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猪安天下

2016-11-18 11:16向思宇黎兆碧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养猪母猪生猪

向思宇 黎兆碧

畜牧业起源于原始狩猎活动。远古时代,人们“拘兽以为畜”,现在的家猪就是将野猪经过漫长的圈养、驯化而来的。

中国养猪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猪种资源众多,养猪经验丰富。中国是最早将野猪驯养为家猪的国家之一。

在西安半坡、河南新郑裴李岗、浙江余姚河姆渡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掘出距今六、七千年前家猪的骨骼,而在广西桂林甄皮岩墓葬中出土的家猪的牙齿和颌骨,距今已9000余年,这说明我国的养猪业已有近万年的历史了。

约在3000年前,古代文献已有养猪的记载。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豕”的象形字,并有阉猪的记录。全文中的“家”字,从“宀”从“豕”,《说文解字》解释:“豕居之圈曰家”,表明当时养猪在居室内,无豕不成家,是早期家庭养猪的写照。

春秋战国时期,养猪业已遍及各地,地处东南的越国,还开辟猪山、鸡山大规模养猪养鸡,“勾践以畜鸡豕,将伐吴以食土”(《越绝山》),是指大批养猪以供军事需要。两汉时,养猪业继续发展。早期农书《记胜之出》在“种瓠法”中说:“破以为瓠,其中白肤以养猪致肥”,是说用葫芦瓤作饲料,能把猪养肥。据史载:东汉光武帝刘秀的马后,有兄弟5人,都经营养猪业,当时流传这样的民谣:“苑中三公,门下二卿,五门嚄嚄,但闻猪声。”足见养猪是一门易致富的热门行业。魏晋南北朝以后,养猪方式从以放牧为主变为放牧与圈养相结合。唐代经济繁荣,养猪业也日趋兴旺,官家与私人均养。官养仅长安司农寺(相当农业部)就有“官豕三千”,私养遍地皆有,不计其数,据《朝野合载》:“洪州(今南昌)有人养猪易致富,因号猪为‘乌金。”诗圣杜甫居川时有“家家养乌鬼”(四川称用作祭神的猪为乌鬼)的诗句,足见养猪业的盛行与普遍。宋、元时,养猪业仍有所发展。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农村养猪户进都城开封卖猪,“每日至晚,每群万头”,可以看出当时经营养猪业及发展城乡贸易的盛况。

四川是中国养猪最早的省份之一。

1921年,四川万县盐井沟发掘出野猪头骨化石,以后又在四川万源、南充等地发掘出野猪骨骼化石,据专家考证,距今一百万年前,野猪已是分布四川省最广的动物之一。通过对野猪头骨化石与家猪头骨的比较,可以判定四川省地方猪种(包括华南型猪)有别于华北型猪。华北型猪系由欧洲野猪递演而来,而四川省地方猪系由亚洲野猪递演而来。

以前说“川猪安天下”,是说川猪在中国整个猪肉市场中的地位,大约是全国每8头、全世界每20头中就有1头是川猪。在我们这个偏重猪肉的国度里,可见川猪地位的重要性。

第一章 中国黑猪之乡

1

笔者第一次见到国内传统黑猪,是在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四川资中。见到黑猪虽不易,但算不得稀奇,稀奇的是笔者在见到黑猪的同时,见到了为猪健康成长提供的理想生存空间——宽敞的猪舍、健体强身的健身桩及游泳池。

那天,在资中永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常青陪同下,笔者在猪场看了“黑溜宝”(公司给黑猪取的名字)宽敞的住所(里间约十个平方米的猪舍,外间是同样大小供猪仔散步的空地),然后沿着乡间小路一路走去,在竖立着醒目的“黑溜宝生态猪放养区”标牌下面,有一块用水泥砌成的长方形水池,水池边的栏杆上挂着用白色油漆写的“游泳池”木牌。

旁边的林常青告诉笔者,这是夏天供猪洗澡的池子。这不奇怪,历来就有“猪洑四海,狗游三江”的说法,不光是猪和狗,四条腿的牲畜都会游泳。让笔者惊讶的是这些享受游泳池的黑猪还配备了健身器械——在放养猪的山坡上,竖着两排类似单杠的简易健身器械,横杆右上角挂着一块“健体吊桩”牌子。

笔者有些疑惑:“是给猪健身的?”

“是的。”林常青说。

笔者瞪大了眼睛:“猪还健身?”

林常青看笔者一眼,说:“我们把猪吆喝到山坡上玩耍,那些走到健身桩前的猪,有的会用两条前腿去抱悬吊着的木桩,身体就会随着吊桩晃荡,这种晃荡就是一种健身呐。”

“噢。”笔者恍然大悟,然后看了除吊桩之外都空着的地里。

“这地在季节上可没空着,地里种着红苕,红苕可是喂猪的精饲料。跟你说吧,这些来山坡上玩耍的猪会用脚去刨地里的红苕呢。”仿佛是看出了笔者的疑惑,林常青说:“人们爱说笨得像猪,其实猪才不笨呢!”

林常青说得没错,猪不笨。记忆中,小时候去乡下,冬天农户狭窄肮脏的猪圈里,猪崽爬到母猪身上睡觉。后来听大人说,小猪爬到母猪身上睡觉,是因为母猪身上暖和,还干净。

现在知道了,动物中猪的智商排在第十位,在牲畜中猪仅次于狗和猫,比牛和马的要高。

“呃——你们公司不是一开始就养黑猪吧?”笔者问。

林常青介绍说,资中永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资中饲养黑溜宝是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的。2011年,江油市的一个纪委副书记,回家乡资中招商引资,请邓勇去绵阳江油那边去搞养殖。饲养黑猪前,邓勇在资中养商品猪就很有名气,外国的一些专家来参观过邓勇的养殖场。林常青没来四川之前,则在江西赣州做布艺生意,一年能挣一、二十万。为什么过来,而且是一家人都过来?就是感觉养殖这个行业会有发展空间。当然,主要是因为邓勇这个当家人的眼光和定位。没进入养殖行业之前,林常青跟邓勇在广东打了好几年的工。从江西过来时,林常青是一个人先来的,在这边干了三四个月,这期间去山东出差,顺便回了趟江西,一天时间就把那边的生意给处理好了。来四川后,先后在江油、巴中地区发展。巴中那边只干了半年,主要是因为土地流转没搞好,加上交通不便,且跟当地股东观念不一致。从巴中撤离后,2014年,林常青便跟着邓勇在资中专心养黑猪了。

2

在资中公民镇,邓勇是最早进军养殖业的。当时周边还没有养殖场。他在搞养殖的同时搞种植,成立了一个种养殖协会,担任养猪农户专业协会会长。那时的种猪是加拿大的长白猪。从2002年到2007年,整整5年时间,他全身心地研究养殖。说是全身心,规模其实很小,养殖场就200平方米,只养了100头猪,按说可以养200头,其一是怕利润保证不了,其二是考虑到周边的养殖户。如果你这个带头人连自家利润都保证不了,还怎么带动和影响周边的养殖户?

