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蒙古农牧民增收因素的分析

2016-11-16 16:09王瑾凡
大经贸 2016年9期
关键词:增收牧民畜牧业

王瑾凡

【摘 要】 农牧民增收问题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牧民由于受民族文化和特殊生活环境的影响,则更为特殊。牧民收入增加与否直接关系到牧区的稳定,关系到自治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牲畜结构的调整最终目的要提高经济效益,使牧民收入不断提高。本文主要论述市场与生态政策如何影响牧民收入。

【关键词】 牧民 增收 畜牧业

一、市场因素对牧民收入的影响

现代畜牧业生产惟有以市场为导向,才能使牧民在市场波动时避免其收入产生较大的波动性,保证牧民有一个稳定的收入。但是由于特殊自然环境的影响,牧民大多居住分散,沟通不便,信息占有量非常少,并且受专业技能和语言交流等方面的影响,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牧民收入往往出现较大波动。特别是近几年来,受国内市场需求量饱和与国际市场冲击的影响,畜产品价格暴跌,尤其肉类和奶类。内蒙古牲畜饲养以羊为主,但近两年羊肉价格暴跌达60%以上,相反,由于禁牧等环境保护政策和饲料价格的上涨,牲畜饲养成本不断上升,以饲养牲畜为生的牧民持续亏本,所以改变牲畜结构,减少羊饲养量,增加其他牲畜饲养量,将成本降至最低收益最大化,牧民收入稳步增加。

影响收入的因素主要是劳动、土地、资本生产要素,这是从生产函数的角度来看。所以对于牧区来说,影响牧民收入增加的原因主要有牧民的受教育水平、拥有草场的质量和面积以及配套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就当前,要依靠牲畜结构来实现牧民收入的增长,就要努力在两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帮牧民树立起新观念,真正认识到改善牲畜结构对增加收入的作用,只有坚持按市场规律发展生产,才能适销对路,从根本上扭转牧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二是要实现科技兴牧,互联网时代,牧民不仅仅再单一的依靠牧区科技站技术人员的帮助,他们自己从互联网上就可以了解当前世界上最先进放牧方式和牲畜结构调整方式,以此来实现牲畜结构的现代化、利用现代化生产技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使得牧民收益最大化,从根本上实现增收。

二、生态政策对牧民收入的影响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西方经济大萧条后,西方经济学家开始意识到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发表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他主张放弃自由放任的政策,转对国民经济的消极干预为积极干预。由于现实生活中的外部性、市场信息不完全等因素的存在,市场的表现并不尽人意,即存在所谓的“市场失灵”。现实中不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因此市场在一定范围内总是失灵的,单凭市场的力量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牧区基本处于较市场较远的地区,市场经济非常不发达,自由竞争在这里得不到发挥,同时外部性以及信息不完备等问题,都对草原牧民的生计产生强烈冲击。牧民所依赖的畜牧业生产环境的脆弱性,也决定了牧民增收需要政府经济政策的大力支持,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并从牧民生计角度出发来制定政策,引导牧民调整牲畜结构,避免由于缺乏市场信息而造成的损失。

畜牧业经济政策本身虽然不能增加牧业的资源,但合理有效的政策却可以通过调整生产要素的配置及其环境以及改变相对价格来影响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和效率。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在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不仅使牲畜数量迅速增加,保障了牧民根本利益,而且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恢复,实现了内蒙古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其中直接调整牲畜结构的包括合理安排牲畜结构比例,如增加良种改良种、基础母畜的数量,调节大小牲畜比例的措施;间接调整包括对土地经营制度的规定以及生态保护政策的落实等。对牲畜结构的调整有利于畜牧业实现最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提高牧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一)生态建设政策

近几年内蒙古牧区采取了“退牧还草”和“围封转移”等保护牧区生态的措施,来努力恢复草场薄弱的生态系统。保护生态政策的落实,实施草畜平衡政策;禁牧、划区轮牧、休牧以及围封转移生态移民等也会在短期内减少牧民收入。但是生态效益的产生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是需要很长的时期来推动的,但者有利于牧民长期生活水平的提升。2000年,内蒙古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草畜平衡规定》,规定草原使用者必须实行以草定畜,严格遵守草畜平衡原则,严禁超载过牧。同时实行季节性禁牧或草场轮牧、休牧。牧区逐渐改变了牲畜的饲养方式,推行了舍饲圈养、划区轮牧等措施。2003年3月14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召开了全区“退牧还草”工程启动会议,“退牧还草”工程作为国家生态建设重点项目,经过两年的试点推行,在2005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全面展开。此后还颁布了一系列以草畜平衡为核心制度的政策文件。随着相关政策的实行,牲畜超载率的快速下降与草原鲜草产量的小幅增加,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内蒙古牲畜出栏量的过快增加。

同时,随着各项草原保护建设工程,主要包括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工作的开展,草原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区域逐步扩大,这些措施虽使草原载畜能力有小幅上涨,但在短期内却进一步压缩了草原的牲畜承载率,直接引起羊存栏数量的小幅下滑,进而使得在此期间羊肉产量的增速减缓;而传统自由放牧式的养殖模式向舍饲半舍饲的新型养殖模式转化增加了养殖成本,使得部分畜产品价格有所上涨。草原恢复和保护政策措施对草原生态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但对以放牧为生的牧民生活水平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牲畜饲养数量不断减少,一旦市场需求开始下降,牲畜价格暴跌,牧民的生计将受到严重威胁。

(二)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草原是一个公共牧场,如果牧民个人缺乏草场保护意识,只看中自我眼前利益,放大小农意识,那么草原牲畜的数量则会超出草场的承载能力,甚至会出现退化,生态环境则难以维持发展,导致公共资源不可逆的悲剧。由于外部性的存在会引发市场失灵,资源不能被有效的利用配置,这就决定了生态环境保护必须是一个政府干涉经济的过程。政府要发挥好“有形之手”的作用,促进牧业生态再生产的实现,在物质和价值上,如果只是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来得到补偿非常困难。所以政府和社会都必须给予牧业以及牧民一定的保护和补贴政策,以增强农牧业生态再生产的自生能力和自净能力,从保护牧民不因草场破坏而减产减收。

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环境经济政策,是以环境保护为目的,运用市场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调整生态环境相关者的利益关系。2010年经试点建立实施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该政策包含了内蒙古等全国13个主要草原份,2011-2013年国家分别投入资金超过136亿元、150亿元和207亿元,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2年内蒙古农牧民纯收入5924元,人均草原奖补政策性收入达500元。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牧民的饲养行为起到反作用,使得实际的牲畜饲养量出现下滑。尽管近年来牲畜价格尤其肉羊价格上涨的趋势明显,但是考虑到肉羊饲养成本大幅提高、养殖数量受到政策性压缩,其最终结果是价格上涨对肉羊饲养的激励作用有限。

【参考文献】

[1] 赵国年.内蒙古农牧民增收因素的分析及对策选择.内蒙古农业大学,2000.

[2] 王晓娟.内蒙古农牧民增收问题初探.理论学习与探索,2005.

[3] 斯琴毕力格.内蒙古牧民增收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05.

[4] 乌日拉嘎,张银花.民族地区发展成果共享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农牧民增收为例.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2.

[5] 刘阳.内蒙古农业综合开发与农牧民增收的实证分析——以锡林郭勒大草原农业综合开发数据为例.现代营销:学院派,2012.

[6] 王月娥.贫困地区农牧民增收的财政政策选择.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

猜你喜欢
增收牧民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牧民歌唱冬奥会
甘南牧民 赵云雁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商人买马
浅析铁路机务系统增收创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