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的气质

2016-11-19 09:39秦湄毳
饮食科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张良凡事包子

秦湄毳

一家人在厨房里,热火朝天地包包子。

为了让孩子们多吃菜,我总是可着劲儿地多塞馅,先生是个凡事宽松行事的人,加之他那棍子一样硬邦邦的手指,一点不灵巧,他的包子在我看来“大而无当”,皮大馅少空空荡荡。他说,多了包裹不住,“露馅”跑味,影响口感,营养也流失了。

妈妈默默不语,挖着馅只管包,既没有像我包的那样,这里那里露出一星绿,也不似先生包的那么松散扁塌。妈妈包的包子圆圆的,很饱满的样子,真好看。

孩子们在写作业的间隙溜进厨房,不经意地评价:“姥姥包的包子,最好看!”小儿这么说,女儿打量一下三人面前的包子,点头肯定弟弟的意见:“是的,姥姥包的包子最有气质!”

我听了,很奇怪,包子也有气质?什么气质呀?

孩子们也说不上来什么,只是说,妈妈包的太胀,爸爸包的瘪,只有姥姥包的最恰到好处。

恰到好处——哦,是了,包子变得跟人一样了,分寸把握好,就怎么看怎么舒服了,当然就最有“气质”了。

妈妈提醒我和先生,别多包太多馅,适可而止;也别少包太少的馅,也要适可而止。

适可而止——包子的气质就是适可而止。馅放得太多,会七漏八淌地露馅,馅放太少,成光吃面皮了,又会不好吃了。

不由得,包着包子,我的心思开始溜起号来。包子要包得恰到好处,装馅就应该适可而止。做人也是类似,要适可而止,止于当止,莫要不知其止。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会一时迷惘。一位闺蜜曾好奇地问我:“你写稿子会入魔吗?”我说:“不会,我总是被生活逼得从文字中抽身而出,忙着做家务当保姆。俗事冗多,能坐下写两笔的时候极少。”她听罢,善意地提醒我,凡事不必较真,要适可而止。她还现身说法,说有一阵子,她投资小店,位置好,生意好,她走火入魔般,凡是有收入或支出,都会跟一天的生意量相计算。买一件新衣,她就不禁计算一番,这花了我几天的利润?出去请朋友吃饭,也会想,这餐饭付出我几天的利润?她说,那阵子,真是像入了魔。“你可不要那样”,她贴心贴肺地劝我,唯恐我步她的后尘。朋友说得对,适可而止,值得每个人时时放在心上提醒自己。因为在每个人心里,生活里,都有这样或者那样令人入魔的执着。

莫妄为,凡事适可而止。这既是一种美好的得体,有时也是历练过的世故。我的家乡有个镇名叫张良镇,我的家乡有种姜名叫张良姜,我在家乡的博物馆里知道,张良功成名就之后,匿迹江湖不知所终。这样的张良,恰恰是懂得适可而止的。今天的包子馅里,也放了张良姜,正暗合了妈妈对于包子,对于生活的态度。

我吃下一个妈妈包的包子,馅放得恰到好处,于是这包子不但好看,而且好吃。孩子们果然说得没错,这样的包子,气质是最好的。

责任编辑/刘洋

猜你喜欢
张良凡事包子
凡事无绝对
张良受书
张良拾鞋
包子有毒
“惹祸”的包子
包子有毒
张良拾鞋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卖包子
凡事都有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