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表现、根源及危害

2016-11-17 01:59闫飞王愿
现代交际 2016年7期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

闫飞++王愿

摘要:基于调查数据,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调查发现: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不稳定,信心不足;马克思主义信仰结构不完整;马克思主义信仰践行不到位等方面。在对其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根源研究发现:大学生个人主观与社会、家庭、校园、网络等多方面客观的不利因素都是其产生的根源。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不仅损害了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还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与党建工作推进等产生了不利影响,阻碍着社会共同理想的实现与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当代大学生;信仰缺失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007-04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对信仰的具体体现。马克思主义信仰本质上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所展示的以共产主义为标志的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事业的信服。这种信仰之所以高尚是因为它是把有限人生融入人类解放的事业,从而使自己的有限人生成为人类解放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之所以科学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事业的科学;之所以宝贵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确立了人们对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状态的主观确信与实践指南。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当代大学生信仰体系中依然占据着主流地位,这依赖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代大学生已然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态势,这种态势的发展形势已经趋于扩大。大学生信仰问题是关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关乎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与成才。[1]如何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分析与理清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表现、根源与危害等问题,是解决这个重点工作的关键。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及对策研究”课题组面向全国大学生开展了调研工作。调研采用网上无记名问卷及一对一访谈等形式。为使调研更具普遍性和代表性,问卷调查在全国高校中随机开展。共回收有效问卷2525份,涉及江苏、北京、重庆、黑龙江、山东等27个省(市、区)的高校,生源地遍布全国32个省份或地区,调查对象包括在读的大专、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男生有892人,占3533%,女生1633人,占6467%。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分别占733%、9085%、182%。[2]根据课题组调研的数据分析与访谈结果,本文在分析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的同时,着重从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整体表现、问题根源与现实危害三个方面来阐述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整体情况。

一、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

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一种社会信仰,不仅是人学的核心问题,也是价值观的核心问题,更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3]关注并树立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大学生能够健全成长成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与到“中国梦”实现历程中的重要决定因素。

在高校,有着丰富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安排,青年学生的可塑性也很强,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引导并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根据调查得知,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呈现出以下三个重要特点:

(一)从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大学生人本思想最科学的武装来讲,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占领程度不容乐观

调查发现,“有明确信仰”的大学生占4376%,“说不清楚”的占2539%,“没有信仰”的占3085%,其中男生有信仰的比例是4978%,女生有信仰的比例是4048%。(具体数据见表1)

表1直观说明,当代大学生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人数虽是最多,但整体质量并非最好,信仰分化严重。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大学生也是大有人在,甚至掺杂着大量的信仰模糊与消极信仰。信仰多元化趋势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造成冲击。

(二)从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大学生批判性思维构建最合理的标准来讲,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同程度不容乐观

调查发现,“会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大学生占3893%,“不会”的占2923%,“不清楚”的占3184%,比例呈现出了“三分天下”的局势。(具体数据见表2)

表2从侧面说明,当代大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信仰构建合理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正在下降。当代大学生在高度认同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会出现不自觉的主动学习动机,这种主动学习动机就是一种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技能。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讲,接受与主动学习是识别、分析与评价马克思主义最直观的行为表现,也是当代大学生批判性思维构建最关键的行为因素。

(三)从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大学生人生实践最实际的指南来讲,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践程度不容乐观

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必不可缺且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调查发现,“会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大学生占4693%,“不会”的占1861%,“说不清楚”的占3446%。(具体数据见表3)

表3直观说明,当代大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实践指南,并在生活中发挥指导作用的人数还不到一半,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践指南作用没有在当代大学生之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没有明确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指导作用,也没有利用马克思主义信仰对自己的人生实践加以指导。

二、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表现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不仅是对社会共同理想的否定与冲击,也是对大学生自身价值实现的否定与破坏,更是真实的社会信仰危机。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研究表明: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方面有着严重的缺失。在这种状态下,当代大学生出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不稳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结构不完整、马克思主义信仰践行不到位、党性认识不足与党员作用发挥不力等主要表现。

