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研究

2016-11-19 19:04余计灵
法制与社会 2016年4期
关键词:职务犯罪预防法治

摘 要 高等教育逐渐普及与发展,高校资金的投入以及实践活动的参与的逐步向社会化迈进,高校社会活动越来越频繁,高校的职务管理与监督机制仍存在着较严重的漏洞,这些长期存在的问题更导致了高校职务犯罪率的逐年上升。权力的不断滋长导致腐败问题的严重,权力上管理的疏忽与漏洞更是极容易导致职务犯罪的产生,因此,以制度来制约权力,以制度来管理职务行为,本文着重分析高校职务犯罪频发的原因,设计预防职务犯罪的机制来预防犯罪,监督机制制约职务行为,加强高校管理机制的完善,有效预防高校职务犯罪。

关键词 高校 职务犯罪 预防 法治

基金项目: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追惩罚败犯罪的特别诉讼机制研究》,课题编号:15GZYB06。

作者简介:余计灵,凯里学院党政办,副教授,研究方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2-244-02

一、 职务犯罪之高校一角

高等教育学校一直被人们视为万千学子人生价值观之形成以及知识绵延之传播的一方净土,然而随着各地高校数量与规模的不断提升,新闻媒体也不断曝光高校阳光下的腐败案例,并且据新闻媒体的不断报道,当前国内高校职务犯罪率不断上升,高校职务领导纷纷落马,这些事实也让教育学界与法学界研究者们不得不深思研究当前高校职务犯罪缘何发展至此,作为象牙塔的高校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

1. 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思想对我国国民的思想冲击影响巨大,人们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巨大的变化,加之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在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时,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判断,安于享乐主义,热衷社会生活的潜规则,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人们学会利用权力为自己的享乐与社会地位提高提供便捷途径,而一些不法商人正是采取钱权交易手段为自己谋取政治地位和利益。随着高等教育的资金投入增长、招生比例的扩大、建筑项目的不断增多,高校社会参与程度逐渐加强,与市场经济领域联系更加宽广,教务市场前景广阔,不法投机商为谋取不正当利益,采取多种手段钱权交易,进行商业贿赂,更多情况下则是高校负责人员与管理人员意志力较薄弱,经受不住金钱和利益的诱惑,走向犯罪道路。

2. 职务犯罪案件的背后更多体现的是权力制约的失衡。在教育层面上,我国对高校职务与权力制约的力度远远不足西方教育管理体制,高校在很大层面上拥有较为广泛的权力,如全国考试招生、学生学费管理、科研经费的投入与管理、高校学科与专业方向的发展与建设、院系与学校部门机构的设置、奖助学金的分配管理、教职工人员的聘任与管理等方面,高校逐步拥有更多的自主管理权,同样高校领导人员与管理人员也拥有更多行政自主权力。如此,高校并不亚于政府部门的行政化管理体系,社会与政府对于高校的管理更是给予更多的权限和自由,导致高校行政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权力的不断膨胀必然滋生腐败,这也是高校职务犯罪产生的重要原因 。

3. 国内高校不仅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同时也注重教职工科研能力的锻炼与提升,增加在各高校竞争环境下的竞争能力,以吸纳更多的生源和教师人员。因此,高校在不断增加教学规模的同时也不断强调教学工作和指标任务的提升,对于学校内部的建设与管理则采取放松的态度。高校的管理体制更多被领导的任务指令所掩盖,财务管理同样也处于松懈的状态中,这也为领导利用职权实施职务犯罪,以及管理人员滥用职权,侵吞职务管理财务等犯罪行为提高方便之门。因此,高校管理措施的松懈与不切实落实等一系列漏洞,成为职务犯罪持续发生的一个重要引导环节。

4. 高校拥有较广泛的自主权力,却没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与之相配套协调,制度缺失更是导致权力滥用与腐败滋生的催化剂。随着市场化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更加频繁,社会上的诸多贪腐因子和不良风气会影响到高校,监督制度不完善,对上领导与管理人员的监督较少,向下命令任务与管理较多,内部监督较少,事前监督跟不上,这些都严重损害高校内部管理的良好发展。在高校职务犯罪案件中,更多涉案的是权力部门的领导人员,虽然学问水平能力强,熟悉法律规定,但是作为学校的一把手,在不受监督和制约的管理之下,更多则是藐视法律的存在,违法乱纪随心所欲。因此在高校权力必须得到监督与制约,自主与民主并不能成为高校职务犯罪的摇篮。

5. 任何个体或者群体的犯罪,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自身思想与价值观的转变。高校良好的学习环境在为广大学生提供高水平素质教育的同时,也是实现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造的重要环节。犯罪行为的产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产物,社会因素、个体因素、群体因素等都会对个体或群体实施犯罪产生影响,但是个体世界观和人生观决定个体对行为的选择和判断。犯罪活动不是一日形成的,也不是单个个体影响而造成的,高校职务犯罪并非简单的产生即消失,自媒体报道以来,高校职务犯罪行为仍然存在且呈现上升趋势,这也体现了高校职务群体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变化,思想上发生蜕变,个人道德素质出现严重的缺失。高校工作人员思想教育程度不够,政治思想觉悟出现严重偏差,价值观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倾斜,受到外界社会亚文化以及贪腐文化的诱惑,不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与抉择。走向犯罪道路,根本在于法治思想意识的蜕变和个人价值观扭曲 。

