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策略

2016-11-21 08:33孙艳萍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6期
关键词:事象中学生思维能力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地理教育愈来愈受到重视。然而,中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存在诸多问题,要提高中学生的地理素养,最根本的在于培养中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结合地理教学实践及地理思维的特点,提出几点培养中学生地理思维的策略。

关键词 地理教学 中学生 地理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如今,教育的任务是要培养全面发展且具有独立个性的高素质人才。近些年来,由于国家战略及新课改等多方面的要求,地理学科的地位逐渐提高。因此,在中学阶段地理教学开始受到了各方的关注。然而,中学生初步接触地理科学的学习,面对地理学习出现很多问题和困难,有关地理学习的习惯和方法尚未养成,尤为关键的是没有形成地理思维能力。作为地理教师,必然要主动担负起培养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使命,同时,要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地理观。

1中学生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中学生初步接触地理学习,由于地理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和时空性等特征。因而,往往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理不清思路,找不准方法,不知道怎么去学,造成对地理学习的热情不高,信心锐减,从而导致地理学习情况不理想。中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会看图,搞不清楚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在地理课上,学习地理事物的特征时,首先要明确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因此,学会读图是对中学生最基本的要求。然而,学生经常会向教师反映不会读图,记不清楚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也就是学生的空间地理思维能力没有养成。

(2)不能运用对比思维区分地理事物。在地理教学中,有一部分知识彼此较为相似,却又存在差异,往往容易造成学生记忆的混淆,因而,导致学生在应用时提取困难。如对比东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和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对比澳大利亚和美国本土的特征,对比澳大利亚和巴西的特征等。

(3)不会联系生活实际,不会总结地理规律。一方面,在地理学习中,部分地理知识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从而达到理解性记忆的效果,有利于学生提高地理学习的效率。然而,很多学生并不能把感性知识通过生活实践转化为理性知识,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另一方面,部分地理知识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大脑中进行加工转化,总结为一般性的规律,从而促进地理学习。但是,很多学生并不能对零碎的知识进行加工、整合变为规律性的知识。如国家首都是政治中心,河流下游地区地势平缓等。

(4)不能综合考虑多种地理因素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尚为浅薄,在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时,不能全面地去思考各个地理因素是否都对已发生的地理事象造成影响。因而,这就导致中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分析不够透彻。简言之,也就是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够成熟,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够全面。

2地理思维的特点

地理思维,就是根据思维的一般规律,联系地理事象、空间位置和人地关系等地理要素,明确地理事象的差异和联系,明晰地理事象的基本规律,从而达到揭示地理事象本质的认识活动。地理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理事象和人地关系,因此,地理思维也就是地理事象之间及人地关系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在人脑中形成的认识。地理思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1综合性的特点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要求地理思维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如教师在讲授某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时,一般都会按照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生物等方面来介绍。这样可以使学生先从各个方面认识某一地的地理特征,再逐步深入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由于地理环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介绍某一地区的地理特征时,必然要将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特征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达到对地理事象整体性的把握。尤其是一些人类活动,比如产业分布一般都和资源特征、交通状况、科技力量等有紧密联系,这就体现了在地理学上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对某一地理事象的影响,也就是地理思维的综合性特点。有利于学生有序、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认识地理事象的能力。

2.2区域性的特点

地理环境虽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在不同的地区,各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特征会根据本地区情况进行整合,从而形成具有本区域特色的地理特征,也就是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区域地理时,除了要介绍某地区一般的地理情况,还要着重讲解本区域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特征。比如在学习西南地区时,除了介绍基本的自然地理情况,还要突出讲解西南地区特有的喀斯特地貌及其成因。通过这类地理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分辨区域差异的地理思维,辩证看待地理问题的能力。

2.3发展性的特点

地理环境具有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在空间上,地理环境具有广阔性。在时间上,地球存在上亿年,相应地,地理环境具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所以,地理科学研究的对象具有动态变化的属性。因而,在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把地理环境放在时空角度中去思考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地理问题的思维能力。

3培养中学生地理思维的策略

(1)基础把关,形成学生地理思维的先决条件。多数中学生感觉学习地理不易,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于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要素的掌握不够到位。如经纬线,地球自转和公转等基础知识。大部分中学生认为不好掌握,导致在后续的地理学习中出现学习危机。因此,在地理学习中,打好基础很关键,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一定要熟练掌握,尤其是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要素。只有把基础知识和基本要素理解掌握了,才能为培养地理思维做好准备。

(2)善用地图,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敏捷性。地理学科是以地图为基础的学科。一方面,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抓住地图这个强有力的工具,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正在逐步发展,而形象思维能力发展较早,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运用地图可以直观简明地揭示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使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敏捷性。

(3)引导思考,推动学生地理思维的综合性。在地理教学中,由于学生不懂地理,不会地理,课堂经常变成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则成为了被动接受地理知识的受体。然而,这种教学方法会抑制学生地理思维的养成。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并且在恰当的时候为学生指点迷津,使学生可以全面、辩证地去思考问题,最终使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养成。

(4)加强讨论,提升学生地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地理教学中,有一些地理问题需要学生通过已学的知识自己去对比、分析、推理,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地理思维的目的。比如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和秘鲁首都利马的布局原因。这一类问题可能学生个体不能独立完成,却适合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再进行分析推理归纳,最后得出合适的结论。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可以提升学生地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5)注重表达,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独创性。众所周知,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让学生成为主体,而教师起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该设置诱发机制,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地理学习中,善于表达自己对地理问题的见解,有时候可能会出现令人惊喜的答案。这样,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创造性,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愈来愈高,要求培养具有多方面知识、能力和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地理战略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具有高瞻远瞩的地理人才,最基本的就是要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所以,在地理教学中,一定要贯穿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中学生的地理素养,最终培养出具有独立地理思维能力的新一代接班人。

作者简介:孙艳萍(1994.2),女,籍贯陕西商洛,陕西师范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理教育。

参考文献

[1] 张丽.谈地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2(7):110.

[2] 万方喜.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J].教育·科研(政史地教研),2009(21):91.

[3] 宋建军,边鹏翥.高中地理思维与思维能力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实践),2008,4(24):116.

猜你喜欢
事象中学生思维能力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禁戏下行与“以神为戏”之民间事象——以清代城隍演剧为例
诗学事象研究综论
地理事象运动与分布的教学把握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梅山信仰民俗事象:“游船”——收瘟摄毒及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