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差异的知识产权保护实证研究

2016-11-19 05:47杜萌卉董雄报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4期

杜萌卉 董雄报

摘 要:对我国各省(市)知识产权保护执行效力进行测算,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31省(市)2001—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经济差异对知识产权保护影响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均起促进作用;影响知识产权保护实施的因素在发达与不发达地区不同;人力资本和创新能力是限制知识产权保护的关键。

关键词:经济发展水平;知识产权保护执行效力;固定效应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4-0042-04

引言

在国际成员国推出的TRIPS(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影响下,知识产权逐渐成为各国增强经济实力、国际竞争力战略资源。倚仗TRIPS协议,美国等发达国家不断要求我国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在激励效应与限制发展中抉择,这对中国政府而言是个两难的选择,加之我国各省份之间贫富差距甚大,结合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现实情况,研究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学者以往的研究基于全国层面,没有考虑到各省份经济实力的差距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本文采用5维度法测量各省知识产权保护指数,利用我国31省2001—2013年的面板数据,按照经济强度分组并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揭示经济差异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说明其成因,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一、知识产权保护效力的确定

本文参考外国学者Ginarte和Park,国内学者韩玉雄、许春明等人对知识产权保护执行效力地分析,从五个维度,即司法保护水平、行政保护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国际监督水平,对知识产权保护效力进行确定[1~6]。测算出的2013年我国各省份知识产权保护效力EIIPR指数(见表1)。

二、研究模型构建、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一)计量模型的构建

为了进一步分析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与知识产权保护执行效力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结合省级面板的数据特点,采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进行分析,基础模型形式为:

yit=αi+βixit+uit (1)

i=1,2,....,31 t=2001,2002,....,2013

其中,yit为t年i省份的知识产权保护执行效力指数,xit表示影响知识产权保护执行效力的解释变量,uit为随机误差项。该模型假定截距项αi和解释变量系数βi在不同的截面个体上是不同的。

将基础模型公式(1)扩展,即可得本文的计量模型:

EIIPRit=αi+β1iGDPit+β2ieduit+β3ipatentit+β4ifdiit+β5iopenit+uit

(2)

i=1,2,....,31 t=2001,2002,....,2013

其中,i表示省份,t表示年度。EIIPRit代表i省份第t年的知识产权保护执行效力指数,GDPit代表i省份第t年的经济发展水平,eduit代表i省份第t年的人力资本状况,patentit代表i省份第t年的创新能力,fdiit代表i省份第t年的外商直接投资水平,openit代表i省份第t年的贸易开放度,uit 为随机误差项,αi表示截距项即个体固定效应。

(二)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我国31个省份2001—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观测值共计403个。

1.被解释变量。知识产权保护效力(EIIPR)。通过前文所述的方法根据司法保护水平、行政保护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国际监督水平五维度测算出来。

2.关键解释变量。区域经济经济发展水平(GDP)。关于中国省份经济发展水平的度量,本文采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来衡量。

3.控制变量。人力资本(edu)。某一区域人力资本的文化素质越高,其知识产权保护执法效力也就越高[6]。本文采用6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来确定人力资本。计算公式为:(∑教育程度×受教育年限)/6岁以上总人口数。

4.创新能力(patent)。创新能力由某一地区的创新效率体现,参考毛昊提出的专利产出效率指数[7],本文用专利申请授权数与专利申请受理数之比确定创新效率。计算公式为:专利申请授权数/专利申请受理数。

5.外商直接投资(fdi)。外资企业的进驻往往会对该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执行效力起监督作用,外商直接投资额越高,知识产权保护执行效力也越强[8]。本文采用外商投资企业年底登记的注册资金来衡量外商直接投资。

6.贸易开放度(open)。贸易开放度衡量了地区在国内与国外之间贸易往来的密切度,此外,贸易越开放,对知识产权保护执行效力的要求也就越高[9]。本文采用地区进出口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份额来衡量贸易开放度,计算公式为:进出口总额/GDP。

