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并不只是一个传说

2016-11-18 03:17邹孝听
现代苏州 2016年33期
关键词:创客

记者|邹孝听

CEO,并不只是一个传说

记者|邹孝听

创客,本指勇于创新,努力将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的人。在中国,“创客”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联系在了一起,特指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人。以上是百度百科对“创客”做出的解释。没错,可以说这是一个结合时代背景重新被诠释的新名词。

本期要介绍的就是苏州工业园区的创客们,你千万不要把他们想象成电视剧中西装革履、踩着高跟鞋妆容精致的大BOSS,他们是新一代的CEO。套用一句名人说过的话: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焰火。一起认识一下这些年轻人!

创业最艰难的是迈出第一步

创客:晋剑

公司:苏州猿生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晋剑天性不安分,尝试过很多新鲜事物,以前的同事对他的印象就是“啥事儿都浅尝辄止,典型的一枚不靠谱青年”,而他却坦言其实花了三四年的时间在为自己定位方向。

读到大三曾想辍学的他,现在是苏州猿生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CEO。这位在苏州创业的山西人,到底经历了些什么呢?

业余时间,也能实现黄金价值?

两年前的夏天,晋剑突发奇想,想要做一款智能单车的APP,理由是他大学加入了自行车协会,周末没事儿就会去骑行时。同时,身处互联网行业,他一直有一个疑问:“传统的自行车行业和火热的移动互联网会有一些什么结合呢?”骑行 app 的想法由此而来。

他果断辞去了工作,准备下海经商。可惜,没有钱,没有团队,只有想法,种子还没来得及萌芽就死了。但是,热爱单车的他,仍不放弃,向同领域的3家公司(北京700bike、雷军投资的厦门骑记、上海一个创业团队)发去简历,希望加入。但是,石沉大海。

晋剑把第一次创业的失败归为时机不成熟。“2014年,智能单车+骑行app 萌芽期;2015年,概念火爆;到2016年,共享单车备受资本追捧。”晋剑坦言虽有一丝遗憾,但至少没有看错趋势。

两个月之后,他遇到了一个人,在对方的引荐下,来到园区工作,从事安卓系统的技术开发。利用业余时间,他加入了谷歌的开发者社区,经常穿梭于各种技术分享会。也正是业余时间不经意间地积累,为他的第二次创业做了铺垫。

慢慢地,他从参与者变为组织者,同时受邀前往美国参加 Google I/O 2015 大会,第一次深刻感受到全球化及硅谷浓郁的工程师文化。去年底,投资人找到了他,鼓励他出来创业。由于前期社区工作的经验积累,再加上当时园区正好在推创业,身边各种路演和孵化器频现,有非常好的创业利好政策和环境,晋剑觉得可以去尝试一下。就这样,猿生态开发者社区诞生了。他说第一次创业是自己非常想做,而第二次则是水到渠成。

那么猿生态到底是什么呢?晋剑告诉记者,那是一个“线下的程序员社群”,通过 B2D 的方式帮助开发者找到更好的“脚手架”(apisdk)。同时,为厂商提供一条用户更加精准的社群渠道。

不过,由于对创业的理解不够深刻,融资、管理、带团队都一头雾水,晋剑也直言初期犹豫不决。尤其跟投资人打交道的时候不知所措,把握不好度,但幸运的是,投资人挺支持他们,愿意给他们时间,让这个新的品牌有一定的摸索周期。

三个男人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合了个影

从今年元旦确定投资意向到2月4号拿到执照,再到3月份资金到账,猿生态的团队组建基本完毕。四月份,晋剑就动身前往北京,计划在北京建点做线下社群,之后再向其他城市扩张。但是去了之后发现这种社群模式在当地已经做得非常成熟了,大小技术社区、活动极其多。如果没有线上特色内容很难在品牌及用户上有所积累。这时候,一个老同事的电话,让他有了新思路。