“少养一点,即便失败,影响也会小一点?”笔者问。

“是的。”邓勇说。

2003年,邓勇建了一个60头规模的种猪场。5年以后,在他带动下,周边有了60个养殖场。有了这些养殖场,加拿大就开始与他合作。换句话说,对方选定他这个点,是因为人家看上了一个对农业执着追求的优秀人才。之后,就有很多国内的专家和教授,包括农业部的一些领导,来到资中考察。邓勇说他们也就借用了这些专家的力量来搞自家的事业。

为了搞好养殖这件事,担任过村支书的邓勇去组织了一大帮懂农业,尤其是懂养殖业的农民。在同这些农民合作时,他有两点体会:第一,你给合作者定一个标准,他就会按照这个标准帮你生产。第二,你要保证合作者的利润。有了一定的利润,他就会在帮你生产的过程中跟你一起发展。

接下来,邓勇讲了早年带动农户集资修乡村公路的事。当时的村支书邓勇,拉了从村子里走出去的成功人士,投了一些资。剩下的呢,政府出一半,村民自家出一半。没有钱的村民怎么办?邓勇妻子周建辉把她的私房钱拿了出来,她说先帮那些拿不出钱也借不到钱的人垫上。先把路修了再说,等他们有钱了再还。

“你是帮他办好事,还怕他不还钱给你?”笔者采访邓勇时,坐在一旁的周建辉插了话。

邓勇说,公路还没修完,我们帮垫的这19户人家,挨个都把钱拿来还了。当然,刚开始也碰到一些不愿意的,他们说,几十年都是走这个泥巴路,修起公路来又有啥子区别?但是这些人看到公路建起来以后,就觉得比原先的泥巴路好走多了。所以啊,跟农民打交道,你办的事只要让他看得见,摸得着,他就信你。

笔者问邓勇:“你为什么从养进口猪转向养本地黑猪?”邓勇解释说,加拿大猪实际上不适合中国的气候和环境,它是一种很娇气的猪,需要在恒温下生长,需要长期依赖药品,依赖高蛋白饲料。最要命的是,它每个月都要注射十天的抗生素,这就意味着这种猪肉对人体健康存在着隐患,说白了就是食品安全。相比之下,我们本地的黑猪却有几大优势:第一是肉质好;第二是抗病性强;第三是耐粗食。你到一般的猪场去,隔老远就会闻到很大的臭味,那是猪将高蛋白饲料吃进肚子,没有完全消化产生出来的一种恶臭。黑猪养殖场就没有这种臭味。为啥子?因为黑猪主要吃五谷杂粮和大量青饲料。

2008年,猪场发生的一场高热病,促使邓勇下决心改养本地品种猪。那一年,整个养殖场饲养的几百头外地猪全部遭了高热病。高热病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的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呼吸困难、部分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少数毛孔有出血点。相反,那些私家种猪场的本地猪就没感染到高热病。经过这次高热病,邓勇对中国的地方品种猪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作出改养决定后,邓勇便开始到处做调研,同时跟一些专家进行沟通。他跑到北京看黑六猪,去浙江看金华猪。至于本地猪,也就是内江猪,他早就比较了解。

邓勇说,改养本地黑猪,还跟如今人们普遍追求健康食品有关。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只要求吃得饱。如今温饱问题解决了,食品安全却存在着大量隐患,现在市场上出售的大多是化肥农药催生的蔬菜,是饲料和添加剂喂养出来的牲畜禽肉。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这是国人普遍的需求,这样的需求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商机——就是饲养健康的猪。一些专家在谈到中国的农产品之所以没有定价,说是因为没有品牌,没有标准。他们说台湾有台系,美国有美系,法国有法系,英国有英系,我们中国却没有。其实,四川内江猪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品牌。

邓勇经常暗自思忖:我们为什么不能将曾经拥有的地方品牌做成优良品牌?内江黑猪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被评为中国四大名猪,另外三大名猪分别为江苏的太湖猪、浙江的金华猪、湖南的宁乡猪。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邓勇创建了“四川资中永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开始大量养殖“黑溜宝”。永辉,是说农业(包括生态养殖业)是一项永远的产业,几千年的产业。饲养地方品种猪同样是一项永远的产业。邓勇对笔者解释:“为啥叫黑溜宝?过去农村养猪,唤猪不都‘溜溜溜地叫吗?这是对猪的召唤。地方品种黑猪既是一个地方的宝,也是民族的宝和国家的宝。黑溜宝母系为地方名猪内江猪,父系为外种猪杜洛克。过去的内江猪虽然好,但生产周期长,皮子厚,肥肉多。内江黑猪与杜洛克黄毛猪配种后产出的黑溜宝一代,缩短了生产周期,解决了肥肉多、皮子厚的缺点。如今随着外种猪大量进入中国,国内的地方品种猪被大量宰杀,都快要灭绝了。饲养国内地方品种猪就是为我们国家和民族保护一个品种,一个品牌。”

3

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天气冷,屋里又没火炉,体形单薄、穿着也单薄的三块合作社社长高亚东不停地咳嗽,显然是感冒了。

2012年底,年轻的高亚东将原先饲养的外种白猪全部卖掉,买回38头本地黑母猪。卖掉的外种白猪里面有32头母猪,按一头母猪一窝下10头猪崽算,32头下320只,一年两窝,共计640头,一头猪崽亏200元,一年下来光是猪崽就亏损近13万元。当然,扣除人工费和饲料费,没亏这么多。但算上卖掉的育肥猪,亏损就远远不止这个数。好在卖掉了,如果不卖,继续饲养外种猪,还会继续亏损下去。按目前市场毛猪价5元一斤,就深度亏本。毛猪现在的市场价5元一斤,他们在亏,还亏得凶,一头至少亏八九百元。高亚东不仅没亏,一头还能赚几十块钱呢。如果市场价9元一斤,饲养外种猪一头还是亏100多元,他却能赚好几百呢!一句话,饲养本地猪,即便亏,也亏得少,最多也就一头亏100多元。如果行情好,毛猪一斤能卖到10元以上,养外种猪有利润,养本地猪的利润就能高出一倍。

养黑猪的好处整体大于养外种猪。今年高亚东又养殖了30多头,他比较看好这个产业。资中通过审批成了“中国四大黑猪之乡”,资中黑猪成了品牌猪,国家就给了一笔钱,扶持农户养黑猪。猪场是统一改造的,养外种猪和农家传统喂猪就没有这种待遇。没有参加合作社的单个养黑猪的农户也有保险。比如,一头猪一百多斤,如果死了,国家政策补助500元,公司补助500元,无害化处理费80元,这样就帮助养猪户规避了风险。不到100斤的猪,如果死了,公司赔300元。总之,帮助农户把风险降到最低。跟公司合作,每头母猪还可以返给600元,返回期3年。怀孕的母猪2800元,母猪三年后还可以卖,如果死了还给补助,就是说养母猪等于没有花钱,白送的。公司统一给购买饲料、兽药、疫苗,价格上享有优惠。只要按公司的要求去做,毛猪出栏时公司都能回收,而且付现款。三块合作社还有一批饲养外种白猪的亏损户,占整个合作社的三分之一,他们也开始意识到改养本地黑猪才是出路。

4

“公司旗下成立合作社,带动当地农户养殖本地黑猪,让农户摆脱贫困走向小康,让猪肉市场趋于安全。创办全国第一家农民田间学校呢,则是让更多农户和养殖企业关注地方优良品种,进而保护和传承民族品牌。”在“黑溜宝”食堂饭桌上,董事长邓勇继续着有关“黑溜宝”的话题。

邓勇说,2006年,也就是四川发生大面积人感染猪链球菌的第二年,我们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农民田间学校。为什么要办这样一所学校?这要从我自身说起了。2003年吧,刚养猪时,买了一批母猪回来。当时觉得养猪很简单,不就是养猪吗?不久,我就搞了个种猪场。计划购60头母猪,分三批,每批20头。第一批买回的20头种猪,由于技术不成熟,基本上没配上,那一年,买回来的20头母猪只生了一头小猪,亏损十几万。也好,由此深切体验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民田间学校成立了,老师去哪儿请?我们经人介绍,找了一些专家,请他们到农村来。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上午九点上课,很多养殖户七点多就到了,比规定时间提前了两小时!讲课的老师很感动。办这样一所学校,主要是让当地农户听了课后,觉得当农民也是有前途的。

“教授是四川省农大的吧?”笔者问。

“对,主要是省农大的。”邓勇看笔者一眼,说:“中农大的也来过。中农大教授从北京来的,给他们解决一点差旅费就行了。印象最深的是中农大的王凤来教授。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才发现,除了我们想把这个产业做起来外,还有面前这样一大帮优秀的农民来跟着一起做。所以我说哇,表面上看起来是企业帮助了农民,但是回过头来看,农民也帮助了我们企业。企业单靠自身去发展,那会很慢的,如果带着一个团队去发展就不同了,就会很快。所以我说哇,企业带动农民、培训农民,这是个互利共赢的东西。换句话讲,你这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带动了农户,给了他技术上的指导、观念上的引导、思维上的影响,然后他呢,就可以给你生产出优质产品。”

“对呀。”笔者将调羹放进碗里,吸溜了一下嘴,由衷地感叹道:“这汤好香!”