(一)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不稳定,信心不足

调查发现,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没过时,仍有说服力”的大学生占7489%,“即将过时,说服力不强”的占531%,“曾经有说服力,但已过时了”的占491%,“说不清楚”的占1489%。(具体数据见表4)

表4直观说明,约1/5的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坚定,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已经没有了说服力或不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价值与意义所在。在数据调查与学生访谈中,我们发现有多数大学生不信仰马克思主义,也有多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只是信奉而非信仰,更有多数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信仰上发生了改变与转变,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呈现出不稳定的态势。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这种情形会随着社会的复杂化与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而加剧。

调查发现,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的大学生占3881%,“比较有信心”的占4998%,“不看好”的占943%,“非常不看好”的占178%。(具体数据见表5)

表5直观说明,超过1/10的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途并不看好,有近一半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途信心不足。

(二)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结构不完整

调查发现,“经常读”除了教科书以外的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著作的大学生占848%,“偶尔读”的占5018%,“没有读过”的占4135%。(具体数据见表6)

表6直观说明,当代大学生对除了教科书之外的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著作兴趣极其低迷。在与学生访谈中,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指南知识比较匮乏。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与树立的过程中,当代大学生出现了明显的信仰内容结构不完整。

马克思主义信仰并不会仅满足于理论上的相信、信奉与学习,也要进行理论上的创新与发展,更重要的是利用马克思主义信仰指导社会与人的实践。多数大学生不会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仅有马克思主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在做研究,一半的大学生更不会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论与实践两个统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出现了明显的信仰整体结构不完整。

(三)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践行不到位

调查发现,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大学生占7538%,但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仅占3893%;经常读除了教科书以外的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著作的大学生仅占848%;有一半的大学生不会利用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实践指南。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上,当代大学生的践行十分不到位。

表7直观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对“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的理解出现了分歧与倒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代大学生不努力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那么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就不到位。

调查发现,高度认同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的大学生占681%,“认同并践行”的占6673%,“不认同”的占2646%(其中,认为为人民服务仅是口号的比例是1216%,认为“人私为利”的比例是143%)。(具体数据见表7)

(四)党性认识不足与党员作用发挥不力

调查发现,认为入党意味着“接受党的领导,为人民服务”的大学生占7208%,意味着“为就业增加砝码”的占1307%,意味着“一种荣耀”的占903%,不想入党的占582%。(具体数据见表8)

表8直观说明,当代大学生中有2792%的人对党员身份、党的宗旨与党员责任没有正确的认识,甚至出现了错误判断。这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党的事业发展有着极其不利的影响。

调查发现,认为身边的大学生党员“质量不高,起不到示范作用”的大学生占1802%,“入党之前很积极,入党后就放松要求”的占2131%,“基本起到示范作用”的占2705%,“做事积极,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的占3362%。(具体数据见表9)

表9直观看出,当代大学生对身边的学生党员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上没有达到普遍程度的认同,这也说明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没有有效地发挥。一个拥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学生党员应该时时处处都能体现党员的素养,都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成为了大学生党员作用发挥不力的关键。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在这四个主要方面的缺失表现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创新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三、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根源

信仰不是信念,是信念之上的对于人生之外远大目标的信服,其特征是通过自己的有限努力为人生远大目标的最终实现做出贡献,信仰是一种坚固而有动力的价值观。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会阻碍大学生对自身远大目标的信服与实现,更会对社会理想造成不利影响,产生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多个方面。 通过课题组的问卷调查与对学生访谈,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根源在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同时是主客观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主观根源

当代大学生作为“90后”青年,其思想、心理与行为等多方面都具有符合这个社会时代与环境的个性特征。他们追求高度自由,对于个性的发挥高度膨胀,同时着重倾向于自身的判断,创新意识强烈,可塑性也很强。这样的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树立与践行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主观根源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信仰的轻视;二是对传统的不自觉抵触;三是对马克思主义信心不足。

