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何元春的『互联网+抗洪抢险』

2016-11-21 17:15涂俊明
大江南北 2016年10期
关键词:黄镇溧阳市小何

□涂俊明

大学生村官何元春的『互联网+抗洪抢险』

□涂俊明

26岁的何元春,共产党员,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东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2015年8月来到江苏溧阳市上黄镇浒西村任村书记助理。

今年6月30日,苏南腹地的溧阳市上黄镇因连日暴雨,外溢内涝双重夹击,导致多个村庄受灾严重。上黄镇党委、政府迅速启动抗洪救灾应急预案,工作具体分工到个人。根据何元春的特长,她被分配负责搜集前线信息照片资料,挖掘抗洪救灾中的感人故事,并用文字、图片、视频软件等形式记录整理,上报领导机构,发布相应镇区上下各级微信群的工作。“流媒体编辑记者”何元春即刻走马上任。“用镜头定格,用笔头记录,让正能量弘扬”成为小何此番工作的座右铭,更是她履行“互联网+抗洪抢险”的独特任务。

暴雨洪汛铺天盖地般倾泻而来,身材娇小的文弱女娃何元春却“巾帼不让须眉”,她用心履职,坚守岗位,奔走水乡,连续两周没有回家,村上、镇上,前线、后方,都能够见到小何忙碌的身影。

小何深入抗洪抢险第一线,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各险工圩堤上跟踪采访。她经常天刚蒙蒙亮就出发,到半夜才回镇上。7月5日晚上,坡圩区的“万亩圩”堤埂出现险情,武警官兵火速进入阵地抢险。何元春立刻丢下饭碗,拿起相机雨具,赶往十里外的现场,即时记录下军民合力抢险救灾的场面。风雨中几乎奔波了一夜的小何回到镇上已是翌日拂晓。

第二天一早,浒西村来电话,告知小白塔自然村有11户村民住房被淹,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何元春和妇女主任史剑兰相约立即前往,经过两个小时的救援,11户村民全部被安全转移到了镇中心小学的体育馆。救助不忘职责,小何抓拍了镇村干部与群众抗灾自救的感人场景。

这百年一遇的洪涝既是灾害也是考验,何元春把抗洪抢险视为一段宝贵的经历。她在用自己的信心、才干、努力,书写自己的一段青春历程。

为了提升传播质量与覆盖效应,何元春和女同事们商量着,做活、做优微信“朋友圈”舆情导向宣传,让抗洪救灾的正能量传播得更好。当微信“朋友圈”里流来“这日子没法过了”“天哪,还让人活不活啦”等情绪贴时,小何立马组稿,将全镇党员干部、军民合力抗洪抢险的现场图片与视频合成编辑,配上歌曲《为了谁》,以题为《情暖上黄,抗洪救灾》专题上线,“我是共产党员,我向党旗宣誓……”等激励性语言大大提振了抗洪大军的精气神,微信阅读量猛升,两天达到23399个点击量。

何元春精心组稿、写作、制图,上传到微信,及时澄清误传的社会小道消息,迅速传递一线抗洪救灾的感人事迹。微信群里以各类图标、场景、视频、动画、歌曲等直播再现抢险现场,真实、生动、直观、感人。那些镇村干部、年已耄耋的老党员、中小学教师、无私无畏的武警官兵、抗灾自救的村民等,都在她的笔下、镜头里展现于公众面前,引起各界对抗击自然灾害的关注和支援。

小何在洪灾中不畏艰险,及时播报一线干群、官兵抗洪救灾的表现受到了大家的好评,人们称道她:“小丫头,秤砣虽小压千斤,是块好材料!”(编辑 徐曼)

猜你喜欢
黄镇溧阳市小何
发现最美的教育故事
我的名字很任性
在生命深处与孩子连接
社渚镇311人两天献血94800毫升
考验
童心画廊
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任上的黄镇
不听话的小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