“这猪肉好不好,你喝用猪骨头炖的汤就知道了。”坐在邓勇身旁的公司办公室主任、邓妻周建辉说。

邓勇赞赏地看一眼老婆。

邓勇介绍说,开办农民田间学校还能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问题。比方说,这个农户来田间学校参加了培训,晓得了饲养本地猪有可观的经济效益,他就不会外出打工了。一对夫妇在外面打工,一般一年收入最多就是五、六万块钱。如果他跟我们合作搞养殖,有一个1000平方的养殖场,一年出栏300多头猪,每头猪400元利润,一年下来他就有10多万元。从中扣除很小的一笔开支(水电费、场地折旧费等),他还能落下12万元,比他们外出打工翻了一番吧?重要的是,他们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周建辉说,养殖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寄养,一种是供养。所谓寄养,就是养殖户不出本钱,只要有一个养殖场,有劳动力就可以了。公司先免费给他提供猪仔,等他把猪仔喂大之后,按照猪的毛重差额,以一斤一块钱的标准,和他结账。比方,给他一头50斤的猪仔,他养到280斤,一年他就可以有230元收入。所谓供养,就是养殖户自家养的母猪产下的崽,我们公司按照每斤比市场价高3块钱的标准进行回收。养的育肥猪,公司同样以高出市场价回收。供养一头猪的纯利润在400元左右,比寄养多100多元。

邓勇如数家珍一般,继续滔滔不绝地介绍——

我们公司开办田间学校,省内和国内的一些媒体纷纷做了报道。特别是2007年,中央2台、中央7台相继报道后,引来了国内外的一些专家。在同这些专家交流的过程中,我更坚定了对这个产业的信心。之后,农民田间学校又办了两年,办到2009年,连续办了4年,每年不定期培训学员,每次培训60名左右。2015年,我们公司办了黑溜宝商学院。通过办学,让更多的农户掌握养殖黑溜宝的技术,转变传统养殖思维。

据有关资料显示,今后十年,有10%的人需要高端产品,就是绝对安全、绝对健康的产品。有20%的人需求产品必须达到安全。70%的人呢,属于低消费和低需求群体,他们要求价格便宜、食品无毒害就可以了。我们公司生产的黑溜宝产品,主要针对这20%的人群。在当下中国食品市场普遍缺乏安全的情况下,打造品牌,而且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肉类品牌,这就要求公司上下在产品认识上高度一致:必须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正是考虑到食品安全,我们才要做循环经济这一块,4个农场就是循环经济实施的具体载体。

未来十年,是农业健康产业的黄金十年。在十年之内,公司要快速发展,要发展就必须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做成名牌,做成标杆,成为民族品牌。为此,我不止一次跟企业的高管们讲,我们的企业要想成为中国养殖业的领导者,就必须做到下面两点:第一,所有的生产环节都要透明,只有透明了才能确保产品质量关;第二,建立互联网网购方式,让国内外更多有较高消费需求的人吃上我们的健康安全产品。我们12年来就只做了一件事情:打造中国肉类的民族品牌——黑溜宝。黑溜宝于2014年12月获得“中国黑猪品牌”称号,资中因此被命名为“中国黑猪之乡”。

邓勇说,未来的几十年中,我们这个产业都是一个朝阳产业,一个值得终生追求的产业。全国3000多个县,起码有1000个县需要我们这种健康产业去发展。所以说哇,我们这个产业是个无限大的产业。我们的产业不是几十年,可能是一百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产业。

“是啊,人类有历史以来几千年,谁能离得开吃呢?”笔者看一眼邓勇,两人不约而同地感叹道:“民以食为天嘛。”

第二章 外乡来的“猪妈妈”

1

戏称自己为“猪妈妈”的陆杨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熊又鸣,进入养殖业前,供职于内江一家商业银行。

2007年,47岁的她按政策从银行离岗待退。与多数离岗待退者不同,熊又鸣进入了先前想也不曾想过的养猪业。

“为什么突然进入陌生的养猪业?”认识熊又鸣的人都这样问她。她回答人家:“这可能跟当年吃不上猪肉有关吧。”

出生在三年大饥荒时期的熊又鸣,至今记得最牢的是,大饥荒过去后那些年,国内市场上通行五花八门的票证:粮票、布票、猪肉票、鸡蛋票……诸多票证中,猪肉票最为紧俏,每月每人(仅限于城镇居民)只供应半斤。光有肉票还不行,还得起早贪黑去肉店排队,去晚了,排在前面的人把肉买完了,如果又赶上月末,手中的肉票就成了一张废纸。有一次,她月末去排队,没买上猪肉,傻呆呆地盯着废肉票,就像盯着拴猪肉的草绳一样,尽管油腻却解不得半点馋!

从银行内退后,熊又鸣先是打算去服务过的资阳四海屠宰公司打工。第二年,即2008年,中国出了日本饺子事件,合伙人是从日本留学回国的大学生。接二连三的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坚定了熊又鸣做肉类食品的想法。

有时间精力,又不需要太多启动资金,还有从日本回国的高中同学董锦铭的参与,还等什么呢?

于是,破土动工的日子很快定下了:2008年5月12日。

下午14:28时,熊又鸣在资阳市安岳县李家镇嘉庆村动土建猪场。铁锹插进土里,刚铲了一铲土,“5·12”汶川地震发生了!

事后人们调侃她:“熊又鸣太凶(方言:厉害)了,建猪场动工就铲来个大地震!”

受大地震的影响,破土动工的日子只好推迟。这年9月10日,熊又鸣在内江东兴区柳桥乡矮子店建猪场,那天,内江、自贡交界的威远地段也发生了地震。

两次动工建猪场,四川境内两次发生地震。以至5年以后,2013年“4.20”四川雅安芦山发生地震时,有朋友打电话调侃熊又鸣:“你又在哪个地方修猪场?”

