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朋友圈食品安全谣言之牛奶致癌(一)

2016-11-16 21:17马志英
食品与生活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产奶流言产奶量

马志英

有关牛奶的流言一直是食品安全谣言重灾区,看到近期在微信朋友圈里又流传着“牛奶将人类送进癌症的坟墓!”、“牛奶中激素超标”这样的消息,很是佩服谣言发布者“炒冷饭”的持久心,居然把内容和观点一样的谣言从2010年一直炒到今天,标题则越来越“题不惊人誓不休”。

奶牛是靠打高剂量的激素产奶的吗

流言:现在奶牛场的奶牛是靠打高剂量的激素产奶的,所以奶牛会一直不停地产奶。

真相:奶牛经妊娠、分娩产下小牛后自然开始分泌乳汁,40~60天达到峰产,之后产奶量逐渐下降,大约300天左右停止分泌乳汁,进入再次分娩产奶前的休整期,这是奶牛的正常生理周期。现代的奶牛场为了提高奶牛产奶量,会在奶牛哺乳期的合适时间为它进行人工授精,成功受孕的奶牛,会在停止泌乳后大约60天,再次生下小牛,开始新一轮的产奶。

目前,通过人工选择的方法可以培育出产奶量大、泌乳期长的优良奶牛品种,但不可能有不停产奶的奶牛,也根本不可能靠注射大剂量的激素使奶牛不停地产奶。

我们喝的牛奶中激素超标吗

流言:科学家终于找到了牛奶致癌及糖尿病的确实证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最新研究发现,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和胰岛素生长因子就是牛奶内的主要致癌物质。加拿大的肿瘤专家建议:除了那些发展中国家的儿童和营养不良的成人,一般人并不需要喝太多牛奶。

真相:目前世界上有不少国家批准奶牛使用一种激素,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批准使用这种激素了,但它不是雌性激素、雄性激素类的性激素,而是一种被称为“重组牛生长激素”的人工合成激素,是一种通过生物技术合成、与自然的牛生长激素同样的蛋白质。它并不能让非产奶期的奶牛产奶,但如果在奶牛最大产奶量之前给它注射,就能延缓其产奶量下降的速度,从而获取更多的牛奶。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以色列和欧盟国家明令禁用这种激素,我国也未允许生产使用,而在美国等20个国家使用则是合法的。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均认为,使用这种激素的奶所产的牛奶是安全的。

有报道称,使用过这种激素的奶牛产的奶中IGF-1的含量会有所增高。IGF-1中文翻译为“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因其结构与胰岛素类似而得名。所有哺乳动物在生长期都会产生IGF-1,它对促进生长,以及糖、脂、蛋白质、无机盐代谢必不可少。实际上,因人工合成激素而导致的IGF-1增加幅度很小,小于牛奶中IGF-1的正常波动。

有研究报道,喝了含有IGF-1牛奶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较高,也有一些流行病学调查显示,IGF-1似乎与前列腺癌等癌症有一定关系,但到目前为止还无法确认IGF-1是癌症诱因之一。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和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并无证据说明IGF-1致癌。同时,牛奶中IGF-1的含量很低,经过加热及人体消化、吸收后,也不再具有生物学活性,不会构成健康隐患。

猜你喜欢
产奶流言产奶量
提高母猪产奶量的方法
荷斯坦牛各胎次产奶量规律研究及相关性分析
在网络流言的惊涛骇浪中,权威媒体如何做好“定海神针”
真相在真相里活着
天津地区不同季节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瘤胃可降解缬氨酸对泌乳后期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半胱胺和酵母培养物添加量对奶牛产奶性能及氮排泄的影响
奶牛都是母的吗?
包头地区荷斯坦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流言分析:本性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