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流两万五千里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2016-11-21 17:15王竞
大江南北 2016年10期
关键词:军需指挥员湘江

□王竞

铁流两万五千里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王竞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于甘肃会宁地区,宣告了长征胜利结束。80年过去了,长征不仅没有被淡化和遗忘,反而随着岁月流逝愈加深入人心,愈加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80年前红军长征的光荣历史是革命先辈用热血和生命写就的。铁流两万五千里,几乎平均每天一次遭遇战,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到四个红军指战员献出宝贵生命,长眠于长征途中。长征中牺牲的师职干部就有80多人,军职干部牺牲的有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红25军政委吴焕先、红5军副军长罗南辉等人,马革裹尸,死亦鬼雄。面对死神,红军将士表现出的无畏、从容的气节与气概,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精神,令人动容。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战斗最激烈、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役。老红军刘华连回忆说:“当时,湘江水都是红的,我是扒着战友们的尸体过江的。”红5团坚守的前沿阵地三面被围,政委易荡平带头和冲上来的敌军展开白刃战,身负重伤。最后,宁死不当俘虏的易荡平要求警卫员向他开枪,警卫员下不了手,易政委迅速夺过枪向自己扣动了扳机,实现了决不当俘虏的誓言。红34师担负全军后卫,掩护全军主力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撤退,同敌追兵频繁作战,在惨烈的湘江战役中,与十几倍于己之敌鏖战四天五夜,全师由6000多人锐减至不足1000人。1934年12月初,在完成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任务后,又陷入敌人重重包围,师长陈树湘腹部中弹身负重伤,他用皮带压住伤口,躺在担架上仍继续坚持指挥战斗。最后全部弹尽粮绝,陈树湘伤重被俘。在押往长沙途中,他趁敌人不备,忍剧痛从自己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年仅29岁。红军虽然突破敌人的封锁线继续西进北上,但损失极其惨重,红军部队从出发时的八万多人锐减为三万多人。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紧要关头,舍生忘死,这是红军胜利的力量源泉。

红军舍己为人、舍生忘死的精神,不仅表现在敢于狭路相逢时闯关夺隘,更深深地融入到日常的战斗生活中。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前进,突然,部队指挥员看见一个衣裳单薄的战士冻死在一棵大树下,指挥员的脸顿时严肃起来,愤怒地大声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这个战士发棉衣?”可没人回答他。这时有人小声告诉指挥员:“死者就是军需处长。”指挥员愣住了,眼里流出泪水,缓缓地举起右手,向这位舍己为人的红军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呼啸的风雪很快覆盖了这名军需处长的身躯,把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每当重温这个故事,我们心灵都会受到一次洗礼。在这极度恶劣的环境下,作为一名军需处长,要想暖和一点,应该不是一件难事,但他为了让官兵们有军衣穿,舍弃了自己的利益,乃至献出生命。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那就是在本职岗位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平凡岗位上的一位无私英雄。

说起长征,最亮点当属遵义会议。这个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从而奠定了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基础。遵义会议的重大意义,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80年弹指一挥间,红军长征已经走进了历史的深处,但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造就的不朽精神却依然穿越时空,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红军将士舍生取义、慷慨赴死的壮举令我们肃然起敬。今天,作为红军的传人、后代,就应该以豪迈情怀和战斗精神去跋涉、去拼搏,去夺取新的长征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者为军队离休干部,90岁)

猜你喜欢
军需指挥员湘江
湘江魂
我心中的英雄
红三十四师浴血奋战湘江之侧
湘江渡
火场秩序混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军需社会化保障战时策略研究
贵州: 干好“指挥员” 做优“作战员”
指挥员
湘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