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食物浪费减少了25%

2016-11-18 07:50董彩霞
世界环境 2016年5期
关键词:琳娜丹麦浪费

■文、图/董彩霞

丹麦食物浪费减少了25%

■文、图/董彩霞

Wefood商店招用志愿者的红色广告

今年2月22日,丹麦第一家Wefood食品店在哥本哈根开张。Wefood与普通超市不同,其食品大多临近“截止期”或因包装被挤压,价钱一般要比普通超市低30%至50%。丹麦的两家大型超市支持这项活动,定期向Wefood送“作废”食品。Wefood由一家宗教慈善组织管理,工作人员均为志愿者,收入纳入慈善事业。

它一开张便大获成功,头两个月内就有1万多人次在那里购物,收入25万丹麦克朗。Wefood今年秋天将在哥本哈根再开一家,2017年初在丹麦第二大城市奥胡斯也开一家。

Wefood是近几年来丹麦在减少食物浪费方面的又一创新。

欧美多家大报相继报道了丹麦在此方面做出的成绩。

FUSIOS(Food Use for Social Innovation by Optimizing Waste Prevention Strategies的简称)报道了这一消息。FUSIOS是欧盟主持的一个项目,旨在预防食物浪费,促进社会创新。英国《卫报》在今年7月13日的报道中提到,“在欧盟范围内,丹麦出台的减少食物浪费举措比任何国家都要多。”

根据《丹麦贸易杂志》(Dansk Handelsblad)及行业组织“农业与食品”的统计,自2010年以来,丹麦食物浪费减少了25%,价值44亿丹麦克朗。

美国《赫芬顿邮报》4月19日刊载了丹麦“禁止浪费食物”(Stop Spild af Mad/Stop Wasting Food)运动的倡导人瑟琳娜·尤勒(Selina Juul)的文章。她写道,“嘉士伯或许是啤酒之冠,丹麦则是全球禁止食物浪费的先锋。”

瑟琳娜·尤勒应该感到自豪。丹麦在减少食物浪费方面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她的持续努力。

一人的呐喊

瑟琳娜·尤勒1980年出生于当时的苏联,13岁随母亲从莫斯科来到丹麦。后来在丹麦上学,毕业于丹麦媒体和记者学院。

她说,“我来自食物缺稀的地方,那里的人要为买面包排大队。当我见到丹麦人浪费食物时,感到十分震惊。”在2013年9月29日出版的丹麦《健康》(Sundhed)杂志上,她详细谈到了自己的经历,(上世纪80年代)“苏联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事便是每天在商店前排大队,有时候货很少,有时候根本没有货......我们家人都是知识分子,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忍受过饥饿,但是我们都有很强的珍惜粮食的意识。”她提到1989年的经历,“当时苏联接受了西方的援助,其中包括来自丹麦的食品。我听说丹麦产的Jaka Bov肉罐头是贵重食品,要少吃细嚼。到丹麦后,我对班上的同学提起这件事,他们立刻说,‘哟,真恶心。’问我干嘛不吃别的,我说没有别的,他们完全不能理解。我还亲眼看见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将中饭倒进垃圾桶。”“丹麦物质极大丰富,可我不理解丹麦人对食物的态度。食物居然是可以随便扔掉的。”

2008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丹麦政府在为世界气候变化大会(COP15)的召开做准备。行业组织“农业与食品”这时做了一个统计,结果表明丹麦人平均每人每年扔掉63公斤可食用食物。

听到这个消息后,瑟琳娜·尤勒很生气,她立刻在Facebook上开辟了“禁止浪费食物”(Stop Spild af Mad)网页,很快便吸引了众多粉丝,两周后就在全国媒体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丹麦消费者协会开始公开讨论粮食浪费问题。三个月后,大型超市Rema 1000告诉瑟琳娜·尤勒,它们接受批评,已经采取相应措施。第一个行动便是一改以往做法,将原有的促销产品,如“买三包,付两包”改成单包卖。

不久,瑟琳娜·尤勒被请到国会谈自己的想法,丹麦环保部也采取了行动,于2010年6月17日出台“多利用,少浪费”的新举措,号召农业、食品业、购物中心、餐饮业、食堂和消费者们共同出主意,想办法,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当天,瑟琳娜·尤勒和当时的环境部长凯伦·艾乐曼(Karen Ellemann)在丹麦《政治报》(Politiken)上发表联合署名文章,重新审视“买了又扔”这一普遍行为。她们写到,“剩饭和买来一两天的菜扔进垃圾桶,看起来不起眼,但它们却耗费了大量的资源。”除了增加垃圾处理量外,还增加粮食生产中的农田灌溉用水、能源、耕地、化肥及农药等。

瑟琳娜·尤勒的呼声还引起了欧盟的注意,2010年10月31日,她应邀到布鲁塞尔参加欧盟议会举办的“在欧盟范围内禁止食物浪费”的大会,并在会上发言。会议建议将禁止食物浪费写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性发展目标之内。