由于某些数据受到价格波动的影响,本文以2001年地区生产总值为基期,用GDP 平减指数进行了缩减,并对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总额进行了汇率调整。考虑到数据的平稳性,本文对所有变量取自然对数。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律师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为了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是如何影响知识产权保护执行效力的,本文将全国31省(市)2001—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分组。在现有已划分的东、中、西部地区的基础上,将东部地区的所有省份直接归入“经济发达地区”,将西部地区的所有省份直接归入“经济欠发达地区”,将中部地区各省份的GDP与东部地区GDP排名最末的省份相较,如若大于东部地区GDP最末者则分入“经济发达地区”,反之则分入“经济欠发达地区”。划分结果(见表2)。

由下页表3回归结果可以发现,在经济发达地区,所有解释变量对知识产权保护执行效力的影响均显著,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只有两个解释变量影响效果显著,区域差异明显。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对知识产权保护执行效力的影响系数均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系数更大,表明现阶段我国范围内的省(市),不论其是否处于经济发达地区,该省(市)经济硬实力的提升都会促进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执行,而且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实力对知识产权保护实施的影响更大。人力资本和创新能力在经济发达地区中显著为负,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并不显著,究其原因可能是现阶段我国专利的发明仍处于模仿为主,创新为辅的阶段,专利的含金量低,要想在短期之内提高创新效率,研发人员们往往选择“拿来主义”这条捷径,换言之,人力资本软实力的提升主要表现在模仿能力的提升上,由此带来的创新效率的提升也就会抵制知识产权保护的执行,这一点在经济发达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回归结果中得以证实。外商直接投资在经济发达地区显著为正,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影响并不显著,这是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外资企业较经济发达地区而言很少,外资企业欠缺话语权,因而很难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执行起到监督作用。贸易开放度在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均显著,与本文预期一致。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我国各省(市)知识产权保护效力进行测算,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31省(市)2001—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从全国总体范围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和贸易开放度的提升可以有效促进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划分的实证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各个省份均有促进知识产权实施的作用;人力资本和创新能力只对经济发达地区有影响,且为负,说明我国现阶段盛行的仍然是滞后的科技研究,在科技前沿研究领域仍然处于落后地位;只有在经济发达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对知识产权保护有影响。

鉴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在国际监督的背景下,政府应该在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发展中寻找一个利益均衡点,在国际许可的范围内,对知识产权保护应持宽松政策;提供优惠政策,抓住本土人才、吸引国外高精尖人才以为我国前沿科学的研究注入新鲜血液;为内陆地区提供更多对外优惠政策,基于经济开放口岸,带动内陆地区的进出口贸易;针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省份采取的政策鼓励应各有侧重;有选择地引进外资,以免带来经济效益的负影响。

参考文献:

[1] Ginarte,J.C,W.G.Park,Determinants of patent rights:A cross-national study.Research Policy,1997,(26):283-301.

[2] 韩玉雄,李怀祖.关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定量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5,(3):377-382.

[3] 许春明,单晓光.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指标体系的构建及验证[J].科学学研究,2008,(4):715-723.

[4] 孙旭玉.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理论学刊,2010,(7):54-59.

[5] 余长林.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51-122.

[6] 郑晓红.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跨国经营的影响效应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7] 毛昊,张洪吉,王锦旺.基于我国地区经济实力、科技研发费用投入和职务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产出的计量学分析[J].科技进步与

对策,2008,(2):110-115.

[8] 褚开平.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对FDI质量的影响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9] 徐清.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空间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基于31个省(市)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3,(9):

23-87.

Research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based on economic disparities:

Based on Test of Provincial Panel Data

DU Meng-hui,DONG Xiong-bao

(School of Business,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Guilin 541004,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5 dimensions method to measur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effectiveness of each province in China.An empirical test is provided to test influences betwee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difference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effectiveness based on provincial data from 2001 to 2013 by using fixed effects model.The study found that:whether in economically developed areas or underdeveloped areas,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play a catalytic role when enhances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province with different economic strength has different influences to impl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human capital and innovation are the key limiting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Key words:economic strength;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effectiveness;fixed effect

[责任编辑 陈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