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三篇

2016-11-21 17:32胡小平
文艺论坛 2016年15期
关键词:逝者梯田

○ 胡小平

行走三篇

○ 胡小平

去年的国庆长假,我与同事相约,走进了隆回、新化、叙浦三县交界之地的这片神奇土地,一路上那梯田、瀑布,那温泉、溶洞,那古树林、名寺庙等自然美景,还有那名人故居、多彩花瑶等人文景观,次第扑面而来,让人应接不暇,流连忘返……

壮美石瀑

在这里,寨子的房前屋后、溪边路旁,或是田土中央,每每突地冒出一方高数丈的奇异巨石,如雄狮怒吼、天狗吠日、金刚把门、玉兔下凡、情人相会、神仙晒谷……一个个惟妙惟肖,呼之欲出。这里是花瑶的聚居地之一——湖南省隆回县虎形山乡的大托村。

花瑶崇拜山石,在花瑶人的心中,这一方方奇石就是一尊尊石神,长年为他们镇守寨子,护佑家门。而要观赏花瑶的石头,那就不能不去大托。当地人说,“大托”原名“大坨”,就是好大一坨的石头,他们的村寨就一个个建在一块块不知有多大的石头之上。这里好大一坨的石头到处都是,而最令人惊奇的是那一面巨大的石壁,当地人称之为“崖壁壁”。

“崖壁壁”如刀削斧劈,灰白一片,高逾300米,直耸云天,下面坡度达45度,越往上越陡,到壁顶几成直角,宽约2000米,在近处一眼望不到边。远观大气磅礴,气势恢宏,有如瀑布飞流而下,故称“石瀑”。专家说这是国内最壮观的石瀑景观,也是最大、最长的石瀑,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堪称国内旅游资源中的一绝。

石瀑有三级,从下往上,一级比一级宽阔、高大,一级比一级陡峭、险峻。石瀑上全无杂草,更无树木,却级与级之间有竹林相隔。竹林里幽深幽静、清新凉爽,大大小小、千奇百怪的石头或坐或卧,或蹲或躺,或仰或俯,也是一道奇异的景观。爬过一级,倚着或是坐在石头上,靠着或是扶着竹子,喘喘气,定定神,小憩一会,那是十分惬意的事情。向导说,面对石瀑,游客都啧啧称奇,有一种征服的冲动,却只有七八成能上到第一级,不到半数能爬上第二级,而这时,大多数的人对第三级就只能是望瀑兴叹了,只有少数心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情,又有过人胆量和攀爬技艺的人才敢向第三级发起冲击,而真正能冲到顶点的那可是凤毛麟角,百里难见其一了。

站在石瀑脚下,抬头仰望,我虽然也有一种征服的冲动,心里却还是有几分畏惧。躬着腰,小心翼翼地上了第一级,虽然中途有两次差点跌倒,或是趴下,却是有惊无险。坐在竹林里,面对陡峻的第二级,看着别人或才上了几步就滑了下来,或到了半途就知难而退,还有那各种各样的狼狈相时,自然地也跟着大家或起哄,或鼓劲,或大笑,或叹息,而当看到有人一鼓作气冲上去了,或虽是走走停停,最终却是爬了上去时,又情不自禁地鼓掌欢呼,喝彩叫好。也就是这不断地有人爬了上去,才激发了我的斗志,一声“嗨”,猛地起身,向第二级发起了冲击。可才上了十来米,脚下就打滑,腿上就发软,赶紧趴下,全身贴着石壁,过了一会,运了运神,继续往上爬,爬了五六米,踩着了竹叶,一滑,又赶紧趴下,吓出一身冷汗,脚上也全没劲了,歇息一会,慢慢翻过身来,仰面朝天,躺在石壁上。

蓝天白云,阳光却有点儿晃眼。我闭上眼睛,静静地躺着,感受石壁的脉动,倾听石壁的心声。旁边有人也爬不上去了,边往下滑边叹息着说,要是在石壁上凿一些石级,或是打一个铁链,能让人拾级而上,或是牵着铁链上去,那多好呢。我瞟他一眼,心想还是不凿石级,不打铁链的好。这么一想,不知怎么的又来了神,来了劲,就一翻身,往上爬去,虽然是停了几回,歇了几次,却终究是爬上去了,成就感和自豪感在心底油然而生。

从石瀑下来,倚着巨石,仰望石瀑,望着望着,那石瀑就流动起来……

神奇梯田

站在一字排开,接入云端的山脚下,平视牌楼,仰望梯田,满眼都是震撼。

这里叫紫鹊界,界上的梯田,如级级阶梯,似根根纬线,层层叠叠、依山就势盘旋于群山沟壑之间,线条流畅,层次分明,气势恢弘,气象万千,可说是汇集了云南哈尼梯田的大气、广西龙胜梯田的壮美、菲律宾巴拉韦梯田的险峻、越南沙坝梯田的飘逸于一身。