2

笔者实地采访时看到,内江东兴区柳桥乡矮子店四周的山比一般川南丘陵高,搭建在山坡低矮处的猪场愈加衬出了四周的山的高度。漫坡的树,放眼的绿,葱笼的原野,积水的稻田……不远处的村子里,不时传来一两声鸡鸣狗吠。头顶上空,偶尔飞过去一两只啁啾的鸟儿。

宽敞透亮的猪舍里,有的猪躺在约60cm~1米厚的“发酵床”上睡觉;有的用嘴巴在“发酵床”里拱富含高蛋白的菌丝吃;还有的在上面打滚。有几只猪干脆跑到高出“发酵床”约七八十公分的水泥台面上散步去了。

“为什么采用发酵床?”站在猪场外边,笔者问公司法人代表董锦铭。他当即跟笔者介绍了发酵床的形成和作用:“这个发酵床呢,最早是从日本引进来的。日本的一家养猪公司,发现猪舍里出现微生物无法分解粪便的情况,通过观察、研究,他们得知过稀过干的粪便都会把微生物给淹死。为防止微生物被淹死,他们就在猪圈地面铺糠壳、锯木屑,称之为发酵床。发酵床中的有益微生物,以猪的粪尿为养分进行不间断发酵,发酵时发酵床会产生40~60C°的温度,能快速分解猪的排泄物,杀死有害病毒、病菌,从而实现低碳、环保、生态养猪。发酵床被猪踩板结后,要用人工挖松,并重新铺设。隔上一段时间,再把猪圈里混有粪便的糠壳、锯木屑取走,这些混有粪便的糠壳、锯木屑就成了上等的有机粪。当然,使用发酵床有个先决条件,就是猪舍要宽敞。猪舍小了,猪老在一个地方拉屎拉尿,发酵就起不了作用。发酵床呢,就成了死床。”董锦铭停顿了一下,说:“鉴于目前国内养猪现状,我们在修建猪场的时候,把不污染环境、不影响水源作为首要考虑。所以,猪场建成后,我们打了三口70米以下的深井,保证人和牲畜的饮用水源。听说过‘十个猪场九个咳吗?啥意思?就是说患上哮喘病的猪,大多数是因为它们生长的环境差造成的。”

资中永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义勇,将养猪经验归纳为“三好”:睡得好(环境好),吃得好(饲料无激素无霉变),饮得好(饮用水检测达标)。

“在人们的印象中,猪一身是泥,似乎一点不讲卫生。”董锦铭说,“其实猪是很爱干净的呢。”

“对呀!”笔者接过话头:“我们看到一份资料,说夏天猪在泥浆中打滚是为了让身体保持凉爽,因为猪身上没有汗腺,这跟狗在热天把舌头伸出来散热是一个道理。是这样的吗?”

“是的。猪并不是人们认为的那样不讲卫生,相反,猪可能是圈养动物中最爱干净的牲畜。干净舒适的环境让人心情舒畅,同样,猪在干净舒适的环境里才能长得好。环境干净、通风、采光,加上饲养员对猪的那份爱心,在这种环境下,要想猪长得不好都不可能。爱心嘛,就是要把小猪崽当自家儿女养,怀孕母猪当孕妇养,老母猪当成父母来养。”从办公室赶过来的熊又鸣说。

“噢,这可是饲养的新理念咧。”笔者由衷地感叹道。

“发酵床,还有你认为的把猪当人养的饲养新理念,加上我们的坚持,公司被授予‘2010年资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1年9月,全国环标绿色品牌质量管理委员会授予陆杨公司‘全国环保绿色养殖和种植示范基地。”

“哦——”笔者转而问道:“内江养猪的唐禄强,熊总认识吗?”

熊又鸣说:“唐禄强啊,那是内江养猪业的老大呀,他是从一家央企退休后进入养殖业的。我刚刚进入养猪业那一年,唐禄强就已经远近闻名了。那几年,唐禄强是内江地区养殖业的带头人,媒体多次对其养殖情况予以报道。省里有关部门来人,市里必定组织参观唐禄强的养猪场。分管农业的副省长,抑或是省长来,看的也是唐禄强的养猪场。”

“可他现在很困难呀,银行不给贷款,说他以前贷款没还。”笔者说。

“唐禄强遇到的困难是所有养猪人都碰到过的。是的,他很能干,他从外行变成内行,很快上了规模,成了业内带头人。他就利用这一点找政府要钱,要补贴,要项目资金,这些都没错。客观地讲,受饲料成本低且有固定养殖补贴的国外猪大量进口冲击,中国的养猪业不是一个稳赚的行业,往往赚一年,亏几年。”董锦铭说,“还有呢,唐禄强是靠借钱填亏损,而不是靠挣钱补亏损。再有就是,唐禄强失败了,我们也失败过,不同的是,我们总结经验,坚持了下来,可唐禄强没有。”

“你们失败过?”笔者有些诧异。

熊又鸣如实地介绍——

失败过,败得一塌糊涂,差点就爬不起来了。2009年5月份,毛猪价格下滑到4元/斤,成本6.5元/斤。一头猪200斤,亏500元。这还只是饲料钱,人工费没算。全国猪场在这种情况下垮掉了一半以上。不少养殖户伤心之下,宰杀了大量母猪。这一年,我们把猪场的小猪卖了100头,留下200头。进猪圈一头头去挑,挑出来卖掉。挑到后头,哪头都舍不得。总算挑够了,送上车前给这100头小猪一一拍了照。这还不算最难过的,最难过的是生怕哪家有良心的养殖户把怀孕母猪趁黑赶到家门口,第二天开门就看见门口躺着一头瘦得皮包骨头的母猪!那跟大饥荒年代农村人将生下来养不活的婴儿偷偷放你家门口有什么两样?

卖了这些猪,都不想喂了,觉得好难哦。也不知道后来是怎么挺过来的。也许是那些留下的猪崽给了我启示吧。卖了小猪的第二天,我去猪舍看它们,留下的小猪都往边上躲!我一下子醒悟过来:卖了的就卖了呗,好好养着这些留下的小猪仔!就像多子女的贫困家庭,卖掉一两个儿女,是为了养剩下的。第二年,就是2010年吧,毛猪价格最高涨到11元/斤!到了2011年,价格维持在11元/斤左右。2012年猪肉价格开始往下垮。2013年继续下跌。2014年承接下跌趋势,到了下半年,按说是猪肉的销售旺季,可猪肉价依旧偏低,毛猪市场价格总体维持在6到7元一斤,最低6元。你看看,是不是赚一年亏几年呢?当然喽,你坚持了,多少还是有利润的。你看啊,2012年10月份,从年初开始下跌的猪肉市场,跌了近一年,作为一家资金并不雄厚的企业,等待止跌回升似乎不明智,主动出击或许能打开一扇窗,受这种心态驱使,我们由先前的被动销售迈向了主动销售——公司以低价批发给销售商进入内江卓尔超市专柜,打出“陆杨农牧有限公司”牌子。打“陆杨”牌子一方面是宣传公司,一方面是为了防止销售商以次充好。此前,发生了重庆沃尔玛超市事件。营业额领跑全球的世界性连锁企业沃尔玛在重庆设立的多家分店陷入“绿色猪肉门”,以普通猪肉冒充高档的“绿色食品”猪肉对外销售,明显违反了“货真价实”的商业基本准则。沃尔玛超市的前车之鉴,让我们坚定了“在利润和信誉不能兼得的前提下,情愿保有信誉”的信念。

2014年5月20日,“陆杨农牧有限公司”受卓尔超市正式邀请,堂堂正正地进入卓尔超市。

4个月后,国庆节前夕,受内江的华联超市邀请,我们公司养殖的猪肉进入该超市的肉类食品专柜。

下一步呢,我们计划进入电商平台。

2015年11月,经过几个月的努力,陆杨农牧有限公司的生态粮仓大型电商平台终于诞生了。在这个平台上,客户不仅能买到具有国家质量认证的安全、放心、生态的生鲜农产品,还减少了从生产基地到餐桌的中间环节。生态粮仓大型电商平台上线,实现了头一天网上下单,第二天凌晨采摘及宰杀,将最新鲜的产品以低廉的价格,当天送到客户手中,并且每一种农产品都有唯一、固定的生产基地,以确保产品质量。

3

家住成都金堂赵家镇的易然,家族三代行医。中学毕业时,他高考分数上了三本线,母亲和亲友让他在家复习,来年再考。易然却不想再让母亲一个人劳累了。他在网上搜索,看见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有畜牧专业。心想爷爷、父亲是学人医的,那么,自己学畜牧专业也可以。选择的随意性,加上学校环境差,易然对畜牧专业课程大多没兴致,唯一感兴趣的是外科。原因嘛,因为爷爷是外科医生。

