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悟济宁

2016-11-21 05:59摄影报道刘为瑶资料
陕西画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京杭大运河济宁

摄影报道/刘为瑶 资料

游悟济宁

摄影报道/刘为瑶 资料

大运河纵贯南北

济宁,堪称中国儒家文化的主题公园。这个不动声色的鲁西南城市,给予了儒文化最厚实的襁褓,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于这里根深叶茂。穿过千年尘埃,孔子仍用深邃的目光凝视这片土地。当流连于这座城市时,让人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古老文化传递出的温暖。

运河古城的悠长往事

京杭大运河从济宁穿过。自元代开始,管理运河的最高衙门就设在济宁,因而济宁被誉为“运河之都”。作为国家运输的运河,京杭大运河促进了济宁商品经济的繁荣,也孕育了济宁灿烂的运河文化。李白、杜甫在此携手漫游,饮酒赋诗;康熙、乾隆在此驻跸,题词作赋,一条京杭大运河,蜿蜒1794公里,从数百多年前流淌到今天,纵使风云变幻、历史浮沉……京杭大运河见证了一座城池的崛起与发展,见证了中华几百年的繁华昌盛和世事变迁。

儒学圣地

当儒学从济宁开始发源的时候,孔孟诸人游走四方开坛讲学,开启的不仅是一个学派,更是一个时代。伟大的思想和发自心底的道义奠定了东方文明的基石,千年之下儒风不息,与济宁独特的佛教文化,共同完成了这方水土温文尔雅的性格基因。

在这里,斑驳的一砖一瓦,繁茂的一草一木,让人沉浸在温润文雅的气氛中,似能与孔孟论道,与颜曾神交。“三孔”——孔庙、孔府、孔林,是曲阜独一无二的象征,也是济宁儒家文化的地标性建筑。当从这些府邸楼台间缓缓穿行而过的时候,萦绕于此间的温醇深厚的儒家气息便会扑面而来。

遍地英雄下夕烟

“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人们一唱起来就觉得热血沸腾,仿佛铁道快马、烈风长枪的一幕重新出现在了眼前。那是来自于微山湖铁道游击队的不灭记忆。微山湖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总面积1260平方公里,古朴的民风,错落有致的民居,以船代步的叶叶小舟,每年盛夏,湖中数10万亩荷花竞相开放,呈现出一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迷人景色,它与蓝天、碧水、野鸭、芦苇,形成天然的水上游乐园,成为度假休闲的绝妙去处。

鲁柘澄泥砚

依山而建的上九村

泉林树木繁茂

柘沟土陶的制作工艺

孟庙

微山湖上打渔的小帆船

孔府鸟瞰

云石深处有人家

济宁邹城的上九村依山而建,9座山环绕四周,走进山村,一座八角形的水井就映入眼帘。沿着蜿蜒曲折的碎石路前行,满眼望去,石屋、石院、石墙、石阶、石井,一个石头的世界奇观浑然天成。走在村中的小路上,几乎每走几步脚下便是一块巨大的岩石。顺着石头的纹路望去,许多村民的房屋都是直接建在岩石上。院子里摆着石磨、石碾、石凳、石桌、石臼,除了石屋顶上的小灰瓦外,一切都是就地取材的石头。但见弯曲的小街道两边那些由散石垒砌的石墙没有任何粘合剂,是山村的先民们利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留下了这份难得的遗产。四合院的建筑格局和老人住正房,子女住东、西厢房的生活习惯,反映了村民们遵守孝道、仁义和礼仪的村风民俗。

惬意听泉 厚重观史

在泗水城东25公里处,隐藏着一个泉源胜地。泉林镇泉群密集、水质甘醇、文化厚重,早在几千年就喷涌流淌进北魏北齐时陪尾山“源泉祠”里,流淌到明代水部公署的三坊建六亭里,流淌进康熙的《泉林记》里,流淌进乾隆的咏泉诗文和皇帝行宫内。2560多年前,孔子就是站在泉林镇的泗河源头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在泉林镇,如河水般逝去的,不仅仅有河水,还有古卞国。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泉林镇的卞桥村里,考古学家惊喜地发现了一些刻有陶文的陶片。陶片上被判断为龙山文化时期的陶文,比甲骨文还要早,是夏代文字。这揭开了古卞国早在4000多年前即已存在的惊天秘密。而在出土的距今3600年的甲骨文上,考古专家更是找到了“汤伐有卞”的字样,这4个字展示了当时商汤准备向古卞国开战占卜的历史画面。泉林镇,现已是洗尽铅华呈素姿,变成一个温柔可人的宜居之地。这里拥有让人艳羡的秀丽的泉水、明媚的天空、翻卷的白云、灿烂的阳光……还有什么比平静安宁地生活在这里更值得人珍惜。

“柘问土陶” 淬炼民间

位于泗水县城西北部、凤仙山南麓的柘沟镇,以一个千年古镇已然跻身“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录。唐宋时,用陶土所制的鲁柘砚,为文人雅士所钟爱,武则天、苏东坡、米芾均有所钟,不乏有贩运到京师获利百倍者。至清朝,“抚如石,呵生津”的鲁柘砚,被乾隆称为“砚中一绝”。今日的鲁柘砚,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物件,依旧承袭着泗水广博优良的文化基因,繁盛于朴实磅礴故土山水之间。鲁柘砚脱胎于五色陶土,经过水与火的洗礼,拥有了卓然不群的艺术品质,它沉静坚韧、温润如玉、含津益墨、声若金石、手触生晕、发墨如油。那些说着质朴的话、带着天然微笑的柘沟镇农者,也是最为纯朴的民间艺人,他们用粗糙朴实的双手,将柘沟土陶锻造成“非遗项目”的同时,也悄悄地将这种最为民间、最为朴拙的艺术语言转化成最为时尚的艺术表达。他们所创新烧制的土陶艺术品,让世人刮目相看,产品目前已远销海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3年末,“柘沟土陶”通过国家工商总局的审核,成功注册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济宁,它温文尔雅,张扬着孔子的风尚;它登山长啸,裹挟着好汉的情怀;它忘情山水,诠释着大美境界;它精雕细琢,凝聚古老东方的温度和意蕴。

编辑/刘为瑶

猜你喜欢
京杭大运河济宁
不同条件下对济宁地区玉米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依河而生,因河而兴:元明清戏曲迭代与京杭大运河关系论说
历史课程中京杭大运河的相关教学实践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历史演变和文化遗产价值
明清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变迁
运河揽胜
济宁有线“屏屏通”便民惠民生
京杭大运河沿岸“运河之都”的遗产保护现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