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教学问题与改革探析

2016-11-21 08:15赵路淋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6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摘 要 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社会交往、组织协调、语言文字表达、公关、适应等能力素质要求颇高,而社会工作实务教学则是达至此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鉴于专业实习所能提供的实务经验的有限性,从课堂实务教学入手探索情境模拟式教学、师生角色互换、课堂限时演讲、标准化案主及影视资料进课堂等多种实务教学方法的应用,成为提高实务教学效果必要且可行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社会工作实务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社会转型日益加速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导致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大量涌现,如新生代农民工问题、“386199部队”问题、医患矛盾、青少年暴力犯罪、人际关系问题、就业问题等,迫切要求政府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逐渐成为社会治理创新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工作者的需求不断增长。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作为社工人才培养与输出的重要途径,在专业教育与建设中必须具有市场意识,培养一大批训练有素、兼具理论与实务能力的专业社工才能为社会所认可和接纳,更好地满足、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而实务教育则是实现此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然鉴于各种现实性条件的限制,重理论传授轻实务能力培养依然是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的普遍现象。对社会工作实务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探讨具有普及借鉴意义的实务教学模式,提高实务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是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授课老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与挑战。

1社会工作实务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1.1“课微位轻”,实务教学配套建设落后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以培养实务能力为本位,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但在目前高校开设的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普遍少于理论课程。此外,虽然多数高校相继开设社会工作专业,以拓展学校发展的空间,但由于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新校区建设及选择性发展学科等原因,在专业设置后往往没能给予社会工作专业应有的重视和足够的资源支持,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在实习基地、实验室建设及实务课教学、实习经费匹配方面多处于落后、被忽视状态,致使社工实务课程无法顺利进行,影响教、学效果。

1.2实务教学师资匮乏,经验积累不足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自在我国内陆恢复重建,尤其是近几年,几乎以井喷之势在众多高校陆续开设,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而师资队伍却无法与之匹配,部分高校陷入师资不足窘境。同时,我国高校中现有从事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缺乏严谨的专业训练;绝大多数社会工作教师并未从事或参加过专职的社会福利服务工作,仅从书本知识来了解社会工作,往往脱离社会实际,这就造成他们对学生的教学及实习督导也会因与实际部门有差距而遇到困难。另外,较之理论课程,实务课程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时间进行教学设计与资源链接,且在绩效考核中却并未受到比理论课更多的肯定与支持,这在现行的以科研为重的职称评审制度下,无疑一定程度上会制约专业教师承主动担实务课程的积极性。已有的实务课老师不愿也没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可投入到实务课教学方法经验的探索中,以致至今尚无一套成熟的实务教学模式可供社工实务课程教师参照,实务课循照理论课教学方法套路开展的现象不乏存在。

1.3专业实习流于形式,实习制度有待改进

社会工作实习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社会工作实务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前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过程中最薄弱的一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要求各高校实习不得低于600小时。可是由于经费紧张,外加师资紧缺,专业实验室、实习机构不足,部分高校实践教学环节常常“缺斤短两”。另外,目前多数实习机构在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与方法应用方面不尽专业,学生缺乏专业的实习督导,专业实习制度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导致社会工作实习往往流于形式,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效果。 部分社工机构、组织可能同时与几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陆续接纳不同高校毫无实务经验的社工学生“一阵风”式的实习,不仅容易造成实习基地和服务对象的疲惫和反感,甚至出现学生有过实习经历之后专业学习积极性及专业认同感反而下降的现象。

2社会工作实务教学创新与实践

社会工作是以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为主的应用性学科,实务性是其最本质的属性,也是其专业生命力的体现。“实务教学是社会工作重要的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核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对工作技巧的运用能力、专业价值伦理的内化程度均通过实践教学得以体现与检验。社会工作临床技能的提高主要有课程实训、社区或机构实习两条途径,而短期内依靠社工机构、社区的发展以消除教育规模扩大与实践资源相对减少的冲突,满足社工专业学生的实习需求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要达到社工专业实务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在加快实习基地、社工实验室建设的同时,着眼改革、创新社工实务教学方法,探索更加有效的实务教学模式。

2.1不断完善专业实习制度

社工实习基地建设落后是目前多数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部分高校社工学生实习机会的获取甚至赖于专业教师的个人资源动员,无法保证学生实习的规范化进行。在现状改变过渡期内,通过实习制度设计的改进促进社工学生实习质量的提升成为最迫切的途径。首先,调整实习时间安排,在保留大四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增加个案、小组、社区、社工行政等主干实务课实习环节,利用暑期集中安排1-2个月的实务课实习。其次,无论毕业实习还是实务课实习,均实行实习督导制度,将实习学生平均分配给专业教师,指导老师对分派在各自名下的学生实习事项负责,而非由实务课老师独立承担各自课程所涉及到的实习指导任务。最后,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如建立微信群,实时了解、监督学生实习进展情况,及时对学生所遇问题给予指导与反馈。无论何种实习制度的顺利实施,实习经费保障都是不容忽视的前提。

