等)补植、更新450檫木、漆树、中华枫、青榨枫、乌桕、山乌桕等250针叶林(杉木林、马尾松林)补植、疏伐450檫木、漆树、中华枫、青榨枫、枫香、化香等3观光休闲林50空旷地段,重要景点周边新造1650闽楠、沉水樟、红椆、榉木、红椿等珍贵树种,紫薇、红叶石楠、桂花、红花木莲等名贵花木4特色经果林20经济果木林新造1650桃、梅、李、板栗、杨梅、茶叶等5水源涵养林200天然次生林、毛竹林补植450檫木、樟树、南酸枣、杜英、红楠等400灌木林补植、封山育林450枫香、青冈栎、樟树等

3.3植被改造规划后的森林景观建设规模

根据森林植被景观现状及景区景点的分布情况,除对主要森林植被进行改造规划外,还对森林公园内的部分景点周边的景观绿化进行了规划,主要是在避秦谷景区(生态景观游览区、桃花山溪等)和桃源山景区(桃川宫入口广场、生态停车场及建筑周边,樱花亭周边等)的一些区域或地点,以及全园的公路、游道两侧进行。

植被改造规划后的森林景观建设规模详见表3、图1。

表3 湖南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植被改造规划后的森林景观建设规模Tab3 ConstructionscaleoftheforestlandscapeaftervegetationreconstructionplanningofHunanTaohuayuanNationalForestPark序号建设项目实施区域或地点规格(株/hm2)要求面积(hm2)苗木需求量(株)1生态景观林建设全园天然常绿阔叶林、天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人工纯林分布较多的区域300补植1080324002季相色彩林建设桃花山片西部、南部,桃源山片中西部450补植450202503观光休闲林建设桃源山片东部、桃花山片中部1650新造508250

续表3 湖南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植被改造规划后的森林景观建设规模Tab3 ConstructionscaleoftheforestlandscapeaftervegetationreconstructionplanningofHunanTaohuayuanNationalForestPark序号建设项目实施区域或地点规格(株/hm2)要求面积(hm2)苗木需求量(株)4特色经果林建设桃源山景区的桃川宫右侧1650新造2033005水源涵养林建设桃花山片北部及南部450补植600270006秦人村生态景观游览区绿化桃花山片避秦谷景区南部3300新造80264007桃花山溪人工湿地建设桃花山片避秦谷景区桃花山溪3300新造100330008桃川宫周边绿化桃源山景区桃川宫周边3300新造3099009樱花亭周边绿化桃源山景区樱花亭周边3300新造15495010公路绿化桃源山片黄闻山、桃花山片避秦谷景区南部400新造85340011游道绿化全园,重点是桃源山片北部、桃花山片南部500新造75375012停车场绿化桃源山景区桃川宫东南面6000新造021200

图1 湖南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建设规划图Fig.1 Th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planning of Hunan Taohuayuan National Forest Park

4 讨论

森林景观改造就是运用现代林业的生态规划和工程造林的方法[10-11],突出森林美学和森林文化[12],以选择乡土阔叶树种为主,逐步改造单一林分结构,营造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景观,建立起一个多功能的、多效益的、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森林生态系统[13-14]。

在相关的规划中,植被规划与森林景观规划往往被混为一谈,它们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本规划在详细的现状分析基础上,根据森林景观的特点及改造目标,对森林景观的改造方案提出了具体的改造措施、数量化的改造任务,更加注重规划方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另外,对植被规划与森林景观规划,规划中去除了那些重叠交叉的建设内容,提出植被改造是为森林景观改造服务的,并将两者较好地结合在一起进行规划。以林业工程为基础的各项具体的植被改造措施是实现森林景观改造的手段与途径,营造或构建一个集良好森林生态环境和优美森林景观于一体的“近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是规划的最终目标[15-16]。

[1] 钟永德,罗明春,袁建琼. 森林美学的发展及其在森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24(4):82-87.

[2] 靳芳,鲁绍伟,余新晓,等.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初探[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2) :5-9.

[3] 湖南省桃源县志编纂委员会.桃源县志[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

[4] 吕忠义.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理论与技术的探讨[J] .华东森林经理,2000,14(1):1-9.

[5] 吴征镒,孙航,周浙昆,等.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6] 吴征镒. 中国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7] 祁承经. 湖南植被[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8] 苏祖荣,郑小贤. 森林美学的性质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J].中国林业教育,2012(1) :37-38.

[9] 兰恩仁. 国家森林公园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10] 曹辉. 森林景观资源价值及经营权评估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8.

[11] 赵金龙,杨学东.试论我国森林资源的分类经营[J].华章,2009(21):76-77.

[12] 郑小贤. 森林文化、森林关学与森林经营管理[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23(2):94-95.

[13] 黄先开,刘敏. 景区经营权价值评估方法的适宜性研究[J].旅游学刊,2012,27(64):84-91.

[14] 艾亮杓,张贵. 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美学基本理论探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9) :192-193.

[15] 李慧卿,江泽平,雷静品,等. 近自然森林经营探讨[J].世界林业研究,2007,20(4):6-13.

[16] 徐高福,孙益群,王翔. 千岛湖万顷森林林相改造景观设计[J] .现代园林,2008(7):61-64.

ForestlandscapeplanningofHunanTaohuayuanNationalForestPark

YANG Wen1, LU Jia2

(1.Hunan Prospecting Designing and Research General Institute for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Industry,Changsha 410007,China;2.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Changsha 410004, China)

The staus of vegetation and forest landscape in Hunan Taohuayuan National Forest Park were analyzed, and put forward several approaches of vegetation reform, such as replanting, enclosure, reforestation, tending and comprehensive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lanning concept and layout of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forest park, to make the forest landscape to be more beautiful and diverse.

Taohuayuan; forest park; vegetation reform planning; forest landscape

2016-04-20

湖南省林业厅项目“湖南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101-5555)。

杨 文(1980-) ,男,江西省宁都县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公园规划、林业规划设计和植物分类等工作。

S 759.91

A

1003 — 5710(2016)04 — 0111 — 06

10.3969/j.issn. 1003 — 5710.2016.04.023

(文字编校:杨 骏)

猜你喜欢
桃源桃花源森林公园
再造“桃花源”
《四季桃花源》独幅版
森林公园游记
《桃花源记》
身在桃源 乐在天然
龙架山森林公园
矿区旧址森林公园化改造规划设计
水调歌头·游桃源谷
游温州森林公园 享自然山水美景
搬迁十年访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