就读职校期间,每逢假期,易然就到陆杨公司安岳养殖场当实习技术员,感觉到该公司的养殖方式、经营理念以及管理模式与一般的养殖场不一样。

2009年,易然毕业后,跑到西昌众望农牧有限公司承包猪场,搞经营管理。次年,猪肉价上涨到历史高位11元/斤。2011年继续维持在11元/斤。承包猪场期间,月平均收入上万元,有时一个月挣3万多。钱拿得多,人也很累。刚去那段时间,忙起来几乎没时间睡觉。后来好一点,每天能睡上2至3个小时。

后来,易然离开西昌众望农牧有限公司,应聘到资阳市乐至的一家小型养殖场。易然在那里干了一年,使母猪种群从原有的200头扩展到2000头,增长了十倍。这期间,老板陆续请来亲戚担任管理人员,使公司家族化了。易然觉得再待下去没意思,就主动辞职,回金堂老家耍了一个多月。这时候接到熊又鸣董事长的电话,就来陆杨了。

说起在西昌承包猪场,易然说很感谢记者出身、五十多岁的梁师傅。梁师傅将养猪归纳为“两勤一心”:脚勤,手勤;用心。梁师傅说,养猪人要养好猪,就要把猪当成自家儿子来养。易然把这话发展为:把公猪当猪爸爸,把母猪当猪妈妈,把仔猪当自己子女。小猪生下来时,要用毛巾将它擦干,放进35°的保温箱。然后是喂初奶,初奶能够增强母源抗体。前三天呢,每半个小时就得从保温箱里抱出来喂一次。俗话讲,母猪好,好一抱(音bao,方言,一抱既一窝);公猪好,好一批。比较之下,养一头好的公猪更重要。公猪得单养,为的是增加营养,饲料要用特制配方:鸡蛋、葡萄糖、玉米、豆粉、鱼粉、微量元素、矿物质,等等。

猪场每天喂两次,采用自由采食,就是让猪想吃就吃。猪其实是不会贪吃的,猪才不傻,吃饱了它就不吃了。一般来说,50斤以内的猪放5%的饲料,100斤内的猪放4%的饲料,200斤以上的是3%至3.5%。猪越大相对吃得越少,这跟人一样。传统农户养猪,通常一天喂一次。由于喂的次数少,猪一听到主人脚步声便竖起耳朵;主人拿瓢在猪舍围栏上边敲边“溜溜溜”地呼唤,听到呼唤的猪们嘴里立马发出响亮的回应声。接下来,热闹的一幕上演了:快步蹿到猪槽跟前的猪仔们,围挤在盛满了猪食的猪槽前,竞相表演你拱我推的抢食绝招!有的边吃边甩;有的拿屁股把别的猪挤到边上;弱小的呢,只好守在旁边,等那吃饱了的猪不吃了或吃了往下咽的间隙,使劲将脖子伸过去,张大嘴巴去槽里抢上一嘴……这种定时喂食浪费不说,喂养还不均匀,吃得多的撑出了毛病,吃得少的长不好,没吃上的挨饿。自由采食呢,一天24小时都有吃的,猪不会担心吃不上发慌,也不会因此而挨饿,更不会因喂食生病。自由采食比定时采食肯定要节约些。像陆杨公司这种规模化养殖场,每天每头猪节约1元饲料费,4万头猪就能节约4万元,一个月就是120万元呢。养殖业利润薄,赚一年、亏几年的养猪业利润更薄,利润薄就更需要从节约分分钱开始。

“你是一个好管家呀。”笔者说。

易然笑了:“我就是站在企业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企业好了,员工的福利也就好了。”

第三章 地方名猪

地处川南丘陵地带的内江,除享有“甜城”美誉之外,还是四大名猪“内江猪”的产地。

“内江猪”原产内江县(现东兴区)西林寺附近枇杷村,也称“东乡猪”,因毛色通黑,又叫黑猪。其肉质好,肌肉纤维细,密度大,烹饪时能产生特殊香味。内江猪除猪肉品质优良外,副产品“猪鬃”也是紧俏货,其产量、质量达到全川之冠。内江猪鬃毛刚韧质优,富有光泽,长11~15厘米,一头猪产鬃200~300克,净毛率90%,是中国传统大宗出口商品之一,出口销售量占世界猪鬃贸易总量的95%左右,被美、英两国列为与军火同等的A类必需品。抗日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派出特使与四川“猪鬃大王”古耕虞签订了猪鬃产销优惠承包商约。当时,古耕虞旗下四川畜产股份有限公司的虎牌猪鬃,很有名气,其出口量达到全国猪鬃出口总量的85%以上,几乎垄断了世界猪鬃市场。猪鬃的急需以及内江猪鬃的优价收购,进一步刺激了“内江猪”的改良和饲养。

1938年,四川农业改进所与中央大学农学院在内江圣水寺旁边合办“内江种猪场”,对“内江猪”品种进行改良和推广,使新一代杂交猪在资中、资阳、内江等地得到推广。

1939年底,内江县生猪存栏达到15.63万头,其中母猪存拦2.5万头。

到1965年,内江市(现市中区)、内江县生猪存栏达到30.23万头,同时,“内江猪”遍及黑龙江、辽宁、贵州、陕西、青海、西藏、山西、北京等20多个省市。

1972年,“内江猪”被推广到越南等国家,成为我国著名猪种,列为四川省最好、最多的猪源。

1981年3月1日,国家标准总局按照“内江猪”的饲养方式,颁布我国第一个生猪养殖“国家标准”。

2004年,“内江猪”被农业部列为“地方名猪”。

2008年,“内江猪”二度上榜农业部的“地方名猪”。

第四章 养猪大王“写”华章

1

“我喜欢当农民,当职业农民。”四川眉山市仁寿县养猪大王尹仲全对笔者说,他刚开始养猪的1985年,毛猪市场价才1~2元/斤,一年下来,没赚一分钱不说,还亏得厉害,幸好在仅有的五分自留地里种了大红桔,两年下来,赚了五六百元。

1998年3月,尹仲全四处借贷,和舅舅各出3万多元,购买了一批猪仔。猪买回来了,修猪圈时却没钱了。等把垒猪圈的砖块买了,又没钱买河砂。好不容易凑够了河砂钱,搭建猪圈的料又差钱了。危难时刻,他突然记起:咦,养猪好像应该有政策补助吧。

他就去找仁寿县畜牧局。该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回答:“没有呀。”

尹仲全纳闷了:“别的地方养猪都有,我们为啥就没有?”

这人拿话呛他:“别的地方有没有,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仁寿没有。”

尹仲全没了辙,心头却不服气:哼,等我搞好了再拿给你看!

尽管没拿到补助,畜牧局还是多少给了一点安慰:畜牧站长带了相关人员到他养殖场,帮他制定猪场生产规划。

这年底,尹仲全就仁寿的养猪业给时任县长写了封信。在谈了仁寿县养猪现状后,他大胆建议: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把沿国道213线建成仁寿县DIY生猪产业带。

后来,在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尹仲全的猪场终于建成了。

2001年,是尹仲全事业发展中最低谷的时期,但凭借其良好的信誉和诚信,隆生集团仁寿三联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主动找到尹仲全,说可以先将饲料赊给他,周转半年后再付资金。

尹仲全听后眼睛一亮:“好啊,那我们就先赊着吧!”

