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炼本质注重模式辨别——一道高考题的解法赏析

2016-11-19 02:22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范永明
中学数学杂志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证法极值零点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 范永明

提炼本质注重模式辨别——一道高考题的解法赏析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范永明

2016年高考已落下帷幕,全国1卷理科试题21题设计立意鲜明,角度宽,视点多,深入考查了数学理性思维.深化能力立意是数学命题一直以来的追寻目标,本试题真正地体现了“以能力立意为指导,以考查能力和素质”的命题原则.

一、题目呈现

(2016年全国1卷理科第21题)已知函数f(x)=(x-2)· ex+a(x-1)2有两个零点.

(1)求a的取值范围;

(2)设x1,x2是f(x)的两个零点,证明:x1+x2<2.

二、试题简评

本题题面短小精悍,立意清晰,解法灵活,显现能力.作为一道压轴题,以函数零点为载体,主要考查导数在研究函数性质与证明不等式中的应用,充分考查了学生推理论证能力和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第(1)问由函数的零点个数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直接含参分类讨论与参变量分离(完全分离或部分分离)均可完成,属常规题型;第(2)问求证一个二元不等式,需要消元、巧妙构造才可简单证明,巧思妙想展示魅力.此问题实质上是证明函数极值点偏移(右偏)的问题,是一个热门问题,背景深厚,内涵丰富,要求学生具有灵活的转化与化归思想.从解题方法上看,本题强调通性通法,突出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函数与方程等数学思想.本题作为压轴题,由易到难,梯度明显,综合性强,思维方式多样,较好地考查了不同层次考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凸显了压轴题的选拔功用.

三、解法赏析

(一)第(1)问的解法赏析

第(1)问由函数零点个数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我们可以采用分类讨论,结合零点存在性定理求解;也可以采用参变量分离,数形结合的方法加以解决,这两种方法都是通性通法.

解法1(含参分类讨论):f(x)=(x-2)ex+a(x-1)2,

f′(x)=(x-1)ex+2a(x-1)=(x-1)(ex+2a).

①设a=0,则f(x)=(x-2)ex,f(x)只有一个零点,不合题意.

②设a>0,则当x∈(-∞,1)时,f′(x)<0,当x∈(1,+∞)时,f′(x)>0,

所以f(x)在(-∞,1)上单调递减,在(1,+∞)上单调递增.

又f(1)=-e,f(2)=a,取b满足b<0且b<ln,则

③设a<0,由f′(x)=0,得x=1或x=ln(-2a).

又当x≤1时,f(x)<0,所以f(x)不存在两个零点.

点评:导函数f′(x)含有ex+2a,故以0为分界点进行讨论,讨论标准的确立是完成整个解题过程的关键,要求做到不重不漏,每种情形个个击破,分类讨论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好处,切忌平时嫌麻烦而一味规避分类讨论,刻意追求技巧性强的方法,弱化常规训练.

解法2(分离参数)因为f(1)≠0,所以x=1不是函数f(x)的零点,

因此,当x∈(-∞,1)时,f′(x)>0,g(x)单调递增,而当x→-∞,g(x)→0+,当x→1-,g(x)→+∞,故当x∈(-∞,1)时,g(x)∈(0,+∞);

当x∈(1,+∞)时,g′(x)<0,g(x)单调递减,而当x→+∞,g(x)→-∞,当x→1+,g(x)→+∞,故当x∈(1,+∞)时,g(x)∈R.

故当a>0时,函数y=a与函数y=g(x)有两个公共点,

即方程a=g(x)有两解,此时a的取值范围为(0,+∞).

点评:参变量分离省去了对参数的讨论,显得简单明了,对分离后所得的函数g(x)的研究用到了极限思想,帮助我们快速把握函数图像的变化趋势,对解题有很大的帮助,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引导和渗透.

解法3(部分分离参数):方程f(x)=(x-2)ex+a(x-1)2有两个零点⇔函数g(x)=(x-2)ex与函数h(x)=-a(x-1)2有两个公共点,

g′(x)=(x-1)ex,因此

当x∈(-∞,1)时,g′(x)<0,单调递减,当x→-∞,g(x)→0-;

当x∈(1,+∞)时,g′(x)>0,单调递增,当x→+∞,g(x)→+∞并且g(1)=-e<0.

所以当x∈(-∞,1)时,g(x)∈(-∞,0),当x∈(1,+∞)时,g(x)∈R.

又h(x)=-a(x-1)2是以(1,0)为顶点的二次函数,

①若a=0,则g(x)与h(x)=0只有一个公共点,故a≠0;

②若a>0,则h(x)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所以g(x)与h(x)有两个公共点,故a>0;

③若a<0,则h(x)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所以g(x)与h(x)不会有两个公共点(此处只能通过图像说明没有两个公共点,原因是指数函数与二次函数的递增速度不同).

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为(0,+∞).

点评:参变量部分分离是对完全分离的变通,可以灵活分配左右两端的式子结构,化归到熟悉的函数式,以达到化繁为简的解题功效.以上两种解法思路:由函数的零点⇔方程的根⇔分离为求两个函数的交点⇔函数的图象性质应用.

