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后癔症性瘫痪的治疗及护理干预

2016-11-19 15:50邓雪宁侯世文
医学信息 2016年4期
关键词:护理干预治疗

邓雪宁 侯世文

摘要:目的 探讨外伤后癔症性瘫痪的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总结2006年1月~2015年6月共收治的21例外伤后癔症性瘫痪患者病历,采用针刺、电针、心理暗示、催眠疗法、药物、护理干预治疗,积极争取患者及家属配合,并协调社会各界关注和大力支持,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困难和心理障碍。结果 21例经住院12~961d,平均23.52d治疗,14例治愈出院,7例明显好转出院;21例得到2~5年随访全部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无复发。结论 尽早明确诊断、争取患者及家属合作,协助解决矛盾纠纷,为患者创造良好的诊疗条件,针刺、电针、心理暗示、催眠疗法、药物、护理干预治疗等积极实施有效的治疗措施,心理暗示,护理干预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是治疗护理癔症性瘫痪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癔症性瘫痪;治疗;护理干预

癔病性瘫是指在癔症的躯体症状中出现的以各种瘫痪为主,并常伴有癔症的其它躯体症状和精神症状的一种疾病,又称功能性瘫痪,特别是外伤后的癔病性瘫痪,其一些临床表现酷似神经损害,易造成误诊误治,不仅给诊治带来困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矛盾,也给患者精神生活带来痛苦,笔者自2006年1月~2015年6月共收治该病例21例,采用针灸、电针、心理暗示、药物、护理干预等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15~45岁,致伤原因:棍棒伤5例,厮打伤5例,车祸伤4例,踢伤4例,跌坠伤3例;与他人存在纠纷20例;病史3h~92d;其中腰背部外伤9例,臀部外伤5例,头部外伤3例,全身复合伤4例;其中合并股骨干骨折1例,左踝部骨折2例,左侧腰3横突骨折1例,右侧4尺挠骨骨折1例,其余均为软组织损伤;截瘫6例,左下肢瘫9例,右下肢瘫4例,左半身偏瘫2例;癔症性瘫痪伴有精神症状6例,伴有情感暴发4例,伴有发作性呼吸困难1例,伴有失语2例,失聪1例;5例确诊后转精神病科治疗;21例患者全部行头部、颈部、胸腰部CT、MIR检查提示均无明显中枢或周围神经损害;9例腰穿检查阴性;21例肌电图、神经电图检查提示均无失神经电位,说明外伤并未造成神经的病理损害。

2 癔症性瘫痪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1癔症性瘫痪的诊断 癔症性瘫痪是癔症众多表现形式中的一种。癔症性瘫痪的临床表现可为截瘫、偏瘫和单瘫。体格检查时腱反射正常或增强,无病理反射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无肌肉萎缩。在无人注意时或患者注意力转移时,可出现瘫痪肢体的活动。瘫痪肢体可伴有感觉障碍,但不符合神经解剖分布规律。症状可因暗示而加重或减轻,但是想要正确的诊治癔症性瘫痪,就必须先明确癔症性瘫痪的诊断[1]。

2.1.1癔症性单瘫 单瘫不恒定,受情绪所影响,一般瘫痪的肢体伴有明显的感觉障碍症状与体征不符合。

2.1.2癔症性偏瘫 多见于成年人,致病有精神因素,偏瘫以下肢明显,腱反射正常而两侧对称,绝不出现病理反射。可伴有偏身感觉障碍,体征变化多端,经精神治疗后偏瘫的肢体可完全恢复正常,可以复发。

2.1.3癔症性截瘫 弛缓性与痉挛性截瘫均可见到,变化多端,瞬间呈弛缓性,瞬间又呈痉挛性。癔症性截瘫的特点是:①没有括约肌障碍,不出现褥疮及皮肤营养障碍与肌萎缩;②腱反射与浅层反射正常,绝无Babinski征;③有精神因素,发病快,易于暗示性。

2.2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格林-巴利综合症、周期性麻痹、脊髓病变、脑血管病、脑外伤、颅内占位性病变、散发性脑炎、脊髓脱髓鞘疾病、多发性肌炎、共济失调、周围神经炎、癫痫大发作、诈病等疾病鉴别。

2.3多科会诊、明确诊断:患者入院后要及时请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精神病科医师会诊,尽早明确诊断,耐心仔细解释,积极争取患者及家属配合。

3 治疗方法

采用针刺、电针、暗示治疗、催眠疗法、药物等[2,3]治疗。

3.1针刺及电针治疗 先针刺主穴(如人中、百会、内关、合谷、三阴交、极泉、环跳、委中、涌泉),按针刺常规操作得气后接6G805-A型电针治疗仪(广州佳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广州汕头达佳牌),留针20min/次,1次/d,10次为1疗程,在电针治疗过程中要反复暗示诱导,拔针后接着进行暗示,可加强针刺治疗的作用。