二、犯罪预防措施——高校职务犯罪遏制

高校职务犯罪所产生的影响不仅仅是因为职务行为给高校造成的资金损失,更多的是对学生思想教育和知识培养产生的恶劣影响。对于高校职务犯罪的预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并且不断探索的研究道路,教育界与法学家必须引起重视,积极研究有效的预防机制,坚持教育与发展、预防与监督双重保障,对于职务犯罪高频领域人员更需要加强党纪党风思想教育,加强高校法治文明建设和职务犯罪纪律监察机制的建设,做好教育领域思想文明、建设文明与法治文明的工作。

1. 针对高校领导与管理人员职务犯罪的高发阶层,加强党员思想道德教育。当前,根据党的十八大思想指导,高校应当积极开展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建设活动,不断强化党员信念与素质教育。高校管理部门可以与校党委部门互相配合,规范党员尤其是领导人员行政工作与党员建设工作的共同参与分配体系,纪律监察部门作为监督机构,对领导人员的行政职务与党风建设工作进行监督。领导人员更应当做好模范作用,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提高抗腐败能力,主动进行党员素质和行政领导能力学习,做好政治家与教育家双重职责,成为高校职务犯罪预防体系的领头先锋力量。

2. 高校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存在较大的问题,制度不健全难以落实,部门之间不能相互配合与制约,这需要探索出一条适合高校自身发展的预防职务犯罪的道路。首先,在根源上,高校的自主权力较多,不能很好地进行制衡,因此高校需要严格规范考试招生制度和费用管理制度,杜绝费用的私自收取与挪用,建立招生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和招生工作信息公开制度,向政府与社会公开信息,接受监督,避免内部人员的职务操纵,做到高校职务行为信息的公开化监督体制。高校与市场经济活动之间的联系,也需要接受政府与社会舆论的监督,对高校工程建设项目招标采购信息公开化进行,保证在阳光下落实资金项目的投入建设。对于高校财务预算与支出等事项,加强对权力负责人员的监督与管理,减少公款项目的支出,实施标准化备案,减少职务滥用的几率。

3. 高校是知识分子成长与生活的环境,在校的教职工民主与维权意识较强,加强读校内民主监督的完善更加有助于预防职务犯罪的产生。在一般高校教职工大会中,教职工发挥的作用较小,主要是接受领导的安排与思想教育工作。作为高素质水平的民主人士的集中之地,高校职务犯罪预防体制可以充分保障教职工校内监督的力度,充分发挥党外人士监督作用,设立定期会议汇报制度和评议制度,使得更多的高校知识人士可以参与高校的教育建设改革与发展,充分利用知识人士的知识能力与法律素养,减少暗箱操作活动的可能性,有力地推动校内民主制度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创新 。高校法学院教育人士更应当积极进行法律法规宣传和民主制度的参与,发挥法学教育的培养优势,加大法治思想教育和普法教育活动的宣传力度,法学院与校党委以及纪律监察部门紧密联系,做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4.高校职务犯罪几率不断提升,高校对于违法犯罪人员的纪律惩处制度也必须落实到位,以助于恢复人们对高校教育体制以及社会公平的信念。对于犯罪行为的不断发生,高校必须严防此类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严肃处理,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秩序,提高人们对高校教育事业的信心。法律保护人们的各种社会权利,犯罪行为破坏良好的社会秩序,有效予以惩处有利于恢复被破坏的社会秩序 。高校作为教育事业的核心之一,同样也身负重任,对于犯罪行为不能加以姑息,帮助人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实现教育目的,预防人们走向犯罪道路。

5.严格依法办事,针对高校职务犯罪行为,绝不姑息严格遵《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等法律和程序进行,对已构成刑事犯罪的高校职务犯罪行为,司法机关在审判时严格依照法律规定,排除其他社会干预,独立审判,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刑罚标准,如对情节恶劣及受贿金额巨大的加重处罚,对胁从犯或者受诱骗犯罪人员减轻处罚,使对犯罪分子的处理实现真正的罪刑相当,维护司法公正。

三、 高校法治教育发展

高校职务犯罪行为无疑向人们说明了法治教育在教育事业中的重要性,高校集合民主、自治以及教育、社会特色,在引导广大学子接受教育文化的同时,更多的是高校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待于及时解决,认真做好政治思想教育、文化水平培养、法治文明建设等工作,在实现民主自主过程中,抓好对党员的思想和作风的严格要求,加强高校法治文明宣传教育,以法律的手段落实高校的体制管理与监督制度完善,做到教育、制度与监督并重的预防职务犯罪体系和高校教育改革建设有力结合,法治教育不仅是响应习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法治中国道路建设的号召,更是为了实现当代中国高校素质与教育水平的提升与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注释:

饶桂生.高校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31(1).34-37.

才常权.高校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探讨.河北法学.2008,26(7).103-107.

宋睿、马卫华.高校职务犯罪问题研究.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4).81-83.

章道周.当前高校职务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探析.三明学院学报.2006(1).117-120.

猜你喜欢
职务犯罪预防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探析
在预防职务犯罪上动真格促实效
九步审讯法对职务犯罪审讯的借鉴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