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公共建筑附属公共卫生间的设计研究

2016-11-22 05:09
山西建筑 2016年10期
关键词:厕位公共厕所公共建筑

李 元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223)



大型公共建筑附属公共卫生间的设计研究

李 元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223)

介绍了大型公共建筑附属公共卫生间的分布和数量,从入口、空间尺度、局部设计、无障碍设计等方面,探讨了卫生间的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从而使卫生间的设计满足舒适性、私密性、便利性的要求,提升建筑的体验感。

公共建筑,卫生间,空间尺度,无障碍设计

一座大型的公共建筑,无论其性质是商业抑或行政、文化,其中包含了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功能复杂,细节纷繁,即便是工作数年的设计师,能够将其设计的面面俱到也是有一定难度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的思路可能主要集中在外部造型、功能主体、交通流线、室内外环境营造等等设计环节,对于其中的公共卫生间也只是将其作为一般的公共辅助用房来设计,而事实上,卫生间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功能空间,特别是在人员集中、空间复杂的公共建筑内部,公共卫生间所承载的人文意义远远大于其物质价值,设计优秀的公共卫生间能在建筑内部的恰当位置为使用者营造舒适的环境、私密的空间和良好的使用便利性,进而提升整座建筑的良好体验感。

本文深入研究了大型公共建筑内的公共卫生间设计,对其进行多方面深入地剖析、归纳、总结,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以期促进建筑设计中该部分的发展进步。

1 分布和数量

建筑物内的任何空间都有其面积、数量、尺寸以及形状,这些都属于空间的性质属性,卫生间也不例外。关于卫生间的规模数量问题,CJJ 14—2005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规范(下文中简称为规范)已经讲得很具体,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值得一提的是,规范中关于厕所洁具数量的计算,是充分考虑了人性化设计的,比如:男女比例问题,一般男士蹲(坐)位与女士蹲(坐)位的比例宜为1∶1~2∶3,商业区域内的比例宜为2∶3,还有不同种类洁具的比例,小便器与大便器的比例宜为2∶1,洗手台的数量宜和小便器的数量一致等等。只是在很多实际工程中,都因为种种因素并未做到。

公共建筑中的公共卫生间要满足大量人流的使用要求,那么它在整个建筑平面中的位置相当重要,其最好具有导向性好、便于进出、较少干扰等特点。现在的公共卫生间分布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1 大型集中布置

此方案是将卫生间尽量集中布置,整栋建筑内布置一个或几个大型卫生间,卫生间内蹲位的数量需要考虑整栋建筑的人员需求,因此面积较大。那么需要单独开辟一片区域来设计大型卫生间,此区域往往较为隐蔽,远离建筑主要功能空间,甚至有些位于地下或半地下室,然后通过走道、坡道将其衔接,走道两侧的空间还可以布置为楼梯间、配电房等辅助用房,并向走道开门。此类型布置的优点是节省卫生间总面积和配套的设备数量,对于建筑主要功能影响很小,缺点是使用者可能需要行走较长的距离才能到达位于建筑物中某个位置的卫生间。

1.2 小型分散布置

将卫生间分散均匀布置于建筑平面中,每个卫生间只考虑照顾附近区域的人员使用,因而面积较小,但需要布置的数量较多。此类型可以让其更加靠近功能主体,方便使用者辨识和进入,并可以缩短到达卫生间的距离,不利的一面就是所有卫生间的设备数量和墙体所占的面积等元素叠加起来,也是一个不小的数量,不利于节约面积和减少设备投入。

1.3 根据性别区分布置

公共卫生间一般会男女合在一处布置,通过隔墙和入口的设置将其分开。而也有例外,比如在商业建筑中,有时候会出现男女卫生间分别布置在不同的楼层和不同方向的情况。相对于男女一处的卫生间设计,男女分开设计的卫生间能够更好的考虑到使用人群的特殊性,因为在某些特定场所,某种性别的使用比率确实要比另外一种高很多,而且这样设计的环境私密性也很好。但是,缺点在于男女同伴时需要到不同的地点“方便”,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使用者的不便。

这几种公共卫生间的分布方式,各自有其优缺点,很难说哪一种设计更好,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使用功能造就不同的建筑形式,建筑设计是需要不断创造的过程,是跟随需求不断变化的。有句谚语叫“魔鬼藏在细节里”,但凡成功的设计都不会在细节处失败,而构成细节的空间尺度、人体工程、颜色、气味等等,集合在一起造就了人的体验感,体验感的好坏影响了建筑设计的成败。

以下我们集中讨论公共卫生间设计中关于细节的方方面面。

2 入口设计

2.1 入口的位置

卫生间是带有私密性质的场所,需要“避讳”,其入口要具有很好的视线遮挡,但也要有良好的视觉引导性,因此想把卫生间的入口设计好还是需要花些心思的,而首先要注重的是入口的位置。