2.2丰富社工实务教学方法

无论是实习基地建设还是社工实验室建设,均非一朝一夕即可促成,而社工人才的培养与教育不可暂停至硬件配套设施建设完成之后再继续,对更有效的实务教学方法的探索成为当务之急。社工在服务案主的过程中需要扮演诸如资源链接者、调解者、教育者、组织管理者、倡导者等多重角色,因此除需掌握社会工作理论知识,更要具备沟通交流能力、建立关系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会议主持能力等综合素质,这就要求在社工实务训练中综合运用不同教学方法、手段,满足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目标。

2.2.1情境模拟式教学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要掌握专业技能就必须有足够的实务体验经历,但又不可能将课堂完全搬至实习机构,仿效法学专业“模拟法庭”,由教师挑选优秀、成熟案例,或者在教学中提供一个真实的、涉及价值争论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将其生动地呈现于课堂,成为缩短课堂与现实距离的有效方式。这种参与式教学中不仅使学生对角色有更加深刻的体验,亦可在参与过程中提高案例分析与问题解决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虽可活跃课堂气氛,但控制不力可能导致其成为一种娱乐,从而流于形式。

2.2.2师生角色互换

此处所言的角色互换,主要是教师与学生角色的互换,即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互换位置,由学生站上讲台进行课堂讲授。由于低年级学生专业知识量不多,故此方法可适度用于社工专业高年级学生。首先教师要谨慎选择可以分派给学生进行讲授的章节,并提前与学生就讲授内容进行沟通,由学生制作课堂PPT,进行课堂讲授,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教师则要对所讲内容及其表现进行点评与补充,对其无法回答的问题进行解答。此种方法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对学生的多媒体运用能力及公众场合表现能力亦是一种锻炼。

2.2.3课堂限时演讲

对于一名社会工作者而言,小组带领、会议主持是其必备的一项技能,也是社工学生在校期间便须训练的一种能力。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留出3-5分钟时间,鼓励学生站上讲台进行自由演讲或规定主题演讲。笔者在《社会工作实务》课程中尝试运用此种方法,最初大部分学生或许因为不自信而缺乏走上讲台的勇气,或许跃跃欲试却迟迟观望,或许缺乏兴趣,甚或不屑,种种现象皆可能存在。对此,笔者采取的策略是,耐心的、爱的鼓励+指定班干部带头示范。至课程进行至一半,开始出现每节课开始学生排队等候甚至争相冲向讲台之状,在教学改革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2.4培养、应用标准化案主

标准化案主,即经过训练,能恒定、逼真地表现真实案主心理社会特征和情感反应,配合案史采集与技能测量等临床过程和考核工作,扮演案主、教师和评估者等多重角色的行动者,可用于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临床技能的教学、评估及职业伦理价值的培养。虽然标准化案主的训练与培养却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然标准化案主的使用既可以避免学生在接触真实案主时因经验缺乏而出现对案主的误诊和伤害,又能为学生提供实务训练,为学生接触真实的服务对象提供一个过渡。

2.2.5影视资料进课堂

此处所指社工影视资料特指具有专门教学意图、集中展示社工实务教学内容,或虽不是专门用于教学目的却同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对社工实务教学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影视资料,如社工纪录片、心理访谈类节目、具有启发性的电影(如“国王的演讲”、“放牛班的春天”等)等。适当利用影视资料在打破传统讲授的枯燥乏味之余可以形象生动展示场景和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学生内化专业价值伦理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3结语

相对于单纯的课堂讲授,上述教学方法均强调学生参与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走入教学情境,与教师形成良性互动,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最真切的体验。但无论哪一种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都有一定的适用性与局限性,多数情况下需要根据现实情形选择性地使用或对之进行糅合。而作为实务教学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必须对专业有高度认同,充分认可实务教学的意义,能够积极投入进实务教学情境中,才能使实务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作者简介:赵路淋(1986.12-),女,河南开封人,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实务。

参考文献

[1] 李宾,刘新荣.从就业困境反思社会工作专业校外实践教学[J].实践教学,2014(23):161-162.

[2] 黄春梅.职业化背景下的中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J].传承,2009(8):104-105+133.

[3] 杨风,龚晓洁.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以驻济高校为例[J].社工论坛,2014(2):12-15.

[4] 臧其胜.标准化案主:社会工作临床技能教育的新策略[J].社会学研究,2013(2):197-246.

[5] 王戈.“老年社会工作”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广角,2015(1):72-73.

[6] 臧其胜.标准化案主:社会工作临床技能教育的新策略[J].社会学研究,2013(2):197-246.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