“当时那个同事跟我说有个叫‘free code camp’开源项目在国外特别火,只是国内的网络限制,部分资源无法访问。其实他去年8月份就注意到了,还抢先注册了域名。今年三月份,有个技术人员想去注册的时候发现域名已被注册掉,就联系到了我同事,因为我同事有其他业务在身,就想到了我。”晋剑说那时候他们三个人就约在中关村的车库和3W咖啡,聊了之后一拍即合,那位技术人员加入了猿生态,三个男人还在创业大街合了个影。

所谓新思路就是他们决定做中文版本的‘free code camp’,帮助想学编程的人快速入门。回到苏州后,晋剑开始招募志愿者,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对国外的‘free code camp’进行了翻译。他表示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学习会增加很多乐趣,而且线上社区更易于传播。方向转变之后,无论是管理还是制定目标,正在逐渐变得更易上手。

这时候,晋剑对创客的理解似乎更深刻了。他说,“创客的核心价值是以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段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群人。当然,不局限于互联网,还有社会创新领域。”

创业最艰难的是迈出第一步

从上班族到创业者,晋剑坦言最艰难的是迈出第一步,他把这看作是一道挺大的坎儿。“刚开始的时候,我也会担心融资会不会有坑、创业会不会成功,但真正迈出这一步之后,反而豁然开朗了。创业就像骑行川藏线一样,难的不是川藏线道路艰险,而是跨出第一步站在G318国道上,很多人就是喊一喊。”晋剑感谢创业让他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还有得力的导师。他觉得初创期的企业,与其自己去折腾,不如寻找几位愿意一起在路上的人。他庆幸找到了一位执行力很强的联合创始人。

涉足过物联网、软件、嵌入式硬件开发等领域,现在成了科技信息公司的CEO,也许他自己还没有缓过神来。不过,这样的身份可能早在六年前就有了暗示。当时还在读大二的他,参加了山西财经卫视的一档名为“我要创业”的创业秀节目,进入了八强。现在真正创业了,酸甜苦辣各种滋味,他也算有了真实的体会。

晋剑的企业处在初创期,他的小孩儿出生两个月就被送回了老家,他对自己没有办法平衡好生活跟工作有点儿无奈。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得坚持往下走。关于创业的建议,他表示,创业有风险,不过如果认准了方向,大胆去尝试。

我是个炫酷的人,想要个彪悍的人生

创客:漆斌

公司:苏州画你爱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记者在36氪孵化器的门口见到了漆斌,可眼前这个人跟照片上的似乎不太像。他自嘲三年前还是个追风少年,现在变成了“猥琐”CEO,而从当CEO的第一天起,每天工作18个小时,头发越来越少,俨然一个“创业狗”。

他说创业是一个偶然,让他人生轨迹有了改变的是知乎。这会是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漆斌用超乎常人的语速跟记者分享了他的三个项目。

兼职画头像认识大V,公务员辞职创业

学工业设计的他,第一份工作在中兴西安公司做软件设计师,三个月后跳槽到华为深圳公司,又干了三个月,之后回到家乡淮安当起了公务员。由于工作相对清闲,加上房贷压力,学过4年绘画的他兼职给别人画起了头像,这一画便画出了名。

原来,他喜欢逛知乎,在上面认识了很多大V,帮他们画Q版头像后,名人效应一下子为他吸了好多粉。他告诉记者,那时候兼职画头像的收入比工资高出了5倍多。名气越来越响,有一天突然有投资人找到他,说要给他50万创业。

两人见面之时,对方问了他三个问题,分别是“你是什么样的人”、“想要什么样的人生”、“未来想做什么”。漆斌给出了“我是个炫酷的人,想要一个彪悍的人生,未来想改变现状”的回答。仅仅15分钟,投资人从50万加码到了100万。

原本准备第二天下午签协议的,恰巧漆斌上午又见了其他两位投资人,最后阴差阳错地拿到了数百万的天使投资。这对漆斌来讲着实很意外,他笑称也许是自己长得比较憨厚,看上去值得信任。

就这样,他辞职了。当他拿着投资协议书放在父母面前的时候,他们还以为儿子被骗去做传销了,没人愿意相信天上会掉馅儿饼。也许当时,漆斌自己也比较恍惚,他并不知道未来的路会是什么样子的,唯有向前走,去碰,去尝试。