除保证自家养殖使用外,他把赊来的饲料立马转给其他养殖户。养殖户们赊欠的饲料还款则用于他的流动资金周转。

饲料公司赊欠给尹仲全的时间为半年,尹仲全转赊给各养殖户的时间为一至两个月。他以此赢得了还款时间差,解决了资金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渐渐地,一度远近闻名的种植名人尹仲全开始在养殖业崭露头角。

2010年,尹仲全和舅舅合伙创办了仁寿县华立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不久,王维东成为尹仲全的第二个合作伙伴。

此后的5年,公司存栏猪达到2000头。5年了,没分过钱,都积攒在那儿。积攒是为了扩规模,不只是公司内部几个股东扩股,而是要让整个村子、整个镇有更多养殖户参与。

很快,公司便由2000头存栏母猪发展到4000头,由先前的少数几个股东发展到有145户人家组建的大化镇水利生猪养殖园区。参与的100多家股东中,每户平均出资1万元。年底分红时,收益高达30%,保底期限3年。

说实在的,这样高风险的分配方案,尹仲全心头也有些打鼓,之所以敢这样做,就在于他把自己给押上了:最坏的结果,就是他这个大股东不分红!

这一宝看来是押对了。

六合桥猪场,与尹仲全、王维东他们的华立公司相距仅一步之遥,因经营不善,连续3年亏本,老板打算以3.6万元的售价,将猪场卖掉。猪场出售时,正赶上尹仲全修房子,手头缺钱。可他盘算后,觉得划算。于是找到对方商谈,达成如下分期付款协议:第一年付6000元,第二年付15000元,第三年付15000元。

第一年付了款,之后,便赶上毛猪价处于历史低迷的2005年,当时国内市场最低价跌到3元/斤,之后出现小幅反弹。进入2006年后略有回升,达到3.7元/斤,随后又下滑,5月份跌至每斤2元多钱。进入下半年,国内平均猪价反弹到3元多一斤,基本走出亏损期。之后持续上涨,进入10月份,每斤涨到4元左右。年底部分地区猪价已经破历史最高纪录,达到每斤5元多。

2007年,生猪价格却创下历史新高,涨到近11元/斤!

尹仲全由此感慨:“危机,危机,逢危便有机!这就像低谷,低谷到谷底,便开始逐步缓慢地回升。”

2

2008年6月,在大华合作社的基础上,由尹仲全发起成立了仁寿县龙门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

尹仲全说,早在2006年大华合作社成立之初,他就有了初步构想,第一步:以镇为单位,以龙门村为中心,打造以交通沿线标准化养殖小区。第二步:2007下半年,修圈舍给与资金补贴,达到500平方米规模的,一个平方补贴60元,500平方米补贴3万元。第三步:到2009年,将先前的以镇为单位变成以几个村为单位,打造标准化养殖,进而形成适度规模。

这一构想的实施,使大华合作社的养殖事业不断壮大,2011年成功创建省级养殖示范合作社,向省财政厅争取项目补助资金50万元。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后来居上的仁寿县成为四川省养猪调出大县,仁寿县养殖带头人尹仲全、大华合作社早期社员刘明辉都拿到了国家补贴资金。补贴资金的用途分为两部分:养殖规模化;品种改良或圈舍改造。

“尹仲全这个带头人很不错,跟着他走,日子会越来越好过。”刘明辉坦言,“可各人有各人的具体情况,资金欠缺是我的一大难题。”刘明辉说他养猪13年多,欠了15万。如果把现在养的210头猪折算成现金,也就20多万元。还账之后,只剩余5万元。唯一赚了的是场地,1500多个平方,折算成现金,就是60万,一年利润4600元左右。当然,这些还没有扣除人工费。

刘明辉说,由于资金短缺,下一步他打算实行生猪代养。

“怎么个代养法呢?”笔者问。

刘明辉向笔者作了详细解释:所谓代养,就是对方公司出资金,养殖户出场地,出劳力,赚工钱。200斤以上的猪,0.65元/斤;200斤以下的猪,0.55元/斤。如果给养死了,死一头扣工钱25元。接着,刘明辉给笔者算了一笔细账,他得出的结论是,代养500头猪,一年可赚58300元。很显然,代人养猪比自家养养风险小得多。

2014年11月3日,刘明辉找成都巨星养殖有限公司,就代养猪一事与对方达成口头意向性协议,只是对方要求饲养规模500头,猪死亡率控制在3~5%,超出这个比例,就在饲料费中扣除。

刘明辉是大化镇第一个与巨星养殖公司签订代养协议的。2014年上半年,仁寿龙正镇已有3家代养户与巨星养殖有限公司签了代养猪协议。眉山市就多了,仅眉山东坡区就有10多家与该公司签了协议。

尹仲全认为,目前国内养猪业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规模化养猪,这是养猪业的主体。第二种是行将终结的散养户——因为喂养的猪少,没有国家补贴;因为零售饲料价格高等因素,很容易导致亏损。第三种就是像刘明辉这种有技术却受资金限制、无力实行规模化养殖的大户,从2008年起兴起的代养模式,对于他们来讲,无疑是一项最合适的办法。

3

2012年,养猪大县仁寿声名在外。这年4月份,国家发改委调研组到仁寿县水利村调研。

尹仲全,一个普通农民,由种植开始,转向养猪,因养猪闻名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尹仲全明白,单个的农民离开了群体会变得孤立无助,而离开了脚下这片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便失去了依托。正是怀有这样的情感,在同发改委调研组成员对话“防止重要农副产品大起大落实施预案”问题时,他的率直发言才会如此温暖父老乡亲的心扉:“……什么叫大起大落?农产品是高了还是低了?到底是防止高、还是防止低?你们认为高,我看是低了。”

他的“三农”对话,让调研组成员一愣,好一阵,才有人说:“假若让你起草这个文件,你怎么写?”

尹仲全略一思忖,说:“顶层设计往往脱离实际。举例说吧,经济改革初期,猪肉价0.68元/斤,米价0.138元/斤,企业职工月工资五六十元。2012年,猪肉价15元/斤,上升22倍,米价2元/斤,上升15倍,企业职工月工资3000元,增长50倍以上,其比例严重倒挂。面对这样的现实,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多农民不愿意从事养殖业和种植业。对农业、种养殖业,我看不是要防高,而是要托底!生猪产能为什么严重过剩?我看是跟政府出台的一些不合实际的政策有关。比如,修了猪圈不养猪,由此造成大量的产能过剩。如果将这笔资金用于提升市场准入门槛、食品源头安全监管、产品品质提升、市场风险调节,就不会出现这些市场乱象了。”他迟疑一下,接着说:“就说饲养猪吧,喂一斤猪肉需要5.5斤玉米。新疆玉米1.4元/斤,运到四川需运费1.3元/斤,按粮猪最低比价折合为7.15元/斤,刚好是一斤毛猪的市场价格。而低于5.5:1这一粮猪比例持续一个星期,政府就要采取临时干预措施,根据生猪价格走势,启动相应预警机制(蓝色、黄色、红色三类级别),直至收储完成。然后分配到各省市,以及大的食品企业、国内知名收储企业。半年以后,价格上去了,再抛出去。这提振了收猪贩的信心,打压了养殖户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从1984年到2014年,30年内几乎没有改变。”

为证明农产品定价太低,尹忠全还引用了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的感言:“要我说呀,农业税早就该减免了!”这位代表算了一笔账:从1949年至1976年,27年间,中国农民用500亿的口粮换成的真金白银支撑了共和国原始工业的脊梁。1976年至2003年,又一个27年!按当初物价计算,500亿原始投入已升值成1万亿资金,这1万亿资金,按贷款利息该收取1000亿,政府只给了100亿。所以说,农产品定价不是高了,而是低了,而且低得太狠!