调查发现,认为信仰(泛指)“非常重要”的大学生占3493%,“比较重要”的占4444%,“不太重要”的占1861%,“完全不重要”的占202%。(具体数据见表10)

表10直观看出,存在大量学生对信仰的轻视态度,表11也直观反映了多数当代大学生意识不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学生访谈与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即使是优秀的学生也不愿花费精力阅读国学书籍与学习传统文明礼仪等,他们对我国传统元素有着潜意识的忽视与抵触,而对“90”后青年大学生形成的个性自我元素有着强烈的兴趣。

(二)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客观根源

在社会经济发展、科技信息进步与国际化进程扩大的大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受到了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家庭、校园、社会、网络等。这些因素中的不利信息也是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客观根源。

调查发现,认为影响信仰确立的因素是“家庭成员信仰”的大学生占2246%,是“学校教育及环境”的占2321%,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占1248%,是“网络等媒体宣传”的占071%,是“自身发展和内在需要”的占4115%。(具体数据见表11)

表11直观看出,家庭成员信仰的结构与质量对大学生的影响很大,同样重要的是学校教育与校园环境。社会不良风气与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急功近利、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信仰的树立。当代大学生认为网络等媒体宣传对信仰树立的影响不大。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成员树立稳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家长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与培养孩子的重要手段。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在客观上会对大学生树立稳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条件。网络等媒体宣传信息量大,良莠不齐,也会影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大学生应树立明辨是非、区分好坏的能力,最大限度降低社会发展、网络宣传与西方思潮等不良风气与不利信息的影响。

调查发现,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非常满意”与“满意”的大学生占2943%,认为“一般”的占316%,认为“不满意”与“非常不满意”的占515%与333%,认为学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非常到位”与“到位”的大学生占2903%与3089%,认为“一般”的占3299%,认为“不到位”与“非常不到位”的占416%与293%。(具体数据见表12)

学校教育及环境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影响很大。大学生对学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与学生党员示范作用的满意度评价普遍不高(表9),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树立、稳固与践行。

四、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危害

从社会角度和人的角度来讲,马克思主义信仰既有社会与人的主观意识存在,也有实践存在,同时是多方面存在的结合。“在马克思主义那里,信仰是与社会理想内在地连结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信仰也常常被称为共产主义信仰,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将共产主义作为社会理想”[4]。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对学生个人与社会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这种状况损害了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与党建工作的推进产生了不利影响,是社会共同理想实现与社会进步的不利因素。

(一)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损害了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信仰作为人学的核心问题和价值观的核心问题,对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不仅损坏了大学生正确的人本思想与科学的批判性思维的确立,还阻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破坏了人生理想与社会理想的高度结合,对大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成才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与党建工作推进产生了不利影响

大学生能否综合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成才是检验大学教育教学质量最实际、最合理与最关键的标准。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损害了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造成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加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对学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与理论课程的兴趣消减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党性认识不足与党员作用发挥不力阻碍了学校党建工作与其他关联工作的推进。

(三)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是社会共同理想实现与社会进步的不利因素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的未来栋梁,如果大学生的个人理想、信念与实践不能与我国的社会理想(中国梦)、信念(民族伟大复兴)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高度结合并为之奋斗,那么大学生个人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都将受到沉重的打击。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恰恰成为社会共同理想实现与社会进步的不利因素。

参考文献:

[1]陈宏建,李素梅.大学生宗教信仰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2]闫飞,周梅,李倩.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调研与分析[J].大学(研究版),2015,12.

[3]孙晓婷.当代社会信仰危机的哲学反思[D].山东师范大学,2012.

[4]张秀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

猜你喜欢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浅析微信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一见钟情》现实意义简析
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念探析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