给设计师创造就业平台,或是一种情怀

2014年9月,漆斌在上海成立了牧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他的第一个项目叫“爱萌”,是一款人脸匹配表情的工具类产品。他坦言第一家公司的成立初衷首先是源于一种个人情怀,其次是想挣点儿钱,第三个就是满足一些人的需求。

但是后来发现产品做得再好,没有自己的平台,很难在差异化竞争的浪潮中很好地生存。于是,9个月后,他又跑到苏州成立了画你爱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专门聘请技术人员联合设计师做产品开发,让用户可以通过平台直接实现个性化消费。今年2月1日,平台正式上线,据漆斌介绍,到目前已有18万左右的下载人次以及1万8千多的人购买产品。

这样一来,又给设计师创造了一个就业和收入的平台,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接触了那么多的人,渐渐地,漆斌的商业模式越来越清晰,他不满足于现状,想要通过改变产品,突破传统设计行业的壁垒,让用户更正确地认识到设计地隐性价值。

三个月后,第三个项目诞生,旨在匹配国内外3000多名优秀设计师闲置时间,为全中国企业提供设计和标准化服务,满足个性化的市场需求。漆斌告诉记者,正因为曾经跌倒过长了记性,他特意成立了顾问团队,避免了设计师与甲方直接对接,用互联网的思维使得整个交易流程规范和透明化。

据介绍,目前他们的全线项目在全国27个城市都有布局。未来,漆斌可能更多的会负责融资领域,他说资本的认可能够帮助企业走得更快。

创业天生孤独,但也有很多精彩之处

跟公务员时期的感受明显不同,漆斌早已领略到了创业的辛苦和孤独,他说CEO意味着责任、担当和努力,白手起家,没有强大的背景,首先得认知自己,再去认知别人。因此,这份创业的孤独是天生的。

“有段时间我一个人在办公室加班,凌晨一两点是常态,确实很孤独。但反过来想其实这段被独立开来的时间可以让我进行有效地思考。”漆斌直言如果再来一遍,他依然会选择创业,因为走过了很多弯路,再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快很多。

在他眼中,创业就像人生,有苦有乐,成功是熬出来的,虽然迷茫期很痛苦,但好在创业之路也有很多精彩之处。比如说他遇到了一位大腕级的导师,再比如说他加入了一个有人情味的孵化器。

“我的导师叫蔡虎,是一家著名上市公司的CEO,他不仅对我创业,还对我的人生给予了很多指导。现在虽然我的头发越来越少,但我更会带领团队了。而且在曾经差点跪倒的时候,也挺过来了。”漆斌幽默地说道。

而关于孵化器,他也表示感谢。因为刚来苏州的时候,他在独墅湖的一栋民居里办公,招人比较困难,别人不敢来,怕是皮包公司,连个正儿八经的场地都没有。后来,他加入了36氪,不仅有了像样的办公室,也有了更多的陪伴。在那儿,他感觉到周围人都在努力工作,完善的后勤体制以及高亢的创业氛围无形中也在助力他前行。

创业这件事儿不要指望任何人

创客:张祥伟

公司:苏州创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他出生于1989年,创办公司不到两年,今年半年度业绩已过百万。他是CEO,手下带着十几个人,年纪全比他大,压力不小,但他痛并快乐着。在他眼里,CEO跟电视剧中的大BOSS完全是两码事儿,孤独、痛苦、纠结时常来骚扰。但若时光可回头,他依然会选择这条路。

他是张祥伟,一个勇敢的创业者。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对张祥伟来说,他的第一次创业纯属偶然。两年前,他在朋友那儿接触到了无人机,玩了几次过后特别感兴趣,觉得这个东西不仅好玩,前景也很广。于是,他萌发了辞职下海的念头。去年初,通过朋友介绍,他组建了团队,搞起了倾斜摄影无人机系统的研发。

在此之前,张祥伟对于无人机技术一无所知,但他却敢于挑战,从招募技术总监到自己参与研发、设计,投入了百万级的资金和日日夜夜的精力,花了近一年的时间,产品终于问世,并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市场认可。