“十八大”召开前夕,继国家发改委调研组之后,农业部调研组来仁寿调研近一个月,期间在水利村待了3天。尹仲全再次抓住这种难得的机会,就现行土地政策、现行农业补贴、现行农副产品生产与销售过程中的问题发表看法。他提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客观上其实已经不适应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当初包产到户释放出来的积极性到今天已经释放殆尽。他指出,近10年来,土地虽是农民承包的,但搁荒的土地很多。土地补贴应该是对种粮农户的补贴,但现在是补贴给土地的拥有者。他进一步提出,传统畜牧业已经逐渐转向一切都要进入成本的现代畜牧业。你看啊,一家人一年养殖50头以上、300头以下的猪,一个劳动力,全年喂下来,年工资24000元。水电费、防疫费、固定资产折旧等,每头猪每年100元,按300头计,就是30000元,加上全年工资24000元,总计54000元,每头猪成本180元(不算饲料费)。如果饲养30-50头,一个劳动力年工资24000元,半个劳动力12000元,除以50头,每头猪成本240元。可见,饲养越少,利润越小,亏损越大。

尹仲全认为,目前国内生猪市场价格明显偏低,其主要原因是受到国外生猪的冲击。如今在农村,一家一户的养殖赚不到钱,那种怀有投机心理的养殖同样不会有稳定的效益。投机型养殖又分两种,一是市场投机。占了土地,修了圈舍却不马上养猪,看到猪价涨了,便立马购进猪。一旦猪价下跌,又马上将圈舍的猪卖掉。二是政策性投机。这类人要么有关系,要么就是手中握有一定权力,他们利用关系和权力去领取补贴,先拿了补贴再说,至于养不养那是另一回事。由于土地补贴政策的不切实际,造成了现在很多土地在搁荒。这些搁荒的土地主人呢,则是把国家政策的补贴当成了福利,这是对有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由此造成了土地流转的困难。

尹仲全一针见血地指出,国内饲料价格偏高,猪肉市场价持续多年走低,尤其是一些脱离农村实际的顶层设计,是造成农村小规模养殖没有利润还亏损的根本原因。

注定了亏损,为什么还要养?这是一个问题。

4

仁寿县大化镇龙门村一组村民尹升华,从最初开始养猪到现在,十年过去了,所养猪数量在20多头至50多头之间。尹升华说自己养猪基本上就没赚过钱。他也想像他哥尹仲全那样搞规模化养殖,可经济、技术都不支持。

尹升华从1995年开始养猪,一年多后就赶上猪价低迷的1997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低迷竟然从1997持续到2004年,整整8年呐,毛猪市场价一直徘徊在3-4元/斤。

8年之后的2005年,熬过了漫长煎熬期的毛猪价格总算回到正常的市场价7-8元/斤。

又过去两年,2007年开年后,毛猪市场价格才趋于稳定。也是这一年,政府出台了补贴政策,凡圈舍达到500平方米,可享受一个平方60元补贴。尹升华养的猪由先前20多头发展到70多头。

2012年,仁寿县龙门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依托项目支持政策提高母猪引种补贴,尹升华增加了6头母猪,加上先前的5头,存栏母猪有了11头,每头母猪补贴1000元。

2013年12月份到2014年7月,毛猪市场价跌到5~5.5元/斤,几乎跌回到上个世纪90年代的价。

也是2013年,持续了6年的母猪补贴在仁寿终止了。

母猪补贴终止一年后的2014年,仁寿的养殖农户们同国内养猪同仁一道,经历了养猪以来罕见的中国猪价市场的急剧变脸——这一年,中国猪价“飞流直下三千尺”。这种急速下跌对中国第一生猪大省四川的影响尤为强烈:省内68个生猪生产重点县的监测数据显示,进入4月第4周,养殖亏损还在进一步加剧,猪粮比跌至4.53:1,远低于6:1的盈亏警戒线;出栏肉猪价格每斤跌破6元,猪肉零售均价跌至每斤不足10元。

“4月份卖了800头猪,亏了40万,300斤以上的肥猪每头要亏500元。”提到让人心惊肉跳的2014年,至今尹仲全仍是一肚子苦水:“剩下关在栏里的6000头,2014年少说也亏了300万。”

尹仲全说,亏损比他少、但遭受的打击却比他严重的大有人在,自家兄弟尹升华就是其中的一个。

以养猪为主业的尹升华,全年有商品猪220头,另有8头母猪,算是有了一定规模,可照亏不误,光2013年就亏损6000多元。幸好前两年搞贩运蔬菜赚了点钱,就将贩运赚的钱用来补贴养猪亏损。

“2014年,保守估计我也亏损了2万多。”尹升华说。

面对国内猪肉市场价格的急剧“变脸”,遭受沉重打击的不只是养殖户和养殖大户,规模养殖企业的日子同样不好过。“我养了15年猪了,这是最惨的一年。我们还带动了100多农户养殖,同样是亏得叫苦连天,不少人都不想干了。”成都市巨星集团总经理唐春祥曾对前来采访的《经济参考报》记者如是说。巨星集团在四川是名列前茅的生猪规模化养殖企业,年出栏量20万头左右。“今年前两个月我们出栏2万多头猪,亏了800万。现在我们是靠其他产业的收入来弥补生猪的损失,现在一天亏10万,撑得很辛苦。”

养猪大县遂宁市大英县的养殖企业,遭遇2014年猪价市场罕见的“三九严寒”时,因资金链断裂垮掉了5家。

“活得比其他人更久一点”,成了养猪业内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人已开始选择淘汰母猪。资阳市东庵生猪专业合作社今年800头母猪减少了200头。负责人李云贞说:“淘汰的母猪中有40%是受市场行情的影响,喂得越多,赔得越多。”

“比卖猪更伤心的是淘汰母猪。”提起2004年卖育肥猪、淘汰母猪之事,尹仲全的脸上重新布满了冰霜:“养殖场也淘汰了几十头能繁母猪。要是二季度亏损程度进一步加重,我估计淘汰母猪的现象还会增加。我们带动的养殖农户有的也出现资金链断裂,不少人担心亏损加大,也在淘汰、宰杀母猪。”

哀鸿一片。

“有人说,养猪这行业是赚一年、亏几年的高风险行业,主要是针对我们这些上不了规模的养殖户。”尹升华说,“抛开市场价格的大起大落不算,只算水电费、人工工资,还有猪防疫费、卫生费,就亏损得更多。电费尽管与上世纪九十年代差不多,水价却上涨了三分之一!九十年代人工工资,月平均为三、四百元,如今月平均三、四千元,涨了十倍!饲料呢,九十年代八、九角钱一斤,现在一元五、六一斤,上涨了近一倍!”

笔者问尹升华:“亏损了为什么还要养猪?”他一脸的无奈:“是啊,我也经常这样问自己。可我们不养猪又能干什么?”

