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江高峰林区白腰朱顶雀的环志与迁徙动态研究

2016-11-20 01:41李显达郭玉民侯韵秋布彼得森方克艰
野生动物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朱顶嫩江高峰

李显达郭玉民侯韵秋布·彼得森方克艰

(1.黑龙江高峰鸟类保护环志站,嫩江,161407;2.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北京,1000833.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北京,100090;4.瑞典自然史博物馆)

嫩江高峰林区白腰朱顶雀的环志与迁徙动态研究

李显达郭玉民2*侯韵秋布·彼得森方克艰1

(1.黑龙江高峰鸟类保护环志站,嫩江,161407;2.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北京,1000833.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北京,100090;4.瑞典自然史博物馆)

白腰朱顶雀;种群动态;鸟类环志;迁徙;相关性

Carduelisflammea;Population dynamics;Bird banding;Migration;Relevance

高峰鸟类保护环志站地处大、小兴安岭之间的嫩江河谷东岸,松嫩平原北麓。2001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嫩江高峰林区环志白腰朱顶雀(Carduelisflammea)48 197只(春季1 676只,秋季46 521只)。高峰林区是白腰朱顶雀的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秋季的迁徙高峰基本集中在10月下旬。春季雌雄比例为6.9∶3.1,秋季为6.2∶3.8,秋季成幼比例达到1.3∶8.7。回收信息显示,白腰朱顶雀最远的距离可达9 300 km(嫩江高峰至荷兰);迁徙速度最快可达222 km/d。通过环志数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在春季,白腰朱顶雀的环志量与平均相对湿度、小型蒸发量、气压呈显著正相关;与大型蒸发量、平均风速呈显著负相关;而秋季则与地面最高温度、小型蒸发量、极大风速、气压呈显著正相关,与平均风速呈显著负相关。中国黑龙江省与瑞典南部地区是白腰朱顶雀东西两个不同的越冬地;高峰林区秋季环志数量与翌年春季环志数量呈很强的正相关性,与瑞典秋季环志数量呈较强的负相关性,与瑞典春季环志数量呈较弱的负相关性。

白腰朱顶雀(Carduelisflammea)俗名苏雀,共有4个亚种,在中国分布的为指名亚种(Carduelisflammeaflammea),分布于中国东北和华北大部地区、内蒙部分地区、长江下游和新疆天山等地。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从挪威、瑞典、芬兰、俄罗斯北部,横穿西伯利亚、堪察加半岛、萨哈林岛、白令海到北美。越冬于欧洲南部、蒙古和我国北部、北美中部及朝鲜,偶尔到日本[1]。

李显达等人曾于2005年以高峰鸟类保护环志站2001~2005年的环志资料对嫩江高峰林区环志的白腰朱顶雀进行了初步研究[2]。

鉴于高峰林区环志的白腰朱顶雀各年度差异显著,个别年度甚至出现环志数据为“0”的现象。考虑到中国与欧洲之间有相互回收信息,因而本次研究对白腰朱顶雀做进一步分析,试图找出高峰林区白腰朱顶雀环志数量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并通过与瑞典法尔斯特布(设网强度与高峰环志站相当)的白腰朱顶雀(同为C.f.flammea亚种)[1,3-8]环志数据相比较,查找出两地白腰朱顶雀环志数量的相关性。

1 地理概况

嫩江高峰林区(N49°06′,E125°15′)地处大、小兴安岭之间,嫩江河谷东岸,位于松嫩平原北隅的高峰林场境内。林区属于小兴安岭植物区系,原始林相为樟子松、阔叶混交林。植被以樟子松(Pinussylvestris)、云杉(Piceaasperata)、兴安落叶松(Larixgmelinii)等人工林为主,间有少许杞柳(Salixintegra)、刺蔷薇(Rosaacicularis)、平榛(Corylusheterophylla)。嫩江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处大、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之间、伊勒呼里山东南部,县域南北跨度较大,按自然区划,属于古北界东北区长白山地亚区小兴安岭山地省,并处于大兴安岭亚区大兴安岭北部山地省、长白山地亚区小兴安岭山地省、松辽平原亚区中部波状平原省的交汇处[9-10],有着多样的植被类型和丰富的鸟类资源。林区内成片的针叶林与农田镶嵌分布,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许多途经松嫩平原迁徙候鸟的重要停歇地和食物补给站。