3.2暗示治疗 暗示疗法是治疗癔症性瘫痪的主要疗法。暗示疗法需要医生对患者给以权威性的说明和解释,让患者对疾病的原因、性质和转归有所了解,加上医生的鼓励和指导,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解除恐惧或焦虑的心理状态。

3.3催眠疗法 催眠疗法是应用一定的催眠技术使人进入催眠状态,并用积极的暗示调整患者的心身状态和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治疗时医护人员让患者安静地躺在治疗床上,嘱其做深呼吸,用缓慢柔和的语言诱导,当患者进入催眠状态后,给予暗示性语言"你的腿现在可以活动了""当你醒来后,你就能站起啦"……反复几次。催眠结束后,大多数患者能下地站立,并蹒跚步行几步,患者及家属非常开心。

3.4药物治疗 主要针对伴发症状,有烦操、痉挛频繁发作者可给氯丙嗪25mg、异丙嗪25mg,口服,3次/d,焦虑、失眠者可给舒乐安定1~2mg,口服,每晚1次,有发作性呼吸困难、过度换气者,可给鲁米那100mg,肌注,配合暗示可选用10%葡萄糖酸钙10~20ml静脉注射,蒸馏水2ml肌肉或皮下注射,维生素B1100mg足三里穴位封闭。

4 护理措施

4.1制定有癔症性瘫痪的责任制护理方案 我科实行责任制护理,制定了癔症性瘫痪的规范化、程序化的精准护理方案并实施,由专人对患者施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整体护理,成立了责任制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或主管护师以上职称护士担任小组长,责任到组、责任到人,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连续、系统的护理服务。护士必须深入病房,收集资料,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病例,制订周密护理计划并根据病情不断调整,保证措施切实可行并作出效果评价。

4.2心理护理

4.2.1心理护理的前提

4.2.1.1掌握病情,合理解释:本病患者大多以情感低落和意志减退为主要特征,患者多表现出悲观、绝望,对医务人员缺乏信任感。护士就要定时巡视病房,细心照料患者饮食起居,耐心倾听患者及其家属的诉说,仔细观察询问病情,多与患者交流,主动搞好护患关系;详细了解发病原因、病程经过、症状特点、既往治疗情况、对现治疗的要求,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才能事半功倍。

4.2.1.2多科会诊,明确诊断:诊断过程既是明确疾病性质的过程,也是心理治疗的一部分。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详细的询问病史、细致的体格检查及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精神病科等多科室会诊讨论,明确诊断,使患者和家属感到医护人员对自己认真负责,这既可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又可为暗示治疗奠定心理基础。

4.2.1.3医患互信,正确认识:医护人员对癔症性瘫痪的认识,直接影响着本人对疾病的处置态度,影响着患者的心理状态,影响着疾病的治疗效果。

4.2.1.4多方协调,解决矛盾:本组病例在住院后建议医院,及时联系公安、法院、卫生、教育、民政、工会等各级政府组织,使患者的矛盾纠纷和困难得到了及时解决,消除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和后顾之忧。

4.2.2心理护理的方法

4.2.2.1解释心理法:癔症性瘫痪患者大多数心理负担较重,多认为瘫痪是外伤损伤了神经或大脑所致,心理负担更重,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接受能力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科学的讲解癔症性瘫痪发生的原因、发展的规律、治疗方法、及转归等,同时要说明癔症性瘫痪并非神经或大脑受到损害所致,是功能性瘫痪,能够在短时间内完全治愈并不留任何后遗症,已消除患者对疾病的不正确认识[4]。

4.2.2.2暗示心理法:①形象暗示法:形象暗示是通过塑造推崇、塑造医护人员的专业和专家形象,让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一种崇拜感和信任感。经治医生或责任护士在接诊患者过程中应从容不迫,态度认真,显示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学术形象,从而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一种崇拜感和值得信任感;②环境暗示法:环境暗示是创造一种便于心理干预的诊疗环境,增强患者对医护环境的一种舒适感。患者住院房间或接诊环境要安静,室温要适宜,陈设要整洁,灯光要柔和,总之,要尽量让患者感到舒适、安逸,认为医院治疗环境较好;③设备仪器暗示法:设备仪器暗示是指在为癔症性瘫痪患者治疗中,应充分利用设备仪器为载体进行心理暗示干预。为提高心理暗示效果,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尽量介绍设备仪器的先进性,检查准确度或治疗效果;④药物暗示法:药物暗示是指药物为载体进行心理暗示。医生为患者开具处方时应用拉丁文书写,并告知其药物的特点,同时当着患者面向家属说这药是新特药,效果非常好,使患者对药物的作用深信无疑了,其治疗信心和勇气会大大增强;⑤病例暗示法:病例暗示是指组织成功治愈患者讲自己的治疗过程,放有关录音,看治愈患者治疗前后照片,以鼓舞情绪,解除顾虑,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⑥语言暗示法:语言暗示法是指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诱导治疗。如告诉患者,"你接受一次成功的治疗后可以象往常一样走路了",当患者迈出第一步时,要给予强有力的暗示和鼓励,护士应说:"你走得很好,身体恢复正常了"。

