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应用社交媒体创新档案服务的必要性

2016-11-16 10:12黄霄羽王丹冯磊郭煜晗
北京档案 2016年8期
关键词:馆藏档案馆社交

黄霄羽+王丹+冯磊+郭煜晗

摘要:本文系统研究档案馆应用社交媒体创新档案服务的必要性。总体而言,档案馆的自身发展需求、公众对档案服务的创新需求、社交媒体对档案馆藏资源的青睐,均推动档案馆有必要应用社交媒体创新档案服务。

关键词:档案馆社交媒体档案服务

Abstract:This article concentrates on the neces? sities of archival service through social media in ar? chives. It systematically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archives ,public demands for the innova? tion of archival service and the social medias favor? able impression of the collections .These factors show that it is necessary for archives to apply social media to archival service.

Keywords: Archives;Social media;Archival ser? vice

当下应用社交媒体创新档案服务是国内外档案领域的新潮流。档案馆的发展需求,公众对档案服务的需求变化、社交媒体对档案馆藏资源的青睐,推动档案馆应用社交媒体创新档案服务势在必行。笔者基于课题研究,结合国内外实践,从档案馆、公众和社交媒体三个方面来分析档案馆应用社交媒体创新档案服务的必要性。

一、档案馆的发展需求

(一)符合目标定位,提升机构形象

1.档案馆作为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机构,应用社交媒体创新档案服务,通过满足用户需求来实现馆藏价值,无疑符合档案馆的目标定位。其中,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NARA),已将应用社交媒体定为重要的战略目标。2010年12月8日,NARA发布“社交媒体战略”,明确提出应用社交媒体的核心价值观——合作、领导、主动、多样、社区和开放。[1]战略规定NARA将应用社交媒体建立员工、政府和公民档案工作者三大社区,鼓励内部员工使用社交媒体合作和共享信息;要求NARA与联邦文件管理者及指导者保持互动,探索社交媒体文件管理的最佳实践。同时,战略要求公民参与NARA网上信息平台建设,鼓励NARA借助社交媒体与研究者、公民档案工作者积极互动。

2.因受传统和政治因素影响,我国档案馆在公众心中留有保守和封闭形象。应用社交媒体提供档案服务有助于档案馆构建开放、与时俱进、亲民便民的新形象和新姿态,这也是档案馆在Web2.0时代的必然抉择。如浙江、江苏档案馆自开通微博以来,通过发布图文并茂、颇具特色的信息吸引了众多用户,有助于用户了解档案馆的职责和服务,转变对档案馆的认知。

(二)丰富馆藏,提升服务能力

1.档案馆借助社交媒体的强大功能,既可以增加馆藏数量、丰富馆藏类型,又利于提高服务能力,实现档案价值。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NAA)借助社交媒体征集私人档案就是典型例证,其官网的宣传语——“Your story,our history”(你们的故事,我们的历史),体现了其建设和发展思路,即通过社交媒体征集私人档案,留存历史记忆。又如NAA利用社交媒体Historypin开展照片征集活动,[2]在该活动中,任何用户都可以在媒体上编辑和上传图片,在谷歌地图上钉图钉,呈现同一地点不同年代的照片,并提供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2.档案馆需要应用社交媒体来提升服务能力。其发布的内容包括活动通告、档案展览、工作动态、开闭馆时间、科研获奖、档案征集结果、编研材料、馆藏介绍、用户互动、答疑信息等,不仅提高了服务水平和效率,而且增强了服务的透明度和可视化。如笔者调研的美加澳英法五国国家档案馆综合应用如Facebook、Twitter、Blog、Flickr等社交媒体,多功能地呈现档案内容,提供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的档案专题展览和服务,收效显著。

(三)扩大用户群体,加强与用户联系

1.应用社交媒体有利于档案馆扩大用户群体。以澳大利亚为例,各种社交媒体在该国应用广泛。《2011年全球社交媒体研究报告》显示,澳大利亚的互联网用户平均每人每周花在社交网络和博客上的时间超过7小时,而这一数字仍在不断增长。[3]鉴于社交媒体庞大的用户群,NAA自然重视应用社交媒体创新服务,通过扩大用户群,形成一批固定关注者。关注者会将其信息转发朋友圈,朋友圈的成员又可能再次转发,从而形成树状的信息传播渠道,极大地增加了档案馆的访问量。

