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初中数学教材版本调查分析*

2016-11-18 10:56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教育科学研究室蒲大勇
中学数学杂志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数学课人教版出版社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教育科学研究室 蒲大勇 张 明

现行初中数学教材版本调查分析*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教育科学研究室蒲大勇张明

一、写在前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教材开发与管理”部分中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中小学教材.”在这一政策引导下,义务教育教材编写如雨后春笋般,那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颁布以来,现行初中数学课标教材有哪些版本?各种版本教材具体适用哪种学制?各种初中数学教材版本在哪些地区使用?对此,我们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现行初中数学课标教材不同版本调查

我们采取网络调查、QQ在线调查、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和网络购买等方式,统计截止2011年12月初中数学课标教材具体情况,详情见表一.

表一 现行初中数学教材版本统计(截止2011年12月)

3北师大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4华东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5湘教版湖南教育出版社湖南长沙6苏科版江苏教育出版社江苏南京凤凰出版集团7冀教版河北教育出版社河北石家庄8沪科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9浙教版浙江教育出版社浙江杭州10鲁教版山东教育出版社山东青岛11青岛版青岛教育出版社山东青岛12沪教版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13北京版北京出版社北京北京出版公司说明1.此统计仅限于我国大陆地区,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2.苏科版也属于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北京出版社也属于北京出版集团公司;3.北京教育出版社非北京出版社,西南大学仍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从表一可以得出:一是我国现行初中数学课标教材版本多达13种.分别是人教版(人教版有2个版本,一个版本适用于“六三制”学生,一个版本适用于“五四制”学生)、北师大版、华东版、湘教版、苏科版、冀教版、沪科版、浙教版、鲁教版、青岛版、沪教版和北京版,这13个版本教材主要集中于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没有一个版本.二是13种版本教材分别由12家出版社出版.这12家出版社分别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青岛教育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出版社.三是12家出版社多集中于大城市或者发达地区.这里又以华北、华东为主,其中北京市4家,上海3家,山东青岛2家,河北、湖南、江苏、浙江各1家.四是12家出版社行政级别高.这12个出版社有11个是省市出版社,只有青岛版(也称“青岛·泰山版”)由青岛教育出版社出版,开创了地市级行政单位编写通用教材的先河.

另有资料调查表明,人民教育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拥有从小学、初中到高中3个完整学段的数学教材;其他出版社只出版部分学段教材,而北京教育出版社和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只有小学数学教材.

2.初中数学课标教材不同版本适用学制调查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制主要有两种,即“六三制”和“五四制”.调查发现,现行13种初中数学课标教材既有适用于“六三制”的,也有适用于“五四制”的.其中,适用于“六三制”的教材有10个版本,它们分别是人教版、北师大版、华东版、湘教版、苏科版、冀教版、沪科版、浙教版、青岛版和北京版;适用于“五四制”的教材有3个版本,它们分别是人教版、鲁教版和沪教版.同时,在“五四制”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标教材中,六年级上学期学习内容对应“六三制”的小学内容,从六年级下学期起开始学习“六三制”初中内容,也就是用三年半时间学习初中内容;鲁教版初中数学课标教材是以北师大版“六三制”教材改编而成,从六年级上学期起开始学习“六三制”初中内容,也就是用四年时间学习初中内容;沪教版初中数学课标教材,依据《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编写,与其他版本依据不同.

3.初中数学课标教材不同版本使用时间及修订版次调查

表二 现行初中数学课标教材不同版本使用时间及修订版次统计

从表二可以看出:一是现行初中数学课标教材各版本开始使用时间不尽相同.最早开始使用的是从2001年,有北师大版和华东版两种版本;从2003年开始使用的有人教版、湘教版和冀教版三种版本;从2004年开始使用的有苏科版、浙教版和沪教版三种版本;从2005年开始使用的有沪科版、鲁教版和青岛版三种版本;另有北京版开始使用时间不详.二是我国现行初中数学课标教材各版本修订版次也不相同.每种版本教材至少修订了2版,有的更多,最多的是华东版到2007年修订了5版,其次是北师大版到2006年修订了4版.

4.现行初中数学课标教材不同版本主编及主要编著者

表三 现行初中数学课标教材不同版本主编及主要编著者统计

现行初中数学课标教材不同版本都有水平高、业务素质强的编写队伍,据了解编写队伍的组成人员一般是大学教授、教研人员、一线优秀教师.一些版本的主编是院士或大学校长,只把握方向,不承担具体内容编写.各版本往往由学科领衔人具体规划.如华东版王继延、苏科版杨裕前就是典型代表,是自己编著团队的发言人.湘教版领衔人丘维生也是北京版特邀编委.青岛版领衔人殷建中也是鲁教版统稿人,青岛版主要编著者还有李殿起,李树臣等.沪教版六年级和七年级(上)的主编是项家祥.