这里为大陆季风性气候,气候特点是:春季干旱少雨多风,夏季短促温热、雨量集中,秋季降温迅速、多早霜,冬季寒冷干燥、积雪期长。

2 研究方法

从2001年开始,春秋两季在林缘、水边等地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布设粘网,根据不同生境设置网高3 m或5 m、长20 m的粘网,布设数量为70片,每隔30 min巡视一遍粘网,将入网鸟类取下放入鸟袋,环志、记录后放飞。为了提高监测的准确性,每年春季环志时间为3月15日~5月31日,秋季为8月15日~11月20日,布设粘网的数量和布设样点基本一致。

同时,为了了解白腰朱顶雀的越冬情况,于12月至翌年2月在嫩江县境内进行流动调查。

高峰林区距离嫩江气象站仅6 km,因此,气象数据直接使用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的嫩江气象站2001~2015年逐日记录。

利用SPSS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

3 结果及分析

3.1 环志结果

2001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嫩江高峰林区共环志鸟类189种283 862只,春季环志151种119 884只,秋季环志162种163 978只。其中,环志数量最多的种类是白腰朱顶雀,48 197只(春季1 676只,秋季46 521只),占环志总量的17.0%。

表1 2001~2015年高峰林区白腰朱顶雀环志数量统计(春季)

表2 2001~2015年高峰林区白腰朱顶雀环志数量统计(秋季)

从表1、2可以看出,在高峰林区,白腰朱顶雀秋季的环志量远远大于春季环志量。其中2002年环志数量最多,达9 090只。日环志数量最多时达到1 043只(2002年)。通过观察发现,由于研究地的地理特殊性(绿岛效应),日环志量的变化基本反映了鸟类迁徙动态(图1)。高峰林区是白腰朱顶雀的越冬地,在当地的居留时间,达150~220 d。12月至翌年2月的观测数据显示,每年在嫩江县境内(南北极端长度274 km,东西极端长度151 km,总面积约15 000 km2)游荡越冬的白腰朱顶雀数量为1 000~3 000只(其中2009年未看到白腰朱顶雀,2011年仅看到2小群共85只)。由于高峰林区面积较小,而且林分类型单一,在高峰林区越冬的白腰朱顶雀种群数量变动较大,少则一只没有,多则达到1 000只左右。另外在春季和秋季分别出现环志高峰期的情况等说明该鸟在高峰林区既是冬候鸟,也是旅鸟。

春季雌性比例较大,平均达到6.9∶3.1;秋季的雌性比例较春季小,平均为6.2∶3.8,也远高于雄性(2011年除外)。

2013年10月18~23日,在专家指导下,于前场环志点根据尾羽磨损、翼羽换羽情况、虹膜颜色等判别白腰朱顶雀的年龄。在环志的314只白腰朱顶雀中,当年幼鸟(记为1)274只,成鸟(2 a以上,记为2+)40只。成幼比例为1.3∶8.7。

3.2 环志回收

回收就是鸟类环志后被再次捕到,从而得到的迁徙停歇地、间隔日数、迁徙距离等很多相关信息。

高峰林区环志的白腰朱顶雀共有538条回收信息,其中被挪威、荷兰、俄罗斯等国外回收3只,被内蒙古莫旗、黑龙江双鸭山、鹤岗、伊春、齐齐哈尔等地回收8只,高峰林区环志1 a后又在原地回收2只(表3)。

回收伊春新青环志站环志的白腰朱顶雀2只。

回收间隔日数0~10 d的回收信息为432条,11~100 d的回收信息为69条,101~200 d的回收信息为29条,201 d以上的回收信息为8条。最长间隔1 615 d,也就说,这只白腰朱顶雀至少活了4.5 a。

回收信息显示,白腰朱顶雀最远的距离可达9 300 km(嫩江高峰至荷兰);最短的异地回收间隔时间为4 d,迁徙距离为455 km,即迁徙速度最快可达222 km/d。

表3 高峰林区白腰朱顶雀环志回收情况统计

3.3 迁徙动态分析

图1显示,白腰朱顶雀最早始见于9月中旬,多数始见于10月上旬。秋季的迁徙高峰基本集中在10月下旬。

由于白腰朱顶雀在春季迁徙时呈离散型,高峰林区在春季不是白腰朱顶雀的主要停歇地。在高峰林区环志数量较少,而且间断较多,环志曲线显示不出明显的迁徙规律。

3.4 白腰朱顶雀环志数量与气候因子相关性分析

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白腰朱顶雀2001~2015年秋季环志数量与气温、地面温度、气压、风速、风向、降水量、相对湿度、水汽压、蒸发量、日照时数等气候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4。

相关性系数:

图1 高峰林区白腰朱顶雀秋季环志数量变化曲线Fig.1 Common redpoll banding number of autumn in Gaofeng forest