2.应用社交媒体利于加强档案馆与用户的交流与合作。“以用户为中心”是社交媒体的特色所在,用户在开放和平等的网络公共空间中以较为便捷的方式分享和交流,不仅能够满足信息获取需求,而且能够为他人提供信息查询帮助。如NARA目前约有1.3亿份文件上传网上,与其100亿份的总馆藏量相比,网上文件只是冰山一角,更多馆藏需要提供网上利用,工作量和成本十分巨大,仅靠NARA一己之力很难完成,这就需要借助公众力量,通过与公众的协同合作,共同完成档案文件的著录、转录、数字化等工作,提高馆藏的可利用性。社交媒体则恰好为NARA与公众合作搭建了平台。再如我国福建省档案馆在微信中推出了“2016遇见更好的福建档案”调查问卷,调查用户在新的一年里希望档案馆通过社交媒体提供哪些服务,用户留言都给予肯定和回应,并向档案馆提出建议,为档案馆提供了努力方向。

(四)增进档案馆内部及档案馆之间的合作和联系

借助社交媒体,档案馆之间、档案工作者之间可以针对档案实际问题进行交流,共享信息,加强协作,共同参与档案馆的建设与管理,提升档案人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在社交平台上,档案人员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均有机会成为领导者,并影响档案馆决策。在这种合作互动型网络工作模式中,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专家”,共享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如NARA就特别强调和鼓励社交媒体用于内部合作,开设了美国档案工作者博客,用于专业部门和群体的合作。社交媒体还可以更方便地交流服务的创新形式,档案馆之间可以通过在社交媒体相互转发档案服务的信息,相互借鉴。我国很多档案馆都开设“历史上的今天”栏目以及具有本地特色的档案服务栏目,如抚顺档案馆的“抚顺之最”、龙门档案馆的“解读龙门”等。

(五)降低档案宣传和服务成本

随着社交媒体技术发展的日趋成熟,涌现出了众多的社交媒体产品,如国外的Facebook、Twitter、You? Tube、Flickr以及国内的微博、微信等。档案馆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并通过简单注册即可免费使用,无需购买服务器和维护成本,无需域名注册的成本,无需专业技术人员的人力成本。

二、公众的需求

(一)公众使用社交媒体的需求

在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10月11日,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使用社交媒体的成年人比例已从2005年的7%,增长到目前的65%。[4]在国内,社交媒体营销公司We Are Social最新的报告显示:2015年8月,我国社交媒体用户达到6.59亿,超过美国和欧洲的总和。[5]美国和中国的社交媒体发展状况只是世界的缩影,社交媒体及其“社交”理念已对全球公众的学习、工作、娱乐和生活产生了广泛影响,公众使用社交媒体的需求正日益增长。档案馆只有将社交媒体应用到创新服务中,才能适应新环境下公众搜寻和共享信息的新方式,满足公众使用社交媒体获取信息和交流互动的需求。

(二)公众参与档案馆活动的需求

传统档案服务模式下的公众只是服务对象,处于被动状态,应用社交媒体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公众的主动性,使公众向多重身份者转变。从信息获取看,公众通过社交媒体获取信息更加便利,能够自主选择以何种方式获得何种信息,并对其评价。以微博为例,档案馆通过微博发布信息,用户只要关注档案馆的官方微博,就能够及时获取档案馆的相关动态,并通过转发、评论或点赞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档案馆再对其回复。此外,公众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更多参与档案征集、档案翻译、档案照片描述、档案注释等活动,从而变身为档案服务者。如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LAC)把馆藏中因纽特人的照片数字化,将照片命名的相册制作成图片画廊,发布在Face? book、Blog、Flickr、Podcast、Twitter、Youtube等社交媒体上,并请因纽特的青年人或其长辈辨认和标记有关他们祖先的照片,鼓励用户积极参与命名活动。[6]

(三)公众对丰富档案利用形式的需求

社交媒体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形式,推动公众享受档案服务。当下社交媒体的种类越来越多,包括Flickr、YouTube、优酷网等资源共享型社交媒体,Twitter、Face? book、微博、微信等社交服务型社交媒体,Wiki、百度百科等协同编辑型社交媒体,以及Blog、百度贴吧等创作发表型社交媒体。目前,许多发达国家档案馆已在服务中综合应用了多种类型的社交媒体,全方位展现馆藏,丰富档案的传播形式。根据笔者对典型国家档案馆的网络调查,截至2015年10月31日,NARA应用社交媒体多达15种;NAA有9种,LAC有8种。相比之下,我国档案馆对社交媒体的应用状况不甚乐观,能够使用社交媒体的档案馆数量较少,并且使用的种类较为单一。未来,应借助多类型的社交媒体,将档案内容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给公众,满足其日益多样化且个性化的需求,调动其参与档案馆活动的积极性。以国内的微博为例,档案馆可以在发布的微博内容中插入相关图片和视频,增加档案内容的直观性,吸引用户阅读和利用。

三、社交媒体对档案馆藏资源的青睐

近年来,云计算风靡全球,大数据研究开始引领时代的潮流,而档案馆作为数据资源的集散地自然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海量的数据、丰富的馆藏、特色的服务是档案馆的优势所在,在知识管理日益凸显的今天,这种优势对于互联网行业特别是社交媒体企业而言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一)馆藏资源数量大

