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意识的觉醒

2016-11-16 10:31李昊
大观 2016年9期
关键词:呼兰河团圆萧红

摘要:《呼兰河传》是女作家萧红回忆式文体的代表作,是文坛上非常独特的一部小说。《呼兰河传》中生命意识觉醒的人物小团圆、王大姐、磨官冯歪嘴子等,他们承载了真实而丰富的先进思想的觉悟,他们对于生命的觉醒在当时的环境下虽然没有得以继续发展下去,但是在当时的呼兰河落后愚昧的思想中他们敢于和封建文化作斗争,敢于追求幸福美满的生活,是难能可贵的先进标榜。

关键词:萧红;生命意识封建文化

“生命意识”是在近代五四文化思潮中有关于“人”的意识觉醒而开始发展的文学主题,它的精神内涵是人道主义精神和个性解放思想。五四时期的作家从关心弱小的生命入手,萧红因受到五四思想的影响使她的作品也朝着这一方向发展。萧红创作之初,她就善于描写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不幸遭遇,小说多取材于城市之中的失业者们或者是贫苦农民的生活,就连让她成名之作《生死场》、《呼兰河传》也不例外,也都是从普通人的生命关怀下笔,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因为受五四的影响萧红的眼光在当时的女性当中可以说是具有先进意识的标榜。

一、 生命自由意识的觉醒

《呼兰河传》写于1940年,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最为紧要的关头所著。《呼兰河传》虽然是一片回忆童年的小说,但是作者是在抗战时期受战火的影响辗转多地安定下来之后所写的,对于战争的反感使她对平静的童年生活有了浓厚的怀念之情。萧红在颠沛流离的十年生活当中,受到五四先进思想和战火的影响,所创做的小说在当时的社会,虽没有按照政治角度来写,但是她也是从贫苦百姓和普通人民的生活来创作,通过他们的生活来影射战争所带来的影响。《呼兰河传》写于1940年,但是描写的内容是自己的童年,是辛亥革命结束以后到五四运动以前这一段时间内的故事。通过描写在呼兰镇里人们腐朽、麻木、贫苦的生活,揭示出传统势力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痛苦和灾难,呼唤起全国人民对于“满洲国”对中国的残害,呼唤起全国人民对东北沦陷区的关心之情,激发人民的抗战激情。

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人认为,萧红的《呼兰河传》是文学创作的退步,可是萧红回复大家的是:“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一定要具备某几种东西,一定写得像巴尔扎克或契科夫的作品那样。我不相信这一套。有各式各样的作者,有各式各样的小说。”所以在文本方面萧红冲破既有的束缚,她有她自己的想法,大胆的进行创造,她要的是创作的自由,她要的是生命的自由!

二、 小说中生命觉醒的标志

萧红在对于生命的觉醒表现在他对于自由的向往,她追求的自由是她小时候反抗家庭对她不理不睬的“冷暴力”、是对于封建家庭的抗争、对包办婚姻的抗争、对不幸婚姻的抗争,这些也是她毕生的所求。在《呼兰河传》中,萧红有意识的揭示呼兰河人们思想上所受的束缚,但是在具体的叙述过程中,她又自然的将其与自己对生命状态的关注,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了联系起来,从一方面揭露人们追求自由、生命的觉醒。但是,又从另一方面描述落后、腐朽的旧思想对先进思想的迫害。

文中对于自由的体现,作者用小团圆媳妇、磨官家的王大姐两个女性的生活为大家展示了出来。她们追求自由,追求生命觉醒后的幸福生活。但是在呼兰镇的人们只认为这是不合群的做法,是违背旧习俗的行为。胡家的小团圆媳妇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快快乐乐的来到胡家,因为不受旧的封建思想的影响,不害羞第一顿饭就吃了好几碗,在外人面前不害羞大笑,因坐的笔直,走的风快等被胡家老奶奶打,因为想要自由的生活,想要生命的平等对待。在婆婆打她的时候,她会回击、会和她们反抗。小团圆曾经也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她没有被别人欺负,生活在一个自由的世界里,她会和小伙伴一起游戏,会和别人一样向往美好的生活,在做童养媳被婆婆打时反抗过,被水浇时也挣扎过,在被欺负时也大吵大闹过。在她追求自由时,她也对老一辈封建思想做过斗争,现实的问题让她失败,最后等待她的是生命的结束。小团圆之死的文本意义,在于她对封建文化,封建思想的恐惧。但同时,她也向封建文化做过斗争,自己也有过对生命平等、自由的追求。

磨官家的王大姐,也是追求婚姻自由的牺牲者。最初,王大姐还是个大姑娘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对她赞不绝口,可是在磨官冯歪嘴子和王大姐在违背了媒妁之言的封建文化结合后,大家都开始改变了口风,各种恶语中伤王大姐。他们认为王大姐眼大,力气大不想女人,还说哪个女人是长这样的。王大姐在别人的各种蔑视和诋毁中生活着。并且人们都认为男人和女人就应该像老爷庙和娘娘庙里的一样,在老爷庙上的老爷,威风八面,娘娘庙里的娘娘,温柔典雅。在当时男权主义下男人们都是威武雄壮的,而女人们就应当是向男人们低眉顺眼,处处都应该是听男人的。王大姐在这样的生活中依然和磨面官冯歪嘴子把生活过的幸福美满,他们不理会周围的各种声音,把生活演绎的自由自在。可是,在八月一个无风的夜里,王大姐就去世了,离开了这个仿佛日夜诅咒她的世界。王大姐看似过上了自由的生活,可是在死去时仍带着世界对他的不理解。就像鲁迅说过:大小无数的人肉庭宴,即从有文明以来一直拍到现在,人们就在这会场中吃人,被吃,以凶人的愚妄欢呼,将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遮掩,更不消说女人和小孩。

文中小团圆和王大姐两女性的思想可以说是当时呼兰河镇封建文化中最先进的领导者,自由意识和生命的觉醒并没有完全丧失,可是现实对于她们都比较残酷,没有为她们的先进思想所“感动”,反而回报她们的是心灵肉体的折磨和众人对她们的恶语评价。

萧红在思考自身命运的同时,更关注自由在当时是会中的体现。她关注的是他们有没有追求自由的意识,有没有做出抵抗。所以在《呼兰河传》中,小团圆媳妇和王大姐的自由思想可以说是新一代女性自由意识觉醒的“领军人”。

【参考文献】

[1]萧红.萧红全集[M].黑龙江:哈尔滨出版社,1998.

[2]林贤治.漂泊者萧红[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3]鲁迅.鲁迅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作者简介:李昊,1994-,薛西中心小学教师,毕业于西安外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猜你喜欢
呼兰河团圆萧红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中秋节——八月十五庆团圆
童年里的《呼兰河传》
梦游呼兰河(组诗)
萧红墓畔口占
读《呼兰河传》有感
盼团圆等
团圆的日子
《呼兰河传》
萧红临终讲述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