5.现行初中数学课标教材各版本使用区域统计

表四 2011年现行初中数学课标教材各版本使用区域统计

从表四可以看出,人教版、北师大版、华东版初中数学课标教材使用区域很广,堪称主流教材.其他版本相对使用地区较少.

另据了解,湘教版初中、高中数学课标教材,被台湾九章出版社看中,2010年购买了湘教版初中数学课标教材中文繁体版权,还购买了300套湘教版高中数学课标教材在台湾地区销售.这是大陆中学数学教科书首次被引入台湾.台湾九章出版社创始人孙文先先生表示,湘教版教材吸引他们的主要原因是编辑队伍、教材内容等.他说:“我们非常看好这套教材,希望能让台湾师生对大陆的中学数学基础教育有一个更为直观的了解.这对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必将起到推动作用.”

沪科版初中数学课标教材是为安徽11市量身订制的.

沪教版初中数学课标教材是为上海地区量身订制的.

表四情况局部具有动态性.如四川达州曾用华东版,不久才改用北师大版.2001年郫县作为国家课改实验区曾用华东版,现用北师大版,2002年南充高坪作为省课改实验区曾用华东版,2003年南充顺庆作为市级课改实验区曾用华东版,后改用人教版.教材改换通常从起始年级使用,用至当届学生毕业.

6.现行初中数学课标教材不同版本目录比较

为了系统连贯,初中数学课标教材各版本目录,以《课标2011年版》修订版前最新版次教材为依据.各版本教材保持原章节序号.有的编通号,有的每学年从第1章起,有的每本从第1章起.

表五 初中数学课标教材目录之一

七下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章三角形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章整式的运算2章平行线与相交线3章生活中的数据4章概率5章三角形6章变量之间的关系7章生活中的轴对称6章一元一次方程7章二元一次方程组8章一元一次不等式9章多边形10章轴对称11章体验不确定现象八上11章全等三角形12章轴对称13章实数14章一次函数15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2章数的开方13章整式的乘除14章勾股定理15章平移与旋转16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九上八下1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章相似图形3章分解因式4章分式5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6章证明(一)16章分式17章反比例函数18章勾股定理19章四边形20章数据的分析17章分式18章函数及其图象19章全等三角形20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1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1章证明(二)2章一元二次方程3章证明(三)4章视图与投影5章反比例函数6章频率与概率1章勾股定理2章实数3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4章四边形性质探索5章位置的确定6章一次函数7章二元一次方程组8章数据的代表21章二次根式22章一元二次方程23章旋转24章圆25章概率初步22章二次根式23章一元二次方程24章图形的相似25章解直角三角形26章随机事件的概率九下26章二次函数27章相似28章锐角三角函数29章投影与视图1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2章二次函数3章圆4章统计与概率27章二次函数28章圆29章几何的回顾30章样本与总体

表六 初中数学课标教材目录之二

表七 初中数学课标教材目录之三(五四制教材)

限于篇幅,其他版本暂略.

从表五看出,人教版和华东版总章数相当,大致每学期安排5章.北师大版章数较多,比较琐碎,共有38章,大致每学期安排6~7章.

从表六看出,湘教版七年级章数较多,八年级章数稍少.苏科版七、八年级章数较多,每学期不低于6章.沪科版章数适中.

从表七看出,五四制初中数学教材,人教版和沪教版都有一学期小学内容.沪教版九年级下另有一本拓展Ⅱ,初中学段共9本教材.鲁教版以北师大版为基础,作了明显调整.

各版本九年级下教材内容相对少些.

另从课时计划统计,六三制初中数学课标教材,新课教学总课时数大致是350~360课时,五四制大致为470~480课时.

三、几点启示

1.各版本课标数学教材编排均能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各版本教材均以《课标2011年版》为依据,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充分吸收国内外现代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特别是数学教育研究和教材改革的成果和经验,同时继承和发扬我国数学教材的优势,努力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

各版本教材在编排上力图体现现代教育观念、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突出问题解决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适当体现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在内容编排、数学活动设计,以及在处理与以前学校数学内容衔接等方面努力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各版本课标数学教材编排均有明确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整体性,《课标2011年版》通盘考虑了义务教育九年的课程内容.《课标2011年版》设定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各版本教材的编排努力体现《课标2011年版》在总体目标和内容标准设计上的整体思想,注意和前两个学段的衔接,体现各阶段目标的连续性和渐进性,加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之间的联系和整合,注意数学知识自身的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科学的,既易教易学,又利于探索思考的结构体系,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2)时代性原则.