“你看啊——”尹升华看着笔者,说:“我买一头四、五十斤重的种小母猪,价格1500元。分两次建了2个猪舍,300平方米的猪舍花费8万多元,100多平方米的猪舍花费5万多元。要是不养了,这13万余元就打了水漂了。这么跟你说吧,我们始终没有放弃的另一个原因是:总在盼望猪价的回升。”他停顿一下,有些丧气地说:“你说我们农民能干什么?种粮食?只能喝水。外出打工?现在的工不好打了,再说年龄也大了。搞种植?一人2.5分田,4.2分地。田都填了来养猪。地呢,两个人8.4分地用来种了蔬菜。没办法哦,没其他的财路了。”

尹升华“总在盼望猪价回升”的话让人听了心酸。

看来,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重视,不仅仅是通过减税、增加补贴和扶助措施来改善农业现状、提高农民的积极性这么简单,而是要像众多农村问题专家所指出的那样:需要国家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进规模化生产,集中优势的资金和人才进入农业领域,加大对农业关键技术的开发。

做到了这一点,像尹升华这种有一定规模的养殖户才不会再靠种植蔬菜或贩运蔬菜来补贴养猪,还能从根本上改变养猪行业盈利一年、亏损几年的尴尬现状。

第五章 川猪何以安天下

“猪粮安天下”,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一句话。而在四川,却有“川猪安天下”的说法。在全国畜牧业产值中,四川畜牧业产值就占了12.1%,是各省、市、自治区畜牧业产值中最多的省份。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占25.6%,高于全国平均19.3%的水平……“六五”期间,四川猪肉、奶类、禽蛋产量连年增产。

2010年第9期《四川党的建设》刊发的《川猪:拿什么安天下》一文,对四川生猪养殖业作过分析:“四川省2009年出栏生猪9407万头,约占全国6.4亿头的14.6%。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四川都是我国的生猪养殖大省。同时,猪肉出口历来占四川农产品出口第一位。”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生猪养殖大省和猪肉出口大省,在近年却遭遇了连续三轮的沉重打击。

第一轮打击是汶川特大地震。仅四川重灾区就损失生猪365万余头,其中能繁母猪18万余头,地震当年全省生猪出栏数减少9000余万头。

第二轮打击来自国际金融危机。当金融危机从美国向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和地区蔓延到实体经济时,对川猪的影响便出现了:四川生猪的外销和出口大幅下降,去年猪肉出口下降40%以上,今年一季度又下降20%以上。

第三轮打击即国外猪流感疫情的迅速蔓延。受到国外猪流感疫情不断扩散的影响,一些地区市民开始减少猪肉的食用量。

连遭三轮打击,川猪外销比重下降,从2007年至2009年,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下降了8%。

祸不单行,在川猪外销急速下滑的同时,外省的猪肉进川的势头越来越猛。由于北方粮食价格优势,也由于外省猪肉加工方面的优势,外省入川的猪肉价格、质量优势显示出来,对四川猪肉市场的占领迅速上升。

周边以前生猪生产并不占优势的省份(如河南、湖南等)在生猪的产、加、销上大做文章,使其成为这些省的强势产业。其中的关键是龙头企业的成长和壮大。尽管四川有资阳四海、遂宁高金、成都金利食品、成都春源食品、乐山井研食品等大型生猪屠宰、猪肉加工的龙头企业,但总体上没有摆脱以下两大问题:分散屠宰和低加工、初加工。

据统计,2007年,四川省生猪规模场的比例仅占到15%左右,2009年这个比例增加为40%左右,而全国平均比例为50%,东北高达70%,规模化跟不上,就扭转不了四川生猪外销的劣势。

因此,有专家指出,四川生猪养殖产业化的出路,一是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鼓励养殖大户实行规模化养殖;二是将一家一户分散养殖整合到生猪屠宰和深加工产业化之中。后者是一个主方向。

近日,笔者来到兽药制剂在国内排名前30名的四川恒通兽药公司,听刚从法国考察归来的总经理郭亮讲述国内外的养猪业。

郭亮说,传统的分散养殖除国家政策不大支持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养殖业人员素质低,不按国家规定办。其次,是饲养环境差,猪疾病多,病猪屠宰又导致了疫病的增加和扩散。西方国家对疾病采用隔离法,不让扩散。第三是福利保障问题。养猪亏了,国家负责赔偿。我们呢,猪得了疾病,几百头死了,也没人赔你。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会将病死猪屠宰后通过各种渠道卖到市场。实在不能流向市场的病死猪,农民也不会采取成本相对高的无害化掩埋,他们往往会将处理的成本降到最低,2013年3月,上海黄浦江松江段水域大量漂浮病死猪,既是一种极端,也是传统养殖户们的一种无奈选择。好在黄浦江漂浮病死猪后,国家和财政配套,出台了无公害化处理病死猪政策:无公害处理一头病死猪,政府补贴80元,这就从源头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养猪是赚一年、亏几年的行业。亏损的主要原因是进口猪价比国内少一半。进口猪便宜主要是因为饲料价格便宜,还有国家对养猪的丰厚补贴。而国内的补贴只针对规模化(1000头以上)养猪。

国外猪大量进口,把国内猪价格打得七零八落。由于中国市场份额巨大,美国的黑手党也开始走私猪肉和猪下水,不再走私海洛因。外国的一些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也闯入了中国养殖业。2010年春,国际金融界闻名的高盛集团斥资2亿多美元,在中国生猪养殖的重点地区湖南、福建一带,一口气全资收购了10余家专业养猪场。与此同时,德意志银行也在大规模布局中国的养殖业。

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外国的金融大佬瞄准了中国的养殖业?

《高盛斥资养猪,专家称中国须保农业安全底线》(2012年3月29日《农博畜牧网》)一文,引用中科院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的四点看法:一是中国市场庞大,销售不成问题;二是中国拥有世界上几乎最低的劳动成本,猪肉的生产成本容易控制;三是价格上涨空间大,便于包装上市,获取投资题材;四是如果控制了该行业,就可以获取持久的超额利润。

遗憾的是,相关决策部门和一些业内人士却浑然不觉!他们认为,由于生猪养殖及工业集中度不高,即使大规模或大范围的收购也轻易不会构成垄断。中国前三大肉类加工企业占全国的总市场份额仅为3.7%,典型的如高盛对双汇的收购及对雨润进行参股,也不会形成垄断。幸好还有明白人,国际资深投行人士辜勤华就此发表看法:“在目前关系全球命脉的几大行业领域,如能源、金融、矿产、电讯等,中国对资金的进入尤其是外资的进入,都保持了高度的警惕,并高度关注产业安全问题,唯独农业,中国仍然保持着较大的开放态度,很多在该行业的并购对外资基本上没有任何门槛限制。”辜勤华由此建议:“要想排除或抵御农业危机,政府需要增加一种紧迫感与危机感,就像我们现在为防范金融风险提高准备金作为杠杆一样,对农业也要预防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抵御措施,在必要时可以动用国家资本的杠杆。”

“高盛养猪”再次敲响了我国农业安全的警钟。加入WTO以后,有人预计,未来15~30年,贸易自由化将终结我国农业长期自给自足的状况,将使我国农业未来的外贸依存度大幅提高。

从2001年12月到现在,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的消息还言犹在耳,“我国农业未来的外贸依存度将大幅提高”的预计却不幸应验,最为明显的农业外贸的依存度就是:国外还有7亿亩土地养活中国人!作为世界农业第一大国,却要靠国外整整7亿亩土地来养活国人!这难道不是有着号称五千年农耕文明国度的耻辱?

同理,作为最早将野猪驯化成家猪的国度,中国的养猪业却被价格相对低的外国猪冲了个稀巴烂,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畜牧业的悲哀!

面对外国生猪的强势入侵和国内饲料价格的长期高涨,业内人士和有关专家就规避风险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一、强化国家对重要农产品风险调节能力,增大对风险调节资金投入力度,合理利用调节杠杆。二、改变现有国家对生猪生产的主要干预手段。三、确定生猪目标价额。必须充分利用市场这只手,利用保险这个载体,将生猪市场价额波动起伏不定牢牢地控制在合理的波动区间。

仁寿养猪大户尹忠全把生猪目标价额理解为盈亏平衡点。他认为规避风险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建立国家生猪价格风险调节基金。

在维持生猪价格方面,《川猪,拿什么安天下》一文明确指出:维持生猪的价格是政府职责,可以通过逆向操作,虽然不能够完全消除价格下跌给农民带来的痛苦,但可以最大程度缓解这种症状。

猜你喜欢
养猪母猪生猪
母猪产后发情异常的原因及其对策
论夏季母猪便秘发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母与子
如何预防母猪假孕
欧盟出现养猪热
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
2016年2月生猪市场行情及分析
养猪小窍门
胡显丰的“分散养猪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