说起初次创业的成功,张祥伟毫不避讳其实曾经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痛苦期。“从初建团队到现在,这已经是我们的第四批技术团队了,也终于进入了一个稳定的阶段。此前,我们遇到过趾高气扬的海归、能力与档案相背离的工作者、脾性不相投的人等,真的特别痛苦。”张祥伟用“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表示了当时心中的无奈和不满。

除了合作伙伴之间的磕碰,作为CEO,他身上顶着巨大的压力。起初,他觉得自己驾驭不了“张总”这个头衔,无论是能力还是经验,他都觉没有很自信,但在经历了痛苦、纠结和不幸之后,到了一定的阶段就突然爆发了,现在的他自信心爆棚,跟团队间的合作也越来越默契。

当然,再好的团队也难以避免争吵,张祥伟也逐渐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去处理一些棘手的事情。比如他曾招了一个让股东全票否定的员工,因所说所做不靠谱要被辞退,股东们都在等他出差回来解决,但他认为有的事不一定要亲自出马,所以最终他坚持让另一位股东出面。初次创业,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

磨练和助攻并存,相信命运自有安排

跟电视剧中活得光鲜亮丽的CEO不同,张祥伟深切体会到老板不好当。做机械设计出身的他习惯了以客户为导向,而公司的技术人员除了对产品的态度像他对客户一样,服务的理念相对差一些。为了精益求精,再加上急于出成绩,张祥伟难免会有情绪宣泄。当好朋友埋怨他脾气越来越暴躁的时候,他会突然感到很抱歉。

不过,好在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想着公司往好的方向发展,所以每次争吵完之后大家都会反省,遇事反思的态度让他们共同成长。现在的团队是张祥伟最满意的一支队伍,他相信命运自有安排,而且磨练是与助攻并存的。

“我特别相信缘分,人生中很多事情只要你想做,都能做得到,只是时间的问题。之前有一个客户考察了全国各地很多地方,来了这儿之后觉得我们公司太小了,那天负责谈判的软件工程师正好不在苏州,临时换了一位,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沟通,当场就签了合同。”那是他们的第一个客户,张祥伟发现慢慢地,大家对外合作的态度非常默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能领会相互的意思。

还有一次,他去云南出差,本来不抱太大希望谈合作,恰巧他有个好久不见的同学也正想去云南旅游,他俩结伴同行,没想到在酒桌上,他同学的酒量助了他一臂之力。

事业越来越顺,张祥伟的心境也变得平和,他不再想着快速出成绩,而是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情,等待命运给予的惊喜。

创业是孤独的,不要想着指望任何人

跟就业相比,创业的个人成就对于张祥伟来说会大得多,而且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非常幸运。但同时,他也不反对创业是孤独的。“我以前特别温和,现在脾气越来越暴躁,面对一个团队,还有外面的市场,压力真的非常大。有时候工作了一天回家想安静,但没有那个环境,那时候其实内心是孤独的。”

张祥伟说创业这件事不要指望任何人,必须得独自承受,这条路不好走,但若你坚持下去,并且耐得了寂寞,成功也不是那么难以企及的。一路走来,他发现了自己身上最棒的两点,第一个是就算深陷泥潭,也能扛得住压力;第二个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告诉记者,曾经公司经历过一团糟的阶段,所有的压力全部压在他一个人身上,导致他经常有那么一刻不愿意踏进公司。不过,最终他还是把事情一件一件理清楚之后,逐个去处理。再后来,就会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也许正应了“孤独”两个字,张祥伟拒绝了不少孵化器的邀请,他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办公,静下来的时候喜欢想一些有关创业的事儿。他说人生的路都要自己走,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如果有一颗创业的心,那就问自己的内心能否承受失败,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每个人的心境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是否会真的去创业。

以前,超过200万的单子他不敢接,现在过千万的都敢接。他说,“到了一定阶段,承受能力也强了。”

猜你喜欢
创客
红领巾创客心向党
创客大赛
“小创客”有法宝
校园创客交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创时代呼唤 创客精神
智能创客工具柜
创客黄俊鹏新玩法儿
创客
创客
创客,你是什么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