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各版本教材内容的选取体现了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教材的内容反映了现代科学技术,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涉及的问题情境、数据材料必须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前瞻性.

(3)探索性原则.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尤其是本学段的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愿望和能力均有所提高,并能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倾听别人意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各版本教材编排均充分重视数学过程,提供足够的探索与交流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尝试、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

(4)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原则.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各版本教材编排按照《课标2011年版》指出的要求,保证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与一定的训练.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思想方法遵循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避免烦琐的运算,不追求证明的数量和技巧,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另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差异和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教材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体现一定的弹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教育性原则.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数学教育不仅是数学,还应包括人文教育.各版本教材编排时密切联系社会实际,联系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和现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联系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等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

3.各版本课标数学教材编排的体系结构清晰

各版本教材的设计思路是根据《课标2011年版》规定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方面目标在第三学段(7~9年级)的具体要求和内容标准确定教材的教学内容.以“问题情境—数学活动(包括观察、实验、猜测、尝试、推理、交流、反思等)—概括(包括建立模型)—巩固、应用和拓展”的叙述模式呈现数学内容,突出问题解决的意义、过程和方法.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条主线展开教学内容.“课题学习”根据内容所属领域编入相应的章.根据本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经验,认知规律和各领域数学知识自身的逻辑体系,科学、合理、高效地编排各年级、各学期的教学内容,并使教师易教、学生易学.对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采取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例如,浙教版先在七年级下册编入“图形与变换”一章,讲解轴对称、平移、旋转、相似这四个变换的概念和性质(采用直观的方法),然后在八年级的“特殊三角形”、“图形与坐标”、“平行四边形”和九年级的“圆的基本性质”、“相似三角形”、“正多边形”各章继续渗透图形变换的思想,讲解图形变换的应用.这样编排不仅使学生能较完整地认识四种变换的联系和区别,逐步学会图形变换的思想和方法,而且能使不少几何问题的证明及其表述变得简单易学.充分吸纳国际上成功的经验,如充分运用数轴引入有理数的大小比较、解释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不等式的性质等数学规律.设置“合作学习”、“探究活动”、“设计题”的栏目,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另外,编入适量的选学内容,包括计算机技术、C组题、部分探究题和设计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用,使教材更好地体现发展性.

1.吴立宝,曹一鸣,秦华.专研数学教材的几个视角[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2013(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胡典顺,曾琳.新课程理念下两套初中数学教材的比较[J].数学教育学报,2011(8).

4.石树伟.教科书研读:入乎其内,出乎其外[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2015(9).

5.蒲大勇,张明.初中数学新课标教材不同版本编排比较分析[J].中学数学(下),2015(8).

6.郑文博.使用初中数学教材的几点体会[J].中小学数学(初中),2011(9).

7.孟庆玲.“人教版”和“华师版”初中数学教材比较[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8.彭文静.现行“北师版”和“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旁白的比较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

9.王勇.初中三套数学教科书四大领域内容分布的比较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10.李树臣,颜梅.数学教材应充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J].中学数学杂志(初中),2012(8).

11.华琼.谈浙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7~9年级)的编写特色[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2(9).

12.朱广科,孙雷.浅谈阅读材料的使用策略[J].中国数学教育,2009(11).

13.王为峰.新教材阅读材料的教学[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8).

14.徐永忠.“阅读材料”教学现状分析与建议[J].数学通报,2004(4).

15.宋厚军.苏科版数学教材“阅读材料”的数学文化价值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4(5).

16.魏为升.数学阅读材料的功能和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7(10).

17.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8.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7~9年级)总体介绍[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2012(7).

19.王永会.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7~9年级)整体分析与介绍[J].新课程教学,2013(1).

20.郑秀良.浅谈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编写特色[J].新课程,2013(1).

21.李文革.用“四基”指导义务教育数学教材修订——以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J].数学教学,2014(11).

22.李红.新课程理念下三套初中数学教材的比较分析与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3.

23.孔凡哲.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初中数学[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3.

24.郑毓信.关于编写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几点意见[J].课程·教材·教法,1999(11).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2012年度资助金一般课题“我国现行初中数学不同版本教材比较研究”(川教函〔2012〕422号)的阶段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数学课人教版出版社
我等待……
初中数学课导入“八法”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有趣的数学课
培养问题意识,触摸数学课改的“核”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网红”数学课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