以商业建筑来举例,商场内部走道都是环绕着营业厅的,而卫生间的入口如果直接面对营业厅,就会带来比较突兀的感觉,即便是一个卫生条件非常好没有异味的卫生间,它所带来的心理感受也是不舒服的,因此大部分商场都没有直接将卫生间设计在靠近营业厅的位置,而是尽量创造一个缓冲空间,比如走道、连廊,在这个缓冲空间内再做入口,它或者在走道的尽端,或者在其两侧。缓冲空间成了卫生间的门厅。

2.2 入口视线设计

卫生间入口的视线遮挡作用有两重意义:一个是遮挡卫生间内外的视线;一个是遮挡男女卫生间之间的视线。比较传统的做法是设门,一道门不行就设置两道门,然而这并不适合大型公共场所,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门是需要手去开的,公共场所如厕的人那么多,进进出出都去碰那个门把手,不卫生,心理上也不舒服,另外,门内门外如果同时进出,也会带来互相冲撞,十分不便,而卫生间门的尺寸往往不可能较大,也限制了人流。因此本文不主张设置门来阻隔视线,而用墙来阻隔。通过调整平面布局来遮挡视线,做到曲折而不通透,方便人员进出(见图1)。

总之,公共卫生间的入口看似不起眼,但如果设计的好,完全可以起到提升建筑室内整体效果的作用,增加使用者的愉悦感。

3 空间尺度设计

3.1 走道宽度

规范中指出“厕内单排厕位外开门走道宽度宜为1.3 m,不得小于1.00 m;双排厕位外开门走道宽度宜为1.5 m~2.1 m”。当然,规范中所指的数据一般都是极限值,即最低要求,如果想创造出更加舒适开敞的空间体验,则最好是高于此要求设计,在某些要求富丽堂皇的建筑中甚至远远高出此要求进行设计。

3.2 顶棚高度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中指出“公共厕所室内净高宜为3.5~4.0米(设天窗时可适当降低)”。从以上规定中分析得出,公共厕所要提供给人较为开敞的空间体会,因此层高不能太低,还可以借此获得较好的自然光。

3.3 空间分隔

公共卫生间室内较狭小(部分高级豪华卫生间除外),遇上“高峰”时段,进进出出的使用者在其中“辗转腾挪”,也颇为不便。因此,利用空间设计使流线合理、高效十分重要。

卫生间室内空间基本上是以洁具为中心的,洁具的摆放顺序是基本元素。如:洗手台放在离入口较近的地方,方便使用,小便器或蹲便器放在卫生间较里面的位置,有助于隐私。如果,卫生间的空间可以根据洁具类型的不同划分成多个区域,那么相对于传统的不划分功能分区的做法,前者有利于将不同需求的人流分开,让使用者的流线更加简洁(流动性好),也减少了相互干扰的可能性,增强了私密性。

4 局部设计

4.1 厕位隔间

厕位的尺寸在规范中有要求:“每个大便厕位长应为1.00~1.50 m、宽应为0.85~1.20 m”,这个要根据洁具的样式、大小、上下水方式和开门的方式来设计,当厕所空间较为紧张时,可按照最低值进行考虑,而隔间尺寸一般的设计习惯是长度1 200~1 400,宽度900,内开门时长度选1 400,外开门时选1 200,但是外开门就需要额外考虑开门后的空间能够不影响通道宽度,通道宽度适当增加。

一般厕位设计成高于卫生间地面150~300,主要是因为蹲便器下方弯头的高度需要一定空间,另一方面也是为保持厕位内的干燥整洁。国外的相关设计则是将其设计为没有高差,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外的公共卫生间一般都用坐便器,另外也是考虑到老年人上下台阶存在不便甚至危险。本文认为,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服务水平的提高,卫生间已经不会再向以前那样经常污水遍地,而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也日益得到重视,建议厕位不再做高差设计,技术上可以通过局部降低结构楼板来解决存水弯的高度问题。

4.2 小便器

小便器是男厕所特有的洁具,小便器的尺寸在规范中规定为“每个小便站位(含小便池)深应为0.75 m、宽应为0.70 m。独立小便器间距应为0.70~0.80 m”。小便池的高度也是设计和施工中往往被人忽视的因素。根据亚洲人的体型特征,建议小便池底标高高于地面550~650之间,同时建议考虑未成年人或较特殊人群的使用方便,建议在一组小便器中设置一个高度较低的。

公共卫生间的小便器,现在已经相当普及“水管内嵌+红外感应式”冲水方式,这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根据此工艺的特征,水管和红外感应装置都需要暗装,因此可以在小便器背后砌筑一堵矮墙(高度1 200左右),以便暗藏设备,还在矮墙顶面形成了一个置物空间,方便使用者暂时将手上物品搁在上面,一举两得。

4.3 洗手台

洗手台的设计属于卫生间的脸面,往往是进入卫生间的“第一印象”,卫生间干净整洁的感受有一大半来自于设计良好的洗手台。

洗手台的高度一般为800(参照02J915公用建筑卫生间),但这是成人的使用范围,对于公共建筑而言,最好考虑儿童和特殊人群的需要,儿童洗手台可以与成人洗手台并排设置,形成错层(见图2)。

