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皇帝宋徽宗

2016-11-18 18:34李国栋
读者·校园版 2016年22期
关键词:宋徽宗马蹄主考官

李国栋

宋徽宗年间,在一次由朝廷画院举办的全国绘画考试中,考场上安静极了,应考的考生都竖起了耳朵,焦急地等待着考官报出本次考试的题目。

“踏花归来马蹄香!”监考官洪亮的声音响彻整个考场,画师们面面相觑。诗句中的“花”“归来”“马蹄”都好表现,唯有“香”是无形的东西,用鼻子闻得到而眼睛却看不见,用画就更难表现了!许多画师虽有丹青妙手之誉,却也只能硬着头皮画下去。最终,所有的考卷被送到本次考试的主考官手里,他一张又一张地翻看着,脸上却露出了不耐烦的神情。

有的画家绞尽脑汁画了一匹在花丛中散步的骏马,有的画家煞费苦心画了一位骑马疾驰的将军,还有人搞笑似的画了一只大大的马蹄子。很显然,这些作品都不能让主考官满意。

翻着翻着,主考官的眼睛突然亮了!他俯身细览后,拊掌大赞:“妙!妙!妙!”只见这张考卷上既没有花瓣也没有花丛,画的是夕阳之下,一位英俊少年骑在一匹奔腾的骏马上,马蹄高高扬起,一些蝴蝶紧紧地追逐着,在马蹄的周围飞舞。此画之妙在于把无形的花香留在了纸上!这奇思妙想、富有诗意的画面自然博得主考官的拍手赞叹。

要说这主考官的来头也不小,能将考试题目出得那么有新意,必然不俗。他便是当时的国家最高领导人——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在治国上是一个糊涂皇帝。在他主政时期,奸臣当道,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直至靖康二年(1127年),可怜的宋徽宗赵佶与儿子宋钦宗被南下金兵所俘,一起沦为亡国之君,北宋灭亡。

但是抛开这些,他是古代少有的一位诗、书、画三绝的艺术全才,也是中国历史上对艺术事业贡献最大的一位皇帝。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关心艺术事业、醉心于书画的帝王,宋徽宗在位期间非常注重古代书画的收藏和整理,有时还会亲自为名作题跋。大画家张择端在完成歌颂北宋太平盛世的历史长卷《清明上河图》后,首先将它呈献给了宋徽宗。宋徽宗酷爱此画,用他著名的“瘦金体”书法亲笔在画的上方题写了“清明上河图”这五个字。除此之外,由他组织编纂的皇家绘画收藏书画著录《宣和书谱》与《宣和画谱》等书,直至今天还是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史的重要资料。

宋徽宗还亲自建立翰林图画院并完善其制度,于崇宁三年(1104年)设立了画学,并正式将其纳入科举考试的范围,以招揽天下画家。通过绘画艺术考试可以进宫做官,这可是从前的画师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他还亲自出题考录画师,常常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自横”或是“嫩绿枝头红一点,恼人春色不须多”这样的诗句作为考试题目,给画院注入了“文人画”的气质。皇帝如此钟爱书画,文人雅客又怎能不趋之若鹜?许多名震艺坛的大画师,如李唐、苏汉臣、米芾等,皆是由此脱颖而出。

除了制定考试制度,宋徽宗还积极进行艺术教学。他依据自己的审美观念亲自指导画院画家的学习与创作。最有名的例子是画院学生王希孟,他曾得宋徽宗亲自教授笔墨技艺,年仅18岁便画出杰作《千里江山图》,名垂千古。

谈到宋徽宗的个人艺术造诣,他对花鸟、山水、人物、楼阁无所不精,尤其是花鸟画,有着极高的造诣。他的艺术主张强调形神兼备,并提倡诗、书、画、印的结合。这种结合诗画和写生的绘画观念,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极具影响力。在他传世的名作中,《芙蓉锦鸡图》无疑完美地体现出这位极具艺术修养的皇帝的美学思想。

此画描绘的是金秋景色,图中芙蓉盛开,随风轻轻颤动,蝴蝶翩翩,相互追逐嬉戏,引得枝头的锦鸡回首凝视,目不转睛。图下几枝菊花斜插而出,更渲染了金秋的气氛。画中的锦鸡和花卉用精致的墨线勾勒,不仅造型准确,芙蓉被锦鸡所压的低垂摇曳的姿态也能真实地体现出来,加上层次清晰的色彩晕染,富丽堂皇中却又蕴涵端庄典雅的气质,堪称“形神兼备,曲尽其妙”。

画作的右上方以瘦金体题诗:“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画面右下方书款“宣和殿御制并书”,草押书“天下一人”即宋徽宗最具特色的亲笔签名花押。这个签名别出心裁,写得像一个结构松散的“天”字,实际上是由“天下一人”四个字连笔而成的。

此画就构图而言,画面的布局密中见疏、揖让有度,精致艳丽的图画以清瘦劲健的诗文为衬托,更是相得益彰。

宋徽宗在书法上也有着非常高的造诣,他独创的“痩金体”挺拔秀丽、飘逸犀利,至今仍为人们所推崇。

猜你喜欢
宋徽宗马蹄主考官
宋徽宗:“天下第一”还是“斜杠青年”
《清明上河图》:皇帝的小礼物
《清明上河图》:皇帝的小礼物
吃“马蹄”
皇帝的小礼物
家乡的马蹄
考驾照
河口动物 马蹄蟹
考驾照
艺术院校的面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