导游说,这梯田的景观随着四季更替而千变万化:春天,水面如镜,五彩斑斓;夏日,禾苗吐绿,青翠欲滴;金秋时节,稻浪滚滚,一片澄黄;三九隆冬,漫山瑞雪,银蛇驰舞。我深信此言,因为就眼下这层层稻浪,这无边澄黄已足以印证。

紫鹊界梯田在湖南隆回、叙浦、新化三县交界的新化县水车镇境内,起源于先秦、盛于宋明,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考证,紫鹊界的人类活动,最早可追溯到商周。两汉时期,朝廷对居住在这里的苗、瑶民族规定“只服徭役、不纳田税”,唐、宋时期,官府鼓励开垦荒地,多次颁布有关垦辟农田的诏令,并鼓励种植“高田”。新化建县以后,“给牛贷种使开垦,植桑种稻输缗钱”的政策,推动了外来人迁入,他们与当地人一起开创了紫鹊界农耕文化的新纪元。至明初,在政府积极招徕流亡、奖励垦荒的政策鼓励下,紫鹊界梯田开发进入了又一个高潮。

紫鹊界梯田现有五万多亩,其中集中连片的梯田在两万亩以上,遍布海拔五百米到一千一百米之间的山头上,从山脚到山顶共四百余级,连绵起伏,辗转盘旋,面积最大的不过一亩,最小的仅能插几十蔸禾。

梯田远望如碟如盆、似带似月,形态各异,变化多端。龙普村瑶人冲梯田由两道山梁夹一条冲,形成一个巨大的“凹”字,面积达两千余亩,最为壮观。

梯田依山就势而造,山有多高,田就有多高,水也有多高。山间从下到上,没有山塘,没有水库,也无需人工引水,全靠天然自流灌溉,令人叹为观止。水利专家赞叹这种自流灌溉系统为“世界水利灌溉工程之奇迹”,可与都江堰和灵渠相媲美。

千百年以来,随着梯田的开发,许多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公益设施也相继建设起来。单以紫鹊界靠锡溪一面的茶亭为例,就有淡如亭、吉清亭、泽润亭、应息亭等十多座,就连海拔1600多米的风车巷绝顶亦建有茶亭,足见当年紫鹊界梯田开发的繁荣兴旺景象。

南方稻作文化与狩猎文化在这里巧妙融合,成就了这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造就了这里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梅山文化。因而,你来到这里,不仅可以看到独一无二的梯田,还能领略到这里的民风、民居、饮食,以及山歌、武术、草龙舞等原始神秘和独特的风情。

下得山来,走出牌楼,我回身仰望山上,只见蓝天下,那沐浴着夕阳的梯田一片叠一片,一直叠到天上,一山连一山,一直连到天边。

仰望着梯田,望着望着,我对这里先民的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仿佛看到了先民开山的身影,听到了先民辟田的声响。

多彩花瑶

花瑶是瑶族的分支,千百年来生活在湘西的崇山峻岭之中,至今仍忠实地传承着先祖最为古朴纯真的生活。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花瑶扑面而来的神奇和神秘。

你看那田间地头,山林竹海,一朵朵山花绽放,一簇簇山花盛开,是那样的艳丽绝伦,火辣抢眼。而那其实不是山花,是劳作着的花瑶女人。

花瑶女人的艳丽抢眼,得益于神奇的花瑶挑花。挑花(瑶语称“拥杯”)堪称我国民间艺术宝库的奇葩,图案简练,线条明快,色彩和谐,变型夸张,极富装饰性。花纹图案纷繁多样,如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人物生活、古老传说等等,且立意巧妙,布局合理,一般左右对称,体现出浓厚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每一件挑花都是一帧精湛的艺术品。花瑶女性挑花不用模具,见到什么就绣什么,想到什么就挑什么,无须设计、打稿、描图和放样,全凭一双慧眼和一双巧手去飞针走线。她们喜欢用强烈的刺激色彩,将鲜红色的头饰笠(瑶语称“派特典”)和头巾(瑶语称“笑童”),深蓝色的上衣(夏装为雪白色),五彩缤纷的腰带(瑶语称“特档”),灰白色的统花裙(瑶语称“顿”),前沿两叶红艳艳的裙边(瑶语称“祻补”),墨色的绑腿(瑶语称“扣烘”)等搭配起来,使整个服饰形成黑白相间、冷暖协调、鲜艳夺目,将众多的色彩和谐地打扮在自己身上,总体上又以红色为主。一条成年女子穿的统裙大概要挑刺二十五万多针,耗时半年左右。花瑶女性从六七岁就开始学习挑花,一直挑到人老眼花,而不会挑花的女子是找不到好婆家的。

