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

2016-11-21 08:13刘晓王鸿祥王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6期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就业高校

刘晓++王鸿祥 王辰

摘 要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中的特殊群体,也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弱势群体,本文通过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分析,探讨贫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成因,并从政府、社会、高校以及贫困大学生四个角度思考相应对策,激励、调动贫困生的自身潜力,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和自身和谐发展。

关键词 高校 贫困大学生 就业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贫困生的人数也在不断增长,有资料显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全部在校生总数的20%-25%,其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人数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8%-10%。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的顺利就业直接影响学校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对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与分析,进一步激励、调动贫困生的自身潜力,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和自身和谐发展。

1贫困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贫困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既有内部原因造成的问题,也有外在客观环境造成的问题,其中内部原因为主要原因。这些问题使得贫困大学生在就业率、就业质量以及工作后发展前景等方面均比非贫困大学生稍弱。

1.1经济条件限制

贫困大学生都在不同程度的承受着经济困扰,家庭经济状况是导致贫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直接原因。

贫困大学生基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生活一般比较艰苦,除去每年上缴的学费外,剩余的生活费一般仅能满足基本生存所需。在就业准备阶段,参加各类认证考试的费用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例如英语四六级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公务员选拔、事业单位招考等等;另外,求职简历及各类证书的文印费用、交通费用、职业正装的选购等常规就业投入,也会增加经济负担。这些事项都会使贫困大学生陷入窘困之中。

1.2心理压力过大

经济因素固然是造成贫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直接原因,但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因素对其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首先,贫困大学生的性格往往具有内向、敏感、自卑等心理特点,这些心理特点直接影响其顺利就业。就整个群体而言,贫困大学生的总体生活相对单一,经济上的弱势抑制了其人际交往的主动性,性格往往内向,并羞于向外界展示自我;他们对自身不足及别人评价过于敏感,既渴望融入群体,得到别人认可,又不愿接受同情帮助,致使人际交往并不顺利;更有甚者自我封闭,产生消极、自卑等负面情绪。

其次,与非贫困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压力与心理负担往往要大得多。贫困大学生往往是其家庭的榜样和希望,家人、亲朋好友甚至乡亲邻里都对其寄予厚望,而这种期望带给贫困大学生的更多的是思想包袱和心理压力。很多贫困大学生为了“光宗耀祖”、“出人头地”,往往偏重选择机关、事业单位等稳定、体面的工作,或者在一线城市寻找工作,这无形中增加了就业难度。

1.3综合素质及能力不足,就业竞争力较弱

由于贫困大学生成长的环境、教育条件相对落后,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动手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相对较差。进入大学后,经济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显现,他们为了摆脱这种境况,多数人都有参加校外兼职或勤工俭学工作,没有时间、精力通过参加各类学生组织等平台来锻炼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因此人际沟通、语言表达、社交礼仪、组织策划等方面相对较弱。综合素质及能力的不足使得贫困大学生在就业时竞争力较弱。

另外,除了以上原因外,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高校缺乏针对贫困大学生的有效的就业指导和心理疏导、用人单位招录公正缺失等原因,也使得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剧。

2贫困大学生就业对策思考

贫困大学生在就业过程遇到的困难,既有政府、社会、高校的因素,也有其自身的因素。要想真正改变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困境,就需要我们从贫困大学生的利益出发,以人为本,政府、社会、高校以及贫困大学生一起努力。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贫困大学生就业带来困难。

2.1政府角度:完善保障体系,加大经济资助,建立监督体系

各级政府要制定有利于贫困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保障体系,加大贫困大学生的免费服务力度,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多地实习实践岗位;适当设立专项帮扶资金,加大经济资助力度,提供免费的就业创业培训和合理的就业求职补助;进一步规范就业市场,加强对用人单位招录的监管监督,完善公平公正的就业竞争体制,保障贫困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2.2社会角度:增强舆论引导,关注成长诉求,打造实习基地

解决贫困大学生生就业问题,还需要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社会、用人单位要正确看待贫困大学生,全社会要营造宽松的舆论氛围,减轻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心理压力;全社会要积极关注贫困大学生的成长诉求,用人单位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鼓励用人单位优先录用贫困大学生;用人单位应加强与高校的联系与合作,为贫困大学生设立奖助学金或实习实践基地,激励贫困大学生更多的参与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

2.3高校角度:开展职业规划,加强心理疏导,提高就业能力

高校应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通过正确的引导,让贫困大学生学会理性分析,寻找自我定位,主动思考人生规划;高校应重点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加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疏导,提高其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积极调整就业心态;高校应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帮扶,做到“一生一策”,帮助贫困大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分析就业形势和政策,正确面对就业,提高就业能力。

2.4贫困大学生角度:自立自强,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贫困大学生作为就业的主体,要主动作为,提高独立意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自立自强,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掌握更多本领与技能;贫困大学生要主动培养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利用各种机会锻炼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提高自身团队合作意识,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贫困大学生要正视现实,不怕困难与失败,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做贡献。

猜你喜欢
贫困大学生就业高校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基于发展型资助视角的贫困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