(二)第(2)问的解法赏析

第(2)问求证一个二元不等式,实质上是证明函数极值点偏移(右偏)问题,是一个近几年高考热门问题,背景深厚,内涵丰富.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有较高综合分析能力,巧妙利用对称性结合单调性,能够较快地分析出解题思路,从而有较好的入手点.消元是处理多元问题的常用策略,把多元问题减元或转化成一元问题时求解.本题自变量间的不等关系x1+x2<2如何与函数联系起来呢?可逆用函数的单调性转化为函数值之间的不等关系.基于如此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下列证法:

(2)证法1:不妨设x1<x2,由(1)知,x1∈(-∞,1),x2∈(1,+∞),2-x1∈(1,+∞),

而f(x)在(1,+∞)上单调递增,所以x1+x2<2⇔1<x2<2-x1⇔

0=f(x2)<f(2-x1),即只需证明f(2-x1)>0.

由f(2-x1)=-x1e2-x1 +a(x1-1)2,而f(x1)=(x1-2)ex1

+a(x1-1)2=0,

可得到:f(2-x1)=-x1e2-x1 -(x1-2)ex1

.

设g(x)=-xe2-x-(x-2)ex,

则g′(x)=(x-1)(e2-x-ex)=(x-1)

所以当x<1时,g′(x)<0,g(x)在(-∞,1)上单调递减,又知g(1)=0,

故当x<1时g(x)>g(1)=0,

从而g(x1)=,f(2-x1)>0,即有x1+x2<2.

证法2:不妨设由(1)知,x1∈(-∞,1),x1∈(1,+∞),2-x2∈(-∞,1).

因为f(x)在(-∞,1)上单调递减,

所以x1+x2<2⇔x1<2-x2<1⇔f(x1)>f(2-x2),

又f(x1)=f(x2),则只需证明f(x2)>f(2-x2),

即只需证明:∀x>1,f(x)-f(2-x)>0,

即f(x)-f(2-x)=(x-2)ex+xe2-x>0.

设g(x)=(2-x)ex+xe2-x,

则g′(x)=(1-x)(ex-e2-x)=(x-1)

当x>1时,g′(x)>0,g(x)在(1,+∞)上单调递增,所以g(x)>g(1)=0,因此原命题得证.从而g(x1)=f(2-x1)>0,故x1+x2<2.

点评:我们知道,x=1是函数f(x)的极值点.因此,欲证x1+x2<2,即<1,也就是说,我们的问题是要证明极值点x=1在两个零点x1,x2的中点的右侧,即“极值点偏移”问题,证法1、2中的“对称化构造”是处理该问题的一般方法.

证法3:不妨设x1<x2,由(1)知,x1∈(-∞,1),x2∈(1,+∞),2-x2∈(-∞,1).

所以x1+x2<2⇔x1<2-x2<1⇔g(x1)<g(2-x2),

又g(x1)=g(x2),则只需证明g(x2)<g(2-x2),

即只需证明:∀x>1,g(x)-g(2-x)<0,即g(x)-g(2-

当x>1时,h′(x)<0,而h(1)=0,

故当x>1时,h(x)<h(1)=0,

从而g(x)-g(2-x)<0,故x1+x2<2.

点评:此法对应(1)中解法2.将两问解答连接在一起,解法就很流畅、自然.它仍然是通过问题转化,最终通过构造函数来解决问题.

证法4:不妨设x1<x2,由(1)知,x1∈(-∞,1),x2∈(1,+∞),2-x2∈(-∞,1).

因为f(x)在(-∞,1)上单调递减,

所以x1+x2<2⇔x1<2-x2<1⇔<f(x1)<f(2-x2),

又f(x1)=f(x2),则只需证明f(x2)>f(2-x2).

令x2=1+m(m>0),则2-x2=1-m,

问题转化为只需证明:∀m>0,f(1+m)-f(1-m)>0,

即f(1+m)-f(1-m)=(m-1)e1+m+(m+1)e1-m>0.

设h(m)=(m-1)e1+m+(m+1)e1-m,则h′(m)=m(e1+m-e1-m),

当m>0时,h′(m)>0,而h(0)=0,故当m>0时,h(m)>h(0)=0,

从而f(x2)-f(2-x2)>0,故x1+x2<2.

点评:此解法与前面的1、2本质是一样的,只是后面引入m>0,构造对称函数,利用其单调性质证明.“极值点偏移”的处理方法:①求出函数f(x)的极值点x0,②构造一元差函数F(x)=f(x0+x)-f(x0-x),③确定F(x)的单调性,④结合F(0)=0判断F(x)的符号,从而确定f(x0+x)与f(x0-x)的大小关系.

由于此类题涉及的知识面较综合,变量较多,但题意简单,学生一般审题不透彻,很难有效解答.通过对本题的多种解法分析,面对此类题需要先厘清解题脉络,找准切入口,果断分离参数和消元,将复杂问题层层转化为熟悉易懂的,争取多踩得分点,实现分数最大化.

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需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等思想,将基本的知识变化出来,基础的知识灵活出来,重点的知识反复出来,明显的知识隐蔽出来,易混淆的知识对比出来,相似的知识联想出来的思想意识.在平时解题训练中注重提炼通性通法,熟练掌握数学模式题的通用解法,在复习时要更多地注重“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和“多题归一”,更多地注重思考题目的“核心”是什么,从题目中“提炼”反映数学本质的东西,掌握好数学模式题的通用方法,最终提高学生思维素质.

猜你喜欢
证法极值零点
函数零点、不等式恒成立
极值点带你去“漂移”
导数与函数零点的不解之缘
透视函数的零点问题
极值点偏移拦路,三法可取
一道数列不等式题的多种证法
极值点偏移问题的解法
R.Steriner定理的三角证法
一类“极值点偏移”问题的解法与反思
三个猜想的另证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