粮食浪费是全球性问题

丹麦环保部2012年5月首次对食物浪费进行了调查。这次调查特别将食物浪费(madspild)和厨用垃圾(madaffald)区分开来。根据环保部2015年的数据,丹麦全国每年扔掉70万吨可食用食物。其中家庭浪费可食用食物26.6万吨,服务行业浪费22.7万吨(其中食品超市及商店为16.3万吨、旅馆和饭馆为2.9万吨、各类食堂3.1万吨)。粮食收割后浪费10万吨,食品加工业则为13.3万吨。根据行业组织“农业与食品”2014年的数字,按个人计算,丹麦每人每年平均浪费47公斤可食用食物。按价钱计算,丹麦人共浪费116亿丹麦克朗(其中包括食品税费)。每家(按父母加子女算)每年平均浪费7200丹麦克朗。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的最新数据,全球每年浪费食物13亿吨,占食物生产总量的1/3,在发达国家其价值相当于6800亿美元,在发展中国家相当于3100亿美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浪费粮食的数量则基本相当,发达国家为6.7亿吨,发展中国家为6.3亿吨。欧美国家每年人均浪费食物95-115公斤,撒哈拉非洲、南亚及东南亚人均浪费则为6-11公斤。在发展中国家,40%的粮食浪费出现在生产和加工环节上,而在工业发达国家,40%的浪费则发生在销售和消费中。

中国粮食浪费亦触目惊心,据中国新闻网2013年7月8日转引《人民日报》的数字说,“我国粮食在运输、储存、加工、销售和消费过程中大约有10%是浪费了的。”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表明,拉美目前的粮食浪费量可养3亿人。欧洲目前粮食浪费量可养2亿人。非洲目前的粮食浪费量可养3亿人。若目前世界粮食浪费量减少1/4,就足以养全球8.7亿遭受饥饿的人。

阿玛岛(Amager)曾被丹麦人称作“臭岛”,因这里曾是旧时堆积垃圾的地方。现在它完全改变了面貌,成为居住和娱乐中心。从正在修建的阿玛岛资源中心顶层望去,哥本哈根港尽收眼底,离工地150米处便是新建的住宅楼群。

“丹麦无垃圾”

在减少食物浪费方面,“禁止浪费食物”2008年时只是一个网页,8年后,它成了丹麦最大的非政府组织之一。它最大的特点是以消费者为基础,不高调指责,而是利用多种方式广泛并反复地宣传一个简单的道理,即减少食物浪费,既省钱又减轻对环境的压力,可以一举两得。它针对每个人,同时调动起全国各类大小机构和组织,形成一种持续性的社会运动和社会创新。类似Wefood这样的商店和活动目前在丹麦多种多样,大量的志愿者们以自己的无偿劳动将超市、餐饮店、食堂等多余或是消费不了的食物用来帮助需要的人。这不仅有助于减少食物浪费,还同时加强了丹麦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纽带联系。

目前,丹麦所有超市都实行了减少食物浪费的具体措施。

“禁止浪费食物”还与政府合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并推动了欧盟及欧盟多国采取相应行动,还协助将减少食物浪费写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性发展目标中的第12.3项,即“到2030年,将零售和消费环节的全球人均粮食浪费减半,减少生产和供应环节的粮食损失,包括收获后的损失。”

2011年10月,丹麦政府换届,以社会民主党为首的中左翼政府对环境和气候问题更加重视,2013年出台了“丹麦无垃圾(II)”,更新了以往多种治表或是零星的措施,鼓励从家庭、企业到各政府机构全面减少浪费,增加再利用,预防垃圾的产生,它涵括食物、建筑、衣物、电子产品及各类包装物。“丹麦无垃圾”是丹麦迈向“循环经济”的第一步。

正如原环境部长伊达·奥根(Ida Auken)2013年10月8日在《信息报》(Information)上写道的,“20世纪的发展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力、自然资源和能源。而今天则在于有效地利用材料和资源,一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提高了,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资源有限,再就是自然环境经不起我们‘用了就扔’。”

8年过去了,瑟琳娜·尤勒写了160多篇关于减少食物浪费方面的文章,被请到世界多个国家,包括联合国讲演。除了顾及自己的图片设计工作外,她每周仍然花出40多个小时参加志愿者工作,并在丹麦《政治报》和《日德兰邮报》长期写博客,继续为“禁止浪费食物”努力。

Denmark has reduced food waste by 25%

猜你喜欢
琳娜丹麦浪费
不浪费
Students’ Feedback on Integrating Engineering Practice Cases into Lecture Task in Course of Built Environment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真相
丹麦Skovbakken小学
浪费等于扔钱
New twist on Old Style
丹麦圣诞季
吹毛求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