4.4 通风、采光

公共卫生间的卫生条件和客观感受是通过人的感官器官来形成的,气味是否刺鼻,光线是否充足,是直接决定卫生间体验感的重要原因,也是干净整洁的基本条件。

规范中对卫生间的通风设计提出强制要求:“公共厕所应合理布置通风方式,每个厕位不应小于40 m3/h换气率,每个小便位不应小于20 m3/h的换气率,并应优先考虑自然通风,当换气量不足时,应增设机械通风。机械通风的换气频率应达到3次/h以上。设置机械通风时,通风口应设在蹲(坐、站)位上方1.75 m以上。”“公共厕所的建筑通风、采光面积与地面面积比不应小于1∶8,外墙侧窗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增设天窗。南方可增设地窗。”“单层公共厕所窗台距室内地坪最小高度应为1.80 m;双层公共厕所上层窗台距楼地面最小高度应为1.50 m。”

由此可见,关于公共卫生间的通风采光,已经拥有较为完备的设计准则,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卫生间必须有通风,且换气率要符合要求,并优先考虑自然通风;卫生间的采光面积是有标准的:当采用自然通风采光时,要注意窗户高度以保证私密性;当自然通风不足时应考虑机械通风换气系统和人工照明系统。

另外,基于大型公共建筑的公共卫生间需要提升一定的舒适性,以及需要综合考虑外立面效果、城市公共环境的影响等,自然通风可能经常不能满足要求,那么机械换气系统也成为了主要的通风方式,甚至在有些情况下成为了唯一的通风方式(比如某些商业建筑中,为保证营业厅的对外面积,卫生间放在建筑内部而不靠外墙),本文建议在建筑设计中尽量预留机械通风的相关管井、孔洞等,以保证卫生间在启用后舒适、卫生。

5 无障碍卫生间

随着公众社会对于弱势群体和残障人士的关怀日渐增多,国家在福利设施建设投入与日俱增,建筑行业的无障碍设计已经体现在方方面面。

GB 50763—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中指出“供公众使用的男、女公共厕所均应满足本规范第3.9.1条的有关规定或在男、女公共厕所附近设置1个无障碍厕所,且建筑内至少应设置1个无障碍厕所”。

无障碍厕位是在普通公共卫生间内特别设置的满足残障人士行动要求的厕位,而无障碍卫生间则是独立于男女普通卫生间之外的独立房间。两者各有利弊,无障碍厕位无需单独的房间,占用建筑面积较小,但会占用一部分普通厕所的面积;无障碍厕所有独立的房间,使用较为方便,但占用面积较多,也需要诸如通风换气等独立设施。本文建议,设计中尽量采用独立式无障碍厕所,原因如下:根据02J915公用建筑卫生间的设计范例,无障碍厕位的使用面积大致为2 000~3 000长,宽度不小于1 000,男女各需设计一个,则使用面积大致为4 m2~6 m2,而独立式无障碍厕所的尺寸为2 000~2 800长,2 100~2 300宽,则使用面积也是4 m2~6 m2,由此可见厕位在面积上并不占优势;无障碍厕位需要在两处设计,相关设施也需要两套,而独立厕所只需要一套设施;另外,无障碍厕所由于脱离普通厕所设置,更加方便于特殊人士的使用,对私密性的保护更好。

6 结语

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不仅要满足其主要的功能需求,例如展览、演出、商业等,还要在设计中融入设计师的智慧,让使用者的感官得到良好的体验,这也是成功设计建筑的一部分,其中的公共卫生间也是促成这一感官体验的重要元素,试想使用者在一个各方面都设计很好的建筑内,经历了一次“不堪回首”的如厕,他的体验感会不会受到负面影响。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承载着特殊功能的公共卫生间,虽在整个公共建筑中的比重不大,但是作用却不可替代,其设计一样涉及到诸如人体工程学、心理学、色彩学等很多方面,能设计好也并非易事,需要足够的重视、长期的经验积累,以及积极的创新。

[1] CJJ 14—2005,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S].

[2] GB 50763—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S].

[3] 12J926,无障碍设计[Z].2012.

[4] 02J915,公用建筑卫生间[Z].2008.

Study on the design of public toilet in large public buildings

Li Yuan

(ChinaMetallurgicalSouthEngineeringTechnologyLimitedCompany,Wuhan430223,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distribution and quantity of large public building affiliated public toilet, from the entrance, space scale, local design, barrier-free design and other aspects, discussed the design methods an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of toilet, satisfied the design of toilet meet the comfort, privacy, convenience demands, enhanced the experience of construction.

public building, toilet, space scale, barrier-free design

1009-6825(2016)10-0026-03

2016-01-21

李 元(1984- ),男,工程师

TU242

A

猜你喜欢
厕位公共厕所公共建筑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公共建筑室内绿色环保装饰的探讨
农村公共厕所如厕舒适度调查分析
节能材料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探讨
从上海的第一个公共厕所说起
上海虹桥站内启用智能厕所
互联网改变厕所
浅谈大型公共建筑电气节能及采取的节能措施
住建部:男女厕位比例2∶3
二合一公共厕所