档案馆作为档案收集和保管机构,馆藏来源既包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又包括个人。积累下来,馆藏数量相当惊人。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就保存有明清历史档案约1,000,000件,以汉文、满文档案为主,此外还包括蒙文档案50,000多件(册)及其他少数民族和英法德俄日等外国文字的档案。[7]国外方面,NARA其馆藏数量更为巨大,文本档案超过100亿页,地图、图表、建筑和工程图纸等专业档案1,200多万份,静态照片2,500万幅,另有2,400万张空中拍摄的照片、300,000卷电影胶片、400,000份视频和录音档案以及133TB的电子档案。[8]如此庞大的资源宝库对于社交媒体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据有关媒体预测,流媒体直播将成为社交媒体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9]而浩如烟海的档案资源恰好为流媒体直播提供了大量的原始素材。

(二)馆藏资源原始性突出

档案作为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具有非常高的史学价值、文学价值、凭证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特别是那些时间久远和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档案更是人类不可多得的财富。2014年4月,吉林省档案馆整理公布了一批馆藏日本侵华档案,这些档案真实地反映了日本侵华的各种罪行,为揭露日本侵华战争的罪恶本质,提供了最新确凿可信的历史证据,对国际社会理解、认知中日之间关于历史的认识问题,以及对东亚和平发展与繁荣产生了重要影响,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现实意义。[10]一旦这些颇具价值的档案以社交媒体作为发布平台,势必会给社交媒体企业带来数量庞大的用户群体,不仅包括研究专家、历史爱好者,而且包括企业管理者和普通百姓。

(三)馆藏资源类型丰富多元

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大量特殊门类和类型的档案也成为馆藏的组成部分。如LAC除了藏有纸质档案以外,还藏有45万MB的电子档案,此外还包括数量巨大的摄影、绘画、音乐、电影等艺术作品。[11]更重要的是,一大批专业档案馆和社群档案馆近年不断涌现,如美国的互联网档案馆、土耳其的女性档案馆,英国的建筑档案馆、新西兰的声音档案馆等,这些特殊、特别的馆藏对相关研究者和爱好者来说无疑具有相当的吸引力。社交媒体企业为抢占市场,不得不根据用户需求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而社群档案的出现,不仅为社交媒体企业的市场细分提供依据,而且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总之,档案馆馆藏资源对社交媒体企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应用社交媒体创新档案服务不仅对档案馆来说非常必要,而且对于社交媒体企业而言也会受益良多,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更是如此。同行业的竞争以及档案本身的价值和魅力促使着社交媒体企业需要与档案馆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帮助档案馆创新档案服务。

*本文为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应用社交媒体创新档案服务研究”(项目编号:15XNB037)的成果。

注释及参考文献:

[1]NARA.Social media strategy [EB/OL].[2016- 03-19]. http://www.archives.gov/social-media/strategies/.

[2]浙江档案学习工作考察组.保存国家记忆优化公共服务——赴澳大利亚新西兰考察档案工作的见闻与启示[J].浙江档案, 2013(1):49-51.

[3]ComScore.2011年全球社交媒体研究报告[EB/ OL].[2016- 03- 19].http://labs.Chinamobile.com/report/ view_81938.

[4]美国皮尤研究中心.Social Media Usage:2005-2015[EB/OL].[2016-03-30].http://www.pewinternet.org/ 2015/10/08/social-networking-usage-2005-2015/.

[5]We Are Social.2015年中国互联网、社交和移动数据报告[EB/OL].[2016- 03- 30].http://wearesocial.cn/ blog/2015/08/.

[6]Library and Archives Canada.Project Naming[EB/ OL].[2016-03-18].http://www.bac-lac.gc.ca/eng/discov? er/aboriginal- heritage/project- naming/Pages/introduc? tion.aspx.

[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介绍[EB/OL].[2016-03-11]. http://www.lsdag.cn/gcjj.jhtml.

[8]NARA.About the 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United States[EB/OL].[2016- 3- 11].http://www.archives.gov/ publications/general- info- leaflets/1- about- archives.ht? ml#holdings.

[9]投资潮. 2016年社交媒体的5大发展趋势[EB/OL].[2016-03-16].http://www.investide.cn/?post_type= news&p=246748.

[10]蒋立峰.档案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N].光明日报,2014-9-5(7).

[11]Library and Archives Canada[EB/OL].[2016-03-11]. http://www.bac-lac.gc.ca/eng/about-us/about-col? lection/Pages/about.aspx.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馆藏档案馆社交
社交之城
馆藏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太仓市数字档案馆成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
when与while档案馆
科隆档案馆突然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