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扶贫工作装上农业科技的引擎

2016-11-21 05:59摄影报道郑飞张瑞芬
陕西画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试验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挂果

摄影报道/郑飞 张瑞芬

给扶贫工作装上农业科技的引擎

摄影报道/郑飞 张瑞芬

题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依靠自身科教优势科技扶贫地方经济,有力支撑区域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形成了“以杨凌为中心,立足陕西,服务西北,辐射全国”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给地方扶贫工作装上了农业科技的引擎。本文通过采访报道学校猕猴桃试验站科研人员的感人事迹来展现西农人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走进宝鸡眉县,一大片一大片的猕猴桃果树在田间茁壮地成长,绿褐色的果实在阳光的照耀下十分饱满。我们在田间找到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猕猴桃试验站首席专家、省猕猴桃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刘占德。这个皮肤黝黑外表俊朗的陕北汉子正在金渠镇田家寨村猕猴桃种植示范户田振斌的田地里察看果树挂果情况。

刘占德在国家猕猴桃育种创新基地组培室察看组培苗生长情况

刘占德介绍,他主要从事猕猴桃产业化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推广工作。猕猴桃果树在种植3年左右开始挂果,养护好的话挂果30年—50年。积极推广的“果、畜、沼”循环发展模式,现在已是农民朋友们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50多岁的田振斌是西农大培育出的上百名乡村专家之一,是当地出了名的技术能人,种植猕猴桃树十几年了,作务的6亩猕猴桃年销售收入达11万元。他被果农争先恐后地聘请为顾问,月薪上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刘占德在国家猕猴桃育种创新基地实验室指导研究生们科学实验

刘占德和田振彬一起查看猕猴桃果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猕猴桃试验站建站10年来,集中了育种、栽培、土肥、病虫害防治、贮藏、保鲜等方面的顶尖专家和技术骨干,在猕猴桃首席科学家刘占德教授的带领下,立足陕西关中猕猴桃主产区,深入群众,扎根沃土,广泛开展试验研究,示范推广,科技培训等项工作。并独创出1名教授+2名农技干部+2名乡村土专家的“1+2+2”团队模式,密切配合,集中发力,打通了适用技术到田间丰产、丰收的最后一公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目前,在眉县一域就扶持、推广猕猴桃产业29.8万亩,年产值逾25亿元,惠及果农25万人、6.6万户,人均收入9400元,为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做出了突出贡献。

西农大猕猴桃试验站科技人员多次奔赴陕南山区走访农户,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研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秦巴山区,他们全力实施以猕猴桃产业为龙头的扶贫攻坚,帮扶万千山区农户精准脱贫,致富奔小康。

编辑/张瑞芬

猜你喜欢
试验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挂果
灌溉试验站在农田水利科技推广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
三亩阳光玫瑰 挂果两年咋能卖到29万?
大海乡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建立试验站探索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新路径
2022年大宗淡水鱼稳产保供形势分析
每一朵云都下落不明
日暮
“统计与概率”易错警示录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ESI学科发展分析
电机技术在光伏逆变器试验站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