表4 白腰朱顶雀日环志量与气候因子的相关系数

表4 (续)白腰朱顶雀日环志量与气候因子的相关系数

注:**在 0.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 0.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Note:**At 0.01 levels(bilateral)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At the 0.05 level(bilateral).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在春季,白腰朱顶雀的环志量与平均相对湿度、小型蒸发量、气压呈显著正相关;与大型蒸发量、平均风速呈显著负相关;而秋季则与地面最高温度、小型蒸发量、极大风速、气压呈显著正相关,与平均风速呈显著负相关。

3.5 高峰林区与瑞典白腰朱顶雀环志数量相关性分析

瑞典法尔斯特布2001~2014年环志白腰朱顶雀52 608只(春季7 108只,秋季45 500只)。

表5 瑞典法尔斯特布白腰朱顶雀环志数量统计

表6 高峰林区、瑞典法尔斯特布秋季白腰朱顶雀环志数量相关性分析

注:**在 0.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 0.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Note:**At 0.01 levels(bilateral)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At the 0.05 level(bilateral).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表5、6显示,高峰林区春季环志数量与秋季环志数量呈很强的正相关性,与瑞典春季环志数量也有很强的正相关性;高峰林区秋季环志数量与瑞典秋季环志数量呈较强的负相关性,与瑞典春季环志数量呈较弱的负相关性。

4 讨论

环志是进行鸟类监测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鸟类的迁徙规律、鸟种分布及种群数量变化等。由于研究地的地理特殊性,高峰环志站日环志量的变化情况基本反映了当地鸟类迁徙动态。

在被环志的个体中,雌雄比例春季最高达8.5∶1.5,秋季最高7.0∶3.0。这可能因为该物种在非繁殖季节集群活动,而且是由鸣啭多变的雄性引领着。每当起飞或降落时多是雄鸟在先。在白腰朱顶雀的分布区,它们是传统的笼养鸟类,各地多有用媒鸟诱捕的习惯。被捕捉的以雄鸟为多。另外,雌雄比例失衡的现象,春季比秋季更严重,也印证了这一点。即经过迁徙和在越冬地的停歇,损失了更多的雄性个体。翌年春季再迁徙回到高峰林区时,雌性的比例也就更高了。

资料显示,白腰朱顶雀繁殖于挪威、瑞典、芬兰、俄罗斯等国的北部地区,横穿西伯利亚、堪察加半岛、萨哈林岛、白令海到北美北部。越冬于欧洲南部、蒙古和我国北部、北美中部及朝鲜,偶尔到日本。

我国与挪威、瑞典、芬兰、荷兰、俄罗斯西部均有白腰朱顶雀的环志回收信息,我国东北地区的环志站(点)之间也有白腰朱顶雀的回收信息,尤以黑龙江省信息最多,说明黑龙江省是白腰朱顶雀的主要越冬区域。特别是黑龙江省的环志网络较为完善,也增加了回收的信息量。

回收信息表明中国东北地区环志的白腰朱顶雀在越冬后有沿原路北迁至繁殖地的可能,越冬地距离最远可达9 300 km(嫩江高峰至荷兰),速度最快达222 km/d(黑龙江省兴隆镇至吉林省吉林市455 km,4 d)。

回收信息以及高峰林区与瑞典的秋季环志数量呈较强的负相关性表明,高峰林区、瑞典南部是白腰朱顶雀东、西两个不同的越冬区,受气候和食物等因素影响,不同年份可能分别在这两个区域越冬,或者大部分趋于某一区域越冬,从而导致环志数量的大幅度波动。

秋季环志数量与翌年春季的环志数量关系密切,秋季环志数量越多,翌年春季的环志数量亦多。

李显达等人通过2001~2010年白腰朱顶雀的环志数据与当地气象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白腰朱顶雀秋季的迁徙与气象因子中日最低气压、地面平均温度呈较强的正相关,与最大风速、平均风速、平均水汽压呈负相关[12]。与本次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关性分析表明,白腰朱顶雀秋季的环志数量与气压、极大风速相关性最强,也就说,白腰朱顶雀在秋季迁徙时受气流影响非常大,气流强度、方向不仅导致当地气候的变化(升温、降温等),还主导着鸟类的迁徙方向和迁徙时间。白腰朱顶雀鸟类体型较小,受气流和温度的影响很大。长期的迁徙习性使其能敏感地通过气压变化、地面温度感觉到天气的变化,巧妙地利用气流进行迁徙,这也就不难解释高峰林区白腰朱顶雀各年度环志数量大幅波动的现象了。

由于白腰朱顶雀是集群活动的鸟类,而且易于被诱捕,是传统的被猎捕的鸟类。尤其近几年不合理的放生活动,刺激了非法猎捕和市场交易,残害了很多鸟类的生命,导致该物种大量减少。

