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产业是贫困户持续稳定增加收入的根本途径

2016-11-21 05:59撰文并摄影邵国刚资料
陕西画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全省贫困户

撰文并摄影/邵国刚 资料

发展产业是贫困户持续稳定增加收入的根本途径

撰文并摄影/邵国刚 资料

自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把“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路径,把发展产业作为贫困户持续、稳定增加收入的根本途径,大力推进全省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工作。在各市县的实践和探索中,扶贫工作逐步从产业资金直补到户的单一扶贫模式向多元化带动贫困户增收扶贫模式发展,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和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让贫困人口分享到农业产业扶贫的收益。产业脱贫政策措施体系不断完善,实现了全省产业精准扶贫的良好开局。

创新扶贫模式带动贫困群众由“被动”变“主动”发展产业

全省各市县(区)结合当地贫困户脱贫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元化产业扶贫新模式,形成了党委决策,政府引导贫困户发展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帮扶干部工作方式由“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从“输血”式扶贫转为“造血”式扶贫,工作状态由“平时”转化为“战时”;带动贫困户群体由单一转为大户、企业、专业合作社连续带动,形成了“支部+能人+贫困户+产业”的党建模式,贫困户由“被动”扶贫变“主动”联产、联业、联股、联营参与产业脱贫新局面。

周至县三家庄村采取“党员+大户+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鼓励贫困户以流转土地资金入股合作社,做大做强猕猴桃支柱特色产业

大荔朝邑镇贫困户在当地冬枣合作社带动下发展冬枣优势产业,人均收入突破万元

丹凤县赵沟村贫困户贺胜喜通过扶贫资金入股华茂公司,每年不仅有可观的分红收入,还成为公司专业养殖工人,有1万多元固定工资收入

蓝田县贫困户张林娃发展特色奶山羊养殖,3年来,3只山羊变成了一群羊,家庭收入稳定增长

陕西华茂公司自创“贫困户自愿入股+专业养殖合作社+公司”模式带动秦巴山区贫困户发展养殖产业

专家走进田间地头为蓝田县白岩沟村贫困户实地授课

丹凤县商镇老君移民安置点优先安置搬迁群众就近在恒大产业园就业

太白县探索“龙头企业+贫困户”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致富,图为海升莓类产业示范园

大荔县总结出的既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服务和农产品销售渠道,又通过“企业担保、贫困户贷款、扶贫资金贴息”的“参股融资”模式;陇县采取的“政府出资、企业组织、集约经营、农户作务”的合作联营模式;平利县采取的由政府组织贫困户的扶贫资金入股为企业增添设备,购置的设备由企业负责经营,企业按股本金的收益交政府给贫困户分红”,以政府“配菜”、贫困户“点菜”、部门“上菜”为主的“菜单式”脱贫模式,实现了“家家有增收产业,户户有脱贫项目”。这些产业扶贫新模式,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的信心,降低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风险,解决了贫困户“由谁带、如何带、带增收”的问题,深受贫困地区群众欢迎。

整合扶贫资源 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先后出台陕西省“十三五”金融扶贫规划、银行业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意见》,建立了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工作联动机制。全省74个县设立了贷款风险担保金5.1亿元,发放贷款11.6亿元。安康市通过政策性金融扶贫试点和金融精准扶贫试点,投放贷款15.68亿元。延安市筹措扶贫贷款6亿元,开展“红色老区富民贷”活动。根据全省小额信贷统计,今年全省县级财政在风险担保基金上投入了7.14亿元,各类金融机构计划贷款投放19.73亿元,扶持6.29万户在册贫困户发展产业。

紫阳县盘古公司通过经营茶叶良种繁育中心,为贫困户免

电商扶贫为群众致富开拓新门路

三原县政府出资购买设备委托企业经营,让贫困户加入脱贫农机合作社稳定就业脱贫

全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制定“1+N”脱贫攻坚24个配套政策文件。《陕西省农业产业扶贫政策措施》、《就业创业扶贫方案》、《林业生态产业扶贫方案》和《水利产业扶贫行动计划》等文件相继出台,这些政策操作性强,含金量高,既化解了县级政府涉农资源整合的政策性障碍,又提升了产业精准扶贫的数量和建设质量。自2015年全省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工作启动以来,21个试点县35家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3.76万户、13万人。

同时,各地积极探索公益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方式,商洛对贫困户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实行费用全免,宝鸡将至少50%的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贫困人口,铜川各区县公益性岗位三分之一用于贫困户就业。

吴起县铁边城镇贫困户主动扩大发展舍饲养羊规模

宁强县大安镇铁炉沟村安置点贫困户发展食用菌产业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全省贫困户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心连心,逆风行 省妇联积极引领全省姐妹防控疫情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农业产业基金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脱贫记 贫困户陈福田和何麦换的故事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农业产业发展的电子商务契合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