4.3选择治疗时机 这是治疗成败的关键,需护理人员严格掌握,原则是患者积极主动要求治疗,没有思想顾虑,充满信心,绝不能操之过急。凡涉及公伤、斗殴、车祸需待问题彻底解决后再行治疗。

4.4加强功能锻炼 根据病情长短,体质强弱耐受程度及患者心理状态,制定功能锻炼计划,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强度。加强肢体锻炼是巩固疗效,恢复健康必经阶段,是康复的一部分。

4.5健康教育 癔症性瘫痪患者大多情感脆弱、多愁善感、缺乏主见且任性,也是癔症性瘫痪的高发人群。本组病例显示青少年发病率明显高于成年人,因此对家庭和社会成员进行健康教育至关重要。教育动员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帮助患者建立健全的人格,竖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 治疗效果

本组病例确诊后采用针刺、电针、心理暗示、药物及护理干预治疗。21例经住院12~961d,平均23.52d治疗,14例治愈出院,7例明显好转出院;21例得到2~5年随访全部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无复发。

6 讨论

6.1癔病性瘫痪患者的心理特点 ①病前性格:大多数患者情感易变,意志脆弱,富于幻想,自尊心强,易受暗示及自我暗示;②被动依赖及社会因素影响:患者住院后从主观上接受暗示,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关系,同时住院条件较舒适患者求治欲不高;③疑虑重重,对自己的愈后妄加推断,认为自己患病特别重,甚至无法救治将永远瘫痪,担心因病增加家庭负担,影响自己的前途而不想救治。

6.2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是治疗能否取得成功的基础 癔病性瘫痪是一种非器质性疾病,由于该病一些临床表现酷似器质性损害,入院前常被误诊、误治,不但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专门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细心评估患者的心理需要,并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手段,帮助患者顺利度过了这一痛苦阶段,患者均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同时医护人员要向患者耐心而适当地解释疾病的性质和原因,做到对疾病解释及治疗方法的一致性,治疗既要承认瘫痪所在,又要把瘫痪治疗方法与治疗后所产生的机体反应讲清楚,让患者对瘫痪的恢复充满信心,治疗时,选派临床经验丰富,技术操作娴熟,有一定沟通技巧的护士进行,争取做到一次成功,因为娴熟的技术是取得患者信任。建立和维持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

6.3多方协调,解决矛盾纠纷是治疗成功的前提:本组21例在住院后及时请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精神病科医师会诊、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有20例建议医院及时与公安、法院、卫生、教育、民政、工会等各有关政府部门及组织联系,争取全社会支持。

6.4有效的心理治疗及护理是治疗是否成功的关键 ①充分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与知识范围,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需要。护士就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谈话内容和方法,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弄清患者的内心需求,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深表同情和理解,采用解释法和暗示法来疏泄患者的情绪,减缓患者的心理痛苦[5,6];②介绍成功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暗示法也是治疗取得成功的保证。准确掌握其心理特点,采用个体化的护理及治疗手段,由于本病具有暗示性强等特点[7],治疗前应对每位患者进行反复分析,掌握其心理特点,打破疾病的常规处理方法,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手段在实施首次治疗前,必须准备充分,所有参加治疗的成员和患者家属必须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密切配合,共同执行治疗计划。

6.5健康教育是患者尽早康复的重要措施 帮助患者充分认识自我,挖掘出自身性格上的弱点及与瘫症的关系,教会患者用科学的头脑获得完善的人格,处理好紧张的人际关系,调整不良的情绪,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指导患者用理智处理人际关系,特别是要争取亲人的理解和配合,因为亲人是患者主要的支持者,取得他们的协助和配合,能直接有效地帮助患者减轻焦虑等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实现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郝伟,江开达.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2-246.

[2]李树贞.现代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4-41.

[3]袁玉民,范理铭,孙德胜,等.癔症性瘫痪[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1-137.

[4]陈超美,陈慧民.32例癔症性瘫痪患者的治疗和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3,7:169-170.

[5]薛伟花,陈荣,温小霞.心理干预在癔症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0):1815-1816.

[6]代启燕.8例癔病性瘫痪患儿的治疗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6)(下旬版,总第255期):1689-1690.

[7]蔡海英.癔症患者的暗示心理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21(7):1165.

编辑/哈涛

猜你喜欢
护理干预治疗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