自高峰林区1998年开展鸟类环志以来,共环志白腰朱顶雀48 197只,占我国白腰朱顶雀环志数量23.4万余只的20.6%,是白腰朱顶雀重要的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回收信息表明,白腰朱顶雀往来于中国-欧洲,跨越区域较大,是列入中美、中日、中韩、中俄候鸟保护名录的物种之一,是黑龙江省重点保护动物。因而开展鸟类白腰朱顶雀的环志研究,对探索亚欧大陆鸟类迁徙规律的研究、保护和合理利用候鸟资源及疫源疫病监测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致谢:参加调查的人员还有于晓东、李显志、张燚锋、王福、张铁柱、吴军、于海、孙跃国、郝龙、刘志鹏、陈景泉、王昆、胡增春、张晋、高树田、王刚、孟凡强、陈东明、马志超、孟凡林、齐党成、李永良、江辛年、李兴盛、王洪波、郝国林、郝宇、张德刚、陈振,本文得到了刘小龙、唐景文两位老师的指导,邢晓莹博士协助查找资料,在此一并致谢。

[1] 赵正阶.中国鸟类志:下卷[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20-822.

[2] 李显达,郭玉民,方克艰,等.嫩江高峰林区白腰朱顶雀的环志回收[J].动物学杂志,2007,42(1):151-154.

[3] 常家传,桂千惠子,刘伯文,等.东北鸟类图鉴[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237.

[4] 约翰·马敬能,卡伦·菲利普斯,何芬奇.中国鸟类野外手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1-571.

[5] Svensson L,Mullarney K,Zetterstrom D,et al.Collins bird guide[M].2nd ed.British Birds,2010.

[6] 郑作新.中国鸟类系统检索 [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310.

[7] 郑光美.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456.

[8] 郑光美.世界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400.

[9] 张荣祖.中国动物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502.

[10] 马建章.黑龙江省鸟类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1-398.

[11] 张孚允,杨若莉.中国鸟类迁徙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1-364.

[12] 李显达,郭玉民,方克艰,等.嫩江高峰林区鸟类迁徙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初探[J].四川动物,2013:32(2),302-305.

Common redpoll;

Dynamic Banding and Migration of the Common Redpoll inGaofeng Foresty Area,Nenjiang County

Li Xianda1Guo Yumin2*Hou Yunqiu3Bo Petersson4Fang Kejian1

(1.Heilongjiang Gaofeng Protection and Bird Banding Station,Nenjiang,161407,China;2.College of Nature Conservation,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ijing,100083,China;3.National Bird Banding Center,Beijing,100090,China;4.Swedish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Gaofeng Bird Banding Station is located between the Greater and Lesser Khingan Mountains,on the eastern side of the Nenjiang River valley in the northern Songnen Plain.From March 2001 to December 2015,48 197(1 676 in spring and 46 521 in autumn)common redpoll(Carduelisflammea)were banded in Nenjiang Gaofeng Forest District.The Gaofeng Forest District is a wintering ground and stopover site of common redpoll.The migration peak in autumn was concentrated in late October.The ratio of males to females was 2.2∶1 in spring,and 1.6∶1 in autumn,and the proportion of adult to sub-adult reached up to 0.15∶1 in autumn.Recovery information showed that common redpoll travelled as far as 9 300 km(Nenjiang Gaofeng to Holland).The fastest migration speed can reach up to 222 km/d.In spring,numbers of birds banded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verage relative humidity,low evaporation,and pressure;and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high evaporation and average wind speed.In autumn,number of banded birds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maximum surface temperature,low evaporation,maximum wind speed,air pressure,and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verage wind speed.Southern Sweden and Heilongjiang Province,China are two different wintering grounds for common redpoll.Numbers of banded birds in autumn showed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numbers in spring in the following year and strong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numbers in autumn in Sweden,and weak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numbers in spring in Sweden.

稿件运行过程

2016-02-04

修回日期:2016-04-07

发表日期:2016-08-10

Q958.1

A

2310-1490(2016)03-200-07

李显达,男,47岁,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鸟类生态学研究。E-mail:njgflxd@126.com

*通讯作者:郭玉民,E-mail:bird168@126.com

猜你喜欢
朱顶嫩江高峰
病毒病将迎“小高峰”全方位布控巧应对
推进嫩江市霍龙门镇社会全面振兴 做到“六个坚持”实施“六大战略”
百年嫩江
我家住在嫩江边
石庆云
《朱顶红》
朱顶红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朱顶红在苏州地区的引种栽培
嫩江玛瑙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