独有的地理环境,奇特的自然条件,孕育了花瑶独有的民情风俗。花瑶的婚俗怪诞而又极富情致。上门提亲说媒的大多是一些能说会道、受人尊重的汉子,人称“媒人公”。媒人公的重要标志是手拿一把打不开的油纸伞。接亲时新郎同样挑着礼担,随意夹行在送礼的队伍之中,并无什么特别之处。新婚之夜新娘不得入洞房,而是要在堂屋里独坐冷板凳,不吃不喝,静静地挨过寨子里欢腾、喧闹的夜晚。从提亲到订婚到结婚,要历经一连串古老、怪诞而繁缛的礼仪,其中最撩人的,当数“打泥巴”“炒茅壳里”和“顿屁股”等圣洁而疯狂的三步曲,气氛热烈而粗犷。

花瑶山寨里有人老了,无论家境贫富,其葬礼都显古朴而隆重。待为逝者洗浴穿好寿衣入棺后,家人得拜请一位法力高强的“巴梅”(瑶山的巫师)前来“送卯”。送卯在逝者房内的一个墙角施行。巴梅的法事,要借助师祖及神灵的法力,四处寻找逝者走散的灵魂。找到后要将其附在自己身上带回,并劝说其不要在外面游荡,而应尽快返回。不时又模仿逝者生前的口气,向亲人述说他的一生,并为后人“颁巩斜”(赐福),活灵活现,令人咋舌。次日送葬,途中十分在意要有儿女“哭丧”,哭的人越多、越伤心就越好、越热闹,逝者才算有福气。下葬时乡邻往墓穴里烧纸钱,燃鞭炮,亲人们都要解下戴在头上的白孝布往棺木上抛甩三下,以示告别,再将白布盘在头上。待棺木落穴,亲人们一齐深情跪拜,然后须经原路返回。这样,逝者方算“入土为安”。

花瑶是个能歌善饮的民族,男女老少都把唱山歌当作最快乐最开心的事情。上山挖土、砍柴,下田插秧、割禾,总曲不离口。他们不用书本,随编随唱,出口成章,人人都能唱上好几个时辰。花瑶的山歌是口口相传,代代相承,又不断创新。

花瑶的能歌善饮,在其“赶苗”的节日中得到集中体现。“赶苗”是花瑶在其迁徙过程中形成的三大传统节日,即“讨念拜”和两次“讨僚皈”的统称。“讨念拜”是每年的第一次“赶苗”,于农历五月十五至十七日在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水洞坪举行。“讨”意为“走”,“念”意为“月”,“拜”意为“半”,“讨念拜”即月半所过的节日。该节源于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开始,为时三年零六个月对居住在今湖南溆浦县与隆回县交界地带瑶民的镇压。此后,瑶民祖先议定由奉姓瑶王主持,每年五月十五至十七日在水洞坪集会,作为受辱雪耻纪念日,以告诫后人毋忘历史。“讨僚皈”源于元末对瑶民的镇压,首次由刘姓瑶王主持,于农历七月初二至初四日最初在虎形山瑶族乡大托村举行,后因大托过于偏僻,清末改在该乡茅坳村举行。“皈”意为“菩萨”,“讨僚皈”意即逃脱凶恶的菩萨。第二次“讨僚皈”的时间是农历七月初八至初十日,源于雍正元年(1723年)清庭对瑶民的镇压。由此可知,花瑶这“赶苗”的统节日,原本都是雪耻集会。而随着历史的推移,这传统节日已经演变成为人们赶集购物、活动聚会、青年男女赛歌对舞、谈情说爱的喜庆节日。每年在这九天的节日中,花瑶不论男女老少,举家出动,一律身着节日盛装,奔赴集会地点,或尽情购物,或访亲会友,或彼此对歌,激情展示花瑶各种神秘而淳朴的民情风俗。每当这时,瑶山就成了花的世界,歌的海洋,成了一大亮丽的风景,也成了各地游人为之向往的地方。

在花瑶聚居的地方,除了有这神奇的民情风俗,还有奇山异水、古树怪石……一样样是那样的神秘,那样的震撼。

而花瑶的神奇和神秘,用文字是难以表述的,要想真切地感受和体验,最好是在“赶苗”的日子亲临现场,那时那神奇神秘就会扑面而来……

胡小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协理事、湖南省金融作协副主席,现供职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已出版、发表各类作品近300万字,作品多次获奖。

责任编辑曹庆红

猜你喜欢
逝者梯田
甘肃梯田
水天一色梯田美
魅力红河 大美梯田
诗意梯田 捕捉自然光影
纪念
《晨云soho》《初晨soho》《漫漫云峰》《日出梯田》
龙脊梯田
让逝者安息生者慰藉 无锡水警老许16年打捞百余尸体
墙壁
笑着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